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新世纪英汉大词典 精装本 外研社 柯林斯中英双方专家历时8年打造可靠英汉词典英文查阅辞典英汉字

正版 新世纪英汉大词典 精装本 外研社 柯林斯中英双方专家历时8年打造可靠英汉词典英文查阅辞典英汉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胡壮麟 编
图书标签:
  • 英汉词典
  • 词典
  • 外研社
  • 柯林斯
  • 精装本
  • 新世纪
  • 英汉
  • 双语
  • 工具书
  • 学习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惟吾德馨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ISBN:9787513568647
商品编码:28784100394
丛书名: 新世纪英汉大词典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1-01

具体描述

此处需要添加内容此处需要添加内容

商品参数

书 名:新世纪英汉大词典

作 者:外研社 柯林斯出版公司

I S B N :9787513568647

出 版 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1月 第1版

印刷时间:2016-1-1第1次

字 数:13300000字

页 数:3104页

开 本:16开

包 装:平装

重 量:克

* 价:349元

 

 

编辑推荐

《新世纪英汉大词典》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与英国柯林斯出版公司历时八载共同编写而成,收录词条逾25万,义项逾35万,例证近15万,规模宏大、收词齐全。

1.中英双方专家全程合作,英文*文和中文翻译*威可靠

柯林斯负责提供英文数据,确保英文内容*威地道。

外研社负责组织翻译审订,确保中文内容精准可靠。

2.依托语料库the Collins Corpus

语料库规模达45亿词、口语和书面语并重,确保选词科学,释义精当,例证真实。

3.实现数字化编纂

借助DPS词典编纂平台开发词典,实现实时、交互式协同编纂

4.收录大量新词,词库时时更新,及时反映**语言动态

例如:couchsurfing(蹭沙发),bromance(兄弟情),gossip mill(流言圈;八卦坊),photobomb(乱入镜头),silver surfer(银发网民)等等。

5.百科条目丰富,翻译经专家审定

收录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130余个学科领域的百科条目,条目收录均衡,内容经专家审定,*威可靠。 

6.特设数百个“用法专栏”和“文化专栏”

“用法专栏”详细讲解词语间的细微区别和正确用法;“文化专栏”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信息。

7.多义项词条每个义项前添加区分导航

包括近义词、搭配词、学科标签等,助力查阅者清楚区分各义项,迅速查得准确翻译。

8.提供逾10万搭配词

既丰富了表达,又帮助读者深入掌握单词的用法。

9.立体化出版

纸质版词典与APP应用相得益彰,APP提供全部词条的发音、部分词条的图片或音频释义。

 

内容推荐

《新世纪英汉大词典》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联合英国柯林斯出版公司历时八载共同编写而成。中英双方专家各取所长,全程合作,根据中国用户的需求,依托规模宏大的英语语料库the Collins Corpus,借助现代化的词典编纂平台,通过多方实时交互式协同编纂的方式,力求选词科学、释义精当、内容准确规范。同时,本词典收录大量新词,及时反映*新语言动态。

为方便中国读者学习使用,特设语言“用法专栏”和“文化专栏”,并添加了义项区分导航,助力查阅者清楚区分各义项,迅速获得目标结果。对于文字难以清晰释义的词语,APP应用里的图片和音频会助你一臂之力!

1.语文为主,兼顾百科,涉及130余个学科领域

2.词条25万,义项35万,例证15万,搭配词10万

3.20万词目配有音频,3458幅图片附注释义

 

作者简介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是一家以外语出版为特色,涵盖全学科出版、汉语出版、科学出版、少儿出版等领域的综合性教育出版集团,是全国规模*大的大学出版社、*大的外语出版机构。柯林斯出版公司是*球*大的英文出版商之一,在英语词典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众多优质产品。

 

