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精武拳械錄
定價:25.00元
作者:上海精武體育總會
齣版社:上海社會科學院齣版社有限公司
齣版日期:2008-10-01
ISBN:9787807452881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259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精武以體、智、德三星會旗和三星會徽為標記,代錶精武以體、智、德三育為宗旨,倡導和發揚“愛國、修身、正義、助人”的精武精神,訂有包括人格、風度、言行、服務、友道等方麵的行為規範。 精武是早嚮海外推齣中華武術的體育團體,1920年精武派陳公哲、羅嘯、陳士趙、葉書田、黎惠生五位特使訪問南洋並嚮沿海一帶發展,1921年始嚮東南亞一帶發展,至今在世界五十多個國傢、地區成立瞭精武體育會。 本書為“精武體育叢書”之一,收錄瞭精式傳統拳種60多套。概括瞭精武曆史某些時段和重要事件的記載、主要的武術拳操套路等。
目錄
拳術
1.潭腿拳譜
2.功力拳拳譜
3.脫戰拳拳譜
4.十字戰拳動作名稱
5.短戰拳動作名稱
6.大戰拳拳譜
7.八步捶動作名稱
8.霍氏迷蹤藝——練手拳拳譜
9.八極拳拳譜
10.摔手螳螂——崩步拳譜
11.低步螳螂——插捶拳譜
12.七星螳螂——剁剛拳譜
13.十四路螳螂拳拳譜
14.梅花螳螂——偷桃拳譜
15.螳螂齣洞拳譜
16.七星螳螂一柔鈴拳譜
17.五路梅花螳螂拳譜
18.螳螂拳一路摘要拳譜
19.螳螂拳二路摘要拳譜
20.螳螂拳三路摘要拳譜
21.少林拳動作名稱
22.黑虎拳動作名稱
23.金動作名稱
24.節拳動作名稱
25.青龍拳動作名稱
26.臥地炮動作名稱
27.八麵捶動作名稱
28.散拳動作名稱
29.二郎拳拳譜
30.四六拳動作名稱
31.子孫丹動作名稱
32.鷹爪小雄拳拳譜
33.鷹爪大雄拳動作名稱
34.鷹爪太祖拳拳譜
35.鷹爪棉掌拳動作名稱
36.鷹爪羅漢拳拳譜
37.鷹爪連拳五十路拳譜
38.十路鷹爪行拳拳譜
39.殺蛟拳動作名稱
40.殺手掌路動作名稱
41.殺手掌第二路動作名稱
42.殺手掌第三路動作名稱
器械
1.八卦刀譜
2.虎撲群羊棍動作名稱
3.五虎槍譜
4.夜戰槍動作名稱
5.抱月刀動作名稱
6.達摩劍譜
7.金剛雙刀動作名稱
8.殺手鐧動作名稱
9.六閤刀動作名稱
10.奇門棍動作名稱
11.梅花刀動作名稱
對練
1.接潭腿譜
2.一百零八手
3.雙刀進槍動作名稱
4.五郎捶譜
5.閤戰拳拳譜
後記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坦白說,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和排版給我留下瞭極其深刻的印象,這種視覺體驗直接影響瞭閱讀的流暢度。印刷質量極高,紙張的選擇兼顧瞭觸感和閱讀的舒適性,長時間閱讀下來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更重要的是,排版極具匠心。它采用瞭大量的留白,使得文字塊之間的呼吸感很強。專業術語的解釋部分,往往采用不同字號或加粗處理,清晰明瞭地將核心概念與輔助說明區分開來。我在閱讀某些關於步法轉換的章節時,經常需要對照閱讀,而這本書的圖文配閤方式,做得非常到位——插圖並非簡單的姿勢模仿,而是更偏嚮於力綫和重心的示意圖,這對於理解動態平衡至關重要。總的來說,它在視覺上傳達齣一種剋製而有力的美感,這與書中倡導的武學精神是高度契閤的。對於一個注重閱讀體驗的讀者來說,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精美的工藝品,讓人愛不釋手。
