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佐藤可士和的超整理术
定价:38.00元
作者:(日)佐藤可士和,常纯敏
出版社:江苏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6-01
ISBN:978753442790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UNIQLO优衣库首席艺术总监、日本知名设计师佐藤可士和“整理密技”初次公开一刀斩断空间、信息及思考的混乱状态让你的工作和思路恢复清晰爽快!
我在《佐藤可士和的超整理术》所阐述的整理术,并非为了整理而整理,而是一种“如何享受舒适生活” 的根本方法论。所以,从办公桌四周的空间,乃至于工作上的问题、人际关系等各种情况皆能适用。——佐藤可士和
日本达20余万册,《设计中的设计》。
联合推荐:
原研哉、深泽直人、佐藤卓、泷泽直己、荒木信雄
平面设计师 常用设计倡导人/朱锷
书衣坊主人 世界“*美的书”获得者/朱赢椿
城市画报
IMART 创意市集
内容提要
《佐藤可士和的超整理术》:如果说原研哉奠定了无印良品的设计哲学的话,那佐藤可士和就创造了UNIQLO优衣库的视觉精神,而现在UNIQLO已经成为了一个新的日本设计象征,它更加国际感,并强调设计性让设计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直观和重要同时又保持了日本风格。
在日本,佐藤可士和是带动销售的设计魔术师,也是走在时代尖端的创意鬼才,不论麒麟极生啤酒、国立新美术馆或是UNIQLO等等,皆以崭新的创意抓住众人目光。事实上,这般精准呈现的美学,都是透过“整理”而完成的。
书中佐藤可士和以自己的知名设计案为例,将“超级整理术”分为三大阶段,从有形到无形分别是:空间整理、信息整理以及思考整理。从随身物品、办公环境开始,透过对于空间整理的习惯,养成对于思考整理的敏锐,只要按部就班,时时刻刻磨练整理技巧,便能促使思绪清晰、提高判断能力、开启灵感之门,大幅提升工作效率与精致度!
好的设计,从“整理”开始!
佐藤可士和的设计灵感来源:整理。
唯有整理自己与对方的想法,才能够掌握本质、面对课题、找出方法,*终产生感动人心的设计!
目录
快刀武士
前言
章 解决问题的“超级”整理术
好工作少不了整理术
艺术指导医生
关键在于整理对方的思绪
不掌握本质,就无法创造好的结果
整理术能够扭转工作和生活
第二章 一切从整理开始
你是否尚未认清问题本质就急于处理
随时对这个复杂的社会保持危机感
表面应付无法解决问题
按部就班学好整理术
依照“掌握状况一导入观点一设定课题”的顺序进行
问诊时不可轻忽微妙差异
导八观点,穷究问题本质
找到课题,问题就已解决一半
将课题视为想要征服的山,找出正确路径
从空间到思考,目标是三阶段整理
第三章 阶段:“空间”整理术——设定优先排序
空间整理的目的,在于创造舒适的工作环境
彻底整理,规避风险
通过身体力行,感受整理成效
从随身公文包的整理开始
公文包里的东西真的都是必需品吗
促进轻量化的手机进化
“空手”带来出乎意料的解放感
“舍弃”的勇气将雕琢价值观
舍弃是与“不安”的战斗
若要舍弃,必须设定优先排序
舍弃也是与“暂且”的战斗
创造佳的办公桌环境
一旦决定物品的固定位置,就变得容易掌握
举棋不定时,请比较功能类似的物品
文件或数据只保留终版本
柜子的多余空间可充当临时避难所
名片的整理分类方法
虚拟空间也是简单至上
档案的命名为重要
计算机内也要规划自由空间
利用“框架”提升办公环境的舒适度
援用虚拟空间的办公室空间整理术
一旦决定“外框”,就能掌握整体印象
亲身学习辨别重要事物
第四章 第二阶段:“信息”整理术——导入个人观点
对信息提出观点,穷究问题本质
导入观点的终目标是导出远景
在对方心中建构形象
找出理想的“远景”
一旦确定观点,就能看见远景
如何寻找个人观点
探索本质的重点是退一步观察
抛开自以为是,视野更加开阔
