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專欄作傢關於親子共讀的圖書。從閱讀齣發,傳達分享傢庭教育的理念和心得,並且從專業角度齣發,為讀者推薦優質的親子共讀圖書。
書中共記錄瞭50 個生活故事,涵蓋親子生活中每個傢庭都會發生的衝突和解決,包括情緒的疏導和理解、現實問題的麵對和解決、原生傢庭的共建和維護、孩子性格養成的嗬護等等。具體故事包括:誰教育誰、植物僵屍後遺癥、學造句、性教育、金翅膀和朋友,你選哪一個、帕丁頓熊是真的!維尼熊是假的!等。
為瞭方便閱讀和增加閱讀價值,我們會在代入感極強的故事中,巧妙附加分級閱讀、圖書推薦、書目介紹、傢教心得等內容。
李崢嶸,文學學士、教育專業碩士,北京晚報閱讀周刊資深編輯,中國兒童文學研究會理事,多傢報刊的親子專欄作者。曾榮獲全國報紙副刊專欄奬。
於光,小學生,喜歡讀故事和編故事,喜歡機器人編程和視頻編輯。
生活
01 不上幼兒園有多可怕
02 學造句
03 植物僵屍後遺癥
04 性教育
05 為瞭讓孩子吃蔬菜,媽媽可真死瞭不少腦細胞!
06 蚯蚓麵條、蝸牛沙拉、螞蚱燒烤,敢不敢來一發?
07 帶爸爸過六一
08 學說吉利話
09 給長襪子皮皮過70 歲生日
10 媽媽不見瞭
11 男孩的理想是當最好的媽媽
12 搞笑小偵探
13 醫生,說實話,你要對我乾嗎?
14 和康康一起登上神奇校車
15 比讀書更重要的事兒
16 我,機器人
閱讀
17 誰教育誰
18 金翅膀和朋友,你選哪一個
19 帕丁頓熊是真的!維尼熊是假的!
20 不愛聽豆豆
21 太有教育意義的書為什麼不好看
22 看不懂的男生賈裏
23 誰影響瞭《草房子》得分
24 如何用冰箱甩乾一件濕衣服及其他
25 摺騰,以科學的名義
26 挖挖挖,一直往下挖,底下有什麼?
27 裝“屎”?連蟲子種子都這麼拼,你還不努力?
28 奧特曼的必殺技管用嗎
29 傢門口的昆蟲秘密
30 賣媽媽
31 12 個擁抱停止吼叫
32 一個巴掌還是一個親吻
33 什麼樣的纔是乖小孩?34 愛玩遊戲的小屁孩
35 在雪花中尋找彩蛋
36 突然,外公變成一隻貓
37 海盜最怕換尿布
38 史努比的音樂大師課
39 如何乾掉一個天纔畫傢
40 吃肉的時候,說聲謝謝!
41 看兒童版《冰與火之歌》
42 傢有怪獸,呼叫特工!
43 好東西屬於能夠等待的人
44 鳥媽媽會毒死關在籠子裏的寶寶嗎
45 身處塵埃,也要看到彩虹
46 格裏格裏砰!這個故事好奇怪好好玩
觀影
47 小黃人為什麼這麼紅
48 一座邪惡的殺人迷宮,究竟有什麼好?
49 海洋奇緣:失心、偷心和還心
50 瘋狂動物城:你看到的和我看到的不一樣
附錄
閱讀圖畫書的三重境界
如何選擇親子共讀的圖書?
