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稻盛開講5:六項精進(精裝版) | 作者 | 稻盛和夫著,周徵文譯 |
| 定價 | 36.00元 | 齣版社 | 東方齣版社 |
| ISBN | 9787506079440 | 齣版日期 | 2015-05-01 |
| 字數 | 頁碼 | 148 |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 |
| 開本 | 32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主編推薦 | |
| 《稻盛開講5:六項精進》是稻盛和夫對“六項精進”的一次全方位解讀。麵對日益嚴峻的經濟形勢,稻盛和夫認為,企業傢隻要做到這“六項精進”,就能渡過難關。在《稻盛開講5:六項精進》一書中,稻盛和夫根據自身經驗體會而講述的“六項精進”,可以說是他靈魂旅程的一段敘事詩。“六項精進”不僅僅適用於企業傢,對於社會上的所有人而言,都是可以學習和實踐的人生準則。 |
| 內容簡介 | |
| 《稻盛開講5:六項精進》是稻盛和夫在2008年7月17日召開的盛和塾全國大會上的演講實錄。稻盛和夫認為,“六項精進”其實是“入世者”的一種修行方式。“六項精進”的可貴之處在於,點明瞭人類改變自身命運的唯1法門——行善積德。以“抑製小我、發揚大愛”為準則,為他人、為社會努力做貢獻,就能使自身的命運朝著好的方嚮轉變。正所謂“眾生皆有佛性”,行善是“真我”的本來屬性,因此通過“動善念、行善舉”的方式,能夠清洗自身的靈魂汙垢,從而以清澈的智慧接近“真我”。 《稻盛開講5:六項精進》采用中日文錄音,讀者不僅可以欣賞稻盛和夫本人談“活法”,還可以傾聽我國著名主持人錢龍親情演繹的“活法”。 |
| 作者簡介 | |
| 稻盛和夫 1932年齣生於日本鹿兒島。畢業於鹿兒島大學工學部。1959年創辦京都陶瓷株式會社(現在的京瓷公司)。1984年創辦第二電電株式會社(現名KDDI,是僅次於日本NTT的第二大通信公司)。這兩傢企業都進入過世界500強。2010年齣任日本航空株式會社會長,僅僅一年就讓破産重建的日航大幅度扭虧為盈,並創造瞭日航曆史上*高的利潤。這個利潤也是當年全世界航空企業中的*高利潤。現任京瓷和日航名譽會長,KDDI*高顧問。1983年創辦盛和塾,嚮企業傢塾生義務傳授經營哲學,現在全世界的盛和塾塾生已超過9000人。1984年創立“稻盛財團”,同年創設“京都奬”,被譽為“亞洲諾貝爾奬”。 |
| 目錄 | |
| 自序 “六項精進”創造美好人生 付齣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 拼命努力工作是人生幸福的條件 大自然的動植物都在拼命努力地活著 隻要喜歡上自己的工作,自己便“不以為苦” 創意來源於不斷的努力鑽研 勤奮專注工作是一種靈魂的修行 謙虛戒驕 謙虛是一種幸福 天天反省 每日反省能夠淨化靈魂 耕耘、整理“心靈庭園”是關鍵 抑製自身的邪念,發揚自身的善念 活著就要感謝 感謝的言語能讓自己和他人都心平氣和 “隱蔽念佛”培育瞭我的感恩之心 活著就要感謝 積善行、思利他 積善行能帶來幸運 對待他人應行“大善”,而非施“小善” 不要有感性的煩惱 在反省之後,要忘記曾經的失敗 禪師的一句話拯救瞭逆境之中的我 活法的真髓5 稻盛和夫箴言集 |
| 精彩內容 | |
| 自序 “六項精進”創造美好人生 鑒於如今嚴酷的現實狀況,我覺得應該把我曾經講過的一些內容,藉著這個機會再講一次。雖然有些內容是我一直在重復強調的,但我還是想把自己在經營實踐中的所想所感,我認為必須做到的各方麵內容,在這裏與大傢再次分享。 在我年輕時、還沒有提煉齣“經營十二條”的理論係統之前,我曾經講過有關“六項精進”的內容,如果想齣色地經營企業以及度過美好的人生,那麼這“六項精進”必不可少。 我認為,無論是維持企業的經營,還是鑒於如今嚴酷的現實狀況,我覺得應該把我曾經講過的一些內容,藉著這個機會再講一次。雖然有些內容是我一直在重復強調的,但我還是想把自己在經營實踐中的所想所感,我認為必須做到的各方麵內容,在這裏與大傢再次分享。 在我年輕時、還沒有提煉齣“經營十二條”的理論係統之前,我曾經講過有關“六項精進”的內容,如果想齣色地經營企業以及度過美好的人生,那麼這“六項精進”必不可少。 我認為,無論是維持企業的經營,還是度過美好的人生,“六項精進”都是需要恪守的基本條件。 我相信,各位隻要遵循我接下來要講的“六項精進”,並堅持每天付諸實踐,那麼各位的人生就會變得美好,甚至好 ...... |
| 名人推薦 | |
| 根據我七八十年來的觀察,既是企業傢又是哲學傢,一身而二任的人,簡直如鳳毛麟角,有之自稻盛和夫先生始。 ——季羨林 稻盛和夫不僅創辦並帶領兩傢企業進入世界500強,還將他的經營和人生哲學傳授給眾多的中小企業和韆韆萬萬的個人。他是我很敬佩的全球企業傢。 ——郎鹹平 我對稻盛先生一直很敬仰……很多事情是我*近一兩年纔想清楚的,但是稻盛先生多年前就已經想清楚瞭。 ——馬雲 |
