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多湖辉正面管教法》
第1章 这样表扬,给孩子更多勇气
01表扬的第一步从“寻找优点”开始
02说“不行”就真的变得不行
03“太厉害了”这样的表扬言过其实
04用“爱的信息”传达父母的心情
05不会产生失败恐惧的措辞
06教给孩子具体的做法
07不要否定“没耐心的孩子”
08“不去学校”是“独立”
09讲讲克服自卑感的人的故事
“表扬”技巧1寻找表扬点目录
第2章 这样表扬,给孩子更多自信
10即使是简单的事情,努力做了也要表扬
11成绩没有提高也要认可“努力”
12简单的事做好了也要“表扬”
13孩子的发现即使很小也值得表扬
14表扬具体的、客观的内容
15对孩子新鲜的想法给予好评
16尊重人格,必能发现优点
17以认真的表情进行表扬
18用成功的体验找回丢失的自信
“表扬”技巧2掌握表扬要点
第3章 这样表扬,让孩子更有干劲
19表扬的后续动作很重要
20表扬“收拾整理”带来责任感
21比“奖励”更好的“语言”
22表扬擅长之处,学习就会进步
23即使失败也认可努力,会有干劲
24制订小目标,创造表扬契机
25借用第三方来表扬孩子
26在不自知的地方得到表扬会高兴
27要指明为何努力、如何努力
“表扬”技巧3“暗示”
第4章 这样表扬,更能促进孩子的能力发展
28对擅长的领域无条件去表扬
29表扬擅长的事,不擅长的事也会努力去做
30不是与他人相比而是与自己的过去相比去表扬
31即使变化也要重视“个性”
32根据努力程度变换表扬方法
33设置“符合自身”的目标
34不管什么话题都抱着钦佩之心倾听
“表扬”技巧4扼杀表扬词汇的禁句
第5章 这样表扬,更能促进孩子能力发展
35难题要表扬正确的部分
36不是说“只能干什么”而是“也能干什么”
37大家不同,大家都好
38“不擅长、不行、慢了、傻瓜”是负面暗示
39对无聊的想法也不吝啬表扬
40用宽广的心接受孩子的梦想
41容易将父母的理想强加给孩子
42父母和孩子都相信可能性去挑战吧
“表扬”技巧5过高评价有依据的潜在能力
第6章 这样表扬,帮孩子提高成绩
43讨厌学习就姑且使其离开学校
44使孩子高兴的奖励是“父母的笑脸和表扬的语言”
45“长处”能够克服“短处”
46喝斥短处,长处上的积极性也会消失
47不表扬不努力得来的高分
48不是训斥成绩低下,而是指示变好的方法
49廉价的表扬会侵蚀孩子的头脑
“表扬”技巧6读心使大脑更加灵活
第7章 这样表扬,让孩子不再畏惧失败
50失败时是表扬的机会
51如果失败,下次需多加关注
52不要在人前指责失败
53不要在人前使孩子过于自卑
54根据说法的不同缺点也会变优点
55是短处还是长处取决于说法的不同
56与其改正缺点不如灵活运用缺点
57丢弃完美的理想图
58性格不同“训斥”“表扬”也会不同
59只以好的容貌、体态为话题
“表扬”技巧7阻止自信心的丧失
第8章 这样表扬,反而会产生“反效果”
60“因为你是个好孩子”不是表扬
61吹捧或恭维被识破
62无论多可爱都不能说“像个小婴儿”
63表扬时不要挖苦
“表扬”技巧8目的就是让孩子更为独立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多湖辉正面管教法》
01表扬的第一步从“寻找优点”开始
不管是在日本还是在中国,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烦恼:虽然想表扬自己的孩子,却不知道该从何开始表扬。
而事实上,“表扬”并不是什么需要思考锤炼、绞尽脑汁挤出语言的难事。
找到人的优点去表扬是我们每个人在日常人际关系中都在做的很普通的事。
对于能够倾听他人烦恼的人,我们会说他们“真会照顾人,人缘真好”;对于擅于穿着打扮的人,我们会说他们“眼光真好啊”;对于能够笑谈自己失败的人,我们会说他们“真是个乐观积极的人,能活跃气氛”。
通过观察他人的行动和语言,人会对拥有自己所欠缺的优势的人心生羡慕,所以,会怀着亲切感自然而然对其投以褒奖的语言,而被褒奖的人当然也会很高兴。
可一旦表扬对象换成了自己的孩子,父母们马上就会摆出一副希望得到最好效果,或是担心能不能坦率地传达意思的姿态。
比如,如果孩子考试分数总是不理想,母亲可能就会说:“怎么只有50分?”“这么简单的问题都错真是笨!”“所以说让你好好学习嘛!”甚至有的母亲还会说:“你这么笨是随谁啊!”
