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童年的秘密——蒙台梭利早教系列
定价:18.00元
作者:蒙台梭利,金晶,孔伟
出版社:中国发展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1-01
ISBN:9787800876530
字数:
页码: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正如蒙台梭利所言:“儿童只有在一个与他的年龄相适应的环境中,他的心理生活才会自然地发展,并展现他内心的秘密。”她认为,有些儿童之所以不能正常地发育和成长,主要是因为受到了成年人的压抑,是社会赋予了成年人截然相反的使命;让他们有权决定儿童的教育和发展。在本书中,蒙台梭利博士详细而生动地描绘了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揭示了成年人对儿童心理发育的忽视和抑制提出了儿童发育中有一个“敏感期”的观念,刻画了儿童在智力、秩序感、行走、节奏感、观察力等方面的发育特征,是一本了解儿童发育和成长秘密的*生动著作。
内容提要
《童年的秘密》是蒙台梭利对幼儿之谜的探索和解答,记录了她在学前儿童方面的研究和教育工作,阐述了幼儿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在“导论”中,蒙台梭利指出:“儿童并不是一个只可以从外表观察的陌生人。更确切地说,童年构成了人生中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一个人是在他的早期就形成的。”“为儿童的利益所作的孜孜不倦和真诚的努力将使我们能够发现人类的秘密,正如科学的调查研究能使我们洞察众多的自然秘密一样。”
《童年的秘密》是一本了解儿童发育和成长秘密的生动的著作。在书中,蒙台梭利详细而生动地描绘了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揭开儿童成长奥秘的革命性观念。它让世人了解到,儿童具有丰富的潜能,但儿童只有在一个与他的年龄相适应的环境中,他的心理生活才会自然地发展,并展现他内心的秘密。而有些儿童之所以不能正常地发育和成长,主要是因为受到成年人的忽视和压抑。因此,我感受深的是:幼儿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应是理解、尊重儿童,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为儿童实现自身的潜能提供所需的帮助。
但蒙台梭利教育方法也存在着的局限性,如过分强调工作对儿童身心发展的作用,而轻视游戏的作用,把游戏仅视为闲暇时的一种快乐的消遣;过分强调教具的价值,而贬低玩具的价值;具有神秘主义和宗教色彩等等。因此,我们在学习和借鉴蒙台梭利教育理论方法的过程中,应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宗旨,结合具体情况加以利用、改造和创新。
目录
1.儿童的时代
2.成年人应受到控告
3.新生命都有一种本能
4.新生儿的降生
5.母性的天赋本能
6.心灵的胚胎
7.儿童心理的发展
8.儿童的秩序感
9.儿童智力的发展
10.儿童成长的障碍
11.行走
12.手
13.节奏
14.人物角色的替换
15.运动
16.成人对儿童缺乏理解
17.爱的智慧
18.儿童的教育
19.观察与发现
20.教育儿童的方法
21.娇生惯养的儿童
22.老师的心理准备
23.偏离正轨
24.心理与身体健康
25.成人与儿童间的矛盾
26.工作的本能
27.两种不同的工作
28.主导本能
29.作为教师的儿童
30.儿童应该享有权利
作者介绍
玛利亚·蒙台梭利,出生于意大利的安科纳地区,意大利位女医学博士。“儿童之家”的创办者。她在实验、观察和研究基础上形成的《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童年的秘密》、《发现孩子》,《有吸收力的心灵》等,被译成37种语言文字,许多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温暖的米白色纸张,配合着略带复古感的字体印刷,一上手就能感受到制作者的用心。我最喜欢的是它内页的排版,留白处理得恰到好处,既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又让那些精美的插图有了呼吸的空间。插画的风格非常治愈,色彩柔和,笔触细腻,完全没有那种为了迎合儿童市场而过度饱和或卡通化的倾向,更像是一种艺术品的呈现。每读完一个章节,我都忍不住会停下来,细细品味那些画面传达出的情感和信息。它不仅仅是一本“育儿书”,更像是一本可以放在客厅书架上,随时翻阅的精美画册。装订方面也做得非常扎实,书脊部分处理得当,即便是经常翻阅也不会轻易出现散页的担忧。而且纸张的厚度也拿捏得很好,既有质感,又不会太沉重,方便携带。整体来看,从视觉到触觉,这本书都给人一种高品质的阅读体验,让人愿意花时间沉浸其中。
评分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这本书的精髓,那一定是“深度”。它不是那种读完后只留下几句时髦口号的快餐读物,而是需要反复咀嚼、时常回味的精神食粮。这本书的深度体现在它敢于触及教育中最本质、也最容易被现代快节奏生活所忽略的问题——即儿童心智发展的内在规律。它不是在教我们如何应对眼前的“问题行为”,而是在探究这些行为背后的需求和机制。书中对“专注力”“自由选择”这些概念的阐释,超越了大众理解的表面层次,直抵其在儿童心智构建中的奠基作用。读完之后,我的思维框架被大大地拓宽了,看待育儿这件事,不再仅仅是“管理”或“训练”,而成为了一种更接近于“耕耘”和“陪伴”的哲学实践。这本书,是值得伴随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同阶段反复翻阅的案头书。
评分我特别欣赏这本书的结构组织逻辑,它没有采用那种传统的章节递进式(比如“第一阶段要做什么,第二阶段如何做”),而是采取了一种非常灵动的、主题式的划分。每个主题仿佛都是一个独立而完整的思想单元,但当你把它们串联起来时,会发现它们共同构建了一个宏大而又周密的教育图景。这种非线性的组织方式,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解构与重构的乐趣,读者可以根据自己当下最关注的困惑点自由跳转,而不是被固定的流程所束缚。章节之间的过渡自然流畅,像音乐的变奏,从一个侧面切入,最终汇聚到对“完整人性培养”的核心关怀上。这种设计极大地提升了内容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真正做到了让读者成为自己学习进度的掌控者。
评分这本书在强调“观察”和“尊重个体差异”这一点上,可以说是做到了极致。它不是提供一剂包治百病的“万能药方”,而是反复引导我们去关注“你面前的这个孩子”本身。作者提供了一整套细致入微的观察方法论,从孩子在进行某项活动时的肢体语言,到他们对环境的反应,甚至连他们沉默时的状态都被赋予了深刻的意义。这种强调“在场感”的教育哲学,彻底颠覆了我过去那种“只要我做了XXX,孩子就一定会变成YYY”的功利心态。读完后,我意识到教育的本质不是“塑形”,而是“助力其自我实现”。书中列举的那些真实案例,无一不在佐证,当我们退后一步,给予空间时,孩子潜能的爆发力是何等惊人。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简直是教育类书籍里的一股清流,它不像很多同类书籍那样充斥着生硬的理论术语或者居高临下的说教口吻。作者的文字充满了洞察力和同理心,读起来感觉就像是在和一位经验丰富、心地善良的长者进行一次深入的交谈。她善于用日常生活中的小故事来阐述复杂的教育理念,那些叙述性的段落,细腻地捕捉了孩子成长的每一个微妙瞬间,让人读后深有共鸣,甚至会反思自己过去的一些处理方式。尤其是一些描述孩子内心世界的文字,精准得让人脊背发凉,仿佛作者拥有了某种能看穿孩子灵魂深处的能力。没有空泛的口号,全篇洋溢着对“人”的尊重,这份温柔的力量,比任何强硬的指导都来得有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