這本書的結構安排也十分巧妙,它不是那種綫性推進的敘事,更像是一張層層深入的思維導圖。每一章節都像是一個獨立的觀察窗口,但它們最終匯聚成一個宏大的主題:如何解讀親子閱讀中的“潛文本”。我發現書中對不同年齡段孩子的閱讀反應差異分析得極其到位。比如,針對學齡前兒童那種強烈的、非黑即白的情感投射,和針對高年級孩子那種開始齣現復雜道德模糊性的解讀,作者給齣的指導方嚮是完全不同的。我記得書中有一個案例,描述瞭一個孩子反復要求重讀一個明顯是悲劇結局的故事,父母對此感到睏惑。作者解釋說,這可能不是孩子沉溺於悲傷,而是他們在反復練習如何處理和接納“失控感”。這個解釋對我觸動很大,它讓我從一個更人性的角度去理解孩子的執著。這本書真正做到瞭“授人以漁”,它給的不是固定的答案,而是一套讓你自己找到答案的思維框架,非常實在。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真的很吸引人,那種帶著一絲神秘感的插畫風格,讓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我一開始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買的,畢竟市麵上親子閱讀的書籍汗牛充棟,能真正讓人眼前一亮的真的不多。讀完前幾章,我立刻就被作者那種細膩入微的觀察力給摺服瞭。她似乎能看穿孩子在閱讀時那些細微的錶情變化和肢體語言背後的真實想法。比如說,書中提到孩子在麵對一個復雜情節時,錶麵上可能全神貫注,但內心深處可能正在進行一場關於角色動機的激烈辯論,而父母往往錯過瞭這個“信號”。作者提供的那些實用的觀察工具和提問技巧,簡直是為我這種“經驗派”傢長打開瞭一扇新的大門。我嘗試著在和孩子讀繪本時運用瞭其中一個“鏡像提問法”,效果立竿見影,孩子不再隻是簡單復述故事內容,而是開始主動去構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這讓我深刻體會到,閱讀不僅僅是信息的傳遞,更是一種深層次的情感和思維的碰撞。這本書的價值遠超一本普通的育兒指南,它更像是一份邀請函,邀請我們進入孩子心靈的秘密花園。
評分這本書給我最深切的感受是,它極大地緩解瞭我作為傢長在親子閱讀中的“焦慮感”。以前,我總擔心自己提問的方式不對,或者沒有把書中的“深意”完全傳達給孩子,總是在追求一個理想化的“共讀”狀態。然而,這本書告訴我們,那些看似“跑題”的提問、那些孩子突然發齣的無關緊要的聯想,恰恰是他們真實思維的火花。作者甚至鼓勵傢長適當地“示弱”,承認自己也對某些情節感到疑惑。這種坦誠的姿態,反而能激發齣孩子更強烈的錶達欲望,因為他們覺得自己是被信任的夥伴,而不是被教育的對象。書中的許多例子都展示瞭,當父母放下權威姿態時,孩子內心那道原本緊閉的閘門是如何悄然開啓的。這不僅僅是閱讀技巧的提升,更是一次親子關係上的自我校準。我感覺自己終於可以放鬆下來,享受閱讀本身帶來的樂趣,而不是一直緊綳著“教學”這根弦。
評分我特彆欣賞這本書對於“視覺語言”解讀的深刻洞察力。很多傢長隻關注文字內容,卻忽略瞭繪本中那些精心設計的圖畫細節——留白、色彩、人物的眼神和背景物件的擺放。作者花費瞭大量的篇幅,教我們如何像偵探一樣去分析這些“非語言信息”。比如,書中提到,如果一頁文字很少,但畫麵卻異常擁擠和混亂,這往往反映瞭角色的內心壓力,即使故事文字本身很平靜。我立刻迴想起我們傢一本經常被忽視的繪本,那張配圖裏,小兔子的影子明顯比它本體要大得多,我以前沒在意。讀完這本書,我纔明白,那可能就是作者在暗示孩子對自我形象的過度放大或焦慮。這本書的觀點非常係統化,它構建瞭一套完整的“閱讀解碼係統”,讓親子共讀從一種隨意的活動,升級成一種充滿智力挑戰和情感連接的深度探索。這絕對是一本值得反復研讀的寶典。
評分說實話,這本書的文字風格齣乎我的意料,它摒棄瞭那種高高在上的理論說教,反而像是一位老朋友在跟你耳語,分享她多年積纍下來的“行業秘密”。閱讀過程非常流暢,幾乎沒有閱讀障礙,作者擅長用生動的案例來佐證觀點,而不是堆砌晦澀的心理學名詞。我尤其欣賞其中關於“沉默的閱讀時間”的那一部分論述。我們總以為孩子在安靜地看書就是最好的狀態,但作者提齣瞭一個很有趣的觀點:過度安靜有時可能是抗拒或者睏惑的僞裝。她提供瞭一些打破僵局的小技巧,比如輕輕地在旁邊發齣一個與故事內容相關的、但又略帶疑惑的小聲嘆息,看看孩子會如何反應。我試著在讀到主角麵臨艱難抉擇時,故意停頓瞭一下,用一種非常誇張的沉思錶情看著孩子,結果他立刻跳齣來,開始分析那個角色的睏境。這種互動感讓我覺得,閱讀不再是單嚮的輸入,而是一種共同的、即時的創造過程。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我們作為引導者,需要學會的不是“教”,而是更高明的“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