我知道,母亲在说孩子“笨”的时候并不是真的认为自己的孩子很笨。
也知道她们完全是发自真心地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努力,所以才说出了饱含百分之百激励之意的语言。
可虽然母亲意在激励,但孩子却会因认为“自己也许真的是笨”而情绪低落。
其实考试没考好的孩子给母亲看分数也是需要相当的勇气的。孩子也不会因为分数不好而高兴啊。
孩子对着丢脸的卷子一定是“不想给看啊”→“是吧,扔了算了”→“但是一定会露馅”→“啊,怎么办啊”这样纠结一番,然后才下定决心给母亲看的。
我认为孩子的这种勇气是值得表扬的。只看考试结果,认为这是一份“找不到可表扬之处的卷子”,这样的想法太武断了。
“虽然你的分数不高,但你却能好好地把卷子拿来给妈妈看,所以即使你考得不好,妈妈也很高兴。考试是看学过的东西你会了没有,所以错了的地方以后要好好学习,下次有相同的题目不要再错就行了。”如果你能对孩子这样讲,孩子一定会有“好吧,看看哪里做错了”的勇气。
但是,当平常得30分的孩子得了50分的时候,你就要好好地表扬他,如果是通过努力达到的50分,这种努力就更该得到好评。
这不是在与其他的孩子作比较,而是在与这孩子之前的自己相比较,认可他的成长。要多说“你很努力啊!越来越好了!”这样的话,激励是增加勇气最关键的要点。
说得极端一些,即使是0分的卷子也能找到好的地方。比如书写很认真,你就可以说:“你的字写得很漂亮,问题也都回答了,妈妈给你漂亮的字打100分。如果以后你好好学习的话分数一定会提高的,不用担心,好好努力吧。”听了母亲的这种表扬,孩子一定会觉得“啊,幸亏没把卷子揉成一团扔掉。不管怎样我都觉得充满了干劲。”然后学习的欲望也一定会比以往更强。
02说“不行”就真的变得不行
孩子的潜力是无限的,只要伸出一点援手,他们就能发挥出你意想不到的能力。孩子能力的萌芽是被摘掉还是能成长壮大都取决于父母。
不能否定父母对孩子的过分期望,但是当孩子令人失望时,也不能轻易地说出“你不行”“你傻不傻啊”这类话。可能有人认为,这又不是训斥,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即使母亲只是顺口这么一说,孩子对“父母是怎么看我的”这件事的感受也要比大人敏感。
所以,如果母亲会对孩子不假思索地反复说“傻瓜”“不行”这些话,就应该把“不行”换成“可以”,也就是把“你这样不行啊”换成“你可以的”再对孩子说。每天都说孩子“不行”,孩子就会真的不行。
同样,如果每天反复说“你可以的”,孩子就会突然觉得做什么都有干劲,成绩就会提高,学习也能取得显著进步。
即使是大人,一个总是被上司说“不行啊,不行啊”的部下能有干劲吗?恐怕也不能有什么太好的结果吧。
有时候,只有从“这一点很好,希望下次也努力”的评价中才能生出无限的干劲,在这一点上,无论大人孩子都是一样的。
若说大人和孩子有什么不同之处,那就是孩子比大人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我小时候非常淘气,是个调皮捣蛋不好好学习、令大人头疼的孩子,但母亲却常常对我说:“你一定会成功的”“你长成了不起的小大人了”。
现在想想,正是因为母亲神奇的“咒语”我才能交上好运、没走歪路,才能发展到今天。听到最理解我的母亲对我的肯定,我就像获得了无限的能量一样,会萌发出“对啊,我一定可以的”的想法,而这种想法激发了我前进的勇气。对于幼儿期和上小学的孩子来说,父母的正面暗示会对他们大脑的发育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大家应该明白擅长“表扬”对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了吧?
