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不打不骂养育男孩
定价:36元
作者:静涛
出版社:立信会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6-01
ISBN:9787542942173
版次:1
装帧:平装
内容提要
男孩与女孩相比,天生精力旺盛,好奇心更强,破坏性强。不少父母在教育男孩方面,采用粗暴的打骂方式,而且有的父母在打骂男孩的时候,高举爱的名义,口口声声说“我都是为你好”。殊不知,打骂男孩虽然能使男孩一时表面服从,但却会令其产生怨恨、逆反、畏惧等心理,只会压抑男孩的个性,甚至造成男孩人格的畸形。
《不打不骂穷养男孩》强调尊重男孩的独立人格是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原则,从了解男孩的特征和走进男孩的内心世界开始,阐述现代父母应如何培养精英男孩,做个合格的好父母。其中包括怎样与男孩沟通,怎样夸奖、批评男孩,怎样培养男孩的品格,怎样提高男孩的情商、智商、财商等等,旨在帮助父母改变打骂男孩的恶习,与男孩建立健康的子关系,以科学的方式引导男孩健康成长,为男孩美好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
坦白说,我一开始对“不打不骂”这四个字持保留态度。毕竟,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孩子特别顽皮或者触及原则问题时,情绪激动是难免的。但这本书的魅力恰恰在于,它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建立在理解和尊重基础上的“非暴力沟通”模式。书中详细分析了孩子行为背后的深层需求,比如孩子发脾气可能不是真的想捣乱,而是感到被忽视或无助。它教我们如何做到“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我尝试着在孩子考试失利后,没有立刻指责,而是先蹲下来,平视着他,问他感受如何,结果出乎意料地好。他不再紧闭心门,而是愿意倾诉他的沮丧和压力。这种共情式的教育方法,极大地修复了我们母子之间的关系紧张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裁判,而更像是一个并肩作战的队友。书里关于情绪管理的技巧,比如“暂停三秒钟呼吸法”,我已经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效果立竿见影,家庭氛围明显和谐了许多。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朴实,没有花哨的图案,正中央用醒目的宋体字写着书名,给人一种沉稳可靠的感觉。我最近刚读完,深有感触。首先,它在“穷养”这个概念的阐释上非常独到。作者并没有将“穷养”等同于物质上的匮乏,而是着重于精神层面的富足和价值观的塑造。我特别欣赏它探讨的关于延迟满足的章节,书中通过几个贴近生活的案例,生动地说明了如何引导孩子理解“想要”和“需要”的区别。比如,书中提到一个关于零花钱管理的场景,父亲没有直接满足儿子对昂贵玩具的请求,而是引导他通过完成家务、阅读指定书籍等方式“赚取”购买基金,这种潜移默化的引导,远比简单粗暴地拒绝来得有效。它强调的是一种自律和规划能力的培养,让我这位天天为孩子“要这要那”而头疼的家长找到了新的思路。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对照自己过去的一些教育方式,反思自己的不足。这本书的文字流畅,逻辑清晰,读起来非常顺畅,绝不是那种晦涩难懂的理论说教,而是充满了实操性的建议,非常适合当代家庭阅读。
评分从行文风格来看,这本书的语言带着一种历经沉淀后的平和与智慧,读起来不急不躁,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在耳边谆谆教诲。它对家庭教育的理解非常宏观,将“教育”视为一个长期的、动态的系统工程,而非一蹴而就的短期任务。我尤其喜欢它关于“高质量陪伴”的论述,它明确指出,高质量不是指时间的长短,而是指专注度。书中提供了一些“无设备互动”的小游戏和日常对话技巧,比如“今天的闪光点捕捉”环节,每天睡前让孩子说出今天发生的三件好事,这种积极心理学的运用,让亲子关系变得更加正面和充满期待。这本书真正做到了知识性与实践性的完美结合,它提供的不是僵硬的教条,而是灵活的思维框架,帮助家长在千变万化的育儿情境中,找到最适合自己家庭的平衡点,培养出内心真正强大的下一代。
评分作为一个全职妈妈,我经常在“做合格的父母”这条路上感到迷茫和自我怀疑,这本书就像是一盏明灯。它没有贩卖焦虑,而是提供了一套实用的“自我成长”路线图。书中有一段话特别触动我:“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好你自己。” 它引导家长审视自己的童年经历对现在教育方式的影响。我过去总因为自己童年受到的严厉管教,而在无意识中复制对孩子的苛刻要求。这本书引导我进行了一次深刻的自我对话,认识到很多时候我们对孩子发火,其实是对自己过去的创伤在投射。它鼓励父母也要有成长的空间和犯错的权利,并教我们如何以身作则地去展示如何面对失败和修正错误。这种将家长自身的心理健康和成长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来看待,是很多育儿书中容易忽略的关键点,也让我对“合格父母”有了更人性化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的视角非常聚焦于“培养男孩子”这一特定群体,这一点对于男性教育的缺失是一个很好的补充。作者对传统“阳刚之气”的解读非常现代且健康,她反对的是那种压抑情感、一味强调“男子汉要坚强”的刻板印象。相反,书中鼓励男孩表达脆弱、学会共情、展现责任心。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关于“培养责任感”的一章,作者建议从非常小的家务开始,并强调“家务不是帮忙,而是义务和贡献”。我们家过去总觉得男孩力气大,让他做重活就行,但这本书教我如何从洗碗、整理自己的房间这类精细活入手,让他明白“家庭是一个整体,每个人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种从细微处着手的教育策略,真正做到了润物细无声。它帮助我清晰地认识到,未来社会需要的不是只会蛮干的“铁人”,而是具有同理心和担当意识的“健全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