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水資源保護與生態建設戰略研究——以北京市平榖區為例
定價:31.00元
作者:李波
齣版社:北京師範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8-11-01
ISBN:978730309473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300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水資源既是基礎的自然資源,也是生態環境的主要控製性因素之一。《水資源保護與生態建設戰略研究》通過考察平榖區生態環境現狀特點、評價平榖區水資源現狀及趨勢、分析生態係統特徵、定量評估生態環境,根據平榖區在北京市市域內的功能定位,在生態用水、水資源供需分析基礎上,深入剖析經濟社會係統和生態係統的水資源需求和協調對策,詳細探究有關水資源利用中産生的問題,及其對生態環境,産業布局等各方麵的影響,依據生態係統管理、可持續發展、循環經濟等戰略理念,采用科學的分析研究方法,為北京市平榖區經濟、生態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指導。
目錄
章 緒論
1.1 外背景
1.1.1 全球性的水資源短缺
1.1.2 我國的水資源短缺
1.2 北京市郊區發展的約束因子
1.2.1 水資源約束
1.2.2 生態環境約束
1.3 平榖區戰略定位
1.4 平榖區發展的戰略理念
1.4.1 生態係統管理理念
1.4.2 可持續發展理念
1.4.3 循環經濟理念
1.4.4 “建設節約型社會”理念
1.4.5 “生態建設産業化,産業發展生態化”理念
參考文獻
第2章 水資源保護與可持續利用
2.1 水資源現狀評價與趨勢
2.1.1 平榖區自然現狀
2.1.2 水資源與水環境的主要問題
2.2 水資源供需平衡研究
2.2.1 平榖區水資源需求趨勢分析
2.2.2 平榖區供水趨勢預測
2.2.3 平榖區水資源供需平衡及趨勢分析
2.3 生態環境需水量
2.3.1 生態環境需水研究現狀及意義
2.3.2 生態需水量的內涵
2.3.3 生態環境需水的分類
2.3.4 生態環境需水量的主要計算方法
2.3.5 平榖區生態係統識彆及生態環境需水的類型劃分
2.3.6 平榖區生態環境需水
2.4 水環境質量、演變趨勢及保護
2.4.1 水環境質量評價
2.4.2 水汙染狀況
2.4.3 汙水資源化——中水迴用産業化
參考文獻
第3章 地下水資源保護與利用
3.1 地下水資源現狀和趨勢
3.1.1 水資源的總體情況
3.1.2 地下水資源形成的水文地質條件
3.1.3 地下水資源的時空分布特徵
3.1.4 應急調水的情況
3.1.5 應急調水對地下水影響的情景模擬
3.2 地下水汙染現狀和趨勢
3.2.1 地下水汙染現狀
3.2.2 應急調水對地下水水質影響的情景模擬
3.2.3 汙染控製的必要性
3.3 地下水綜閤分析
3.3.1 産業發展與“虛擬水”戰略
3.3.2 生態環境問題
3.3.3 “應急調水”的壓力和契機
3.4 地下水資源保護與利用規劃
3.4.1 規劃的指導思想
3.4.2 生態涵養規劃
3.4.3 汙染控製規劃
3.4.4 節水規劃
……
第4章 生態係統的基本特徵
第5章 生態環境的定量評估
第6章 平榖區水資源保護規劃綱要
第7章 平榖區生態産業發展戰略研究
第8章 平榖區生態建設戰略研究
附錄
作者介紹
李波,1965-,男,博士,北京師範大學資源學院資源管理研究所博士生導師/副所長/副教授。研究方嚮主要有土地資源管理、生態係統管理、資源開發與規劃和流域生態環境係統工程等。主持或參與完成30餘項科研課題的研究工作,在核心期刊及以上發錶論文60餘篇。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文摘
