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考级曲集(共3册*级-*0级) 全国民族乐器演奏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系列丛书

古琴考级曲集(共3册*级-*0级) 全国民族乐器演奏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系列丛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古琴
  • 考级
  • 民族乐器
  • 演奏
  • 艺术考级
  • 乐谱
  • 教材
  • 传统乐器
  • 中国音乐
  • 古筝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库网旗舰店
出版社: 人民音乐出版社
ISBN:9787103037768
商品编码:1626912241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0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古琴考级曲集(共3册**级-**0级)/全国民族乐器演奏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系列丛书
  • 作者:主编:朴东生
  • 定价:125
  • 出版社:人民音乐
  • ISBN号:9787103037768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0-02-01
  • 印刷时间:2014-01-01
  • 版次:2
  • 印次:5
  • 开本:16开
  • 包装:平装
  • 页数:456

编辑推荐语

朴东生总编的《古琴考级曲集(共3册**级-**0级)》基本上包括了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代表性作品,是目前为止所收曲目*丰富的一部古琴曲集。一至三级为初级程度,四至七级为中级程度,八至十级为**程度。本书汇集九十多首琴曲,采用简谱与减字谱对照的方式编撰,方便习琴者读谱。

目录

**级
1.古琴吟
2.凤求凰
3.慨古吟
4.兰花花
5.小白菜
6.秋风词
7.秋风词
第二级
1.极乐吟
2.良宵引
3.清夜吟
4.湘妃怨
5.双鹤听泉
6.拉纤歌
7.满江红
8.泣颜回
第三级
1.春晓吟
2.风雷引
3.精忠词
4.秋江夜泊
5.玉楼春晓
6.映山红
7.小草
第四级
1.石上流泉
2.神人畅
3.酒狂
4.韦编三*
5.孔子读易
6.阳关三叠
7.归去来辞
8.秋夜长
9.渴望
10.信天游
第五级
1.鸥鹭忘机
2.楚歌
3.关山月
4.高山
5.洞庭秋思
6.碧涧流泉
7.岳阳三醉
8.采茶调
9.茉莉花
第六级
1.梧叶舞秋风
2.长清
3.平沙落雁
4.平沙落雁
5.获麟操
6.山居吟
7.醉渔唱晚
8.双乙反调
9.沧海龙吟
10.普庵咒
11.忆故人

第七级
1.长门怨
2.龙朔操
3.佩兰
4.天风环佩
5.风云际会
6.春江花月夜
7.山水情
第八级
1.流水
2.渔樵问答
3.渔樵问答
4.梅花三弄
5.梅花三弄
6.欵乃(节本)
7.雉朝飞
8.渔歌
9.渔歌
10.孤馆遇神

第九级
1.离骚(节本)
2.捣衣
3.捣衣
4.龙翔操
5.乌夜啼
6.秋塞吟
7.墨子悲丝
8.阳春
9.大胡笳
10.大胡笳
11.楼兰散
第十级
1.潇湘水云
2.潇湘水云
3.樵歌
4.广陵散
5.胡笳十八拍
6.幽兰
7.梅园吟
8.三峡船歌
9.风雪筑路
10.春风
后记


