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新周刊2012年度佳作 做點無用的事
原價:35.00元
作者:《新周刊》雜誌社
齣版社:灕江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1-01
ISBN:9787540761639
字數:320000
頁碼:312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40kg
編輯推薦
做點無用的事吧,“急之國”的人們。
做點跟升官、發財、成名沒關係的事,做點跟自己的情感和精神有關的事。
誰都要吃飯,卻不需要時時為稻粱謀。成功帶來滿足感,靈魂難免還空虛。按照社會標準度過的一個個“有用的一天”,達不到幸福的標準。
有熱愛無用之事的人,有名為“無用”的服裝品牌,有在冷門學科甘之如飴的人,有成功人士的退後反思。
無用,是讓腳步暫停等靈魂跟上;無用,是不功利更本真地享受生活;無用,是與社會和自己和解,以樂趣戰勝焦慮,以平和心態迎來人生新境界。
“實用主義實際上是最不實用的。”(鄧曉芒語)試試看,你的“大用”正蘊藏在你的“無用”之事裏。
無用於事,有用於心。
內容提要
做點跟升官、發財、成名沒關係的事,做點跟自己的情感和精神有關的事……(《做點無用的事》)
今時今日,你可在淘寶將一個陌生人叫做“親”,卻甚少如此親熱地稱呼與自己同樣血型的親人……(《親,你跟誰親?》)
微性:多媒體時代的情和欲,泛社交時代的性與人際關係,微信、陌陌體驗報告,
為什麼女人好自拍?
2012《新周刊》,記錄著中國社會的脈動和世界的變化。
目錄
一、做點無用的事
做點無用的事
有用的無用,無用的有用
白岩鬆:做無用的事,就是為瞭讓自己有一顆更安靜的心
100件人生應做的無用之事
吳念真:無用是嚴酷人生的養分
童大煥:快是無用的,等等你的靈魂
鄧小芒:哲學有什麼用/
以無用之事治時代焦慮癥
未來簡史——未知、恐懼及預言
人類為什麼喜歡預言?
預言之書之生活方式篇
預言簡史
先生——一個稱謂,一種修為,一種精神
百年來影響瞭中國治學觀的老先生們
蔡元培:“隻要培養一大批學者,國傢就有希望”
鬍適:內無武器,請勿疑慮
叫一聲先生是抬舉你
二、親,你跟誰親?
親,你跟誰親?
我們都是扮演熟人的陌生人
調查:你和親戚的關係還好嗎?
熟人社會的陌生人辭典
誰纔是你的“親戚”?
將愛——不是沒有愛,而是愛什麼
黃菡:女人們在找愛時,同時在找什麼?
有時醉倒在愛情裏也危險
十大愛情替代品
愛、世界末日與異次元不明入侵物
性感生死50年
男人靠裝備,女人靠身體
微性:多媒體時代的情和欲
泛社交時代的性與人際關係
微信、陌陌體驗報告
為什麼女人好自拍?
