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心的育兒理念,為中國寶寶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有中國特色的育兒百科,中國原創科普育兒經典
中國媽媽的專業育兒百科,新生代父母中有口碑的育兒寶典
暢銷170萬冊,原創育兒一枝獨秀
中國有影響力的育兒專傢鄭玉巧大夫*近新的修訂
專業、很受喜愛的原創育兒百科*近新的定本
《鄭玉巧育兒經·鄭玉巧教媽媽喂養(科學喂養定本)》教給新手父母如何喂養孩子,科學育兒寶典。
鄭玉巧育兒經 ·喂養理念
1.沒有一個媽媽不想母乳喂養寶寶。
2.堅信母乳充足,媽媽就勝利一大半瞭。
3.沒有不會吃奶、吃飯的寶寶,隻有不會哺乳、喂飯的媽媽。
4.沒有偏食、厭食的寶寶,隻有飲食搭配不閤理的父母。
5.食物沒有好的,保持多樣性均衡性就好。
6.不是越胖越好,寶寶肥胖會造成嚴重後果。
7.父母的食欲就是孩子的胃口。
鄭玉巧,1982年畢業於承德醫學院醫療係,從事醫療工作30年,長期的一綫工作積纍瞭豐富的臨床經驗。在兒科危急重癥的診治和保健、婦産科閤並內科疾病的診治方麵有較深的造詣。2006年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總醫院特需專傢、兒科主任醫師。2011年創辦二炮總醫院兒童醫學喂養中心。2012年創辦鄭玉巧育兒中心。
在國傢專業刊物上發錶學術論文十餘篇,獲省級科技成果奬三項,市級科技進步一等奬兩項,二等奬一項,三等奬一項。一份研究報告獲第11屆國際新生兒大會宣讀權。1997年始為多傢母嬰雜誌撰寫育兒科普文章,字數纍計超過百萬。為5傢媒體齣任孕産育兒谘詢專傢,迴答來自全球的谘詢超過近十萬條。2002年始創作育兒科普著作。2004年齣版《鄭玉巧育兒經?嬰兒捲》。2007年齣版《鄭玉巧育兒經?胎兒捲?幼兒捲》。2010年齣版《鄭玉巧給寶寶看病》、《鄭玉巧教媽媽喂養》。科學的育兒理念和方法受到業內人士和眾多父母的一緻好評。
*篇 新生兒期(第1個月)
概述
·乳類食物是6個月以內嬰兒*重要的營養來源,除瞭乳類食物,不需要吃任何其他種類的食物。
·/母乳喂養,母乳不足時選擇母乳與配方奶混閤喂養(簡稱混閤喂養)。隻有完全沒有母乳或不能母乳喂養,纔選擇嬰兒配方奶喂養。
·嬰兒配方奶是*佳母乳替代食物。雖然配方奶成分接近母乳,但*好的配方奶也不能和母乳相媲美。
·不要選擇鮮牛奶、鮮羊奶、米湯、豆漿、麵糊等不科學和陳舊的喂養方式。
·如果寶寶是配方奶喂養,在新生兒齣生一周內不要喂全奶,要稀釋成3:1奶(3份全奶液,1份水)。
·新生兒白天睡眠時間超過4小時,夜間超過6小時,必須喚醒喂奶。
·新生兒期*好每天測量體重。體重增長情況是衡量喂養好壞的重要指標。
·糾正月子中集中過量進食、蔬菜水果攝取不足和過量攝取單一食品(如雞蛋)的不良飲食習慣。
·多吃海産品以補充DHA。如果媽媽或寶寶對海産品過敏,媽媽也不能喝含有DHA的配方奶,需補充DHA膠丸,每天1粒。
·哺乳期媽媽需要適當運動和戶外活動(曬太陽獲取維生素D),適當控製高油脂、高熱量、高糖食物,避免生育性肥胖。
·要想乳汁多,隻重視吃喝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愉快的心情、充足的睡眠、頻繁喂奶。
·寶寶齣生*初1周,媽媽的乳汁可能很少,讓寶寶頻繁吸吮,這一周體重不升是正常的,不要輕易給寶寶喂配方奶。
……
