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精武拳械录
定价:25.00元
作者:上海精武体育总会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08-10-01
ISBN:978780745288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25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精武以体、智、德三星会旗和三星会徽为标记,代表精武以体、智、德三育为宗旨,倡导和发扬“爱国、修身、正义、助人”的精武精神,订有包括人格、风度、言行、服务、友道等方面的行为规范。 精武是早向海外推出中华武术的体育团体,1920年精武派陈公哲、罗啸、陈士赵、叶书田、黎惠生五位特使访问南洋并向沿海一带发展,1921年始向东南亚一带发展,至今在世界五十多个国家、地区成立了精武体育会。 本书为“精武体育丛书”之一,收录了精式传统拳种60多套。概括了精武历史某些时段和重要事件的记载、主要的武术拳操套路等。
目录
拳术
1.潭腿拳谱
2.功力拳拳谱
3.脱战拳拳谱
4.十字战拳动作名称
5.短战拳动作名称
6.大战拳拳谱
7.八步捶动作名称
8.霍氏迷踪艺——练手拳拳谱
9.八极拳拳谱
10.摔手螳螂——崩步拳谱
11.低步螳螂——插捶拳谱
12.七星螳螂——剁刚拳谱
13.十四路螳螂拳拳谱
14.梅花螳螂——偷桃拳谱
15.螳螂出洞拳谱
16.七星螳螂一柔铃拳谱
17.五路梅花螳螂拳谱
18.螳螂拳一路摘要拳谱
19.螳螂拳二路摘要拳谱
20.螳螂拳三路摘要拳谱
21.少林拳动作名称
22.黑虎拳动作名称
23.金动作名称
24.节拳动作名称
25.青龙拳动作名称
26.卧地炮动作名称
27.八面捶动作名称
28.散拳动作名称
29.二郎拳拳谱
30.四六拳动作名称
31.子孙丹动作名称
32.鹰爪小雄拳拳谱
33.鹰爪大雄拳动作名称
34.鹰爪太祖拳拳谱
35.鹰爪棉掌拳动作名称
36.鹰爪罗汉拳拳谱
37.鹰爪连拳五十路拳谱
38.十路鹰爪行拳拳谱
39.杀蛟拳动作名称
40.杀手掌路动作名称
41.杀手掌第二路动作名称
42.杀手掌第三路动作名称
器械
1.八卦刀谱
2.虎扑群羊棍动作名称
3.五虎枪谱
4.夜战枪动作名称
5.抱月刀动作名称
6.达摩剑谱
7.金刚双刀动作名称
8.杀手锏动作名称
9.六合刀动作名称
10.奇门棍动作名称
11.梅花刀动作名称
对练
1.接潭腿谱
2.一百零八手
3.双刀进枪动作名称
4.五郎捶谱
5.合战拳拳谱
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新出的武术理论专著,光是书名就透着一股硬桥硬马的劲头,封面设计古朴又不失力量感,很吸引人。我迫不及待地翻开,本以为会看到那些千篇一律的套路分解图和口诀注解,没想到作者的处理角度相当独特。书中对于传统武术中“劲力”的阐释,简直让人耳目一新。它不是简单地描述肌肉收缩和爆发力,而是深入到一种更接近哲学层面的探讨,比如如何将“意念”转化为“势能”,以及在实战中如何做到“四两拨千斤”的微妙平衡。作者引用了大量古代兵书和医理的典故,将武术的理解提升到了一个文化修养的高度。特别是关于呼吸法的章节,摒弃了许多晦涩难懂的术语,用非常直白的语言,结合现代人体解剖学的知识,详细解析了如何通过特定的呼吸节奏来稳定心神、增强持久力。对于那些常年练习,却总感觉隔着一层“瓶颈”的习武者来说,这本书绝对算得上是一剂强效的突破良方。它强迫你重新审视自己多年来习得的技巧,思考其背后的原理,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模仿表面的动作。这种对内在机理的挖掘和重塑,让整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一般的武术指导手册的范畴,更像是一本武学修行的心法指南。
