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一分钟经理人·平衡工作与生活》让你获得平衡,管理压力!更健康的人,才是更优秀的员工。
肯·布兰佳博士是享誉全球的管理大师,著名的作家、演说家和商业咨询顾问;他被誉为当今商界最具有洞察力和思想力度的人之一。作为一名作家,肯的影响非常深远。他曾写作了多部经久不衰的畅销书,《一分钟经理人》在全美畅销了22年,销量超过1200万册,他的书也因此成为了美国20余年来最畅销的管理著作之一。如今,他在书中所讲述的内容已经成为全美所有高效经理人的“常识”。
肯布兰佳管理经典系列最大的特点是,一本书一个故事,讲解一种管理理念,实用性强,贴合职场各种情况。
从繁忙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让生活更精彩,让员工更健康工作更有效率的最重要一步。
内容简介
很多经理人在各方面都非常成功,但他们忘记了一件很重要的事:保持身体健康,同时平衡生活与工作。在生活中获得平衡和有效管理压力的关键就是保持强健的体魄。健康在今天更能代表你所选择的生活方式。一个健康的人,会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一个健康的经理人,能够更有效的管理。一个充满健康员工的公司,将会是有活力和高效的公司。
那些忙碌的成功人士,他们的日程表总是排得超出负荷,在这里,我们为他们设计了一个有效的蓝图,它将管理压力,将健康和幸福化作终生承诺。通过采用四种平衡复杂生活的重要策略,每个人都能恢复健康的体魄和树立正确的生活观,成为更健康的人和更优秀的员工。
作者简介
肯·布兰佳(Ken Blanchard)布兰佳培训与发展公司的董事长。他是畅销管理经典《一分钟经理》(The One Minute Manager)和另外30余本书的合著者。他的著作现已被翻译成25种以上语言,销量超过1200万册。
精彩书评
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中肯的建议。它以简单而直接的方式告诉你如何通过个人优势来发掘自己的“金矿”。我会给这本书打满分。
——彼得·维德马 1984年奥运男子体操金牌得主
这是一本关于真实健身的好书——每个人都可以实现书中的理念。
——诺曼·文森特·皮尔博士,《积极思考的力量》作者
目录
前言
1机会众多
2一通非比寻常的电话
3恐慌
4压力与表现
5压力与紧张感关系
6压力缓和剂
7多米诺效应
8健康:重获平衡的第一步
9走访大学
10健康人的特质
11对自己的身心健康负责
12健康的生活方式
13评估健康风险
14收到反馈
15下一步
16公司健康宣传
17逻辑
18事实
19组织的利益
20理解改变
21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22高层的支持
23制定特殊计划
24生活方式的改变
25知道下的胜利
26他人的帮助
27开始改变生活方式
28变得比借口重要
29成为自己的教练执行公司计划
精彩书摘
“如果我努力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并且能够把所有的否定回答变成肯定回答,我会更加长寿吗?”一分钟经理人疑惑地问道。
“这是个远景问题。如果你遵循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的研究以及许多其他人员的工作就会表明,不仅你生病或过早死亡
的概率会降低,而且你还会拥有更优质、更富有成效的生活。如果你填写一份健康风险评估表,我就可以针对你的情况做出更具
体的分析了。”
“一份什么?”一分钟经理人说。
“一份健康风险评估表,我们称它为HRA。”格林伯格边说边从她的公文包里面取出一份表单,交给一分钟经理人,“HRA是一份简短的问卷,你大约用10 分钟就可以完成。如果你比较诚实,我们针对你的答案所做的分析将会提供一些重要信息,从中可以看出你现在和未来的身体健康状态。”
“你为什么用如果这个词?”
