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名人教子的100法則
定價:29.80元
售價:21.8元,便宜8.0元,摺扣73
作者:高敏
齣版社:航空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04-01
ISBN:9787802434509
字數:
頁碼:364
版次:1
裝幀: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59kg
父母床頭的一部教子
感悟名人教子,成就孩子一生
沒有不成纔的孩子,隻有不懂教育的父母
通過閱讀書中名人的教子法則,讓您教育子女不再迷茫。不再無的放矢,不再走彎路,不再做無用功!
《名人教子的100法則》能給天下父母們帶來-份警醒,一份感悟,一份收獲。在世界曆史的長河裏,總是會湧現齣-些與眾不同的人物,他們就你夜空中閃亮的星星,放射齣絢麗的光芒照耀著人類。其實,這些人的成功,與之所受傢庭教育不無關係書中列舉的大量古今中外名人教子的法則,就像是一麵麵關於教子的鏡子。每位父母都可以用名人的教子思想來預防自己教子方法的陳腐和錯誤,使自己能夠掌握的教育模式。
“孟母三遷”的故事傢喻戶曉,它齣自《三字經》:“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講的是孟母為瞭教育兒子成纔,選擇良好的環境,為孟子創造學習條件的故事。在孟子小時候,其傢捨住處離墓地很近,而孟子呢,就經常在墓地邊遊戲取樂,模仿上墳的人堆個小土堆兒,學著築埋墳墓。孟母一心想使孟子成為好讀書、有學問的人,看到兒子的這些怪行為,心裏很不好受。感到這個環境實在不利於孩子的成長,認為“此非所以居吾子也”,就決定搬傢。不久,孟母把傢搬到瞭一個集市的旁邊。因而孟子就經常在市場裏玩耍,學著小商小販沿街叫賣和討價還價。孟母覺得傢居鬧市對孩子更沒有好影響,於是再一次舉傢搬遷,搬到瞭一個學宮的旁邊。學宮是國傢興辦的教育機構,聚集著許多既有學問又懂禮儀的讀書人。學宮裏書聲朗朗,孟子被吸引。他時常跑到學官門前張望,有時還看到老師帶領學生演習周禮(周禮,就是周朝的一套祭祀、朝拜、來往的禮節儀式)。在這種氣氛的熏陶下,孟子也和鄰居的孩子們做著演習周禮的遊戲。“設俎豆,揖讓進退。”不久,孟子就進這所學宮學習禮樂、射禦、術數、六藝。孟母非常高興,就定居下來瞭。經過孟母從中開導,他的學業日進,終成為瞭人人敬仰的哲人。
……
章 彆讓孩子輸在起跑綫上
1.以身作則法——陶母拒禮責子
2.環境影響法——“孟母三遷”
3.重視孩子的思想教育——唐太宗重視教子
4.從細節之處培養孩子的好習慣——黃炎培的教子思想
5.目標期望法——司馬遷的成長曆程
6.重視早期教育——林則徐少年時代所受的傢教
7.啓濛培養法——孔母重視孔子音樂興趣的培養
8.開發孩子的智力——比爾·蓋茨的成長
9.對孩子抱有信心——破侖·希爾繼母對他的教育
10.賞識自己的孩子——父親的賞識讓“”成為繪畫大師
11.讓他勇敢地承擔自己的責任——裏根父親教子
12.讓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艾森豪·威爾母親對孩子的教育
13.善於發現孩子的長處——音樂天纔莫紮特的成長之路
第二章 平等——教育的基礎
1.做孩子的知己——安徒生父親對孩子的培養
2.與子——劉墉教子
3.談心教子法——陳毅教子
4.學會低頭——鄧的父親教子
5.學會尊重孩子——京劇大師梅蘭芳的育子法則
6.和孩子來個“君子協定”——趙子嶽教子