序言
我對這本書的目錄結構感到非常好奇,它似乎不僅僅是簡單地將研究內容分塊,而是構建瞭一個環環相扣的論證體係。從宏觀的理論框架建立,到具體問題的切入點選取,再到最後可能提齣的解決方案或政策建議,每一步都像是精密齒輪一樣咬閤在一起,推動著整體論點的深入發展。這種結構上的精妙,說明作者在動筆之前,已經對研究的邊界和深度進行瞭極其審慎的規劃。對於我這種喜歡從整體把握事物發展脈絡的讀者來說,這種清晰的邏輯骨架,是理解和吸收復雜信息的最有力支撐,它極大地減少瞭閱讀過程中的迷失感,讓人可以沿著作者搭建好的階梯,穩健地攀登至知識的高峰。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著實讓人眼前一亮,那種沉穩中又不失現代感的封麵處理,讓人一上手就感覺分量十足。拿到手裏,紙張的質感也相當不錯,閱讀體驗很舒服,即便是長時間翻閱,眼睛也不會有明顯的疲勞感。而且,從目錄的排布來看,這本書的邏輯脈絡梳理得非常清晰,章節之間的過渡自然流暢,顯示齣作者在結構化梳理復雜問題方麵的深厚功力。我個人尤其欣賞它在引言部分所展現齣的宏大氣魄和對研究背景的深入剖析,一下子就把讀者帶入瞭那種需要嚴肅對待的學術氛圍中。隨便翻開幾頁,那些詳實的數據圖錶和精美的插圖,無不體現齣編著者在資料收集和整理上的耐心與細緻,絕非一般坊間讀物可比。這種對細節的精雕細琢,讓我對後續閱讀中可能齣現的專業論述充滿瞭期待,相信它在學術價值上是毋庸置疑的。
評分這本書的文字功底非常紮實,行文之間展現齣一種老派學者的嚴謹與細膩。它不像某些當代著作那樣追求短句和口號式的錶達,而是用瞭一種非常沉靜、富有層次感的敘述方式,仿佛一位經驗豐富的智者在娓娓道來,不急不躁,步步為營。閱讀過程中,我發現作者在引用其他學者觀點時,處理得非常得體,既尊重瞭前人的研究成果,又巧妙地嵌入瞭自己的獨特見解,使得整本書的論證過程顯得既有根有據,又不失批判性思維的閃光點。尤其是一些對復雜理論的闡釋部分,作者能夠用相對簡潔卻不失深度的語言進行轉述,極大地降低瞭非專業人士理解這些高深概念的門檻,這種可讀性與學術性的完美平衡,著實令人稱道。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排版簡直是一場視覺盛宴,每一次翻頁都像是在進行一次精心策劃的展示。那種字體選擇的考究,行距與字距的精確拿捏,都體現瞭齣版社在圖書製作上的高標準和對讀者的尊重。更不用說,書中大量的圖錶設計,那些色彩搭配和數據可視化做得極其齣色,讓原本可能枯燥乏味的統計數據瞬間變得直觀易懂,極大地增強瞭信息的傳達效率。很多地方,我甚至覺得這些圖錶本身就可以作為獨立的學術海報來展示。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使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份知識的載體,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讓人愛不釋手,願意反復摩挲和品味其中的每一個設計元素。
評分這本書散發著一股濃鬱的“匠人精神”的味道,從紙張的觸感到油墨的氣味,無不透露齣一種對齣版質量的執著。我特彆注意到書中一些細微的裝訂處理,比如扉頁和封底的過渡處理,都非常講究,顯示齣這不是一本匆忙趕工的作品。這種對實體書品質的重視,在如今這個電子閱讀盛行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它不僅僅傳遞瞭知識,更傳遞瞭一種對知識載體本身的敬畏感。讀這本書的時候,你會有一種強烈的代入感,仿佛能感受到作者在書房裏伏案疾書時的專注與投入,這種跨越時空的共鳴,是冰冷的數據屏幕所無法給予的深度閱讀體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