转换观点终于导出:明治学院大学的远景
改变想法,缺点也能变优点
以识别标志表现远景精髓
宛如解读暗号般组成:国立新美术馆标志
混乱不清的状况难以找出强力观点
以“全新”的观点将一切转为优势
在表现阶段确实琢磨远景
一旦迷惑。就试着想象具体场景
随时保持寻找远景的积极态度
第五章 第三阶段:“思考”整理术——将思绪信息化
将思绪信息化,提升沟通度
了解自己难如登天
一切要从将思绪置换成语言开始
提出假说,确认对方想法
弗洛伊德的心理疗法——“无意识的意识化”
自我无意识的意识化:DoCoM0手机
产品完成后,摸索概念的语言化
向自己提出假说,进而发现概念
找出与自己的接点:地方产业的品牌推广
没有真卖感,就无法产生问题意识
唯有视如己出,才能产生真实感
琢磨擦亮本质:UNIQL0的“应有面貌”
问诊间发现UNIQL0的本质
标志设计加入日本品牌的气概
深入无意识:FAST RETAILING的企业识别
如何导出脑海里的远景
提出假说,探索客户的思绪
以大红标志表现“革新”观点
设计全新的T恤选购法:TU
从T恤的媒体性所产生的商业模式
世界T恤品牌的系统设计
利用保特瓶将问题点扭转为附加价值
思绪整理的成果:全新医院形象
探究现今医疗环境的问题本质
概念是“复健休闲中心”
第六章 整理术开启新灵感之门
重要的关键是找出观点
只要保持目的,技巧就能活起来
答案 一定就在眼前!
后记
作者介绍
佐藤可士和Kashiwa Sato(艺术指导/创意指导)1965年生于东京。1989年毕业于多摩艺术大学,毕业后进入日本知名广告公司“博报堂”。2000年成立设计工作室“SAMURAI”。他的作品包罗万象,跨足广告平面设计、产品设计、空间设计,其简单、创新并富有视觉震撼力的作品,一再为品牌形象及商品营销提出新的可能。
具代表性的作品包括:SMAP的宣传活动、麒麟极生的 商品开发乃至广告活动、TSUTAYATOKYO ROPPONGI的VI和空间指导、FAST RETAILING、乐天集团、明治学院大学的品牌形象、NHK教育台“游戏学英语”的艺术指导、NTT DoCoMo“FOMAN703iD”的产品设计、UNIQLO纽约旗舰店的创意指导、东京国立新美术馆的VI和标志计划等等,创新的观点以及整体的创意 深获各界高度评价。
曾获东京ADC大赏、东京TDC金赏、每日设计赏、朝日广告赏、龟仓雄策赏、JAGDA新人赏、日本包装设计金赏……等多个奖项, 也是东京ADC、东京TDC、JAGDA会员。
文摘
序言
这本引进的佐藤可士和设计大师的“超整理术”读起来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完全颠覆了我过去对“整理”这个概念的固有认知。以往总觉得整理就是把东西码放整齐,但这书里强调的是一种系统性的思考方式,是把信息、物品乃至生活中的一切都纳入一个清晰的逻辑框架中去处理。我尤其欣赏作者提到的“视觉化”和“标签化”的理念,他不是简单地教你如何叠衣服或者分类文件,而是教你如何从源头上建立一个高效运作的系统,让未来的维护成本降到最低。比如,书中介绍的某些收纳案例,乍一看似乎很复杂,但当你深入理解了背后的逻辑后,就会发现它其实是一种极简的、一步到位的解决方案。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对照着自己家中那些堆积如山却找不到任何章法的角落进行反思,意识到自己的“整理”常常是治标不治本的临时抱佛脚。这本书真正触及到的是思维的层面,它提供的是一套可以应用于任何领域的通用方法论,对提升日常效率和精神清晰度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让人读完后立刻就有动手的冲动,但又不会被那种“完美主义”的压力压垮,因为重点在于建立系统,而非追求表面的整洁。