“不幸的是,人们在一个人的时候通常会作弊,”格林伯格笑道。“这就是自填式问卷存在的问题。我们是以你自愿诚实为依据的。然而,我们知道,一旦涉及对生活方式进行自我分析,有些人就会试图自欺欺人。前不久,我和一个由25 名高管组成的团体一起工作,我问他们,‘你们当中有多少人吸烟?’做出肯定回答
的只有6 人,然后在吃午饭的时候,我数了一下,吸烟的人竟然有8 个。”
“这很让人吃惊,”一分钟经理人说,“我想向你保证,如果分析过程中你向我提出的任何问题都可以帮到我,那么,我肯定诚实地回答。”
“我猜你会这样说。你对HRA中的问题的回答,可以用来评估你的健康风险。设计这些问题的目的,在于说明你目前的生活方式如何让你提高了最常见的致病原因(心脏病、肺癌、中风、肝硬化、交通事故以及其他癌症)的概率,这是相对于和你有着相同年龄、种族和性别的人来说的。一旦你的健康风险得到评估,您将知道自己目前的生活方式有可能会增加还是会减少你生病或早逝的概率。”
“所以,到时候你就能够非常准确地告诉我,是什么数据让我患病或早逝,以及如果我做了一些诸如减肥之类的事之后,这些数据会如何改变。”
“你说对了,”格林伯格说,“到时候我就可以告诉你,与你的实际年龄相比,你的评估年龄是多少。这个数字会告诉你,你的健康风险是否和年龄较大的人相同,或者是否和那些与你有着同样年龄、性别和种族的人相同或是比他们更小。而且,我们还能够发现你是否适合标准模式。”格林伯格笑道,同时在她的记事本
上写了一句谚语:
年轻的时候,人们为了获得财富
而放弃了自己的健康……
等到年老的时候,
他们又会为了重获健康
而放弃一部分财富。
……
前言/序言
前言
我很兴奋得知肯· 布兰佳已经决定将“一分钟经理人系列”的范围扩大到保健和健身领域。首先,我觉得,如果他和他的合作者D·W· 埃丁顿、马乔丽· 布兰佳能够以简洁通俗的方式,为成年人捕获一个身心健康的人所具有的奥运精神实质,就像肯所教授的管理概念那样,这本书将为保健和健身领域带来很大帮助。
其次,如果肯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让自己保持良好的体型并提高健康水平,他就可以证明一点,那就是,如果你非常注重自己的健康状况,那么就没有任何理由,甚至没有任何疯狂的时间表可以阻止你的健康。这本书以及它的作者肯都在这方面帮到了我。现在来说说最后一件事。作为一名医师和心血管健康专家,我认为《一分钟经理人· 平衡工作与生活》这本书是以合理的医疗建议为依据的。所以,请阅读和欣赏这本书,但更重要的是,要将其中的概念运用到实践当中。它们将为你的生活增添一个能够帮你发挥最佳潜能的维度。
欧文·I· 达迪克(Irving I. Dardik),医学博士,美国奥林匹克委员会,运动医学理事会创始主席"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引言 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工作压力、生活琐事、人际关系、健康问题……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常常让人感到疲惫不堪,甚至迷失方向。我们渴望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也希望拥有充实而幸福的生活,但现实似乎总是在两者之间划出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我们常常陷入“顾此失彼”的困境,一边是堆积如山的邮件和紧迫的项目,一边是家人期待的目光和亟待处理的家务。 你是否曾经因为工作而错过孩子的家长会?是否因为忙于应酬而忽略了身体发出的健康警报?是否因为疲于奔波而失去了与伴侣深度交流的时间?如果是,那么你并不孤单。无数人在追逐“成功”的路上,却丢失了“生活”的意义。然而,真正的成功,并非意味着在某个领域做到极致,而是在生命的各个层面都能和谐发展,拥有内在的驱动力,并能主动地塑造自己的人生。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巨作,正是为那些渴望突破现状,实现工作与生活平衡,并最终达成人生全面成功的人士而量身打造。它并非提供一套速成的“秘方”或“捷径”,而是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认识并实践一套经过时间检验的、普适性的原则和习惯。这些习惯,一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深刻地改变你的人生轨迹,让你从被动应付走向主动创造,从迷茫无措走向清晰坚定。 本书的核心理念在于“由内而外”的品格塑造。作者斯蒂芬·柯维博士深刻地洞察到,真正的改变并非源于外部环境的调整,而是源于我们内在的思维模式、价值观以及行为习惯的根本性转变。他强调,我们首先需要改变的是自己看待世界、看待他人、看待自己的“观念”,然后在此基础上,才能培养出影响深远的行为习惯,从而达成持久而积极的改变。 第一部分:从依赖到独立——内在的转变 本书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分为三个阶段:从依赖到独立,从独立到互赖,以及不断更新。前三个习惯聚焦于实现“个人成功”,即从依赖他人、依赖环境的状态,发展到能够自我管理、自我激励,独立自主的状态。 习惯一:积极主动(Be Proactive) 这是七个习惯的基石。