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只悲伤七次:纪伯伦经典散文诗选:纪伯
作 者: (黎巴嫩)纪伯伦 著作 冰心 译者 [译者]冰心 定 价: 35 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3-12-01 页 数: 263 装 帧: 平装 ISBN: 9787540233334 ●先知 ●船的到来 ●The Coming of the Ship ●爱 ●On Love ●婚姻 ●On Marriage ●孩子 ●On Children ●施与 ●On Giving ●饮食 ●On Eating and Drinking ●工作 ●On Work ●欢乐与悲哀 ●On Joy & Sorrow ●居室 ●On Houses ●衣服 ●......内容简介
《我的心只悲伤七次(纪伯伦经典散文诗选汉英对照)》由纪伯伦所著,《我的心只悲伤七次(纪伯伦经典散文诗选汉英对照)》收录了有名诗人纪伯伦很有名的两部诗集《先知》和《沙与沫》,并由有名文学家冰心翻译,冰心的家人陈恕先生校审,诠释了生命、艺术、爱情、人生。
《沙与沫》以简短而寓意隽永的诗句,点滴深入读者的心灵,而《先知》被誉为“东方送给西方优选的礼物”,是纪伯伦所有散文诗的“很好之作”,作者以智者临别赠言的方式,论述了爱与美、生与死、婚姻与家庭、劳作与安乐、法律与自由、善恶与宗教等一系列人生和社会问题,充满比喻和哲理,具有浓郁的东方色彩。
(黎巴嫩)纪伯伦
纪伯伦
美籍黎巴嫩阿拉伯诗人、作家、画家。
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现代小说、艺术和散文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其主要作品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性和东方精神,旨在抒发丰富的情感。
代表作品有《我的心灵告诫我》《先知》《论友谊》《泪与笑》等。
船的到来
当代的曙光,被选而被爱戴的亚墨斯达法,在阿法利斯城中等候了十二年,等他的船到来,好载他归回他生长的岛上去。
在第十二年绮露收获之月的第七天,他出城登上山顶,向海凝望;他看见了他的船在烟雾中驶来。
他的心门砉然地开了,他的喜乐在海面飞翔。他合上眼,在灵魂的严静中祷告。
但当他下山的时候,忽然一阵悲哀袭来。他心里想:我怎能这般宁静地走去而没有些悲哀?不,我要带着精神上的创伤离此城郭。
在这城围里,我度过了悠久的痛苦的日月和孤寂的深夜;谁能......
随书附带的那些插图,它们并非是那种喧宾夺主的装饰品,而是恰到好处地烘托了文字所营造的氛围。每一幅图画,都像是从文字的深处被提炼出来的一个意象,用色彩和线条捕捉到了散文诗中那些稍纵即逝的情感波动。它们并非对文字的简单复述,而是提供了另一种感官的切入点,帮助读者更好地进入作者所构建的那个充满象征意义的内心世界。比如,在读到关于“沙漠与水”的篇章时,一幅意境悠远的插画,瞬间将那种对纯净与救赎的渴望具象化了。这些图文结合的编排,使得阅读体验变得更加立体和饱满,它让那些抽象的哲学思考有了一个可以停靠的视觉港湾。对于那些习惯于视觉刺激的当代读者来说,这种图文并茂的形式,无疑是降低了进入深层思考的门槛,同时又不失艺术格调,非常巧妙。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布局,尤其是那种中英对照的呈现方式,体现了对不同层次读者的尊重与体贴。对于仅仅想感受中文美感的人来说,清晰流畅的译文足以令人沉醉;而对于那些精通英文或正在学习外语的朋友们,将原文并置无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对照学习和深入理解的机会。这种并列并非简单的堆砌,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版面设计,确保了阅读的连贯性。在阅读到某个令人费解的段落时,目光可以迅速切换到原文,去探寻其原始的语境和结构,这种即时的印证感极大地丰富了阅读的层次。我发现,通过对比,更能体会到译者在遣词造句上的匠心独运,以及原作那种独有的节奏感。它让这本书不再仅仅是一本阅读材料,更成了一本可以被反复研究和对比的工具书,极大地拓展了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尤其适合对语言的细微差别有兴趣的读者。
评分这本精装的散文诗集,初拿到手,那沉甸甸的质感和精心设计的封面就让人心生喜爱。装帧设计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它不仅仅是一个书壳,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工艺品。内页的纸张选择,那种细腻又不失厚实的触感,让人在翻阅时都能感受到一种仪式感。我尤其欣赏那种将文字的重量与视觉的轻盈完美结合的排版艺术。每一页的留白都恰到好处,如同在喧嚣的世界中为思绪开辟了一方宁静的角落。阅读的过程不再是匆忙的扫视,而是一种缓慢的、沉浸式的体验。字体大小的选取也十分人性化,即便是长时间的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惫。装帧的用心程度,无疑提升了阅读的品质,让人愿意将它摆在最显眼的书架上,时不时地去触摸和品味。这绝非那种可以轻易翻阅就束之高阁的快餐读物,它从外在的包装,就已经预示了内在精神世界的深度与广博,让人对接下来的文字内容充满了期待,仿佛每一次翻开,都是一次与至美之物的温柔邂逅。
评分这本书的整体风格,流淌着一种永恒的、跨越时空的温柔力量。它像是一位智者在耳边低语,不强行灌输教条,而是用诗意的语言引导你审视自己内心深处那些最隐秘的角落——关于爱恋的甜蜜与失落,关于生命意义的追问,以及对逝去时光的缅怀。阅读过程中,我多次停下来,合上书本,陷入长久的沉思。它不是提供简单的答案,而是提出更深刻的问题,让你自己去寻找出口。那种在痛苦中发现美,在破碎中寻找完整的哲学观,非常治愈。这种气质,使得它在浮躁的现代社会中,显得尤为珍贵。它提供的不是短暂的娱乐,而是一种持续的滋养,仿佛注入了心灵的“营养液”,让人在面对生活的起伏时,能多一份从容与淡定,这份内化的平静,远比阅读时那一刻的感动来得更为持久和宝贵。
评分真正让我震撼的是它的翻译质量,那种仿佛能穿透语言壁垒的细腻与精准,简直是神来之笔。很多时候,我们阅读外国文学,总能感受到一种隔着玻璃看风景的疏离感,文字的美感和韵味总是在跨越语言的沟壑时被稀释。然而,这位译者的笔触,却如同拥有魔力一般,将原作中那种既充满哲思又饱含深情的语调,原原本本地“搬运”到了中文语境之中。她没有选择生硬的直译,而是巧妙地运用了极具画面感和音乐性的中文词汇,使得那些关于生命、爱与痛苦的沉思,读起来竟然如此流畅自然,如同本土诗人所作。尤其是在处理那些比喻和象征时,那种东方特有的含蓄美被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在阅读时,不由自主地与作者的心灵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这种翻译水平,已经超越了简单的传达信息,而上升到了文学再创造的高度,值得所有热爱文学的人细细品味其中奥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