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生活的艺术(修订精装纪念典藏版)
定价:28.00元
作者:林语堂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1-01
ISBN:9787214127853
字数:250000
页码:384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修订,精装典藏版
林语堂:中国精神的传承者,东方文化的传播者。
寻味一代大师笔下对闲适与优雅的诠释。
依从本心,诗意地栖居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中。
《生活的艺术》初版之时,中国人追求的依旧是优雅闲适的生活,彼时追求效率的美国人为这种闲情雅趣而倾倒。时隔几十年,以高效为追求的中国人已渐渐不懂欣赏与享受生活。在充满焦虑的现代社会,我们更需要懂得生活的艺术,更需要这样的书,帮助指导我们营造属于自己的闲逸人生,在忙碌中,享受优雅、从容而不失秩序的完美生活。
内容提要
《生活的艺术》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出版至今已再版四十余次,被译成多种语言。作者以轻快的笔触展现了中国人的闲情雅趣,将生活的浪漫与优雅进行了完美的呈现。在生活的艺术面前,我们看到了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为缺乏,也是我们渴望的闲适情调。这种古典的优雅与从容,是中国人骨子里浪漫情怀的现实表达。穿越历史的尘埃,背负过多的中国人如何在忙碌中保持这种内心的旷达,如何保有并延续这份灵动的性情?闲适人生,是一种充满智慧的处世哲学,更是我们在现代忙碌生活中需要的生活态度。
目录
自序 |001
章
醒觉 |001
001 | 人生之研究
003 | 一个准科学公式
010 | 以放浪者为理想的人
第二章
关于人类的观念 |013
013 | 基督徒、希腊人、中国人
020 | 与尘世结不解缘
021 | 一个生物学的观念
024 | 诗样的人生
第三章
我们的动物性遗产 |026
026 | 猴子的故事
029 | 猴子般的形象
030 | 论不免一死
034 | 论肚子
040 | 论强壮的肌肉
044 | 论心灵
第四章
论近人情 |051
051 | 论人类的尊严
052 | 近乎戏弄的好奇:人类文明的勃兴
056 | 论梦想
060 | 论幽默感
064 | 论任性与不可捉摸
068 | 个人主义
第五章
谁会享受人生 |073
073 | 发现自己:庄子
076 | 情智勇:孟子
081 | 玩世、愚钝、潜隐:老子
087 | “中庸哲学”:子思
090 | 爱好人生者:陶渊明
第六章
生命的享受 |095
095 | 快乐问题
099 | 人类的快乐属于感觉
103 | 金圣叹之不亦快哉三十三则
106 | 对唯物主义的误解
109 | 心灵的欢乐怎样
第七章
悠闲的重要 |113
113 | 人类是在工作的动物
116 | 中国的悠闲理论
119 | 悠闲生活的崇尚
122 | 尘世是的天堂
124 | 运气是什么
126 | 美国三大恶习
第八章
家庭之乐 |130
130 | 趋近生物观念
133 | 独身主义——文明的畸形产物
138 | 性的吸引
143 | 中国式的家庭理想
149 | 乐享余年
第九章
生活的享受 |156
156 | 安卧眠床
160 | 坐在椅中
163 | 谈话
170 | 茶和交友
175 | 淡巴菇和香
181 | 酒令
187 | 食品和药物
193 | 几件奇特的西俗
196 | 西装的不合人性
200 | 房屋和内部布置
第十章
享受大自然 |206
206 | 乐园已经丧失了吗
210 | 论宏大
211 | 两个中国女子
217 | 论石与树
223 | 论花和折枝花
227 | 袁中郎的瓶花
230 | 张潮的警句
第十一章
旅行的享受 |238
238 | 论游览
245 | 冥寥子游
第十二章
文化的享受 |257
257 | 知识上的鉴别力
260 | 以艺术为游戏和个性
268 | 读书的艺术
274 | 写作的艺术
第十三章
与上帝的关系 |284
284 | 宗教的恢复
287 | 我为什么是一个异教徒
第十四章
思想的艺术 |296
296 | 合于人情的思想之必要
301 | 回向常识
305 | 近情
作者介绍
林语堂(1895-1976)
文化大师,作家,以英文书写而扬名海内外,四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长。
林语堂旅居美国数十年,骨子里仍是传统的中国文人,其作品无不体现着儒释道三者的结合,传达着中国人特有的智慧、气质和情怀。
他一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代表作品有《生活的艺术》《吾国与吾民》《孔子的智慧》《老子的智慧》《京华烟云》《风声鹤唳》《苏东坡传》《武则天正传》等。
文摘