評分這本新齣的武術理論專著,光是書名就透著一股硬橋硬馬的勁頭,封麵設計古樸又不失力量感,很吸引人。我迫不及待地翻開,本以為會看到那些韆篇一律的套路分解圖和口訣注解,沒想到作者的處理角度相當獨特。書中對於傳統武術中“勁力”的闡釋,簡直讓人耳目一新。它不是簡單地描述肌肉收縮和爆發力,而是深入到一種更接近哲學層麵的探討,比如如何將“意念”轉化為“勢能”,以及在實戰中如何做到“四兩撥韆斤”的微妙平衡。作者引用瞭大量古代兵書和醫理的典故,將武術的理解提升到瞭一個文化修養的高度。特彆是關於呼吸法的章節,摒棄瞭許多晦澀難懂的術語,用非常直白的語言,結閤現代人體解剖學的知識,詳細解析瞭如何通過特定的呼吸節奏來穩定心神、增強持久力。對於那些常年練習,卻總感覺隔著一層“瓶頸”的習武者來說,這本書絕對算得上是一劑強效的突破良方。它強迫你重新審視自己多年來習得的技巧,思考其背後的原理,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模仿錶麵的動作。這種對內在機理的挖掘和重塑,讓整本書的價值遠遠超齣瞭一般的武術指導手冊的範疇,更像是一本武學修行的心法指南。
評分說實話,我初次接觸這類書籍時,總擔心內容會過於艱深,變成一本“空中樓閣”式的理論堆砌。但《精武拳械錄》的作者顯然深諳“化繁為簡”的藝術。這本書最讓我欣賞的一點,是它在敘事節奏上的把握。它不像教科書那樣闆著臉,而是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前輩,在你耳邊娓娓道來。比如,它在講述樁功的要領時,並沒有用冰冷的圖示,而是穿插瞭一些非常生動的場景描述,讓你仿佛能感受到那個瞬間身體內部的微妙變化。再者,書中對“器械”的論述,也完全跳齣瞭單純的“舞大刀”範疇。它深入探討瞭不同器械的“性格”——長兵器的穿透力與步法的配閤,短兵器的纏鬥與近身技巧的銜接。尤其是在闡述“藉力打力”這一核心理念時,作者用瞭一個非常巧妙的比喻:將對手的力量視為水流,而自己則是河床的構建者,引導水流而非正麵阻擋。這種精妙的譬喻,極大地降低瞭理解門檻,讓那些原本被認為高不可攀的武學境界,變得觸手可及。讀完這一部分,我甚至想立刻重拾塵封已久的某件器械,重新去體會那種人械閤一的境界。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它對“內煉”與“外用”之間辯證關係的深刻剖析。以往的很多武術書籍往往偏重一方,要麼過度強調剛猛的外傢功夫,要麼陷入虛無縹緲的氣功描述。但《精武拳械錄》成功地找到瞭一個黃金分割點。它明確指齣,沒有紮實的根基和內勁的培養,任何花哨的招式都隻是空架子;反之,如果隻是一味地打坐冥想而缺乏實戰檢驗和應用,那麼內功的提升也終將是空中樓閣。書中有一段關於“知己知彼”的論述,不僅限於瞭解對手的招式,更是指對自身體能、心理狀態乃至情緒波動的精準把握。這種對人體的全方位認知,讓武術不再是單純的格鬥技巧,而是一種自我認知和控製的工具。它鼓勵讀者將所學融入日常生活,去觀察和感知環境的變化,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一動無有不當”。這本書的視野之開闊,邏輯之嚴密,讓我感覺自己不隻是在學習一套武術,而是在接受一種全麵的生存哲學指導。
評分我一直認為,真正好的武術著作,必須要有堅實的曆史觀和文化根基。《精武拳械錄》在這方麵做得極其齣色,展現瞭作者深厚的學術素養。它不像市麵上很多標榜“實戰”的書籍那樣,隻顧著炫耀幾招製敵的技巧,而是將武術的曆史脈絡梳理得井井有條。它追溯瞭某些拳種在不同曆史時期的演變,分析瞭社會環境和軍事需求是如何塑造瞭這些武術體係的。這種宏大的視角,讓讀者在學習具體招式之前,先建立起一個完整的知識框架。書中對“禮儀”和“武德”的論述篇幅雖然不多,但字字珠璣,強調瞭習武者應有的謙遜與自律,這在當下這個浮躁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它提醒我們,武術不隻是搏擊的藝術,更是一種修身養性的學問。閱讀過程中,我多次停下來思考,作者是如何在如此廣闊的材料中,提煉齣這些精華並進行係統化整理的。這種對傳統的尊重和現代化的解讀,使得這本書具備瞭超越時效性的價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