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团队角色:在工作中的应用(原书第2版) | ||
| 定价 | 49.90 | |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
| 版次 | B1 | |
| 出版时间 | 2017年10月 | |
| 开本 | 16 | |
| 作者 | (英)R.梅雷迪思.贝尔宾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205 | |
| 字数 | 0 | |
| ISBN编码 | 9787111575672 | |
|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管理团队 成败启示录(原书第3版) 管理 书籍 (《金融时报》连续十年销量榜!“团队角色理论之父”贝尔宾在剑桥大学亨利管理学院历时九年半研究的结晶!贝尔宾协会大中华区官方代表机构LearnMart组织翻译!) |
| 作者: | (英)R.梅雷迪思·贝尔宾(R.Meredith Belbin) 著;袁征,李和庆,蔺红云 译 |
| 译者: | 袁征//李和庆//蔺红云 |
| 市场价: | 59.9元 |
| ISBN号: | 9787111561422 |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 商品类型: | 图书 |
|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 语种:中文 |
| 出版时间:2017-04-01 | 版次:1 | 页数:251 |
| 印刷时间:2017-04-01 | 印次:1 | 字数:169千字 |
| 内容简介 | |
| 没有完美的个人,但有完美的团队。每个管理者的要职责,就是实现团队成果*大程度化。 《管理团队:成败启示录》是R.梅雷迪思·贝尔宾先生的成名作,源于贝尔宾在英国剑桥大学亨利管理学院所进行的团队角色理论研究,全面解读了贝尔宾团队角色理论的来龙去脉。 根据贝尔宾团队角色理论,一支结构合理的团队应该拥有九个团队角色,即:鞭策者、执行者、完成者、外交家、协调者、凝聚者、智多星、审议员和专家,这九个团队角色在团队中起着互为补充但同样重要的作用。 目前,贝尔宾团队角色理论已经成为管理教育中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被广泛用于全世界的组织中,拥有22种不同语言的版本,在众多世界知名企业中成功应用,同时也进入了各地商学院的教材。特别在研发团队的组建、项目团队的管理和企业管理者团队的甄SHOU*选等方面,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显著效果。 中文版特别收录来自阿里巴巴和诺和诺德的本土实践案例。 |
| 作者简介 | |
| 梅雷迪思R.贝尔宾(R.Meredith Belbin)博士,剑桥产业培训研究部前主任,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卡莱尔学院,剑桥大学管理研究协会ZI深会员。他和他的同事们经过多年在英国和澳大利亚的研究与实践,提出了ZHU名的贝尔宾团队角色理论,被广泛用于全世界的组织中,拥有22种不同语言的版本。 贝尔宾博士因《团队管理:成败启示录》和《团队角色:在工作中的应用》两本书被誉为“团队角色理论之父”。 贝尔宾博士曾以咨询顾问的身份向经合组织(OECD)、美国劳工部、欧共体(欧盟前身)委员会以及多家大型企业与公共机构提供决策咨询。作为团队角色理论的创始奠基人,他访问过欧美诸国,现为贝尔宾协会全球合伙人之一。 |
| 目录 | |
| 致中国读者 译者序 序言 前言 **章组建高效团队:历经九年的尝试 团队研究的开端 两种不同的团队模拟实验 团队研究的五个阶段 团队实验的两难SHOU*选择 用更加复杂的方法组建团队 小结 第二章阿波罗综合征:高智商的诅咒 “阿波罗”团队的弱点 NASA的“阿波罗”团队 成功的“阿波罗”团队 高智商的窘境: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实践中的“阿波罗综合征” “阿波罗”团队的内部互动 小结 第三章同气相求的团队 团队的同质化倾向 性格和职业的相关性 同质化团队的成与败 各种类型团队的长处 各种团队在短暂危机中的表现 成功团队的特征 成功背后的经验 “执行者”的性格特质 纯“执行者”团队的局限性 小结 第四章有创造力的团队 如何激发团队创造力 识别创造力潜质 团队创造力实验 被误认为是“智多星”的成员――“外交家” 小结 第五章有领导力的团队 团队“”角色的画像 成功“”画像的启示 另一种领导者:“鞭策者” “协调者”和“鞭策者”角色的对比 “阿波罗”团队中的“协调者” 三种领导者:“协调者”“鞭策者”“阿波罗” 小结 第六章另外三种重要的团队角色 “审议者”:天生的很好裁判 “凝聚者”:团队润滑剂 “完成者”:完美主义把关人 结论 小结 第七章决定团队成败的因素 士气――不确定的因素 智力――重要的因素 性格――关键因素 低效团队的特征 找不到团队角色的人 团队中的未知因素 谨防部门本位主义 谨防团队角色错位 小结 第八章成功团队的特质 成功团队的预测指标 现实中的成功团队:经典多元团队 其他成功模式 三家成功企业的团队实践 团队角色理论和成功企业 成功团队带给我们的启示 小结 第九章理想的团队规模 团队与个体 10~11人团队 六人团队 更小规模的团队 人SHOU*选和团队规模的关系 团队规模过小的风险 环境因素影响团队规模 小结 第十章高效团队成员的特征 YUE团队角色 高效团队成员的**个特征:把握时机 高效团队成员的第二个特征:灵活性 高效团队成员的第三个特征:自我约束 高效团队成员的第四个特征:坚守团队目标 小结 第十一章团队设计的五项原则和基本步骤 获取可靠角色信息 有的放矢地招聘 内部招聘 不要轻易破坏搭档关系 先SHOU*选能人,再找领导 团队设计图 此团队非彼团队 传统组织如何打造高效团队 小结 第十二章公共事务管理团队 政府的力真空 政治家及其团队的特征 规模过大的代表大会 委员会非真正的团队 政治家可能扮演的团队角色 公务员团队 政治家与公务员角色互换 政府管理工作的失衡 总统制政府 团队角色互动 小结 第十三章30年之后 团队角色理论的演进 专家在团队中的角色 常见的团队角色认识误区 附录A贝尔宾理论的应用案例 附录B运用贝尔宾理论的本土案例 附录C术语表 参考文献 |