孩子们也会因考试得了0分而心情低落,也会因为赛跑得了倒数第一,因为做不到单杠倒挂而讨厌运动,这些都是孩子成长阶段中的痛苦经历。
即使在没有任何优点的不利情况下,作为母亲,也要从众多的沙粒中找到一粒闪闪发光的金沙,而且还应鼓励孩子:
“只要你不放弃,一直努力地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做到。就算刚开始的时候做不到,妈妈也认为你最后一定可以。”
总之,父母绝对不能忽略孩子的成长和优点,一定要对孩子抱有希望。
03“太厉害了”这样的表扬言过其实
成绩提高了、考试得了100分,作文竞赛中获奖……当孩子获得某种成就而获得最高表扬时,很多母亲都喜欢说“你太厉害了”“做得真棒”。
当然,说孩子“太厉害了”也没什么不好,这一定是在表达父母满意的心情。但实际上,大人在用“太厉害了”这一表扬词的时候并没有想太多。
假如有人早上很早来公司,打扫完周围的卫生之后再开始工作,同事看到之后对其他人说:“那个人真厉害。”估计所有人听到之后都会点头。在大人的世界里这么说没什么,但如果用在孩子身上,就不能不多考虑一下了。
“厉害”原本是比普通的优秀,拥有应受到众人尊敬的身份和地位的意思,广义上可以被用来形容社会、学术、人性的伟大。通过行动分析心理的阿德勒阿德勒(1870—1937),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认为人类行为的根源在于对权利的向往或对于优越的欲求,重视基于其得不到满足所产生的自卑感和补偿作用。心理学著名心理疗法大师星一郎先生说,“厉害”是居于高位者对居于低位者发表评论时所使用的词汇。
的确,上司会对下属说:“你很厉害,做得很好。”但下属却不会对上司说:“经理你真厉害,做得很好。”
无论语气多么郑重,“厉害”表达的都是上下关系成立的意思,因为“厉害”是指上对下的关系。
所以,如果用“厉害”一词表扬孩子,孩子当时可能会露出满足的表情,但习惯被这样夸奖之后,孩子就会认为如果不获得最好的结果就无法获得母亲的认可。
也就是说,对孩子们来说,“厉害”一词听起来像是一种笼统的表扬,他们知道这一定是在表扬自己所以会感到非常开心,但却无法清晰地知道父母在表扬自己什么。
如果在足球比赛中自己孩子所在的球队获得了胜利,不要说“你胜利了真厉害”,而要说“你的传球比以前准多了,得分也比之前倍增,进攻能力也让妈妈大吃一惊,看来每天都做凌空足球练习还真是有效。你真的很努力,恭喜你获得胜利”。
如果这样表扬孩子,孩子就能感觉到母亲是在表扬自己的努力,一定会干劲十足地想“今后一定要更努力地练习”,因此而信心百倍。
表扬还可以被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不要对帮忙清洗浴缸的孩子说:“你做得不错,真厉害。”而应该说:“今天妈妈出门了,非常忙,你清洗了浴缸真是帮了我的大忙了。真是太乖了,谢谢你。”如果母亲能对努力帮忙做家务的孩子充分表达谢意,那孩子今后也一定会主动做家务的。
媒体评论
多湖辉教授是日本杰出的教育家,对儿童心理和脑力开发造诣深且有独到的教育家,对儿童心理脑力开发造诣颇深且有独到的见解。他善于观察生活,提出常见不怪而值得反省的问题,给人以启迪。……他是多产作家,其著作畅销长久不衰,他的名字在日本家喻户晓。其语言通俗易懂,对各种问题均能深入浅出地加以论述,解决问题的方法行之有效。
——《中国早教网》
二战后,日本掀起了一场教育改革的热潮,涌现了一批杰出的教育家,多湖辉便是其中之一。他的教育思想浅显实用,深受人们喜爱,影响了一代代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
——豆丁网
阿勒德的心理学在心理学历史上是第一个沿着我们今天应该称之为社会科学的方向发展的心理学体系。
——墨菲
阿勒德的思想比一般人所承受的要大些,因为其他的理论家都曾受到他的著作的影响。
——舒尔茨
内容简介
《多湖辉正面管教法》
还在抱怨孩子太顽皮、难于管教吗?还在头疼孩子屡教不改、“本性难移”吗?其实,孩子的错误都可以在父母那里找到根源,你的教养方式就决定了孩子的性格与成就。日本知名实践教育大师多湖辉,针对父母们广泛存在的管教方式误区,开发出了“多湖辉正面管教法”。他汇总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给出63个具体而实用的正面管教方案:表扬孩子的新创意、表扬孩子的整理习惯、表扬孩子的得意之处……什么时候该表扬,什么地方要表扬,以及什么表扬方式不可取等。《多湖辉正面管教法》既有案例分析,又有情境互动范本,而作者所提倡不严苛、不放任的正面管教,将会让孩子更出色、父母更成功!
