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汉字规范字典
定价:49.00元
售价:30.4元,便宜18.6元,折扣62
作者:魏励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6-09-01
ISBN:978710012047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2013年批准发布《通用规范汉字表》,为帮助读者学习和使用这一字表,主编对1996年出版的《汉字规范字典》进行了大幅度的修订,详细解读每个汉字的知识,包括字形结构、笔画、部首、字级、笔顺等,还设有辨析提示板块,包括简化字的简化方法、普通话异读词的审音情况、异形词的整理、同义词差别等。另设有17个附录。
字头条目包括规范字8111个(以及对应的繁体字、异体字),简化偏旁12个。
正文部分除注音、释义外,增设汉字知识板块和辨析提示板块。
附录部分包括16种知识性简表。
魏励,男,1977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1982年研究生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语言文字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师从蒋善国先生。1982-2001年任职于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2001年12月始任职于商务印书馆。现为编审。为《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研制者之一,参加了《通用规范汉字表》课题的前期研制工作,参加了国家标准《信息技术中文编码字符集》(7万字)、国家标准《信息技术中文编码字符集·部首序和笔顺序》、“中华字库”工程6包等课题的研制工作。
说实话,一开始我对这本“汉字规范字典”抱持着一种“工具书就那样吧”的心态,但接下来的使用体验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我主要是想确认一些日常写作中容易混淆的形近字,比如一些繁简互换的微妙之处。这本书在处理这些细节问题时,展现了一种近乎“偏执”的精确度。它没有采用简单粗暴的“对错”二分法,而是通过对历史用法和语体风格的分析,为读者提供了选择的维度。比如,某个字在古代文献和现代官方文件中略有不同的写法,它都会用非常精炼的语言指出其适用范围,这对我这种需要进行大量文字编辑工作的人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而且,这本书的检索系统设计得极为人性化,除了传统的部首和拼音检索外,它还增加了一种基于字形结构的视觉检索辅助功能,这对于那些只记得大致字形却想不起读音的用户来说,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这种对用户痛点的精准把握,绝非一般字典能够做到,足见其编纂团队的用心良苦和对现代信息检索需求的深刻理解。
评分初次翻阅这本“汉字规范字典”,我最大的感受是它的“百科全书式”的广度与深度。我原以为规范字典无非就是收录了最新的国家标准字形,然后配上标准的读音和解释,但这本书远远不止于此。它在每一个词条下,都附带了一个简短但极具洞察力的文化背景介绍,比如某个常用词的词源变迁,或者某个生僻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使用语境差异。这种处理方式,极大地丰富了学习的乐趣,让我在查阅具体字形的同时,不自觉地被拉入到汉字发展的漫长河流中去。阅读体验上,排版非常清晰,密密麻麻的文字被合理地划分成了不同的区块,即使是大量的注释和引证,也不会让人感到眼花缭乱。我特别喜欢它在解释“规范”与“变体”之间的张力时所采取的立场,它既坚守了标准化的必要性,又以一种包容和理解的态度,探讨了语言的生命力所在。这种既“方正”又“灵活”的编纂思路,使得这本书在严肃的学术性与日常的参考价值之间,找到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切入点。
评分这本“汉字规范字典”的封面设计,给我一种既传统又现代的感觉,挺抓人眼球的。书的装帧很考究,纸张的质感摸上去也相当不错,让人有爱不释手的感觉。我本来是想找一本能系统梳理现代汉字规范的书,结果打开后发现,它在字体演变的历史脉络上做了大量的挖掘,这部分内容写得非常深入,甚至涉及到一些古代文献中的字形考证,这超出了我原本的预期。比如,它对一些异体字的收录和解释,不仅仅是罗列,而是结合了社会使用习惯和国家标准进行了详细的辨析,这种细致入微的态度,体现了编者对“规范”二字的深刻理解。我尤其欣赏它在解释常用字时的那种严谨性,每一个笔画的起收、结构的位置关系,都有明确的图示辅助说明,对于正在学习书法或者对汉字结构有较高要求的读者来说,简直是宝藏。书中的引文和例句选择也很有品味,既有经典名句,也不乏现代语境下的应用,这使得整部字典的知识性与实用性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总的来说,这本书的体量和深度,让我觉得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部浓缩的汉字文化史诗。
评分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这本“汉字规范字典”的,它在我原本杂乱的工具书架上显得格格不入,但一旦开始使用,就立刻展现出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它给我的感受是极度的“充实感”,书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解释,似乎都经过了多重专家的交叉验证。我最感兴趣的是其中关于“通假字”在现代规范语境下的处理原则。在当代语境下,很多通假字已经不再被接受,但这本书仍然保留了它们的部分用法,并极其审慎地给出了其在特定文学作品或特定专业领域中依然具有参考价值的界限。这种处理方式,体现了对传统文化保留的尊重和对现代语言效率的兼顾。相比市面上很多追求轻薄化和网络化检索的字典,这本书选择以这种厚重的实体形式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对汉字书写和规范化精神的致敬。它不仅是文字的记录者,更像是汉字秩序的守护者,它的存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稳定、可靠、值得信赖的文字标准参照系。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内页排版,给人的感觉非常大气且富有历史的厚重感。我注意到,在处理一些高频出现的规范字时,编者使用了特殊的字体印刷技术,使得字形轮廓的清晰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对于矫正我个人在书写时的一些细微偏差非常有帮助。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一些古代常用字在简体化过程中的“取舍”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种探讨并非简单的政策解读,而是结合了语音学和汉字认知心理学的角度,解释了为什么某些笔画被简化,以及简化后对词义的潜在影响。这种深入到文化和认知层面的解析,让原本枯燥的“规范”过程,变得生动有趣且富有逻辑性。每次翻开它,都像是在进行一场与古人文字的对话,它不仅告诉我“应该怎么写”,更重要的是解释了“为什么应该这么写”。这种注重“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治学态度,让整本书的学术价值得以彰显,绝对是案头必备的良心之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