| 促销语 | |
| 《金融时报》连续十年销量榜!“团队角色理论之父”贝尔宾在剑桥大学亨利管理学院历时九年半研究的结晶!贝尔宾协会大中华区官方代表机构LearnMart组织翻译! |
我最近正在参与一个跨部门的项目,团队成员来自不同的背景,有着各自的工作习惯和沟通方式,这让我感到在协调和推进工作时面临不少挑战。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一些能够帮助我理解团队成员之间差异,以及如何有效利用这些差异来提升团队整体表现的思路。尤其是我对“团队角色”这个概念非常好奇,它听起来像是能够解释为什么有些人在团队中扮演着不同的功能,并且这些功能对团队的整体成功至关重要。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清晰地阐述这些角色是如何形成的,我们又该如何识别出团队中潜在的角色,以及最重要的,如何根据项目的需求和团队的组成,去有意识地构建和优化团队的角色构成。我设想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论,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我团队的动态,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当前面临的实际问题。
评分坦白说,我对管理学领域的一些理论书籍常常感到有些枯燥,它们往往充斥着抽象的概念和晦涩的术语,读起来非常费力。然而,这本书的作者梅雷迪思·贝尔宾,名字本身就带有一种学术的严谨感,我希望他的著作能够带来一些不一样的东西。我期待书中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重要的是能够看到一些能够“落地”的思考和方法。比如,书中是否能够提供一些量化的指标或者可操作的工具,帮助我们去评估团队的现状,或者指导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进行调整?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能够循循善诱,将复杂的团队动力学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清楚,并且提供一些能够立刻在工作场景中尝试的策略。我希望能读到一些能让我眼前一亮,甚至产生“原来是这样!”的顿悟时刻的内容,而不是仅仅重复我知道的那些陈词滥调。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精美,纸张的质感也很好,拿在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专业感。封面采用的色彩搭配很有视觉冲击力,主色调的沉稳与点缀的亮色形成鲜明对比,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其内容的深度和重要性。书脊的处理也很细致,字体清晰,方便在书架上查找。翻开书页,印刷清晰,排版疏朗适度,阅读起来不会感到压迫。我特别喜欢它在章节开头和结尾处的设计,比如一些引人入胜的案例导入,以及章节重点的总结,都非常人性化,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消化内容。即使是首次接触这个领域的读者,也能在视觉和触觉上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载体,更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放在书桌上,本身就能增添一份专业和严谨的氛围。我预感到,在阅读的过程中,这种精心设计的细节也会贯穿始终,让学习过程变得更加愉快和高效。
评分我一直对团队协作的理论和实践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复杂且高压的工作环境中,如何组建一支高效、协同的团队更是我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这本书的书名就直接点明了其核心价值——“管理团队:成败启示录”,这让我立刻联想到无数真实世界中的团队案例,那些成功的典范是如何运作的,而那些失败的教训又蕴含着怎样的智慧。我期待着作者能通过详实的案例分析,剥离出团队管理中的关键要素,让我们能够从中汲取经验,避免重复犯错。同时,“团队角色:在工作中的应用”这一副标题则进一步深化了我的期待,它表明这本书不仅是理论的阐述,更是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操作指南。我希望能够了解到如何识别、运用和发展团队中的不同角色,从而最大化团队的整体效能。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知识体系中的空白,我迫不及待地想去探索其中蕴含的宝贵洞见。
评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够找到一本真正有深度、有价值的书籍实属不易。这本书的名字,尤其是“成败启示录”这几个字,就吸引了我。这暗示着书中不仅仅是理论的探讨,更包含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和教训。我喜欢那些能够从真实世界中提炼出普遍规律的书籍,它们往往能提供更具说服力和可信度的洞见。我希望作者能够通过引人入胜的案例,将抽象的管理理论变得生动鲜活,让我们能够通过别人的成功和失败,来反思我们自己的团队管理实践。同时,“原书第2版”也表明了这本书经过了时间的检验和不断的完善,这让我对它的内容质量充满了信心。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一扇新的视角,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团队运作的本质,并且能够学到一些切实有效的方法,来提升我所在团队的管理水平和整体绩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