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激荡三十年》《跌荡一百年》之后,在公元前7世纪到1869年长达两千多年的时间跨度里,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继续前两部作品的研究主题,再次探寻国家与资本、政策与商业之间的关系。
《浩荡两千年》记录的是一个基本上已经失去或被遗忘的世界。在书中出现的工商人物,要么默默无闻,要么在另外的历史叙述中被脸谱化、妖魔化,我们可以称他们为商人,或企业家。他们行走在广袤的国土之上,或疾行,或踯躅,或彷徨,在他们身后的时空幕景上,是一出连续上演了两千多年的砍杀史。在所有的历史时刻,这些人从来没有当过主角,甚至在所有的史料记载中,他们要么被忽略不计,要么就躲在那个黑暗角落。不过在另外的意义上,正是这些工商业者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从一斗池盐到一块麻布,从一把铁刀到一座城池。
我无意为他们代言,我只是完成一次漫长的陈述。我所希望做到的是,以活在当代的立场,书写昔日的国家,与发生过的历史重建关系,与已逝的前辈修好,并试图以私人的方式诠释中国的企业史。
逝去的人们已不再归来,正在出发的我们却需要寻觅到自己的记忆。
本书是《浩荡两千年》十周年典藏版,也是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的收官之作。中国的工商文明为什么早慧而晚熟?中国的商人在社会进步中到底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中国的政商关系为何如此僵硬而对立?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终将以怎样的方式建成?在公元前7世纪到1869年长达两千多年的时间跨度里,财经作家吴晓波继续前两部作品的研究主题,再次探寻国家与资本、政策与商人之间的关系,并试图寻找出这些事关当代的问题的答案。作者的写作表明,在高度专制的集权制度下,权力与商业的对立、紧张关系,贯穿于两千余年的帝国时期。两千余年来,国家机器对商业的控制、干扰及盘剥,是阻碍工商文明发展的更重要的因素,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企业史,归根到底是一部政商博弈史。在《浩荡两千年:中国企业公元前7世纪—1869年》一书中,以上问题有的已找到了答案,有的则还在大雾中徘徊。
总 序 “历史没有什么可以反对的。”而一个与上述诸多疑问相关且更具现实性的问题是:导致这一情况发生的因素是否已经彻底地排除,中国的工商企业是否仍然可能陷入历史的宿命之中?
……
这本书的书名很吸引人,“浩荡两千年”,一下子就勾起了我对中国历史长河中那些波澜壮阔的商业故事的想象。公元前7世纪到1869年,这个时间跨度之大,足以涵盖从春秋战国时期那些最早的商贾,到晚清时期各种新兴商业模式的萌芽。我特别好奇,在没有现代科技和完善的法律体系的时代,古代的中国人是如何进行商业活动的?他们又是如何组织和管理企业的?我脑海里浮现出一些画面:也许是盐商们垄断一方,富可敌国;也许是丝绸之路上的驼队,将中国的商品带向世界;又或者是官营的工坊,生产出精美的瓷器和铁器。这本书的“十年典藏版”也暗示了其价值和影响力,让我对内容有了更高的期待。不知道书中是否会深入探讨这些早期企业的商业模式、盈利方式、风险控制,甚至是如何应对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变迁。我最期待的,是将那些零散的历史记载和传说,串联成一部条理清晰、逻辑严谨的中国商业发展史。光是想想,就觉得这趟历史的旅程充满了未知与惊喜,令人迫不及待地想翻开书页,一探究竟。
评分翻开这本书,我首先被它宏大的叙事视角所震撼。作者并没有拘泥于一个个孤立的企业案例,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整个中国商业史的两千多年。从古代中国经济形态的演变,到不同时期商业组织形式的出现与发展,再到商业伦理和制度的变迁,无不涵盖其中。我尤其关注书中对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经济背景的描绘,因为我知道,任何商业行为都离不开其所处的时代土壤。例如,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各国都在积极发展经济,这必然催生了不同类型的商业活动。而在唐宋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城市的发展,又会带来怎样的商业变革?书中关于“十年典藏版”的说明,也让我觉得这本书的内容一定经过了长期的打磨和深度的挖掘,并非市面上常见的浅尝辄止的解读。我希望作者能够带领我穿越时空,去感受那个时代的脉搏,理解那些商人的经营智慧,以及他们的成功与失败是如何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评分读到这本书的书名,我首先联想到的是“商业文明”这个概念。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其商业文明的发展轨迹必然是复杂而多元的。公元前7世纪到1869年,这是一个漫长而充满变革的时期,从早期萌芽的商业活动,到近代经济的初步发展,其间的演变过程充满了故事。我特别想知道,书中是如何界定“企业”的,在古代,那些个体商户、家族企业、乃至官营作坊,是否都能被纳入“企业”的范畴?又有哪些具体的案例能够生动地展现那个时代的商业运作?“十年典藏版”的出版,无疑是对本书内容价值的肯定,我期待它能够提供详实的数据、考究的史料,以及深刻的分析,而不是简单的叙事。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商业的活力与韧性,以及它们是如何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适应和发展的。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浩荡两千年”和具体的时间跨度“公元前7世纪—1869年”,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目光。这不仅仅是关于商业,更是关于历史的宏大叙事。我想象着,在那个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的时代,商人们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进行跨地域、跨文化的贸易的。书中是否会讲述那些传奇人物的故事?例如,那些白手起家的巨富,他们是如何积累财富的?那些在战乱中依然坚持经营的企业,又是如何生存下来的?“十年典藏版”这个字眼,让我相信这本书的内容一定是经过了时间的沉淀和读者的检验,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阅读价值。我期待它能提供关于古代企业组织形式、经营策略、风险管理等方面的详细论述,甚至是对当时社会经济制度对商业活动影响的深刻剖析。光是想象,就觉得这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商业探险,充满着智慧、勇气和历史的厚重感。
评分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商道”的讨论很感兴趣,而这本书的书名似乎触及了这一点。从古至今,“商”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并非总是被简单地定义,有时是“士农工商”的末位,有时又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这本书将目光聚焦在“企业”这个概念上,这让我看到了它试图从更现代、更系统的角度来审视中国古代的商业活动。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古代企业是如何进行资本运作、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以及风险规避的。比如,古代的“行会”和“商帮”,它们在当时的商业体系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是否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公司治理”雏形?而“十年典藏版”的定位,也让我相信它提供了足够丰富和有深度的论证,或许会引用大量史料,甚至是对一些古籍的全新解读。我希望能从这本书中,看到一条清晰的中国企业发展脉络,理解中国商业精神的演变轨迹。
评分给力
评分还没看,物流挺给力
评分包装都没问题,可以。
评分已经读过,买来是为了凑齐一套。
评分已经读过,买来是为了凑齐一套。
评分还没看,物流挺给力
评分包装都没问题,可以。
评分已经读过,买来是为了凑齐一套。
评分不错的选择和购物体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