积极主动意味着承担起对生活的责任。我们不再是被动的“受害者”,而是主动的“创造者”。很多人习惯于将自己的境遇归咎于外部因素:老板不好、市场不景气、运气不佳……然而,积极主动的人懂得,即使在受限的环境中,我们依然拥有选择回应方式的自由。 积极主动的人关注“关注圈”而非“影响圈”。“关注圈”是我们所关心的一切,包括天气、他人的行为、宏观经济等等,这些是我们无法直接控制的。“影响圈”则是我们能够直接影响的事物,例如我们的态度、我们的言行、我们的选择。积极主动的人将能量集中在“影响圈”,通过积极的行动,逐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从而改善局面。 本书详细阐述了如何识别和打破“决定论”的思维模式,例如基因决定论、心理决定论、环境决定论。积极主动的人明白,尽管这些因素会影响我们,但最终的决定权在我们自己手中。他们会用积极的语言代替消极的语言,用“我选择”、“我能够”代替“我没办法”、“我必须”。理解并实践这一习惯,意味着你将掌控自己的人生方向盘,不再随波逐流,而是成为自己命运的设计师。 习惯二:以终为始(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 这个习惯强调的是人生方向的明确性。在我们开始任何一项任务,甚至开始新的一天之前,都应该先问自己:我真正想要达成的是什么?我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我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 “以终为始”并非要求我们放弃眼前的事务,而是要求我们在行动之前,先在脑海中描绘出最终的蓝图。这如同在建造房屋之前,必须先有设计图。这种“心智的创造”是“事物的创造”的第一步。 本书引导读者进行“个人使命宣言”的撰写。这并非一项简单的文字工作,而是一个深刻的自我探索过程。通过思考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想要留下的遗产、以及希望在各个重要领域(家庭、事业、健康、个人成长等)达到的理想状态,我们可以形成一份清晰的、能够指导我们日常决策的使命宣言。 拥有“以终为始”的习惯,能帮助我们区分“重要”和“紧急”。很多时候,我们被“紧急”的事情牵着鼻子走,却忽略了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而这些事情恰恰是实现我们终极目标的关键。例如,与家人共度时光、学习新技能、进行体育锻炼,这些都是“重要但不紧急”的活动,但它们对我们长远的人生幸福至关重要。 习惯三:要事第一(Put First Things First) 在明确了“以终为始”的方向之后,我们便需要“要事第一”来指导我们的行动。这个习惯是将前两个习惯付诸实践的关键。它强调的是对“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进行优先排序和有效管理。 本书引入了“四象限时间管理法”,将活动按照“重要/不重要”和“紧急/不紧急”分为四个象限: 第一象限:重要且紧急(危机、紧迫的问题、临近截止日期的项目) 第二象限:重要但不紧急(预防、人际关系建立、新的机会、规划、娱乐) 第三象限:不重要但紧急(干扰、某些电话、某些邮件、别人的事) 第四象限:不重要且不紧急(浪费时间、逃避现实的活动、闲聊) 高效能人士的核心在于将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第二象限。这一象限的活动是实现个人成功、建立长期优势的关键。它们能帮助我们避免陷入第一象限的危机,并从第四象限的虚度中解脱出来。 “要事第一”不仅仅是时间管理,更是一种原则管理。它要求我们学会拒绝那些不符合我们目标和价值观的事情,学会授权,学会委派,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最能产生长期价值的事情上。通过有意识地规划和执行,我们能够逐步掌控自己的日程,而不是被日程所掌控。 第二部分:从独立到互赖——人际的升华 在前三个习惯建立起个人内在力量之后,我们便可以进入“互赖”的阶段,学习如何与他人建立高效、健康、双赢的人际关系。这是实现真正意义上“人生成功”的必经之路。 习惯四:双赢思维(Think Win-Win) “双赢思维”是一种根植于“富足感”的思维模式。与“双输”(两败俱伤)、“赢输”(一方获胜,一方失败)、“输赢”(自己获胜,对方失败)以及“宁愿输”(不惜自己吃亏也要让对方输)等思维模式截然不同,“双赢思维”寻求的是在人际互动中,双方都能获得最大利益的解决方案。 这并非意味着要做出妥协,而是要在寻求理解的基础上,发挥创造力,找到能满足双方需求的方案。双赢思维要求我们具备高度的同理心,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对方的需求和感受。同时,它也需要我们具备勇气,能够坚持自己的立场,表达自己的需求。 实现双赢,需要建立在高度的信任基础上。当双方互相信任,愿意坦诚沟通,并共同致力于寻找最佳解决方案时,双赢才有可能实现。这种思维模式在家庭、职场、商业合作等各个领域都至关重要,它能帮助我们建立稳固、持久、互利的关系,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和对抗。 