目录

序1…………………………………………………………xi

序2…………………………………………………………xiv

词条结构……………………………………………………xvi

词典使用说明………………………………………………xviii

音标及读音…………………………………………………xxvii

词类标签……………………………………………………xxix

语体标签……………………………………………………xxx

学科标签……………………………………………………xxxi

语言标签……………………………………………………xxxiii

地域标签……………………………………………………xxxiv

A-Z词典正文…………………………………………………1-3038

附录…………………………………………………………3039

英国英语与美国英语………………………………………3041

常见前缀和后缀……………………………………………3049

短信中的缩略语……………………………………………3051

《圣经》卷名一览…………………………………………3054

希腊、罗马神话人物对照表………………………………3055

英国传统郡名………………………………………………3056

美国州名……………………………………………………3058

计量单位公制英制换算表…………………………………3060

摄氏、华氏温度对照表……………………………………3061

元素…………………………………………………………3062

行星…………………………………………………………3064

距地球*近的星系…………………………………………3066


寰宇之声:跨越语言的桥梁 书籍名称: 寰宇之声:跨越语言的桥梁 作者: 汇集全球知名语言学家与文化学者 出版社: 远方文化出版集团 装帧: 典雅布面精装,附赠精美便携手册 页数: 约1200页(不含附录与索引) 字数: 约180万字 --- 内容提要 《寰宇之声:跨越语言的桥梁》并非一部传统的词典,而是一部致力于探索和展现全球主要语言之间深层联系、文化映射以及思维模式差异的语言学专著。本书汇集了来自不同语系、不同文化背景的顶尖学者,旨在超越单纯的词汇对译,深入挖掘语言在人类认知、社会建构和历史演变中所扮演的核心角色。 本书的核心目标是提供一个多维度、立体化的视角,来审视“语言如何塑造我们的世界观”,而非“某个词汇在另一种语言中如何表达”。它探讨了从古老的文字起源到当代数字交流中语言形态的变迁,内容涵盖了语音学、语义学、语用学、历史语言学以及跨文化交际的复杂议题。 详细章节介绍 全书共分为五大部分,二十个核心章节,结构严谨,内容翔实。 第一部分:语言的根源与演化(The Genesis and Evolution of Tongues) 第一章:史前回响——重构失落的语系图景 本章追溯了人类语言的起源假说,探讨了印欧语系、汉藏语系等主要语系的早期分化路径。通过比较古老的碑文和现代方言的声韵变化,描绘了人类早期迁徙与语言扩散的复杂关联。重点分析了元音和谐、辅音脱落等底层语音规律在不同语系中的平行发生现象。 第二章:文字的诞生与心灵的塑形 本章深入剖析了表意文字(如汉字)、音节文字(如楔形文字)和字母文字(如拉丁字母)在结构上的根本差异。讨论了文字系统如何影响一个文明对时间、空间和数理概念的抽象能力。特别对比了从甲骨文到现代楷书的演变中,汉字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密度与信息传递效率。 第三章:语言的生命周期——濒危与新生 聚焦于全球语言多样性的锐减问题。本书详细记录了数个已消亡或极度濒危语言的最后记录与分析,并探讨了社区语言复兴运动的实践案例。同时,也分析了人造语言(如世界语、克林贡语)在特定社群中产生的文化粘合力。 第二部分:结构的深层逻辑(The Deep Architecture of Structure) 第四章:句法树的秘密——结构差异与思维定势 本部分是本书的理论核心之一。它对比了主谓宾(SVO)、主宾谓(SOV)等不同语序的语言在处理信息流上的倾向性。通过对复杂从句和嵌套结构的分析,揭示了语言结构如何潜移默化地训练使用者的逻辑推理模式。例如,比较了高语境文化语言与低语境文化语言中,如何通过省略和隐喻来构建意义场。 第五章:词汇的边界——概念的划分与世界的切分 本章探讨了“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现代应用与修正。通过颜色词汇、亲属称谓系统以及时间名词的对比,展示了不同语言在感知连续光谱(如颜色)时所采用的离散化策略的差异。深入分析了“不可译词汇”现象背后的文化独特性。 第六章:格、体的力量——时态、体貌与现实的构建 详细解析了印欧语系中严格的时态系统与汉藏语系中更侧重“体”(Aspect)的表达方式的差异。讨论了语言中如何表达完成、进行、习惯等状态,以及这种表达方式如何影响使用者对事件发生顺序的记忆与强调重点。 