從鵬扶搖到蝶蹁躚:《逍遙遊》《齊物論》通釋

從鵬扶搖到蝶蹁躚:《逍遙遊》《齊物論》通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崔宜明 著
圖書標籤:
  • 莊子
  • 逍遙遊
  • 齊物論
  • 哲學
  • 道傢
  • 先秦
  • 思想史
  • 文學
  • 經典
  • 注釋
  • 文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上海人民齣版社
ISBN:9787208149410
版次:1
商品編碼:12325840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8-03-01
頁數:148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本書針對莊子撲朔迷離的推理行文,既通過對原文字句的具體分析來說明莊子獨特的論證方式和過程,又注重從整體上揭明莊子獨齣機杼的哲學思維進路。
從混沌初開的遠古洪荒,到萬象森羅的現世繁華,生命的長河奔騰不息。在這條長河中,我們是過客,亦是參與者。然而,在這短暫的旅程中,我們往往被外物的紛擾所牽絆,被個人的得失所左右,迷失瞭方嚮,遺忘瞭生命的本真。莊子,這位先秦的哲人,以其超越時代的智慧,為我們描繪瞭一幅波瀾壯闊的精神圖景,指引我們擺脫塵世的羈絆,抵達自由與逍遙的彼岸。 《逍遙遊》,如其名,描繪的是一種不受拘束、隨心所欲的境界。它並非簡單意義上的放浪形骸,而是一種精神上的解放,一種與道同遊的超然。莊子以其瑰麗的想象,描繪瞭“鯤鵬”這樣宏偉的生物,從北冥飛往南冥,其翼如垂天之雲,其誌嚮高遠,無所阻礙。這便是“逍遙”的雛形,一種衝破局限,直達彼端的生命姿態。然而,莊子的“逍遙”並非僅僅局限於宏大的想象,它更體現在日常生活的細微之處。從“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鞦”的短淺視野,到“蜩與螇爭於桑,不知日之將暮”的狹隘執著,莊子藉由這些生動的比喻,揭示瞭人們因受限於自身認知而産生的種種局限。真正的逍遙,在於超越這些局限,以一種更廣闊的視角看待世界。 莊子筆下的“逍遙”,更是與“無用之用”的哲學息息相關。那些看似無用、不被世俗所珍視的事物,往往蘊藏著巨大的生命力。例如,一棵巨大卻無法成為梁木的“梓慶之木”,因其“無用”,反而得以保全自身,免遭砍伐,悠然自得地生長。這啓示我們,世俗的價值評判標準,並非衡量生命價值的唯一尺度。我們不應過分追求名利,也不應因自身的“無用”而感到沮喪,因為生命的意義,往往就蘊藏在那些不被看見的角落,那些看似平凡卻生機勃勃的存在之中。 《逍遙遊》所倡導的“乘天地之正,禦六氣之辯,以遊無窮”的精神,是對生命自由的極緻追求。它鼓勵我們敞開心扉,擁抱變化,不被任何固定不變的觀念所束縛。如同“遊於無窮”的境界,我們的精神應當在天地之間自由翱翔,不受時空的限製,不受生死的羈絆。莊子用“堯讓天下於惠公,而伊尹朝於夏,禹避舜而放逐之”的例子,批判瞭世人對於“名”和“位”的執著,認為這些都不過是虛幻的幻象,是束縛我們精神的枷鎖。隻有放下這些執著,纔能獲得真正的自由,纔能與天地萬物融為一體,達到“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的至高境界。 如果說《逍遙遊》描繪的是一種自由飛翔的姿態,那麼《齊物論》則深入探討瞭實現這種自由的根本途徑——“齊物”。《齊物論》的核心思想,在於破除人與物、是與非、生與死的二元對立,認識到萬物皆可“齊”,皆可達到一種平等和諧的狀態。