7.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隋文帝依法懲子
8.支持孩子——羅瑞卿教子
9.慈父嚴師_吳鐵鞦教子
10.鼓勵孩子自由發展——老捨教子
第三章 教育的核心——愛
1.愛子有道——梁啓超的教子藝術
2.體察孩子的心靈——陳景潤教子
3.情感教育法——董竹君教子
4.包容諒解法——甘地所受教育
5.行為影響法——韓國媽媽張炳慧的教育
6.真情教導——魯迅的教子藝術
7.寓教於樂——李大釗的教育故事
8.給孩子熱情和溫暖——戴高樂對女兒安妮的關愛
9.潛移默化的影響——父母對崔永元的影響
10.“絕情”爸爸——蓋達爾不給女兒留情麵
11.學會勇敢——賀龍教子故事
第四章 教育孩子的技巧
1.教子不虛榮——戚繼光受教
2.培養孩子朗讀的習慣——布什傢族的“祖傳訣竅
3.幽默教子法——米哈依爾·斯維特洛夫教子
4.言傳身教——李國豪的教子藝術
5.寬嚴教育法——貝多芬父親的張弛教育
6.“順其自然”法——葉聖陶的教子藝術
7.寓教於樂法——歌德受教於父母
8.習慣教育法——羅斯福的父母教子
9.從小培養法——愛因斯坦的成長之路
10.激勵教育法——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
11.榜樣誘導法——硃自清教子
12.因材施教法——項梁教項羽學兵法
13.言傳身教——梁啓超教子
14.父母的榜樣——列寜父母的教育之道
第五章 把握好關愛孩子的“度”
1.適當懲罰——斯特娜夫人對女兒的教育
2.引導孩子實踐——戴爾父親教子
3.嚴愛結閤法——李大釗爺爺教育孫子
4.嚴格施教法——傅雷教子
5.不特殊對待——“經營之神”王永慶教子
6.嚴愛結閤法——顔之推:愛子與教子結閤
7.誇奬孩子要有度——卡爾·威特父親的教子方式
……
第六章 給孩子自由的空間
第七章 培養孩子良好的心態
第八章 注重能力的培養
第九章 為孩子播上品德的種子
第十章 教育源於生活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的很有品味,那種沉穩中帶著一絲暖意的米黃色調,讓人一拿到手就感到一種莊重和親切感。紙張的質感也無可挑剔,拿在手裏有分量,閱讀時幾乎沒有反光,長時間看也不會覺得眼睛疲勞。我特彆喜歡它在章節劃分上的處理,每一條“法則”前都有一個簡短的引言,不是那種生硬的口號,而是用一個名人傢庭生活中的小片段作為切入點,非常生活化,讓人感覺作者是真正走進這些傢庭觀察過的,而不是在書房裏憑空想象。比如,其中有一章講到“專注力的培養”,它沒有直接給齣復雜的訓練方法,而是描述瞭一個著名科學傢如何在他童年時,因為對手中的一個昆蟲標本錶現齣異乎尋常的耐心和細緻,從而被他的父親注意並加以引導的過程。這種敘事手法,比起那些直接說教的育兒書,更能觸動人心,因為它展示瞭教育的“發生場”,而不是教育的“理論模型”。而且,排版上,重點的關鍵詞語都有適度的加粗和斜體處理,既不花哨,又能有效引導讀者的視綫,確保即使在快速翻閱時,關鍵信息也不會輕易遺漏。整體來看,這本書在視覺傳達和閱讀體驗上,絕對是市麵上同類書籍中的佼佼者,讓人願意反復翻閱,甚至將它作為案頭常備的書籍。
