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衡:为什么我们无法摆脱肥胖与慢性病

失衡:为什么我们无法摆脱肥胖与慢性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马胜学 著
图书标签:
  • 肥胖
  • 慢性病
  • 健康饮食
  • 营养学
  • 代谢
  • 内分泌
  • 生活方式
  • 医学科普
  • 疾病预防
  • 公共卫生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玖创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82358
商品编码:28936114033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8-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失衡:为什么我们无法摆脱肥胖与慢性病

定价:45.00元

作者:马胜学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5-01

ISBN:978750868235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提倡的平衡营养学,是未来人类找回健康、摆脱亚健康与慢性病的出路!

◆平衡营养学不仅让你健康起来,而且让我们重新了解保持健康的奥秘。

◆平衡营养只是让我们找到更适合自己的饮食及生活方式,七种营养物质科学搭配,才能保证充足的营养供应,慢慢摆脱肥胖与亚健康等的困扰,重新找回生命的平衡状态。

◆平衡营养学不仅改变饮食习惯,也改造我们的心态,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其实,保持健康哪有那么难!平衡营养学改变我们对健康、等大家都关心的问题的误解,更正人们的健康理念,让衣、食、住、行从此改变,让健康伴随一生。

内容提要


不久前,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一项面向全球的调查表明,全球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处于营养失衡状态。所谓营养失衡,包括两方面: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前者一般出现在经济发达地区,而后者在发达国家更为常见。营养失衡正以各种形式在世界各地蔓延,贫困和富裕国家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在此背景下,当经济发展到阶段,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提高,越来越重视饮食健康,均衡营养成为当下大家都很推崇的生活观念。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无处不在的新媒体,都在向我们普及真真假假的营养学知识,绝大多数专家和营养师往往强调膳食搭配的重要性,而很少从整体上考量营养与健康的关系,其实,这也是一种失衡。

这本书旨在系统地讲解营养学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树立平衡营养学的观念,厘清均衡营养对健康的重要作用,并意识到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均衡营养是未来社会的一场生活革命。

目录


推荐序1 / V

推荐序2 / VII

序 / XI

平衡:营养的作用

营养学、智慧诞生与生态新平衡/ 3

营养革命:当人类站在食物链的/ 11

人类营养的变迁 / 17

存在于基因内的高热量诱惑 /25

丰饶之后,开始失衡 / 34

平衡,从节制开始 / 43

第二章 营养:生命的基础

生命的七大营养元素 / 55

水,70%的滋润 / 65

蛋白质:穿过身体的“钢筋水泥”/ 72

脂肪,生命的燃料 / 83

碳水化合物:多种多样,无处不在/ 92

维生素:庞大的微型家族 /99

矿物质:微量之重 / 107

膳食纤维:人体的清道夫 /113

平衡营养的N个维度 / 120

卡路里:当能量可以量化 /129

每个人都 / 135

食物与营养:一席流动的盛宴 /142

第三章 代谢:存在的根本

食物的奇幻漂流 / 151

你必须了解的基础代谢 /158

代谢的方式 / 166

脂肪:无载体,不燃烧 /174

给自己补充点酶? / 180

第四章 疾病:紊乱的代价

从传染病到慢性病时代 /187

“富贵”也是一种病 / 194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失调病 /206

血管里的白色恐怖! / 212

日积月累而来的癌症 / 218

第五章 健康:平衡的重塑

步:改变你的生活方式 /227

第二步:远离“亚健康” /263

第三步:树立正确的医学观 /282

谢 / 307

参考文献 / 309

作者介绍


不久前,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一项面向全球的调查表明,全球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处于营养失衡状态。所谓营养失衡,包括两方面: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前者一般出现在经济发达地区,而后者在发达国家更为常见。营养失衡正以各种形式在世界各地蔓延,贫困和富裕国家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在此背景下,当经济发展到阶段,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提高,越来越重视饮食健康,均衡营养成为当下大家都很推崇的生活观念。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无处不在的新媒体,都在向我们普及真真假假的营养学知识,绝大多数专家和营养师往往强调膳食搭配的重要性,而很少从整体上考量营养与健康的关系,其实,这也是一种失衡。