《民乐精萃:中国传统器乐演奏技巧与鉴赏》 前言 本套丛书旨在深入探讨中国传统器乐的博大精深,聚焦于演奏技巧的精湛锤炼与艺术鉴赏的深度拓展。它并非针对某一特定乐器或等级考试的教材,而是为所有致力于提升自身民乐素养的演奏者和爱好者提供一份全面而系统的学习指南。我们力求超越单纯的曲目堆砌,深入剖析每种器乐在历史演变、风格流派、以及核心演奏技法上的独特魅力与共通规律。 第一卷:中国传统器乐的技法基石 本卷侧重于构建坚实的演奏基础,涵盖了中国主要民族乐器(如二胡、琵琶、古筝、笛子、唢呐等)在音准、音色控制、指法运用及气息调节等方面的核心技术要点。 第一章:音准的哲学与实践 音准不仅仅是物理频率的校准,更蕴含着中国传统音乐的审美情趣。本章详细解析了不同调式(如五声音阶、七声音阶、减七音阶等)在实际演奏中的微调技巧。我们将探讨如二胡上的“揉弦”力度变化如何影响音高的饱满度,古筝“按滑吟”过程中音高的起伏与回落,以及笛子演奏者如何通过唇型和气息的细微调整,实现音色的纯净与准确。特别辟出一节,对比了不同历史时期对“正音”的不同理解,引导读者形成更具历史感的听觉标准。 第二章:指法与发音的精微控制 乐器的发声方式决定了其艺术表现力的上限。本章细致入微地剖析了各种独有的演奏技法: 拨弦类乐器(琵琶、古筝): 重点讲解了“轮指”、“扫弦”、“撮指”等复杂技巧的分解练习,以及如何通过指甲与琴弦接触点的变化,控制音头的清晰度与衰减速度。例如,琵琶的“扫”法中,由内向外的力量转换是产生穿透力音色的关键。 弓弦类乐器(二胡、中胡): 探讨了运弓的几何学——弓杆角度、运弓速度、弓压的动态平衡。我们将分析如何通过控制弓毛与琴弦的接触点,区分“推弓”与“拉弓”在力度和颗粒感上的差异,以及在高速乐段中如何保持弓弦分离的干净利落。 吹管类乐器(笛子、箫、唢呐): 核心在于气息的“内化”与“外放”。本章详细阐述了循环换气法的生理机制、长音的控制与“气沉丹田”的实际操作,以及如何利用口型变化实现花舌、吹渡、垛音等快速技巧,确保音色稳定且富于表现力。 第二章:节奏的骨骼与律动的灵魂 本卷深入探讨了中国传统音乐中复杂的节奏结构,超越了简单的节拍概念。我们分析了“散板”、“慢板”、“行板”等速度标记背后的情感意图。着重讲解了中国特有的“错拍感”和“呼吸点”的运用,尤其是在戏曲音乐或曲艺伴奏中,演奏者如何通过弹性节拍来烘托人声或叙事氛围,使音乐具有生命力。 第二卷:风格流派与曲目深度解析 本卷将视角从个体技巧转向整体艺术风格,引导读者理解不同地域、不同历史阶段的作品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第一章:地域风格的地理印记 中国器乐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本章将重点对比分析几种典型风格: 江南丝竹的细腻婉约: 以其注重合奏的平衡、旋律的精巧和装饰音的繁复著称。分析其在速度控制和力度层次上的内敛性。 陕西民间乐曲的粗犷厚重: 探讨如信天游、碗碗腔等音乐元素如何体现在演奏技巧中,例如对强音的刻意处理和节奏的跳跃性。 广东音乐的明亮华丽: 分析其受西洋乐影响后形成的独特和声织体和演奏习惯,以及在高速乐段中对音色的提炼。 第二章:文曲与武曲的审美张力 传统器乐曲目常被划分为“文曲”(抒情、叙事)和“武曲”(表现冲突、高潮)。本章通过具体曲目的结构分析,指导读者如何根据音乐情绪进行演奏策略的调整。 文曲的“做”与“放”: 强调慢速乐段中情绪的层层递进,如何通过速度的微小变化(如“渐慢”、“忽快”)来制造戏剧性张力,而非一成不变地恪守拍子。 武曲的“紧”与“散”: 解析武曲中高潮部分的组织,如何通过技巧的集中爆发(如密集的快速音群、强烈的轮奏)来描绘战斗或激昂的场面,并在爆发后如何巧妙地过渡回宁静的主题。 第三章:大型套曲的结构思维 对于鸿篇巨制的传统作品,理解其宏观结构至关重要。本章以一首典型的传统大型器乐作品为例,剖析其“起承转合”,指导演奏者如何在漫长的篇幅中保持专注力、控制整体的音响密度,确保乐曲的首尾呼应,避免在细节的打磨中迷失了整体的审美方向。 第三卷:鉴赏与创造性表达 本卷将目光投向演奏者的自我提升与未来发展,关注如何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艺术诠释者。 第一章:聆听的艺术:从“听见”到“听懂” 本章提供了一套系统的鉴赏方法论,帮助学习者建立高质量的审美标准。我们不局限于介绍经典名家名段,而是教授如何“拆解”一段演奏:辨识其所采用的传统技法是否地道、其对作品内涵的理解是否深刻、以及其在音色塑造上是否具有个人特色。重点讨论了录音技术对民乐审美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历史录音来追溯演奏风格的“原貌”。 第二章:即兴与再创作的边界 中国传统音乐的生命力在于其灵活的再现性。本章探讨了在既定曲目框架内,演奏者进行合理“润饰”和“即兴发挥”的原则。我们将分析不同流派在传统上允许的装饰音变化范围,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的技巧基础,为熟悉的曲目注入新的生命力,使其既符合传统审美,又能体现演奏者本人的艺术理解,从而实现从“模仿”到“创造”的飞跃。 结语 本套丛书并非一套考级曲谱的替代品,而是对所有学习者深厚功底的补充与提升。它希望成为一座桥梁,连接起对传统技艺的尊重与对当代艺术表达的探索,助力每一位致力于中国民族器乐事业的同仁,在技艺与心性上达到更高的境界。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在整理我的古筝曲库时,对比了市面上好几家出版社的教材,发现这套系列丛书在曲谱的准确性和易读性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首先,它的排版设计非常人性化,纸张的选择也很考究,即使长时间在灯下练习,眼睛也不会感到过分疲劳。更重要的是,对于一些复杂的滚指和轮指技法,它不仅用清晰的五线谱和工尺谱对照标注,还辅以详细的动作分解图解,这对于自学者来说是无价之宝。我记得有一次我对着某首曲子的某个段落练习了很久都找不到感觉,后来翻阅这套书的对应解析,才豁然开朗,原来关键在于手腕放松的角度和触弦的深度控制。这说明编者绝对是身经百战的一线演奏家或教育家,他们深谙学习者常犯的错误,并提前给出了富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案。这不仅仅是一套曲谱,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时刻陪伴在你身边指点迷津,这种“陪伴感”是其他教材无法比拟的。