評分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這本書的“接地氣”程度遠遠超齣瞭我的預期。很多育兒書讀起來,總有一種高高在上的精英感,仿佛作者的世界裏不存在柴米油鹽和日常的瑣碎爭吵。但這本書不同,它敢於直麵那些讓普通父母頭疼的“疑難雜癥”。比如,它詳細探討瞭如何在一個物質條件並非頂尖的傢庭環境中,去培養孩子的“精神富有”;又比如,如何處理孩子在青春期對父母價值觀的激烈反抗期,並且不以“權威壓製”收場。作者給齣的建議,往往是具體到場景的對話腳本,或者是一套可以立即應用的傢庭會議流程。我試著用其中一套處理孩子作業拖延癥的“非指責性反饋模型”,效果立竿見影。這讓我相信,書中所闡述的原則並非空中樓閣,而是建立在對現實生活高度敏感和深刻理解基礎上的實踐指南。這種“理論與實踐完美結閤”的特點,是這本書最寶貴的價值所在,它真正為我們這些在育兒戰場上摸爬滾打的傢長,提供瞭堅實的後盾和可操作的武器。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邏輯構建得非常精妙,它並非簡單地羅列“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而是采用瞭一種遞進式的、基於“心法”而非“招式”的論述結構。它開篇花瞭相當大的篇幅,探討瞭“什麼是真正的成功者的底層心性”,將親子關係視為是人格塑造的基石,而不是功利性成果的捷徑。作者的筆觸極其細膩,尤其是在分析那些“反麵教材”——那些雖然成就斐然,但在傢庭教育上卻留下深刻遺憾的名人案例時,那種剋製和客觀的分析,讓人感到一種深刻的同理心。他沒有急於下定論,而是通過引用大量的第一手訪談資料和私人信件,讓讀者自己去體會其中的微妙張力。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論證過程中所展現齣的那種知識的廣度,他能信手拈來地將西方哲學思想與東方古典智慧熔於一爐,用現代心理學的視角去解構古老的傢庭教育理念,使得整本書的思想深度遠超一般的育兒指南,它更像是一部關於“如何成為一個有智慧的引導者”的哲學導論。閱讀它,感覺不是在學習技巧,而是在進行一次深刻的自我審視和精神洗禮。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充滿瞭令人耳目一新的活力,它完全摒棄瞭學術論文的枯燥和教條主義的說教腔,讀起來更像是一場與一位睿智長者的深夜對談。作者的幽默感掌握得恰到好處,那些在嚴肅議題中穿插的恰當的比喻和略帶自嘲的個人經曆,讓緊張的閱讀氛圍得到瞭極大的放鬆。例如,在談到“如何鼓勵孩子承擔責任”時,他引用瞭一個關於一位著名音樂傢童年時期,如何被要求自己負責清理樂器房的軼事,描述得生動有趣,將原本枯燥的“責任感培養”描繪成瞭一場充滿戲劇張力的傢庭小插麯。這種敘事手法極大地提高瞭閱讀的趣味性,讓我常常因為一個精彩的段落而笑齣聲來,然後迴味其中蘊含的深刻教育哲理。這種流暢、自然且富有感染力的文字錶達,使得即便是對於那些對育兒話題不甚感興趣的人來說,也會被其故事性和思想的深度所吸引,從而主動地沉浸其中,進行深度思考。
評分這本書在對“失敗”的定義和接納上,展現齣一種極為成熟和包容的視角,這在強調“贏傢文化”的當代社會中,顯得尤為珍貴。作者並沒有將名人父母塑造成完美無缺的神祇,相反,他花費瞭大量筆墨去解析那些看似光鮮亮麗的成功背後,所隱藏的代價、焦慮和教養上的失誤。他明確指齣,教育的本質不是追求永不犯錯,而是教會孩子如何從錯誤中吸取養分,建立強大的心理韌性。書中對於如何與孩子共同麵對挫摺、如何將“不完美”內化為獨特的個人標簽,有著非常深入的探討。這種對“局限性”的坦誠,極大地減輕瞭作為父母的心理負擔,讓我明白,我的焦慮和偶爾的失誤,恰恰是孩子學習如何與真實世界相處的寶貴課堂。它引導我從“追求完美”的桎梏中解脫齣來,轉而專注於培養孩子麵對不確定性的勇氣和智慧,這是一種更高層次的育兒目標設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