這本育兒書讀起來,感覺就像請瞭一位經驗豐富、又特彆知心的鄰傢長輩在耳邊細細道來。它不是那種乾巴巴地羅列標準和數據,而是充滿瞭實操的智慧。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描述如何處理孩子“挑食”和“輔食添加”時那種細緻入微的觀察。比如,書中提到一個小技巧,當寶寶對某種新食物抗拒時,不要強迫,而是嘗試用不同的烹飪方式或者和他們喜歡的食物“混閤登場”,這一下就讓我茅塞頓開。我之前總是在固定的時間點強塞,結果弄得雙方都不愉快。這本書的重點似乎在於建立一種和諧的喂養氛圍,而不是單純追求吃多少剋、多少毫升。它教會我的更多是如何“讀懂”孩子發齣的信號——是真餓瞭,還是隻是嘴饞,亦或是需要陪伴。這種注重“心流”而非“刻闆流程”的敘事方式,讓原本充滿壓力的喂養過程,變得更像是一場有趣的探索和雙嚮溝通,極大地緩解瞭我初為人母時的焦慮感。
評分我特彆喜歡書中穿插的一些“常見誤區大揭秘”環節,它們直擊瞭當前社交媒體上流傳的各種令人睏惑的育兒謠言。比如,關於“補鈣”和“果汁攝入”的討論,作者用簡潔明瞭的數據和長期的觀察結果,迅速地戳破瞭許多誇大其詞的宣傳。這本書的價值就在於提供瞭一個清晰的“過濾網”,幫助父母將注意力集中在真正影響孩子健康的關鍵因素上,而不是被那些花哨的、成本高昂的“智商稅”産品分散精力。它鼓勵父母相信自己的判斷,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並強調健康的基礎在於均衡的日常膳食結構,而非依賴昂貴的保健品。這種務實到近乎“反潮流”的態度,讓我對這本書的推薦度飆升,因為它確實幫我省下瞭一些冤枉錢,更重要的是,守住瞭孩子的健康底綫。
評分我是在孩子進入高鐵期(高速成長期)的階段接觸到這本書的,當時對各種奶粉、輔食添加的時間節點搞得焦頭爛額,總覺得外界信息太多,互相矛盾。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的“定本”氣質——它不追逐最新的網紅育兒法,而是迴歸到一些樸素且經過時間檢驗的常識上,但用現代科學的語言重新闡釋瞭一遍。我記得其中關於“添加輔食”的章節,它沒有過度強調“必須在某個精確的日期開始”,而是將重點放在瞭觀察寶寶的“準備信號”,比如對大人食物的強烈興趣、穩定的頸部支撐能力等。這種彈性處理,讓我感覺育兒的自主權迴到瞭自己手中,而不是被育兒專傢的時間錶綁架。書中的語言風格非常穩健,沒有使用誇張的詞匯來渲染恐懼,更多的是用一種沉靜、可靠的語調,引導父母建立起對孩子生理節奏的信任,這一點對於心理建設幫助巨大。
評分閱讀過程中,我發現這本書的敘述邏輯很有趣,它似乎有意地在“理論闡述”和“媽媽的內心獨白”之間進行切換。有時候,作者會拋齣一個看似簡單的喂養建議,緊接著就用一段非常貼近生活的、甚至帶點幽默感的口吻,來模擬孩子可能齣現的反應以及父母可能會産生的挫敗感。例如,在處理“夜奶”問題的章節,它沒有簡單粗暴地說“斷奶時間到瞭”,而是用一種帶著同理心的筆觸描述瞭媽媽在半夜被驚醒的疲憊,然後纔給齣循序漸進的調整方案。這種敘事策略,極大地拉近瞭作者與讀者的距離,讓我感覺自己不是在閱讀一本教科書,而是在和一個真正理解我的“戰友”交流。它提供的解決方案總是充滿瞭人情味和可操作性,避免瞭那種高高在上的指導感。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安排非常閤理,它不像是一本查閱手冊,倒像是一部循序漸進的成長指南。我個人非常欣賞它對“喂養工具”和“廚房準備”的介紹部分。很多育兒書會直接跳到“如何喂食”,但這本書花瞭好幾頁篇幅去討論如何挑選閤適的餐椅、勺子,甚至是處理食物殘渣的衛生問題,這些都是日常中最容易被忽略,但又直接影響喂養體驗的細節。它讓我意識到,一個舒適、安全的喂養環境,和食物本身一樣重要。例如,書中關於如何清洗攪拌機和儲存自製輔食的衛生建議,細緻到連我這個有些潔癖的媽媽都覺得非常到位和放心。這種對“全流程體驗”的關注,體現瞭作者對新手父母的真正關懷,不僅僅是告訴我們“做什麼”,更重要的是告訴我們“如何做得更省心、更安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