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解放父母 解放孩子
定价:32.8元
作者:(美)法伯,(美)玛兹丽施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552010138
字数:120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的内容,是编辑在接触过的大量家教书中不曾读到的,那些与孩子进行沟通和引导的方法都扎根生活,没有一句说教,只要认真去感受和实践,受用无穷。书中许多话都发人深思,毫不夸张地说,吃透这本书,将树立起一个科学的教育理念,受用一生。
①本书帮助你在教育孩子上少走弯路,并不断反思从前错误的理念。只需要你按书中的去做,那么许多困惑都可以迎刃而解,而且是纵向地深入的解答。
每一个理论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都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重要的是,作者都设想周全了。她们以自身或者其他家长的例子,做了深入的探索,严密地为每一个观点做了延伸。
②本书适用于每个家庭,不会在具体运用中水土不服
书中为你呈现的完整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是数十年实践精华的总结,虽然每一家有每一家的相处模式,但有些原理是具有普遍性的,有规律可循的。这些宝贵的经验适用于每个家庭,无论中外,不会在实施的过程中水土不服。而且相信每一对父母在具体应用中,不仅能运用这些技巧,还会赋予它们温暖而独特的风格,收获这一理念的中国实践经验,令父母惊喜。
③读完本书你会明白:也许爱并不是**重要的东西,只有当父母真正掌握了更加有用的技巧时,爱才能成为帮助孩子成长的巨大力量。
内容提要
全球家教畅销书“如何说……”系列
重磅之作《解放父母解放孩子》
这是一本可以帮助你在亲子教育上少走弯路的书。只要吃透这一本书,父母就可以树立起一个科学的教育理念,让孩子在成长的路上受用一生,让家庭关系和谐愉快。
书中呈现给读者一种可贵的、令人耳目一新的讲述方法。作者抛出孩子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棘手问题时,采用循序渐进的引导和生动的实例、情节,并且为每个观点做了有效的延伸。如果你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有责任感、有爱心和独立坚强的人,你就不得不思考:我们对孩子说的话他们都能理解和接受的吗?怎样去表达自己的赞美或批评才会让孩子由衷地有所触动并做得更好?怎样做到“不插手”地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当被孩子惹恼的紧急时刻,我们应该怎样表达自己的愤怒?作者通过分享她们和其他父母的经验,以感人而富有说服力的故事,证明了她们的新颖方法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性,展示了能够让孩子建立自尊、自信并能够树立责任感的沟通方式。
本书因对人文精神做出的高文献成就,荣获美国图书大奖“克里斯多佛”奖
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说:
爱有更好的方法
☆我们曾经认为,好父母应该有耐心——冷静、理智,从不叫嚷。
现在我们知道,没有必要压抑自己的愤怒,我们会把它全面地表达出来,但不会使用侮辱的方式,我们表达的是自己的感觉、价值观和期望。
☆过去我们从未想过,自己的说话方式会影响孩子,以为只要他们知道我们爱他们。
现在我们知道,言辞有着强大的力量,应该努力把有帮助和有害的话语区分开来。
☆过去我们从不知道应该怎么对待孩子的强烈情绪,觉得自己应该要么说服他们,要么引导他们不要那想。
现在我们知道,当我们承认孩子的感觉时,就给了他健康成长的机会和力量。
☆过去我们总是认为,父母应该决定哪些东西对孩子有好处。
现在我们知道,每次我们允许孩子自己经历复杂的抉择过程时,我们就给了他一次无价的经验——对现在、也对孩子将来的独立而言。
☆我们曾经认为,告诉孩子他有什么做得不对,他就会改进。如果我们说他撒谎,他会变诚实;如果我们叫他笨蛋,他会变聪明;如果我们说他懒惰,他会变勤劳。
现在我们知道,父母只有假设孩子已经成为他能够成为的那种人,然后像那样对待孩子,才能让他进步。
……
目录
作者介绍
阿黛尔·法伯(AdeleFaber)和伊莱恩·玛兹丽施(ElaineMazlish),国际亲子沟通专家,美国畅销亲子教育书系作者。
她们是纽约市社会研究新校和长岛大学家庭生活研究所的创建者。本书是她们在创办的学校和研究所长期与父母们一起进行实验的研究总结。如今世界上数以千万的父母用自身的实践证明运用这些方法与孩子沟通非常有效。她们除了在美国和加拿大各地频繁演讲外,还经常出现在《早安美国》(GoodMorningAmerica)和《欧普拉》(Oprah)等热门电视节目里。
法伯与玛兹丽施都是三位孩子的母亲,她们已被收录于美国名人录。
文摘
序言