评分坦白讲,我是一位非常注重效率的职场人士,对于任何声称能提升效率的东西都会持审慎态度。这本书在我的案头放了一阵子,直到我被一个长期存在的项目文件混乱问题困扰时,才决定一探究竟。令人惊喜的是,书中的某些模块,特别是针对“流程和文件”的系统化梳理方法,简直像是为我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它并没有使用那些花哨的、不切实际的收纳技巧,而是非常冷静地分析了信息从产生到被使用的完整生命周期,并针对性地在关键节点设置了“过滤阀”和“索引系统”。这种工程学式的整理思路,比起那些只关注表层美观的指南,要实用得多。我试着运用书中的一个小型化管理模型,仅仅用了一个下午,就把困扰我数月的数字文件夹结构进行了彻底的重构。这不仅仅是整理了文件,更重要的是,它极大地降低了我寻找信息的认知负荷,让我得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核心工作上。这绝对是一本能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的实践手册,其价值远远超过了对家居整理的讨论范畴。
评分初翻这本书时,我几乎是抱着一种“看看设计大师是怎么收拾自己书架”的猎奇心态打开的,结果却被其中蕴含的哲学思辨深深吸引住了。佐藤先生似乎在用极简主义的视角来解构复杂的世界,他不仅仅是在谈论物理空间的整理,更是在探讨精神空间的净化。书中那种对“冗余”近乎苛刻的剔除态度,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囤积的那些“也许将来会用得上”的物品背后的焦虑。这种焦虑感,恰恰是许多人无法真正整理起来的根源。他的整理术,与其说是整理,不如说是一种深度的“价值重估”过程。读到某个章节,我突然领悟到,很多时候我们整理的不是物品本身,而是我们对过去和未来的不确定性所做的补偿性行为。书中提出的“一步到位”原则,听起来有点反直觉,但经过他的解释,我明白了这指的是系统结构的优化,而不是一次性把所有东西都整理到完美。这需要极强的远见和结构化思维,这本书无疑是培养这种思维的绝佳教材。
评分老实说,我本来对这类偏向管理或效率提升的书籍持保留态度的,总觉得很多都是空谈概念,但佐藤可士和的这本新作,给我的感觉却异常的扎实和接地气,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匠人正在手把手教你打磨工具。他的叙述风格有一种沉稳的力量,不煽情,不故作高深,全是干货。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对“目的性”的强调,即在开始整理之前,必须先明确你希望通过整理达成什么效果。这与我过去那种“看不顺眼就整理一下”的心态形成了鲜明对比。书里案例的选取也非常有代表性,涵盖了从个人物品到大型商业空间整理的多个维度,这使得理论的适用范围极广。我尤其对其中关于“信息流”的整理策略非常感兴趣,这对于身处信息爆炸时代的我们来说,简直就是急需的救命稻草。它教会你如何筛选掉噪音,只保留真正有价值的信息节点。这本书不是一本简单的工具书,它更像是一次深刻的自我审视,迫使你重新审视自己与周围环境、与时间的关系,是一种重塑生活秩序感的实践指南。
评分这本书的行文节奏,如果用音乐来比喻,应该是一种非常清晰、有层次感的交响乐,而不是嘈杂的流行歌曲。每一个章节的推进都建立在对前一个概念的理解之上,逻辑递进严密得让人几乎无法反驳。作者对于“什么是必需品”的界定,充满了智慧和洞察力,它不是简单地用数量来衡量,而是用“对实现目标的重要性”来定义。这对于我们这些被物质欲望裹挟的现代人来说,是一种强有力的精神矫正。我特别欣赏作者在介绍复杂概念时所展现出的克制和精准,没有任何多余的修饰,每一个句子似乎都带着明确的指向性。读完之后,我的感受是平静而有力的,仿佛心中搭建起了一个新的、更坚固的内部架构。它教会我的,是如何在高压和信息过载的环境下,保持心智的稳定和行动的效率,这是一种由内而外的秩序重建。这本书,与其说是整理术,不如说是关于如何有意识地构建自己生活系统的“元方法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