孤獨是一門大生意
泛社交時代的性與人際關係
三、2012文藝青年手冊
碎片時代
香港三影後:跟時光比演技
“中國通”的三段論
方言寫齣的是自然流露的人
鈴木忠誌和他的戲劇故鄉
《發條橙子》50年
美美與共
找繆斯
最美好的靈感來自最痛苦的時代
塔皮埃斯 加泰羅尼亞的中國控
女人在看書,男人在看女人
徐小虎:獨“斷”專行50年
四、人之上升——2012生活方式報告
人之上升——2012生活方式報告
追問三十年生活方式之變
於丹:中國人的當代生活方式病46
10位生活傢盤點2012
不是傢的感覺,真好
九個夢想酒店和一個噩夢酒店
非人類工作夥伴的逆襲
反派愛戴什麼錶
見鬼勝地
末日生存狂
作者介紹
《新周刊》,“中國最新銳的時事生活周刊”,創辦於1996年8月18日,十一年猛進,已成為中國社會變遷最敏銳的觀察者與記錄者。《新周刊》是讀者眼中暢快淋灕的“觀點供應商”,它始終給讀者帶來新鮮的撞擊與概念,引導讀者關注正在發生和將要發生的趨勢。閱讀著《新周刊》成長的新銳青年,如今已成為推動社會前進的中堅力量。
文摘
序言
從語言的層麵來看,這本書的作者群展現瞭極其高超的駕馭能力。他們的文字有一種老派的優雅和現代的銳氣交織在一起的獨特韻味。你會看到句子結構變化多端,時而長篇大論,邏輯層層遞進,帶著一種古典的論述美感;時而又寥寥數語,精準地刺中要害,充滿洞察力。不同作者的筆觸差異也很有意思,有的沉穩如山,有的則輕盈如水,但整體上保持著一種高水準的文學性和思想性。閱讀過程中,我常常停下來,不是因為看不懂,而是因為某些詞語的組閤方式太過精妙,讓人忍不住要迴味其音韻和深意。這種對語言本身的尊重和玩味,讓閱讀過程充滿瞭智力上的愉悅。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讓人眼前一亮,那種帶著些許復古和人文氣息的質感,拿在手裏沉甸甸的,仿佛在暗示著裏麵承載的重量。我喜歡它封麵上那種留白的處理方式,不張揚,卻自有一種沉靜的力量。內頁的紙張選擇也很有講究,墨色印得清晰又不至於反光刺眼,閱讀體驗非常舒適。每次翻開它,都像是在進行一場安靜的對話,能感受到編輯團隊在內容呈現上的用心良苦。尤其是一些配圖,雖然不多,但選取的角度和意境都恰到好處,仿佛是為那些文字做瞭一個無聲的注腳,引導著讀者進入更深層次的思考空間。這不僅僅是一本書,它更像是一個精心布置的文化景觀,值得細細品味和珍藏。從拿到手的那一刻起,我就覺得它擁有瞭一種超越普通齣版物的價值感,體現瞭一種對知識和美學錶達的尊重。
評分這本書真正觸動我的是它對“價值”的重新審視。在追求效率和功利性的社會語境下,它大膽地把聚光燈打在瞭那些不直接産生經濟效益、卻對精神世界至關重要的事物上。這並非是一種矯情的懷舊,而是一種深刻的反思:我們究竟是為瞭什麼而生活?那些被主流話語邊緣化的思考、那些看似“無用”的愛好和探索,是不是纔是真正構築我們靈魂深度和個性的基石?它提供瞭一種勇敢的姿態,去質疑那些被奉為圭臬的“有用論”。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日常生活的很多選擇都有瞭新的衡量標準,不再那麼容易被外界的喧囂所裹挾,有瞭一種內在的定力。
評分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這本書帶給我的感受,我會選擇“啓示錄”。它更像是一個知識和靈感的匯集地,而不是單一主題的探討。每一篇看似獨立的思考,組閤在一起,卻構成瞭一幅宏大而精微的時代側影。它成功地捕捉到瞭時代脈搏中那些微妙的震顫,那些尚未被完全命名的情緒和睏惑,並給予瞭有力的文學迴應。它不會替你解決你的生活問題,但它會讓你看待這些問題的方式産生根本性的變化。這種由內而外的轉變,纔是閱讀最有價值的迴報。它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們時代的癥候,同時也為我們提供瞭清醒地審視自身的工具和勇氣。
評分我發現,這本書最迷人的地方在於它提供瞭一種難得的“慢”下來的視角。在這個信息爆炸、碎片化閱讀成為常態的時代,它像是一股清流,鼓勵你去關注那些看似微小、日常卻又極其本質的東西。它不急於給你一個標準答案,而是拋齣一些耐人尋味的問題,讓你自己去建構理解的框架。讀完某一篇文章後,我常常會放下書本,走到窗邊,看著街景,腦海中卻還在迴味剛纔讀到的那些觀點和敘事邏輯。這種“餘韻綿長”的感覺,是很多快餐式讀物無法給予的。它真正做到瞭激發獨立思考,而不是簡單地灌輸既定觀念。這種精神上的“滋養”,是衡量一本好書的重要標準之一,而它無疑達到瞭很高的水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