我向来对那些鼓吹“积极正向”口号的书籍持保留态度,因为它们往往忽略了现实的复杂性和人性的阴暗面。然而,这部作品的深刻之处就在于它的“不回避”。它直面了亲子关系中最令人难堪的时刻:被拒绝、被对抗、甚至是对孩子的失望。书里用大量的篇幅探讨了“界限”的艺术,这种界限的设定,不是为了限制孩子,而是为了保护亲子双方的心理空间不受侵犯。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该做什么”,而是深入剖析了“为什么会这样做”的心理动因。它的论证逻辑非常严密,引用了大量的观察数据和真实案例,使得每一个观点都有坚实的后盾。对于那些受过传统应试教育,习惯于寻求标准答案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颠覆性的。它挑战了“付出越多,回报越大”的功利主义育儿观,转而强调关系质量本身才是最终的衡量标准。读完之后,我开始有意识地减少对孩子学业成绩的关注,转而投入更多时间在那些“无用”但美好的亲子互动上,效果立竿见影。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心中的一块大石终于落了地。坦白说,我是一个控制欲比较强的母亲,总担心孩子在学校里吃亏,担心他未来没有竞争力,所以不自觉地用各种规划和期待把他裹得严严实实。这本书的观点对我简直是一记警钟,尤其是关于“身份认同”的那几章。作者用非常生动的案例解析了父母的“未竟之梦”是如何悄无声息地投射到孩子身上的,那种强加的期望如何异化了孩子原本的兴趣和天赋。书中提出的“为孩子搭建舞台,而非设计剧本”的理念,让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的行为。它的文字风格非常朴实,没有太多晦涩的心理学术语,而是直接击中日常生活中那些最容易被忽视的冲突点。它不指责,只是温柔地揭示现象,然后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基于尊重的沟通模型。我尝试着在最近一次孩子因为兴趣班选择而产生分歧时,运用了书中的“共情倾听”技巧,结果令人惊喜,原本剑拔弩张的局面,竟然以一次深入的、相互理解的谈话收场。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的不是理论,而是可以立即在餐桌上、在接送路上应用的“工具”。
评分这部作品,初读时我本以为它会像市面上那些泛滥的“育儿圣经”一样,罗列着一套套僵硬的、不容置疑的教条,仿佛只要照做,就能一键生成一个完美听话的孩子。然而,它带给我的震撼,远不止于此。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她没有急于给出结论,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园丁,耐心地引导我们观察泥土的质地、观察阳光的角度。书中探讨的亲子关系,不是那种居高临下的指导,更像是一场双向的探索。它反复强调“看见”——看见孩子情绪背后的真实需求,同时也勇敢地“看见”父母自己内心的局限与恐惧。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自主性”的论述,它不是简单地放任,而是在清晰的界限内,给予孩子足够试错的空间。这种“放手”的艺术,需要极大的智慧和内在的笃定。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被焦虑裹挟着四处找答案的“新手父母”,而更像是一个正在学习如何与另一个独立个体和谐共处的伙伴。它没有提供一个终点,而是教会了我如何享受这段永无止境的成长旅程,那种释然和力量感,是其他同类书籍中难以体会的。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结构非常有层次感,它不像传统教育书籍那样线性推进,而是像一棵不断生长的参天大树,从“根基”(父母的自我接纳)开始,向上延伸到“枝干”(日常的规则建立),最终开出“花朵”(孩子独立人格的绽放)。最令我耳目一新的是它对“权威”的重新定义。在很多文化背景下,权威意味着服从和不容置疑,但这本书清晰地阐述了真正的权威源于可预测性和一致性,而非权力压制。作者对“情绪管理”的处理也十分到位,她没有美化育儿过程中的负面情绪,反而坦诚地讨论了父母在面对挫败感、愤怒和无力感时的处理方式。这是一种极具人文关怀的写作。它没有贩卖“完美育儿”的幻觉,而是承认养育是一个充满了瑕疵和修正的过程。我尤其喜欢它关于“修复性对话”的描述,当父母不小心伤害了孩子时,如何真诚地道歉并重建信任。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使得整本书读起来充满人情味,让人感觉作者是坐在你对面的老朋友,分享着真知灼见。
评分这是一本读起来需要反复咀嚼的作品,它的密度之高,让我不得不经常停下来,关上书本,在房间里踱步思考。这本书对“自由”和“责任”的辩证统一有着独到的见解。它没有落入“自由散漫”或“过度管教”的任何一端,而是巧妙地在两者之间搭建了一座坚固的桥梁。书中提及的“代际创伤的传递”理论部分,对我触动极大。它清晰地描绘了我们是如何不知不觉中,将自己童年未被满足的需求和未被疗愈的伤口,嫁接到下一代身上的。作者倡导的“解开自己身上的扣子”,才是解放孩子的先决条件,这个观点极具穿透力。与其他同类书籍不同的是,它很少使用“必须”、“应该”这样的强硬词汇,而是采用了邀请式的语气,邀请读者一同审视自己的成长轨迹,从而理解孩子行为的深层动机。它提供给我的,不是一套新的育儿手册,而是一张通往自我理解和家庭和谐的“心智地图”。这份地图,比任何具体的技巧都来得宝贵和持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