这本书旨在系统地讲解营养学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树立平衡营养学的观念,厘清均衡营养对健康的重要作用,并意识到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均衡营养是未来社会的一场生活革命。

文摘


序言



《失衡:为什么我们无法摆脱肥胖与慢性病》是一本深度剖析现代社会日益严峻的肥胖与慢性病问题的著作。本书并非简单地罗列数据或提供速效的解决方案,而是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深刻的人文关怀,带领读者穿越纷繁复杂的表象,直抵问题的核心。它邀请我们一同审视那些潜藏在日常习惯、社会环境、乃至我们自身生理和心理深处的“失衡”状态,理解这些失衡如何悄无声息地累积,最终酿成肥胖与各类慢性疾病的苦果。 本书的研究视角是多维度的,它将目光聚焦在以下几个关键层面: 一、 生理机制的精微之辩:打破“能量守恒”的简单化认知 许多人对肥胖的理解停留在“能量摄入大于能量消耗”的简单公式上。然而,《失衡》这本书则旗帜鲜明地指出,这种过于简化的模型,在面对复杂的人体生理时显得捉襟见肘。《失衡》深入浅出地揭示了现代饮食结构对我们身体激素调控系统的深远影响。例如,精加工食品中高含量的糖分和不健康脂肪,是如何通过欺骗我们的饱腹感信号,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摄入过量,同时又难以燃烧储存的脂肪。书中详述了胰岛素、瘦素、胃饥饿素等关键荷尔蒙在现代饮食冲击下的失调,它们不再能有效地传递“饱了”或“需要能量”的信号,导致身体陷入一种持续的饥饿和能量储存的恶性循环。 此外,本书也探讨了肠道微生物菌群失衡(Dysbiosis)与肥胖及慢性病之间的紧密联系。我们肠道内数以万亿计的微生物,并非只是被动的消化助手,它们参与能量代谢、影响免疫系统、甚至能够分泌影响情绪和食欲的物质。《失衡》详细解释了抗生素滥用、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如高糖、低纤维)如何破坏肠道菌群的生态平衡,而这种失衡可能导致营养吸收不良、炎症反应加剧,并进一步诱发肥胖、二型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种慢性健康问题。 本书并没有回避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但它以一种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例如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案例,让读者领略到身体内部精密运作的“失衡”是如何发生的。它强调,理解这些生理层面的“失衡”,是有效对抗肥胖和慢性病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二、 心理驱动的隐秘之网:从情绪进食到成瘾性饮食 肥胖与慢性病的成因绝非仅仅停留在生理层面,《失衡》深刻地指出,我们内心的情绪、压力以及长期的心理模式,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书中详细分析了“情绪性进食”(Emotional Eating)的心理机制。在现代社会高压力的环境下,许多人倾向于将食物作为应对焦虑、悲伤、孤独甚至无聊的“情感出口”。而那些高糖、高脂肪、高盐的“安慰性食物”(Comfort Foods),虽然能在短期内带来短暂的愉悦感,却往往加剧了长期的心理负担和生理失衡。 《失衡》还引入了“成瘾性饮食”(Food Addiction)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科学的论证。书中解释了某些食物(尤其是加工食品)如何能够绕过我们正常的饱腹感机制,直接作用于大脑的奖赏系统,产生类似药物成瘾的效应。这种成瘾性的食物,会让我们产生强烈的渴望,即使知道其危害,也难以自控地去摄取,形成一个难以打破的恶性循环。 本书还探讨了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食物焦虑”(Food Anxiety)和“饮食羞耻”(Diet Shame)现象。过度追求“理想身材”,以及社会媒体上充斥的“完美身体”形象,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当人们因肥胖或慢性病而感到自卑、羞耻时,反而更容易陷入情绪性进食的怪圈,进一步加剧了健康问题。