《京华烟云》这本书,带给我的感受,是那个时代中国社会的缩影,也是一个家族在历史洪流中的悲欢离合。林语堂先生以其宏大的叙事和细腻的描写,将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活生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我被书中的人物深深吸引,他们是中国社会各个阶层的代表,他们的命运交织在一起,谱写了一曲时代的悲歌。我尤其为书中女性角色的命运感到唏嘘,她们在男权社会的束缚下,用自己的方式去抗争,去追求幸福,她们的坚韧和智慧,都让我动容。林先生的笔触,既有对时代背景的宏观描绘,也有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刻画。他并没有回避那个时代的苦难和动荡,战争、饥荒、政治的混乱,都真实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但同时,他又在苦难中注入了人性的光辉。爱情的坚守、亲情的温暖、友谊的珍贵,这些永恒的情感,在动荡的时局中显得更加弥足珍贵。我喜欢林先生的叙事风格,他时而细腻地描摹人物的内心世界,时而又以宏大的视角展现时代的变迁,将个人命运与社会发展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读这本书,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亲历了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感受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希望与绝望。它让我对中国近代的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更加珍惜当下和平稳定的生活。这本书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一部充满历史厚重感的“时代教材”,它让我看到了一个民族在变革中的成长与阵痛,也看到了人性中最闪耀的光芒。
评分林语堂先生的散文作品,对我而言,一直是一种精神上的慰藉和智识上的启迪。他的笔尖仿佛带着一种魔力,能够将生活中最平凡的细节,升华为富有哲理的思考。我常常在他散文中读到那种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生百态的洞察,以及一种豁达而幽默的人生观。他从不回避生活的烦恼和不如意,但他总能以一种温和的姿态去审视它们,然后在字里行间注入一种乐观和智慧。我尤其欣赏他对“闲适”生活的推崇,那种不急不躁,从容不迫的生活态度,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显得尤为难得。他笔下的生活,充满了诗意和情趣,品一杯茶,赏一轮月,与三五好友闲谈,这些看似简单的日常,在他那里都变成了对人生意义的深刻体悟。他的语言风格极其优美,既有古典的韵味,又不失现代的流畅,读起来如沐春风,仿佛能感受到他温和而睿智的声音在耳边回响。林先生的作品,从来不会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而是以一种平等的姿态,与读者进行心灵的交流。他善于从日常的点滴小事中挖掘出人生的智慧,让你在不经意间被触动,被启发。每一次阅读他的散文,都像是一次心灵的洗涤,让我暂时忘却尘世的烦恼,回归内心的宁静。它们是我书架上最珍贵的收藏,也是我在迷茫时最常翻阅的“心灵导师”。
评分林语堂先生的散文作品,对我而言,是一种生活态度的指引,也是一种精神上的陪伴。他的文字总能带着一种温润如玉的质感,让你在阅读中感受到一种舒缓和放松。我特别欣赏他对生活的热爱,那种能够从平凡中发现诗意,从琐碎中体悟哲理的能力。他不像某些作家那样,总是苦大仇深,而是以一种豁达、幽默的笔触,去描绘生活中的点滴。他所倡导的“闲适”的生活方式,在我看来,是对现代人过度追求效率和物质的一种反思,提醒我们放慢脚步,去感受生命的美好。他笔下的文字,就像是一杯醇厚的茶,越品越有味道。你可以在其中读到他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但这些思考从不生硬,而是自然而然地流淌在他的文字之中。我尤其喜欢他关于“幽默感”的论述,认为它是一种面对生活苦难的艺术,一种保持内心平衡的智慧。他的作品,从来不会给人一种说教感,而是以一种朋友间的交流方式,与读者分享他的感悟和体悟。每一次阅读他的散文,都像是一次心灵的SPA,让我暂时忘却尘世的烦恼,回归内心的宁静。它们是我书架上最珍贵的收藏,也是我在迷茫时最常翻阅的“心灵伙伴”。
评分《老子的智慧》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次对“道”的深刻体悟,以及对生命本质的重新审视。林语堂先生以其独有的哲思和幽默感,将老子深奥的“道”的思想,以一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方式呈现出来。我过去对“道”的概念感到模糊不清,但通过这本书,我开始理解“道”的朴素、自然和无为。林先生对“道”的阐释,不再是玄之又玄的理论,而是渗透在山川河流、草木生灵之中,是一种顺应自然,与万物和谐相处的哲学。他关于“无为而无不为”的解读,更是让我颠覆了以往的认知,明白了真正的“无为”并非消极避世,而是一种顺应事物发展规律,以最小的力达到最大效果的智慧。书中对“柔弱胜刚强”的阐释,更是让我看到了另一种力量的来源,那就是以柔克刚,以退为进的智慧,这在充满竞争的现代社会,显得尤为珍贵。林先生的语言,总是那么温和而有力量,他用一种平易近人的方式,将老子深奥的哲学转化为可操作的人生智慧,让我觉得触手可及。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内心多了一份平静,少了一份焦虑,开始学会以一种更加从容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它是一本让我重新认识生命“道”的“哲学入门书”,也是一本指导我如何与自然、与自我和谐相处的“人生指南”。