评分

我认识一位常年辅导艺术特长生的老教师,他对目前市面上大部分考级教材的评价是“术有余而道不足”。然而,他私下里力荐的正是这一系列丛书。他认为,这套书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它在教授“如何弹奏”的同时,也巧妙地引导读者去思考“为何这样弹奏”。在一些篇幅较长的、具有叙事性的乐曲后面,往往附带着对该曲目历史背景、创作意图,乃至演奏者情绪处理的深入解析。比如,讲解某一段悲怆的旋律时,会引用古诗词或历史典故来佐证情感的表达方式,这极大地提升了学习者对音乐的理解深度。它不只是机械地传授技巧,更像是在构建一个完整的音乐世界观。这对于那些追求艺术高度,不甘心只做“指法匠人”的乐器学习者来说,无疑提供了更高层次的精神滋养。拥有这套书,就等于获得了一把开启中国传统音乐审美殿堂的钥匙。

评分

这部精选的中国古典音乐合集,简直是民乐爱好者的宝藏!我最欣赏它在曲目编排上的匠心独运。每一辑的过渡都显得那么自然流畅,仿佛带领听者进行了一次穿越时空的音乐之旅。从初学者的入门小调,到资深演奏家才能驾驭的宏大篇章,这个系列的收录范围极为全面,真正做到了覆盖不同学习阶段和技艺水平的需求。特别是那些被传统视为“高难度”的曲目,编者似乎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既保留了原作的精髓和韵味,又在指法标注和节奏处理上做了细致的优化,使得学习者在攻克难关时能少走不少弯路。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几首江南丝竹的改编版本,那种婉转、细腻的笔触,让人听了仿佛置身于烟雨朦胧的苏杭园林之中。对于希望系统提升演奏技巧,特别是想深入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内涵的朋友来说,这套书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存在,每一页都充满了对音乐本体的敬畏与热爱。

评分

坦白说,我购买这套丛书主要是冲着它对“规范性”的强调去的。在这个考级标准日益重要的当下,一套权威、统一的教材显得尤为重要。我参加过几次地方性的艺术交流活动,深切体会到不同地区在演奏风格和技术要求上的细微差异。而这套全国性的系列丛书,无疑树立了一个相对统一和高标准的标杆。从基础的音阶练习,到需要深厚内功才能完成的炫技段落,所有的技术要点都遵循了既定的考级大纲,结构严谨,逻辑清晰。我尤其欣赏它对传统曲目“保留风格”的坚持。虽然在指法上进行了现代化处理以适应现代乐器的特点,但那些古老的韵味、特定的滑音处理方式,都被一丝不苟地保留了下来。这使得我们在追求技艺精进的同时,并没有丢失掉民族音乐的“魂”。对于那些以考级为目标,希望未来能走专业路线的孩子们,这套书是确保他们学习路径正确的定海神针。

评分

从收藏价值的角度来看,这套书的装帧和设计也绝对值得称赞。如今的音乐教材往往过于追求功能性,而在美学上有所欠缺,但这一系列丛书显然没有忽视这一点。每一册的封面设计都巧妙地融入了该级别或该风格的代表性元素,色彩搭配既典雅又不失现代感,让人愿意时常将其摆放在书架上展示。我甚至发现,即使是那些被认为是“入门级”的初级曲集,其选取的民间小调也极具地方特色和人文情怀,并非那种千篇一律的儿歌式练习曲。这些小曲虽然简单,但旋律优美,非常适合在轻松的氛围中培养孩子对民族乐器的亲近感和热爱。这种对“美”的追求,让整个学习过程不再枯燥乏味,而变成了一种享受,我相信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对于奠定一个优秀演奏者的艺术素养至关重要。

评分

挺不错的书,曲子很多

评分

应该是正版

评分

不错,以后就这么练了

评分

不错

评分

发货快,书不错,很喜欢,真心不错

评分

应该是正版

评分

是正版

评分

是正版

评分

应该是正版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