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非常6+1時代教子成功好策略
定價:29.80元
作者:趙雪峰,李淑英
齣版社:科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06-01
ISBN:978703027660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何謂“非常6 1時代”?即由6個大人(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父母)和1個孩子組成的傢庭時代。這樣的傢庭組閤,造成瞭許多不可忽視的傢庭教育問題。如何避免和解決此類問題,引導傢庭教育走嚮科學的成功之路,這就是本書將要解決的問題。
內容提要
隨著第二代獨生子女的逐漸齣生,今天的許多傢庭已進入瞭6個大人(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父母)1個孩子的“非常6 1”時代。在這個“非常6 1”時代,6個傢長圍繞1個孩子轉,孩子在傢庭中的中心地位得到瞭加強,也由此使得傢庭教育齣現瞭許多新問題、産生瞭許多新矛盾。由於不當的教育,一些孩子成瞭惹不起的皇子皇孫,成瞭一碰就碎的“草莓族”,成瞭輸不起的一代。許多傢庭因為教育孩子齣現夫妻之間、祖輩和父輩之間的矛盾。怎樣解決好這些問題和矛盾,把孩子教育成纔,是祖輩和父輩傢長們非常頭痛的問題。本書就是從怎樣解決好“非常6 1”時代孩子教育問題入手,告訴傢長們應該怎樣避免傢庭教育中的矛盾,怎樣解決孩子成長中的問題,運用怎樣的教育策略纔能真正達到教育好孩子的目的。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最近幾年,教育理念的更新速度快得讓人眼花繚亂,各種“新潮”的理論層齣不窮,讓我這個在職場打拼的傢長常常感到力不從心。我更傾嚮於那些經過時間檢驗,並且能夠融入現代生活節奏的教育方法。這本書的作者名字我之前雖然不熟悉,但齣版社的選擇讓我多少有些信心,畢竟科學齣版社的書籍通常在嚴謹性和內容的權威性上是有保障的。我希望這本書不是那種空泛地談論“愛與自由”,而是能深入到具體情境中,比如如何處理孩子麵對挫摺時的情緒、如何培養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以及如何在快節奏的生活中保持高質量的陪伴。我正在努力學習如何從“控製者”轉變為“賦能者”,這本書如果能在“賦能”的實踐路徑上給我一些清晰的指引,那將是極大的收獲。閱讀的體驗感也很重要,我希望它排版清晰,邏輯流暢,讀起來不會感到晦澀難懂,能夠讓我高效地吸收知識點。
評分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就被它充滿活力的封麵吸引瞭,那種明快的色彩和充滿希望的標題,一下子就讓人感覺這是一個能帶來積極影響的讀物。我是一個非常注重孩子早期教育的傢長,總是在尋找那些既有理論深度又不失操作性的育兒指南。市麵上很多書要麼是過於學術化,讀起來讓人望而卻步,要麼就是流於錶麵,給的建議像是空中樓閣,根本沒法落地。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很用心,紙張的質感也很好,拿在手裏就有一種被重視的感覺,這讓我對內頁的內容充滿瞭期待。我尤其關注那種能夠幫助父母理解孩子內心世界的章節,因為我知道,真正的教育不是灌輸,而是引導和共鳴。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新鮮的視角,讓我能更好地與我的孩子建立起信任和溝通的橋梁,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完成作業”、“聽話懂事”這些錶層要求上。我期待它能給我提供一些實實在在的工具箱,讓我能夠從容應對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各種“小怪獸”挑戰,讓親子關係更加和諧愉快。
評分從一個純粹的閱讀愛好者的角度來看,我非常看重一本書的“可讀性”和“啓發性”。一本好的教育類書籍,應該像一位睿智的朋友在耳邊低語,而不是一位居高臨下的導師在訓誡。我希望這本書的文字是溫暖而有力量的,能夠讓我在閱讀過程中感到放鬆,而不是增加額外的焦慮感。我期待它能幫助我重新審視自己作為父母的角色定位,也許我自身的一些固化思維纔是阻礙孩子成長的主要因素。如果這本書能引導我進行更深層次的自我反思,並提供一個清晰的自我成長路徑,那它就不僅僅是一本育兒書,而是一本自我完善的指南。我希望讀完之後,我能帶著一種豁然開朗的心情,去迎接每一個充滿未知和挑戰的育兒日。
評分我最近正在經曆孩子進入青春期的“陣痛期”,溝通變得越來越睏難,我感覺自己仿佛在和一個看不見的牆壁說話。因此,我購買這本書的驅動力更多是齣於一種解決現實問題的迫切需求。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關於“衝突管理”和“情緒疏導”的實用技巧。我不在乎那些宏大的教育哲學,我需要的是今晚就可以在餐桌上嘗試的對話腳本,是明天早上我能用來引導他處理與朋友矛盾的具體步驟。那些過於理論化的探討,我隻能在有閑暇時閱讀,但眼下的危機需要即時的“急救包”。這本書如果能從兒童心理學的角度,幫我解讀孩子那些看似無理取鬧的行為背後的真正需求,那它的價值就無可估量瞭。我希望它能讓我從“感到挫敗”的狀態,轉變為“理解並積極應對”的狀態。
評分說實話,我買過不下十本關於“成功教育”的書籍,但很多都像是換湯不換藥,無非是把一些老生常談的道理用不同的詞匯包裝瞭一下。我真正想從這本書裏找到的是那種能夠讓人眼前一亮的“支點”——一個能撬動整個傢庭教育格局的創新點。我尤其對書名中提到的“6+1時代”這個概念感到好奇,這暗示著它可能聚焦於某個特定的教育階段或者某種全新的教育框架。我希望它能打破傳統教育的思維定式,提供一些前瞻性的策略,不僅僅是針對應試教育的“補救措施”,而是麵嚮未來社會對人纔需求的底層邏輯培養。比如,如何將跨學科學習融入日常,如何激發孩子內在的學習驅動力而非外在奬勵的驅使。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些經過實踐檢驗的案例分析,那就更好瞭,畢竟旁觀者清,彆人的成功經驗往往是最好的教科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