评分作为一名曾经的文学爱好者,我对林语堂先生的《吾国与吾民》的印象,更多的是一种学术性和思想性的震撼。这本书并非简单的文化介绍,而是对中国国民性的一次深刻剖析,其中蕴含的洞见至今仍发人深省。林先生在书中对中国人性格的描述,并非一成不变的标签化,而是具有历史的纵深感和地域的多样性。他能够敏锐地捕捉到隐藏在日常行为背后的文化基因,并将其上升到一种哲学层面的解读。例如,他对于中国人“矛盾性”的分析,既看到了他们内敛含蓄的一面,也看到了他们热情洋溢的一面,这种复杂的集合体,恰恰构成了中国人的独特魅力。书中关于中国人在“人情”方面的论述,更是精准地揭示了这种社会关系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以及它所带来的双重影响。我至今仍记得他对中国人“和”的追求的深刻阐释,这种追求既是一种生存的智慧,也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林先生的语言功底深厚,能够将复杂的社会学和哲学观点,用清晰、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美感。虽然这本书出版已久,但其中对于中国民族性的洞察,对于中国社会文化的理解,至今仍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它让我对“我是谁”这个问题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也让我对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根源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老子的智慧》这本书,给我的感受是,它像是一股清泉,洗涤了我心中许多不必要的执念和烦恼。林语堂先生以其独有的洞察力,将老子“道”的哲学,以一种极其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呈现给读者。我一直觉得老子的思想深邃而难以捉摸,但读了这本书,我仿佛豁然开朗。林先生没有将“道”的概念复杂化,而是将其与自然的规律、人生的顺势而为联系起来,让我看到了“道”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就存在于我们身边。他对“无为而治”的解读尤其让我印象深刻。我过去总觉得“无为”就是什么都不做,是一种消极避世的态度,但林先生解释道,真正的“无为”是顺应自然的规律,不过度干预,不强求,让事物按照自身的发展轨迹前进。这是一种更高明的智慧,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读到关于“柔弱胜刚强”的论述时,我更是深受启发。在充斥着竞争和对抗的现代社会,老子所倡导的以柔克刚,以退为进的智慧,显得尤为宝贵。它教会我,在追求目标时,不一定要硬碰硬,有时适度的退让和包容,反而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林先生的语言风格一如既往的温和而富有哲理,他用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将老子的深奥理论娓娓道来,让我一边阅读,一边不断点头称是。这本书不仅让我对老子有了更深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我看待问题的方式,让我学会了更加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更加懂得顺应自然,保持内心的平静。它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人生通识课”。
评分《京华烟云》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一幅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也是一次感人至深的家族史诗。林语堂先生以其精湛的笔触,勾勒出了二十世纪初中国社会变迁的宏大背景下,一个普通家庭的兴衰荣辱。我被书中的人物深深吸引,他们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挣扎,有选择。姚思安、牛怀瑜、曾亚圣、蓝廷珍……这些人物的名字,在我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们是中国社会各个阶层的缩影,他们的命运与时代的洪流紧密相连。我尤其感动于书中对女性命运的描绘。荪亚、韶芬、月蓉……她们在那个男权社会中,用自己的方式去抗争,去追求幸福,她们的坚韧、隐忍和智慧,都让我动容。林先生并没有回避那个时代的苦难和动荡,战争、饥荒、政治的混乱,都真实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但同时,他又在苦难中注入了人性的光辉。爱情的坚守、亲情的温暖、友谊的珍贵,这些永恒的情感,在动荡的时局中显得更加弥足珍贵。我喜欢林先生的叙事风格,他时而细腻地描摹人物的内心世界,时而又以宏大的视角展现时代的变迁,将个人命运与社会发展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读这本书,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亲历了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感受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希望与绝望。它让我对中国近代的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更加珍惜当下和平稳定的生活。这本书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一部充满历史厚重感的“时代教材”,它让我看到了一个民族在变革中的成长与阵痛,也看到了人性中最闪耀的光芒。