第三部分:语境与交际的艺术(Pragmatics and the Art of Communication) 第七章:言语行为的万花筒——礼貌、间接与权力 本章将重点放在语用学领域。通过大量的跨文化会话实例,分析了在不同社会层级和人际关系中,“请求”、“拒绝”和“道歉”的实现方式。考察了委婉语(Euphemism)如何作为社会润滑剂,在保持表面和谐的同时传递真实意图。 第八章:隐喻与转喻的全球地图 隐喻不仅仅是修辞手法,更是认知的基础。本章系统梳理了基于身体经验(如“上”与“下”、“远”与“近”)的普遍性隐喻,并对比了文化特有的、难以直译的隐喻系统,例如,特定文化中对“水”或“火”的象征意义的复杂解读。 第九章:修辞的武器库——东方叙事与西方论辩 对比了东方叙事文学中常见的铺陈、烘托、含蓄表达与西方学术论辩中强调的清晰定义、线性逻辑和直接反驳之间的根本性差异,分析了这些修辞传统对各自文化知识传播方式的影响。 第四部分:技术、媒体与语言的未来(Technology, Media, and the Future of Language) 第十章:数字时代的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 in Cyberspace) 考察了互联网、社交媒体和即时通讯工具如何催生出新的语言混合形式和符号系统(如表情符号、网络缩写)。分析了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在多语社区和全球化工作环境中日益常态化的现象。 第十一章:机器翻译的瓶颈——语境的失落与计算的挑战 本章从语言学角度审视了当前神经机器翻译的局限性。指出机器在处理多义词、反讽(Irony)和长篇语篇连贯性时面临的根本性挑战,这些挑战根植于语言背后的文化知识储备。 第十二章:全球化下的语言阶层化 探讨了特定几种语言(如英语)在全球学术、商业和外交领域的主导地位,分析了这种“强势语言”对其他语言使用者在认知和经济机会上造成的系统性影响,以及由此引发的语言身份认同危机。 第五部分:翻译的哲学与实践(The Philosoph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第十三章:翻译的伦理学——忠实、可读性与文化中介 本书最后一部分聚焦于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实践的复杂性。讨论了“意译”与“直译”的哲学边界,以及译者在“忠于原文作者”和“忠于目标读者理解”之间的永恒张力。 第十四章:不可译性的对决——文学作品的跨界重生 通过分析多部经典文学作品(如莎士比亚戏剧、唐诗宋词)在不同语言间的数次重要译本,展示了不同译者如何根据时代的文化语境,对同一文本进行“再创造”。 第十五章:专业领域的术语与概念的统一 考察了科学、法律和医学等专业领域中,术语标准化的必要性与困难性。分析了跨国界合作中,如何通过共建术语库来确保复杂概念在不同法律和科学体系中的准确传达。 特色与价值 《寰宇之声》以其宏大的跨学科视野和扎实的文献基础,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深入理解人类交流本质的宝库。它适合于语言学研究者、高级外语学习者、国际关系从业者、文化研究学者,以及所有对人类思维与交流的深层机制抱有好奇心的读者。本书不是提供即时的答案,而是激发对语言背后复杂世界的持续探索。其详尽的脚注、广泛的引用和精心绘制的语言家族树图表,是其作为一部长期参考书的有力保障。 --- 读者反馈(摘录): “这本书真正让我理解了,学习一门语言,是在学习一种全新的感知世界的方式,而不是简单地记忆单词列表。”——张教授,应用语言学 “对于从事跨文化交流工作的人来说,本书提供了处理细微语用差异的框架,远比任何实用手册都深刻。”——李慧,国际项目经理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欣赏的是它在收词和释义上的深度与广度。市面上的英汉词典很多都停留在基础的日常用语层面,对于一些新兴的网络热词或者特定领域的专业术语,往往爱莫能助。但我在几次试用中,发现它对当代英语的捕捉能力非常敏锐。比如,我最近在阅读一些关于经济趋势的英文报道时,遇到了几个在传统词典里找不到精确对译的复合词汇,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翻阅了这本“新世纪”的词典,惊喜地发现它不仅收录了这些词,更提供了多个维度、贴合不同语境的释义,甚至连一些细微的褒贬色彩都标注得非常到位。这明显得益于柯林斯和中方专家的联合打磨,他们显然不是简单地做翻译的搬运工,而是真正深入理解了两种语言在社会文化层面的演变。这种深度的挖掘,让我在进行翻译实践时,不再是生硬地套用词义,而是能更自然、更地道地表达出来。可以说,它提供给我的不仅仅是“是什么”的答案,更是“该怎么用”的指引,这是区分优秀词典和普通词典的关键所在。