习惯五:知彼解己(Seek First to Understand, Then to Be Understood) 这是实现“双赢思维”的关键。在与他人沟通时,我们常常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忽略了真正去倾听和理解对方。我们往往带着预设的结论、评价和建议去听,而不是带着真正想要理解的心。 “知彼解己”强调的是“同理心倾听”。这意味着我们要放下自己的偏见和立场,全心全意地去感受对方的言语、语调、肢体语言,去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当我们真正理解了对方,对方才会感到被尊重和被接纳,才愿意敞开心扉,倾听我们的观点。 本书详细介绍了不同层次的倾听,从敷衍了事到假装倾听,再到集中倾听,最后达到同理心倾听。学会同理心倾听,不仅能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更能化解矛盾,促进合作,并在沟通中获得更深层次的洞察。只有在真正理解了对方之后,我们才能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习惯六:统合综效(Synergize) “统合综效”是“1+1大于2”的奇迹。它意味着通过开放、尊重和合作,能够创造出比个体贡献总和更优越的成果。这种力量源于尊重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发挥协同作用。 统合综效的人理解,团队的力量远大于个体。他们珍视不同个体的观点、经验和能力,并相信通过协作,能够找到全新的、更优的解决方案。他们不害怕冲突,而是将冲突视为促进理解和创新的机会。 实践统合综效,需要我们具备开放的心态,愿意接受与自己不同的观点;需要我们具备尊重,理解并欣赏他人的独特性;需要我们具备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寻求共同的愿景和目标。当团队成员能够实现统合综效时,他们能够激发彼此的创造力,解决复杂的问题,并最终达成超越预期的目标。 第三部分:持续更新——精益求精 在掌握了前六个习惯,实现了个人成功和人际互赖之后,我们还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并实现人生的持续成长。 习惯七:不断更新(Sharpen the Saw) 这个习惯强调的是自我更新和持续学习。它意味着我们需要在四个维度上不断地为自己“磨利锯子”,保持最佳状态: 1. 体能(Physical Dimension): 保持健康的饮食、规律的运动和充足的休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的体魄是实现一切目标的基础。 2. 心智(Mental Dimension): 阅读、学习、写作、思考、接受教育。不断拓展知识的边界,培养批判性思维,保持头脑的活跃。 3. 社交/情感(Social/Emotional Dimension): 建立和维护有意义的人际关系,学会共情,服务他人,并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这包括实践前六个习惯,并不断深化与他人的连接。 4. 属灵(Spiritual Dimension): 寻找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明确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并通过冥想、祈祷、亲近自然等方式与内在的自我连接。这有助于我们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力量。 “不断更新”并非一次性的活动,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它要求我们定期回顾自己的成长,并有意识地投入时间和精力来提升自己在各个维度的表现。只有不断地更新自己,我们才能保持高效能,适应变化,并最终实现人生的长远成功和幸福。 结语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是一套人生哲学,一种思维模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它提供了一个全面而深刻的框架,帮助我们理解并实践如何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能人士”。通过内在品格的塑造,我们能够从容应对生活的挑战,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和谐统一,并最终活出充实、有意义、充满影响力的人生。 本书所倡导的并非短暂的技巧,而是深刻的原则。掌握并实践这些习惯,需要时间和毅力,但其回报将是丰厚而持久的。它将帮助你建立稳固的内在驱动力,成为自己人生的掌舵者,并最终在你所生活的世界中,播撒下积极而深远的种子。 踏上这段旅程,你将发现,真正的成功,不在于争夺有限的资源,而在于创造无限的可能;不在于追求眼前的利益,而在于构建长远的价值;不在于孤军奋战,而在于与他人携手同行。现在,就从“积极主动”开始,以“终为始”,将“要事第一”,开启你的高效能人生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