作者呼吁,理解和接纳自己,以更温和、更具同情心的方式对待自己的身体和饮食习惯,是走出心理困境、走向健康的关键。 三、 社会环境的无形塑造:从“便利性”陷阱到“健康鸿沟” 《失衡》并没有将矛头仅仅指向个体,而是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环境对我们健康选择的无形塑造作用。书中详述了现代城市生活如何制造了一个“肥胖诱惑”的温床。从随处可见的快餐店、超市中琳琅满目的加工食品,到缺乏安全感和便利性的户外活动空间,我们的生活环境似乎都在不经意间鼓励着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便利性”成为了许多现代人饮食选择的首要考量。加工食品、外卖、预制餐食,它们节省了时间,但其背后隐藏着的是高糖、高盐、高不健康脂肪的成分,以及较低的营养价值。而健康、新鲜的食材,往往需要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财力去获取和准备,这对于许多生活节奏快的现代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此外,《失衡》还敏锐地捕捉到了“健康鸿沟”(Health Disparities)的存在。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人群,在健康信息获取、健康食品的可及性、医疗资源享有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低收入群体往往更容易接触到不健康的食物,而缺乏健康教育资源,也更容易受到肥胖和慢性病的侵袭。这种社会性的不平等,加剧了整体人群的健康失衡。 本书的社会分析也触及了营销策略对消费行为的影响。食品行业巨头通过强大的广告宣传,将不健康的食品包装成“美味”、“方便”、“诱人”的形象,不断侵蚀我们的健康意识,诱导我们做出不健康的消费选择。作者呼吁,理解这些宏观层面的因素,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个体和社会的整体健康进步。 四、 应对策略的破局之道:告别“一刀切”,拥抱“整体观” 《失衡》之所以引人入胜,还在于它并非仅仅是问题陈述,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套富有洞察力和实践性的应对策略。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是,应对肥胖与慢性病,需要告别“一刀切”的简单化解决方案,而要拥抱一种“整体观”的健康理念。 本书强调,有效的健康干预,必须是多方面的、个性化的。它鼓励读者从以下几个角度去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 重塑饮食认知: 鼓励读者了解食物的真实成分,关注食物的营养密度,而非仅仅关注热量。倡导回归天然、未加工的食物,理解食物的四季时令,重拾烹饪的乐趣。 管理心理健康: 教授识别情绪性进食的信号,学习健康的压力管理技巧,如正念练习、冥想、运动等,以更积极的方式应对负面情绪。 创造健康环境: 鼓励读者审视并主动改造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例如在家中增加健康食物的储备,创造有利于运动的空间,减少不健康食物的诱惑。 建立支持系统: 强调与家人、朋友、甚至专业人士(如营养师、心理咨询师)建立良好的支持网络的重要性。共同进步,互相鼓励,可以显著提高成功的几率。 批判性思维: 鼓励读者对市场上充斥的各种“减肥神药”、“速效疗法”保持警惕,培养批判性思维,选择科学、可持续的健康之道。 《失衡:为什么我们无法摆脱肥胖与慢性病》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著作。它以其深刻的洞察力、严谨的科学论证和人文关怀,帮助我们理解现代社会中肥胖与慢性病问题的复杂性,并为我们指明了一条通往真正健康生活的破局之路。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疾病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重拾身体与心灵平衡,如何在这个日益失衡的世界中活出健康与活力的指南。