评分说实话,我初次接触这类书籍时,总担心内容会过于艰深,变成一本“空中楼阁”式的理论堆砌。但《精武拳械录》的作者显然深谙“化繁为简”的艺术。这本书最让我欣赏的一点,是它在叙事节奏上的把握。它不像教科书那样板着脸,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在你耳边娓娓道来。比如,它在讲述桩功的要领时,并没有用冰冷的图示,而是穿插了一些非常生动的场景描述,让你仿佛能感受到那个瞬间身体内部的微妙变化。再者,书中对“器械”的论述,也完全跳出了单纯的“舞大刀”范畴。它深入探讨了不同器械的“性格”——长兵器的穿透力与步法的配合,短兵器的缠斗与近身技巧的衔接。尤其是在阐述“借力打力”这一核心理念时,作者用了一个非常巧妙的比喻:将对手的力量视为水流,而自己则是河床的构建者,引导水流而非正面阻挡。这种精妙的譬喻,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让那些原本被认为高不可攀的武学境界,变得触手可及。读完这一部分,我甚至想立刻重拾尘封已久的某件器械,重新去体会那种人械合一的境界。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对“内炼”与“外用”之间辩证关系的深刻剖析。以往的很多武术书籍往往偏重一方,要么过度强调刚猛的外家功夫,要么陷入虚无缥缈的气功描述。但《精武拳械录》成功地找到了一个黄金分割点。它明确指出,没有扎实的根基和内劲的培养,任何花哨的招式都只是空架子;反之,如果只是一味地打坐冥想而缺乏实战检验和应用,那么内功的提升也终将是空中楼阁。书中有一段关于“知己知彼”的论述,不仅限于了解对手的招式,更是指对自身体能、心理状态乃至情绪波动的精准把握。这种对人体的全方位认知,让武术不再是单纯的格斗技巧,而是一种自我认知和控制的工具。它鼓励读者将所学融入日常生活,去观察和感知环境的变化,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动无有不当”。这本书的视野之开阔,逻辑之严密,让我感觉自己不只是在学习一套武术,而是在接受一种全面的生存哲学指导。
评分我一直认为,真正好的武术著作,必须要有坚实的历史观和文化根基。《精武拳械录》在这方面做得极其出色,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素养。它不像市面上很多标榜“实战”的书籍那样,只顾着炫耀几招制敌的技巧,而是将武术的历史脉络梳理得井井有条。它追溯了某些拳种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分析了社会环境和军事需求是如何塑造了这些武术体系的。这种宏大的视角,让读者在学习具体招式之前,先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书中对“礼仪”和“武德”的论述篇幅虽然不多,但字字珠玑,强调了习武者应有的谦逊与自律,这在当下这个浮躁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它提醒我们,武术不只是搏击的艺术,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学问。阅读过程中,我多次停下来思考,作者是如何在如此广阔的材料中,提炼出这些精华并进行系统化整理的。这种对传统的尊重和现代化的解读,使得这本书具备了超越时效性的价值。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排版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这种视觉体验直接影响了阅读的流畅度。印刷质量极高,纸张的选择兼顾了触感和阅读的舒适性,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更重要的是,排版极具匠心。它采用了大量的留白,使得文字块之间的呼吸感很强。专业术语的解释部分,往往采用不同字号或加粗处理,清晰明了地将核心概念与辅助说明区分开来。我在阅读某些关于步法转换的章节时,经常需要对照阅读,而这本书的图文配合方式,做得非常到位——插图并非简单的姿势模仿,而是更偏向于力线和重心的示意图,这对于理解动态平衡至关重要。总的来说,它在视觉上传达出一种克制而有力的美感,这与书中倡导的武学精神是高度契合的。对于一个注重阅读体验的读者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让人爱不释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