不得不說,這本書在語言的運用上,有著一種獨特的魅力。它不像那些嚴肅的學術著作,充滿瞭冰冷的術語和復雜的論證,而是以一種平實、真誠的語調,娓娓道來。即便是一些深刻的哲學理念,也被闡述得淺顯易懂,仿佛是一位長者在與你促膝長談。我尤其欣賞書中那些關於“如何保持積極心態”、“如何剋服睏難”的論述,它們並非空洞的安慰,而是充滿瞭實踐的智慧。我曾經在麵對一些棘手的挑戰時,感到非常沮喪和無力,但當我重新閱讀瞭書中的相關章節,並嘗試著去運用那些方法時,我發現自己竟然能夠以一種更加從容和樂觀的態度去應對。這種內在的轉變,讓我對生活充滿瞭更多的信心。它不隻是提供瞭一種“如何做”的指導,更重要的是,它激發瞭我內心深處的力量,讓我相信,隻要肯付齣努力,並保持一顆積極嚮上的心,就一定能夠剋服眼前的睏難,創造屬於自己的美好未來。
評分我一直認為,一本真正好的書,不應該僅僅停留在知識的傳遞,更應該能夠觸動人的心靈,引發深層次的思考。而這本書,恰恰做到瞭這一點。它並沒有用晦澀的理論去“教育”讀者,而是用一種近乎“講故事”的方式,將稻盛先生的人生哲學娓娓道來。那些關於“利他之心”、“愛”、“感恩”的闡述,讓我反復咀嚼,迴味無窮。在現代社會,我們常常被各種信息轟炸,變得越來越浮躁,越來越難以靜下心來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這本書就像一股清流,提醒我放慢腳步,去關注那些被我們忽略的,但卻最能觸動我們內心深處的情感。我發現,當我對周圍的人和事抱持更多感恩和善意時,我的心情也變得更加輕鬆愉快。這種內在的改變,遠比外在的成就更能帶來長久的幸福感。我常常會將書中的一些觀點,與我的朋友們分享,我們一起討論,一起感悟,這種共同學習和進步的過程,也讓我覺得非常充實。
評分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提供瞭一種超越物質層麵的價值觀,一種關於“真正的人生價值”的探討。我曾經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追求所謂的“成功”,但卻發現,內心的 FULFIULMENT (滿足感) 總是若即若離。這本書就像一麵鏡子,讓我看到瞭自己內心深處的渴望,也讓我明白瞭,真正的富足,並非僅僅體現在物質的占有,更在於精神的充盈。稻盛先生在書中關於“熱愛工作”、“創造美好人生”的論述,給我帶來瞭極大的啓發。他不是在鼓勵我們去做無謂的犧牲,而是在引導我們去發現工作的意義,去享受工作的過程,並從中獲得成長和快樂。我曾嘗試著將書中的一些理念融入到我的日常工作中,結果發現,我對待工作的態度發生瞭根本性的轉變,從被動應付,變成瞭主動創造,這種轉變帶來的成就感,是任何物質奬勵都無法比擬的。它讓我重新審視瞭“工作”的定義,也重新認識瞭“人生”的意義。
評分每次翻開這本書,都能感受到一種撲麵而來的“正能量”,但這種能量並非是那種空泛的口號,而是建立在一種深刻的人生洞察之上。它不是告訴你“你一定行”,而是通過一係列看似簡單的道理,去引導你發現自身潛藏的力量,並告訴你如何去激活它。我尤其喜歡它在講述“付齣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時,所傳遞的那種腳踏實地的精神。在如今這個追求速成、崇尚“風口”的時代,這種“傻傻地”堅持和“默默地”耕耘,顯得尤為珍貴。它沒有迴避睏難,沒有粉飾現實,而是直麵人生的種種挑戰,並提供瞭一種積極應對的視角。我曾嘗試過書中一些關於“如何看待失敗”的觀點,發現過去那些讓我沮喪的經曆,在換瞭一個角度後,竟然成為瞭寶貴的財富。這種轉變,讓我重新認識瞭自己,也重新認識瞭生活。它不僅僅是一本管理類的書籍,更像是一本關於人生智慧的指南,讓你在麵對復雜的世界時,能夠保持一份清醒和從容。我常常在感到疲憊和迷茫時,翻到書中某一頁,讀上一段,仿佛就有瞭一股力量重新注入我的身體,讓我能夠繼續前行。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雖然是《稻盛開講5:六項精進(精裝版)》,但它在我看來,更多地是在提供一種思維方式的啓濛,一種關於“如何讓生活更有意義”的哲學探討。我一直認為,很多時候我們追求成功,追求物質的富足,但內心深處卻感到一種虛無,一種不踏實。這本書並沒有直接給齣“如何賺錢”的秘籍,也沒有教你如何進行復雜的財務分析,它更像是一盞燈,照亮瞭內心深處那些被我們忽略的,但卻至關重要的東西。每一次閱讀,都仿佛是一次與自己的對話,一次對生命本質的重新審視。它讓我開始反思,我所追求的“精進”,究竟是為瞭什麼?是為瞭他人的認可,還是為瞭內心的平靜與滿足?這種思考的過程本身,就充滿瞭一種獨特的價值。我常常在讀完某個章節後,會停下來,望著窗外,思考稻盛先生的那些話,那些樸素卻又深刻的道理,仿佛一層層剝開瞭我固有的認知,讓我看到瞭更廣闊的天地。它不像一本工具書,看完就能立刻套用,它更像是一位智者,在你人生的旅途中,不時地給你點撥,讓你在迷茫時,找到前行的方嚮。這種潤物細無聲的影響,往往比那些立竿見影的技巧更加持久和深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