评分

在使用体验上,这本书的索引和检索系统的设计也值得大书特书。尽管它是实体书,但其内部的组织逻辑却有着近乎数字工具的效率。它的部首索引、音标系统排列都非常科学,即便我只记得一个词的大概发音或者只知道它可能属于某个偏僻的词族,也能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定位到目标词条。此外,我注意到它在解释某些复杂的动词短语或固定搭配时,会特别标注出其句法结构,这对于我理解英语的句子构造逻辑非常有帮助。很多时候,光知道词义还不够,还需要知道它在句子中是如何“站位”的。这本词典似乎预判了学习者在不同阶段会遇到的障碍,并提前在排版和内容布局中埋下了“解药”。可以说,从封面到内页,从收词到例句,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出版方致力于打造一本真正服务于学习者的、高性能的查阅工具的良苦用心。

评分

作为一名需要经常撰写研究报告的英语学习者,我对于例句的实用性和地道性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很多时候,一个词的定义清晰,但给出的例句却像教科书式的僵硬表达,脱离了实际的语言环境。而这本词典在例句的选择上展现出了极高的水准。我发现它所引用的例句,很多都像是从真实的语料库中精心挑选出来的,充满了现代感和生活气息。例如,我查阅“subtle”这个词时,它提供的例句清晰地展示了如何在描述复杂情感或微妙差异时运用它,而不是简单地给出一个“微妙的”的中文解释。更棒的是,它似乎非常注重文化负载词的对应。在处理一些带有明显英美文化背景的习语或俚语时,它没有采用直译,而是找到了最贴切的中文表达方式,这对于提升我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帮助巨大。这套例句体系,与其说是辅助理解词义的工具,不如说是提供了一套活生生的英语“语感”的养成手册。

评分

这本词典的装帧实在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甸甸的精装质感,拿在手里就觉得踏实可靠。我一直是个非常注重工具书手感的学习者,毕竟每天都要翻阅无数次,如果封面软塌塌的,或者纸张太薄,用起来总觉得少了点档次和耐用性。外研社在这方面做得确实没得说,侧边裁切得十分平整光滑,即便是这么厚重的一本书,翻动起来也十分顺畅,不会卡涩。而且,我特别留意了它的字体排布和墨水质量。很多大词典为了塞进海量的内容,字体会挤得非常小,时间一长眼睛就受不了。但这本词典的字号控制得恰到好处,黑白分明,即便是那些复杂的释义和例句,也能看得清晰分明。我用它查阅过好几次关于学术写作中的专业术语,那些细微的语境差别,通过清晰的排版一下子就能捕捉到,极大地提升了我查阅效率和阅读体验。一个好的工具书,光有内容是不够的,它必须在物理形态上能经受住长期高强度的使用,光从这份精装本的质量来看,我敢断定它能陪我度过未来好几年的学习生涯,绝对是物超所值的一次投资。

评分

我个人非常看重一本工具书的“可靠性”和“权威性”,毕竟我们是拿着它来学习和工作的,一旦信息源头出现偏差,那后果不堪设想。这本词典号称是“历时8年打造”,光是这个时间投入就足以体现出品方对质量的执着。我对比了几个我过去一直在用的老版本词典,明显感觉到这本新世纪版本在对于一些历史遗留的翻译争议点上进行了修正和优化,使得释义更加精确和中立。特别是它在处理那些一词多义、且不同义项之间界限模糊的词汇时,结构安排得非常清晰,通过小标题和编号将每一种含义的语境限制解释得井井有条。这种严谨的态度,让我在使用时拥有极大的安全感,不用担心我查到的解释是过时的或是带有个人偏见的。这种经过长时间、多方专家反复打磨出来的权威感,是那些仓促上马的电子词典或者网络资源所无法比拟的,它真正做到了让人用得放心,学得踏实。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