莊子認為,我們之所以感到痛苦和睏惑,很大程度上源於我們固有的分彆心和執著。“莫若以明”,莊子提倡用一種澄澈明淨的心靈去觀照世界,不帶預設立場,不加主觀評判。 “齊物”並非要求我們放棄個人的立場和觀點,而是讓我們看到,在絕對的真理麵前,許多我們以為的“是”與“非”都隻是相對的概念。莊子用“道聽而塗說,德容而離僞”來諷刺那些人雲亦雲、不加思考的言論,指齣真正的智慧在於自我體悟,而非盲從他人。他通過“狙公賦芧”的故事,生動地揭示瞭人們因固守己見而産生的僵化和愚昧。狙公原本以“朝三暮四”的方式喂猴子,得到瞭猴子的不滿;改為瞭“朝四暮三”,猴子卻欣然接受。猴子們所看到的隻是數字的變化,而狙公所看到的卻是事物的本質,即相同的數量。這正是“齊物”的精髓所在,透過現象看本質,不被錶象所迷惑。 “齊物”的實踐,還體現在對“辯”的態度上。莊子認為,過度的爭辯和計較,隻會加劇矛盾,使我們陷入無休止的內耗。他藉由“是亦彼也,彼亦是也”的觀點,倡導一種更包容、更靈活的辯論方式。正如“辯也者,不可已也”,辯論本身是不可避免的,但關鍵在於我們如何對待它。如果以一種開放的心態,以“天下莫大於鞦毫之末,而大山為小;莫壽於殤子,而彭祖為夭”這樣的視角去觀察,我們會發現,所謂的“大”與“小”、“長”與“短”,都隻是相對而言,並無絕對的界限。 《齊物論》所追求的“齊”之境界,最終指嚮的是“坐忘”和“心齋”。“坐忘”是指忘卻自我,忘卻功名利祿,忘卻一切外界的乾擾,使身心達到一種空靈的狀態。“心齋”則是指滌蕩心靈,使心靈如齋戒一般純淨,不受外界雜念的侵擾。當一個人能夠做到“坐忘”和“心齋”,他便能夠以一種超然物外的姿態,去體悟“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的真諦。在這個境界中,生與死不再是恐怖的界限,而是生命循環的自然過程。如同“夫大塊噫氣,其名為風。風也者,萬氣之所鼓也。及其怒也,則欎欃而起。其於其無所於適,則搏扶搖而上者九萬裏。”風在無所適從的時候,可以扶搖直上九萬裏,而我們的心靈,也應當如此,在無所執著的時候,便能達到至高的自由。 《逍遙遊》與《齊物論》並非孤立的篇章,它們相互輝映,共同構成瞭莊子哲學體係的核心。從《逍遙遊》描繪的自由飛翔的理想境界,到《齊物論》所揭示的破除二元對立、萬物皆齊的實現路徑,莊子引導我們一步步走嚮心靈的解放。他並非教導我們如何去“擁有”什麼,而是教導我們如何去“放下”什麼。放下那些不必要的執著,放下那些無謂的紛爭,放下那些對“有”的固守,纔能真正獲得“無”的自由。 在當今社會,我們身處信息爆炸、節奏飛快的時代,壓力與焦慮如影隨形。莊子的智慧,如同一股清流,能夠滋潤我們疲憊的心靈,指引我們找迴生命的本然。當我們在“鵬”的壯麗視野中看到遠方的無限可能,我們在“蝶”的翩躚舞姿中感受到生命的輕盈與靈動,我們便能理解,生命的真諦,並非在於擁有的多少,而在於內心的豐盈與自由。從“鵬”的扶搖直上,到“蝶”的蹁躚起舞,這兩種截然不同的生命姿態,都指嚮同一個目標:迴歸生命的本真,活齣屬於自己的逍遙與自在。 因此,閱讀《逍遙遊》與《齊物論》,並非僅僅是解讀古老的文本,更是進行一次深刻的自我探索和心靈的洗禮。它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方式,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從而擺脫外在的喧囂,聆聽內心的聲音,最終實現從物質的束縛到精神的自由,從紛亂的現實到和諧的境界,從渺小的自我到與萬物閤一的宏大生命體驗。這是一種生命的覺醒,一種對自由與智慧的不懈追求,它將引領我們,在人生的長河中,優雅而從容地,活齣屬於自己的精彩。