用户评价

评分

《失衡:为什么我们无法摆脱肥胖与慢性病》这个书名,让我眼前一亮。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反而好像离健康越来越远。肥胖和各种慢性病,似乎已经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流行病”。而这本书,则直接抛出了“失衡”这个概念,让我觉得它可能触及了问题的本质。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究竟是如何理解和阐述这种“失衡”的。是关于我们身体内部的生物化学失衡,比如激素分泌的紊乱?还是关于我们与环境的失衡,比如我们所处的城市化生活方式与我们身体本能的冲突?亦或是关于我们心理上的失衡,比如对压力的应对方式,以及我们对快乐和舒适感的追求与身体健康之间的矛盾?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更深层次的解读,让我明白,为什么尽管我们拥有越来越多的健康知识,却依旧难以摆脱这些困扰。我期待它能为我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理解并最终解决这个普遍的健康难题。

评分

拿到《失衡:为什么我们无法摆脱肥胖与慢性病》这本书,我第一反应就是“终于来了”。我实在厌倦了那些千篇一律的健康指南,它们要么过于专业晦涩,要么过于简单粗暴,总感觉隔靴搔痒,无法解决根本问题。这本书的书名,用“失衡”这个词,触及了我内心深处对身体状态的一种直观感受。我常常觉得自己身体里有什么东西不对劲,但又说不清道不明。是饮食结构问题?是睡眠不足?还是压力太大?抑或是基因使然?这本书的承诺,是希望能提供一个更宏大、更系统性的视角,去剖析肥胖和慢性病背后错综复杂的成因。我尤其好奇作者会如何描绘这种“失衡”,它会是关于我们身体内部微观世界的失调,还是宏观社会环境的压力?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清晰的分析框架,帮助我理清那些看似无关的因素如何交织在一起,最终导致了我们今天普遍面临的健康挑战。我期待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让我不再迷茫,而是能以一种全新的、更具洞察力的视角来看待自己的健康。

评分

《失衡:为什么我们无法摆脱肥胖与慢性病》这个名字,像一道闪电划破了我对健康认知的迷雾。我一直觉得,在追求健康和控制体重这件事上,我们常常陷入一种“知道很多,却做不到”的怪圈。明明知道吃甜食不好,知道多运动有益,但就是难以坚持,更别说彻底改变。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一丝希望,它似乎点明了问题的核心——“失衡”。我很好奇,作者会从哪个角度来定义和解读这种“失衡”?是现代工业化饮食造成的营养失衡,还是长时间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带来的生理节奏失衡?亦或是我们心理上对“即时满足”的过度追求,导致了长远健康目标的失衡?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颠覆性的见解,揭示那些被我们忽视,甚至被商业化健康产业所掩盖的真相。我想要了解,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让我们如此难以摆脱肥胖和慢性病的泥潭,又有什么样的智慧,能帮助我们找回那种曾经拥有的、自然的平衡状态。我期待它能给我一套真正有效的“解药”,而不是又一本“安慰剂”。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失衡:为什么我们无法摆脱肥胖与慢性病》——一上来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一直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但总觉得市面上充斥着各种快速减肥法、奇特的饮食理论,或者只是泛泛而谈的健康建议,很少有能真正深入骨髓,解释“为什么”的书。这本书似乎承诺了这一点,它不仅仅是告诉你“该做什么”,更重要的是“为什么”。我期待它能揭示现代生活方式中那些不易察觉却又至关重要的失衡点,比如我们与食物的关系,与运动的关系,甚至是我们与自身身体的连接出了什么问题。我想知道,为什么即便我们知道肥胖和慢性病很可怕,却依然深陷其中,仿佛中了魔咒一般。是不是有什么深层的生理、心理、社会因素在作祟?这本书的“失衡”二字,精准地概括了我心中的困惑,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那些被隐藏起来的真相,理解这种普遍存在的“无力感”背后的根源,并最终找到一条真正可持续的、摆脱困境的道路。这不仅仅是为了改善我个人的健康,更是希望能够理解这个时代普遍存在的健康困境。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失衡:为什么我们无法摆脱肥胖与慢性病》,精准地击中了我的痛点。我一直觉得,市面上关于减肥和健康的讨论,很多都流于表面,像是治标不治本。人们总是被各种“速成法”吸引,但长久来看,效果寥寥,甚至适得其反。这本书的“失衡”二字,让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共鸣,因为我确实感觉自己的身体和生活方式都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这种“失衡”到底源于何处。是我们的饮食习惯在现代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还是我们的运动量严重不足,身体的生理机能被压制了?又或者,是巨大的社会压力和不良的生活节奏,让我们的大脑和身体发出了错误的信号?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科学、严谨的解释,帮助我理解为什么即使我们有意识地想变好,却常常感到无能为力。我想要找到那些被隐藏在表象之下的真正原因,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去做出改变,而不是盲目地跟风。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