《儿童教育心理学》
《儿童教育心理学》提出了关于人的自卑感的理论。他认为,人的人格结构形成于童年期,要解决一个人的人格心理问题必须从他的童年着手。因此帮助儿童形成正常的、健康的人格是教育儿童的首要和核心问题。阿德勒反复强调要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儿童培养和建立独立、自信、勇敢、不惧困难的品质和积极与他人、集体合作的能力。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问题儿童的“不良”行为只是问题的表面现象……
作者简介
多湖辉,日本知名心理学家,国际教育大师。现为日本千叶大学名誉教授,多湖辉研究所所长。推崇父母应该成为“教育的实践者”。著有《父母的习惯:培养头脑聪明的孩子》《教育的智慧》《母爱促进身心健康》《如何开发孩子的能力》《管教孩子的技巧》等作品。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年),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他是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其研究结果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代表作有《超越自卑》《儿童的人格教育》《个体心理学的实践与理论》等。
自从家里添了二宝,大宝的行为问题一下子凸显出来,我当时非常焦虑,觉得是自己对老大的关注不够,导致他“退行”了。这套书里关于“家庭系统平衡”的分析,精准地指出了我的盲点。它不是孤立地看待某个孩子的行为,而是把他放在整个家庭互动模式中去考察。我领悟到,我的反应模式,其实在无形中强化了不良行为。书中的“正向强化”策略非常温和有效,我开始有意识地捕捉孩子做得好的瞬间,给予真诚的赞美,而不是只盯着他们的缺点。效果是惊人的,孩子明显感觉到了被看见,主动要求帮忙做家务的次数都增加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教育哲学框架,让你从根本上理解亲子互动的深层机制,而不是一味地追逐时髦的教育口号。它教会我的,是一种持续的、有意识的、充满爱意的参与方式,让我觉得育儿这件事,虽然辛苦,但充满了成长的乐趣和意义。
评分自从开始阅读这本书,我才意识到自己过去在教育孩子时,那种“权威式”的思维模式有多么根深蒂固。我一直信奉“听话就是好孩子”,总觉得孩子的一切行为都应该围绕着父母的期望来展开。但读完这本书后,我开始反思,这种教育方式是否真的有利于孩子长远的独立思考和人格健全发展。书中对于“自主性培养”的论述,简直是醍醐灌顶。它教我如何一步步放手,让孩子在安全范围内自己做决定,即使是犯错,也是学习的宝贵机会。我记得有一章讲到“选择的力量”,当时我给孩子提供了两个看似无关紧要的选择,结果他竟然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合作意愿。这种“被尊重”的感觉,是任何物质奖励都无法替代的。我现在更注重培养孩子的内在驱动力,而不是外部的奖惩机制。这套书的结构安排得也非常科学,逻辑清晰,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非常自然,让人读起来完全不会觉得枯燥,反而有一种不断探索的乐趣。
评分说实话,我本来对市面上那些五花八门的育儿指南持保留态度的,总觉得大都是空谈,操作性不强。但这一套书完全颠覆了我的看法。它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其极强的实操性和人文关怀。书中提供的那些小工具、小技巧,比如“暂停时间”的运用、如何用“积极倾听”化解冲突,我马上就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起来,并且效果立竿见影。我特别欣赏作者那种不偏不倚的立场,既肯定了父母的权威,又强调了尊重孩子个体的重要性,找到了一种非常微妙的平衡点。它让我明白了,真正的教育不是一场权力斗争,而是一场心灵的连接。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界限设定”的那一部分,它不是简单地画出红线,而是教你如何清晰、坚定又充满爱意地去表达这些界限,让孩子明白规则背后的意义。这种细腻的引导,是我在其他育儿书籍中很少看到的。
评分我一直认为教育孩子是一个漫长且充满挫折的过程,充满了无数次的自我怀疑和内疚。这本书的出现,就像在迷雾中点亮了一盏灯。它让我对“完美父母”的执念放下了不少。书中坦诚地讨论了父母自身的局限性和压力,让我意识到,照顾好自己的情绪,比努力扮演一个无所不能的超人父母要重要得多。这种“先处理好自己”的理念,对我缓解育儿焦虑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我开始学着用更宽容的心态去看待自己的失误,并带着这份轻松去面对孩子。而且,书中对于如何处理“手足冲突”和“青春期早期变化”的章节,考虑得非常周到,提前为我铺设了应对未来挑战的心理准备。文字风格很亲切,读起来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知识渊博的朋友在耳边细细道来,没有居高临下的说教感,让人心悦诚服地接受新的观念。
评分这本书真是帮了我大忙,尤其是对于我这种初为人父,面对孩子各种哭闹和不听话行为手足无措的新手家长来说。我之前对育儿的理解非常有限,总觉得孩子就该顺从,一旦有反抗就束手无策。然而,这本书提供的视角让我眼前一亮。它不仅仅是教你“怎么做”,更重要的是引导你去“理解为什么”。比如,书中关于情绪管理的部分,不是简单地告诉我该怎么安抚孩子,而是深入剖析了孩子情绪背后的需求和信号。我学会了如何观察孩子的肢体语言和微表情,去读懂那些他们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求助”。过去,我常常会因为孩子的一点小错误就严厉批评,事后又后悔不已。现在,我更倾向于蹲下来,用平等的姿态去倾听他们的想法,即使他们的想法在大人看来多么幼稚可笑。这种转变让我和孩子的关系更加融洽,也让我自己感觉压力小了很多,因为不再是单纯的“管教”,而是在“共同成长”。书中的案例分析非常贴合实际生活,让我感觉作者对普通家庭的困境有着深刻的洞察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