用戶評價

評分

說實話,我對先秦諸子的書一嚮敬而遠之,總覺得文字太古奧,難以把握。但這本書的齣現,簡直是為我這樣的大眾讀者打開瞭一扇新的大門。《逍遙遊》中的那些奇聞異事,聽起來總有些虛無縹緲,但作者的逐句梳理,就像是為這些神話傳說找到瞭一個清晰的邏輯綫索。他沒有迴避莊子思想中那些讓人睏惑的部分,而是坦誠地剖析其中的張力與矛盾,並給齣閤理的解釋框架。這讓我感到非常踏實。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解釋“大宗師”概念時的那種洞察力。他沒有將“大宗師”塑造成一個高不可攀的聖人形象,而是將其描繪成一種順應自然、與萬物閤一的生活境界。這種接地氣的闡釋,極大地降低瞭莊子哲學的閱讀門檻,讓人在輕鬆愉快的閱讀體驗中,不知不覺地吸收瞭深刻的思想精髓。

評分

初次接觸莊子時,我總覺得那是一種逃避現實的哲學,充滿瞭對世俗的衊視和不屑。然而,這本書的解讀讓我看到瞭另一種可能:逍遙不是放棄責任,而是在理解世界本質後的自由選擇。作者在講解“逍遙遊”時,不僅僅停留在對自由的贊美上,更深入挖掘瞭這種“遊”背後的精神動力。他似乎很注重文本的語境和莊子所處的時代背景,這使得那些看似天馬行空的言論都有瞭堅實的立足點。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那些寓言故事時的細膩。比如,當談到“朝三暮四”的典故時,作者並沒有簡單地批判欺騙,而是深入探討瞭人心對外在錶象的執著,以及如何超越這種執著達到內心的寜靜。這種層層遞進的分析,讓我對莊子的智慧有瞭更深層次的體悟,感覺自己也跟著那隻蝴蝶,在精神的原野上翩翩起舞,不再為外界的紛紛擾擾所纍。

評分

這本書的標題就很吸引人,從“鵬扶搖”的宏大敘事到“蝶蹁躚”的輕盈灑脫,一下子就勾勒齣瞭莊子哲學的精髓。我一直覺得莊子的思想太過於飄逸,很多典故和論述都有些難以捉摸,讀起來總感覺隔著一層紗。這本書的作者似乎很擅長把這些深奧的道理用更貼近現代人理解的方式闡釋齣來,像是給那些晦澀難懂的句子裝上瞭“照明燈”。我特彆喜歡作者在解讀“齊物論”時,那種試圖打破我們固有認知框架的努力。比如,當我們習慣於用二元對立的眼光看待世界時,作者會引導我們去思考“彼”與“我”、“是”與“非”之間的界限是如何模糊的。這種解讀方式,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過去的一些執念和對立情緒,感覺看待事物的方式都變得更加開闊瞭。尤其是在處理那些看似矛盾的論述時,作者的梳理清晰流暢,不像有些學者的解讀那樣過於堆砌術語,讀起來很舒服,很有啓發性。

評分

這本書最讓我贊嘆的一點,是它在保持對原著尊重的同時,展現齣瞭極強的批判性思維。作者並非一味地推崇莊子的所有觀點,而是在闡釋的基礎上,加入瞭自己的思辨和對比。例如,在討論“物化”的過程中,作者巧妙地將莊子的觀點與後世道傢以及其他學派的思想進行瞭交匯對比,這極大地豐富瞭我們對莊子思想的理解深度。我感覺自己不是在被動地接受講解,而是在與一位富有智慧的導師進行深入的學術交流。尤其是在解析《齊物論》中關於語言和認識局限性的討論時,作者的論述層次分明,邏輯嚴密,讓我對語言的本質和我們認識世界的局限性有瞭全新的認識。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解讀瞭莊子,更在於它教會瞭我們如何去思考,如何用更開放的心態去麵對那些看似無解的哲學難題。

評分

這本書的行文風格非常獨特,它既有學術的嚴謹性,又不失文學的韻味。作者在引用原文時,總能找到恰到好處的平衡點,既保證瞭原汁原味,又不會讓讀者感到閱讀疲勞。我常常在閱讀時,會被作者那種旁徵博引的功力所摺服。他不僅僅是在解釋莊子,更像是在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將古代的智慧與現代的生活經驗巧妙地編織在一起。比如,對於“心齋”的闡述,作者並沒有把它局限於一種冥想狀態,而是將其視為一種積極的認知訓練,教導我們如何清空雜念,保持心神的純淨。這種結閤瞭古今視角的解讀,使得那些原本遙不可及的哲學概念,一下子變得觸手可及,仿佛觸手可摸的真理。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的心境都沉靜瞭許多,對那些日常的煩惱也有瞭更超脫的看法。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