评分《孔子的智慧》这本书,对于我来说,更像是一次对传统价值观的现代重塑。林语堂先生以其独特的视角,将孔子两千多年前的思想,以一种能够被现代人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我尤其欣赏他对于孔子“仁”、“礼”、“智”、“信”等核心思想的解读,他没有将它们变成僵化的教条,而是将其与日常生活中的人际关系、个人修养紧密联系起来。他所描绘的“君子”,不是高高在上的圣人,而是一个在不断自我完善中,追求人生意义的普通人,这让我觉得亲切,也更有实现的可能。书中那些充满智慧的语录,在林先生的阐释下,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闪耀着人性光辉的生活指导。例如,他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解读,让我深刻理解了学习与思考并重的辩证关系,这对于终身学习的现代社会尤为重要。林先生的语言风格,总能给人一种温暖、亲切的感觉,仿佛一位长者在循循善诱。他用生动的比喻和贴近生活的例子,将孔子的智慧变得通俗易懂,甚至充满趣味。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孔子的理解不再停留在书本上的名词解释,而是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并开始尝试将这些智慧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它是一本让我重新认识传统文化的“入门指南”,也是一本帮助我提升个人修养的“心灵鸡汤”。
评分林语堂先生的《吾国与吾民》对我而言,无疑是一次对中华民族精神深层肌理的透彻剖析,也是一次与历史共鸣的深刻对话。我第一次翻开它,便被其磅礴的气势和洞察人心的笔触所折服。林先生并非简单地罗列民族性格的优缺点,而是以一种温和而坚定的姿态,引领读者审视我们这个古老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独特精神气质。他没有回避那些被外人视为“缺点”的特质,比如“民族的感伤主义”、“对个人自由的漠视”,但他同时又以极具说服力的论据,揭示了这些特质背后所蕴含的东方智慧和生存哲学。我尤其欣赏他对中国人“韧性”的刻画,那种在逆境中不屈不挠、适应力极强的生命力,简直就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精髓所在。读这本书,我仿佛看到了那些在战乱中坚韧生存的先辈,看到了在变革中默默坚守的普通人,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智慧与无奈,都在林先生的笔下鲜活起来。他对于中国人的“幽默感”的解读也让我印象深刻,那种苦中作乐、化解悲伤的独特方式,是我们民族在历史风雨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法宝。这本书不仅仅是对“吾国”和“吾民”的解读,更是一种对文化根源的追溯,一种对民族身份的自我认同。每一次重读,都能从中获得新的体悟,仿佛林先生的声音就在耳边,引导我更深刻地理解自己,理解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它让我感到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但同时又保持着一种清醒的认知,能够看到不足,也能够看到希望,这正是林语堂先生的伟大之处,他用充满人文关怀的笔触,书写了一部关于中华民族的灵魂史。
评分《孔子的智慧》这本书,在我看来,是林语堂先生为现代读者重新解读这位中国最伟大的哲人的传世之作。它并非枯燥的说教,而是将孔子深邃的思想,以一种极其生动、贴近生活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常常在阅读时,感觉孔夫子仿佛就站在我面前,用他那充满智慧的语言,解答我生活中的困惑。林先生擅长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出发,去挖掘孔子思想的精髓。比如,关于“仁”的阐释,他没有把它变成抽象的道德口号,而是通过生动的例子,展现了“仁”是如何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体谅和尊重上的。读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耳熟能详的话,在林先生的笔下,它不再仅仅是一句戒律,而是一种推己及人、设身处地的生活态度。他对孔子关于“君子”的论述也让我受益匪浅。林先生勾勒出的君子形象,不是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圣贤,而是一个在道德上不断追求完善、在生活中保持豁达和从容的人。这种对“君子”的现代性解读,让我看到了实现人生价值的另一条途径,那就是在平凡的岗位上,用道德和智慧去影响周围的人。书中的许多引述和故事,都带着林语堂先生特有的幽默和睿智,读起来轻松而不失深度。他让孔子的思想不再是历史的遗物,而是活生生的、能够指导我们当下生活的智慧。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孔子,也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成为一个更具智慧和品德的人。它是一本让人受益终生的“心灵指南”,推荐给每一个渴望提升自我,寻找人生方向的朋友。
评分书很好!
评分书不错,要仔细研读了
评分不错,书还没看,但速度服务速度都不错
评分物流非常非常慢
评分不错
评分是正品,价格实惠,店家诚信
评分好啊,值得认真阅读,
评分喜欢,还没看
评分很好正版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