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誰之錯:一位性病科醫生的手記
定價:38.00元
作者:彭永年
齣版社:中國海洋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7-01
ISBN:9787567006317
字數:
頁碼:207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誰之錯:一位性病科醫生的手記》作者是一位古稀之年的老醫生,在接觸大量性病患者時思索著:有人之所以得性病,不能簡單地認定是患者或社會某一方麵的過錯:人們在性問題上犯有這樣或那樣的過錯有著極為復雜的因素。因為人類的不僅僅受性生理的驅使,而且有性心理的需求,更受性倫理觀念的調節和約束。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諸如政治、經濟、文化、教育、道德、法律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社會性活動的秩序。
對性和性活動的認識、態度、觀念是人們談論的熱點話題,對這些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作者以醫生和老人的視角,從生物學、心理學、社會學等不同層麵理解人和人生、生命和生活、性的功能和價值、性與婚姻和傢庭幸福等問題,並提齣自己的觀點。
《誰之錯:一位性病科醫生的手記》不僅介紹瞭性知識、性病及其防治方法,而且迴答瞭應如何看待和對待“性”,如何做人,怎樣理解有關人生、生命、生活、婚姻、傢庭以及幸福等問題,是一本老少皆宜、雅俗共賞的科普讀物。
目錄
篇 性病診室裏的故事
1.性病和性病科的發展簡史
2.情侶的睏惑
3.性愛可以用來報恩嗎
4.不可思議的事實
5.有關的醫學常識
6.卡車司機的自白
7.扭麯的青春
8.人生百態
9.恐怖的怪異
10.“有權不用,過期作廢”
11.未婚就可以性亂嗎
12.真相是什麼
13.梅毒延誤治療的後果
14.婚外戀不分層次
15.擋不住的誘惑
16.有關尖銳濕疣的醫學常識
17.雙學士誤入歧途
18.愚昧的
19.貞操不再寶貴瞭嗎
20.大學校園中的未婚同居現象
21.自我放縱的後果
22.有關陰虱病的醫學常識
23.大學校園內的性問題
24.值得深思的問題少年
25.教訓
26.“父母忙”是藉口嗎
27.叛逆的姑娘
28.青春期階段的性問題
29.“花”老頭
30.七旬老嫗的哭訴
31.老菜農的恐懼
32.徵婚的陷阱
33.寂寞的老年人
34.老年期的性問題
35.性病引起的心理問題
36.不閤邏輯的邏輯
37.早婚丈夫和重婚丈夫
38.我國《刑法》中與“性”有關的犯罪名稱
39.“”是否就不會得性病
40.單身漢“快樂”嗎
41.舊情復燃
……
第二篇 對性的功能和價值認識的迴歸
作者介紹
彭永年,男,1964年畢業於南京鐵道醫學院。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銀屑病防治研究專項基金會、二、三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長期從事皮膚性病科的臨床、教學、科研及科普工作,主要專業方嚮為銀屑病診治。
作者運用跨度達30餘年的縱嚮流行病學的研究方法研究銀屑病,得齣的有關結論及闡述的觀點已被學界廣泛接受和運用。在專業核心刊物發錶論著30餘篇。曾編著《皮科急癥》(人民衛生齣版社1989年版),《銀屑病患者必讀》(人民衛生齣版社1998年版),《銀屑病防治研究及閤理治療》(中國協和醫科大學齣版社2006年版),科普著作《銀屑病患者的生活與就醫》(中國海洋大學齣版社2007年版),發錶文學作品《後一張免票》(當代小說2005年第23期)。
1989年獲山東省勞動模範榮譽稱號。
文摘
《誰之錯:一位性病科醫生的手記》:
“性”價值
自古以來,政治傢常常利用“性”來為政治服務。有代錶性的例子是漢族很多朝代的統治者常用皇室的公主與周邊少數民族的統治者通婚、聯姻,以達到安邦和好的目的,典型事例是漢朝的王昭君和唐朝的文成公主。王昭君於公元前33年自己請求齣嫁給匈奴,對漢朝和匈奴的和好關係起瞭很大作用。她的故事成為後來詩詞、戲麯、小說的流行題材。文成公主是唐太宗的養女,貞觀十五年(公元641年)去吐蕃聯姻。在她的影響下,漢族的製碾磨、陶器、紙、酒等工藝及曆算、醫藥等陸續傳人吐蕃,對吐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漢藏兩族人民友好關係的加強做齣瞭重要貢獻。她曾在拉薩創建小昭寺。在大昭寺內有藏人為紀念文成公主而塑造的文成公主的塑像。
在我國古代春鞦時期,位於現在江蘇、浙江一帶的兩個國傢吳國和越國曾有多起戰事。起先吳國在國王夫差的指揮下打敗越國,後來越國國王勾踐臥薪嘗膽,勵精圖治,越國復興後在勾踐帶領下又打敗瞭吳國,吳王夫差終自殺。這些內容都有史料記載。然而,越王勾踐是用什麼辦法打敗吳王夫差的呢?其中有一說是:越王勾踐被打敗且被俘後,便把越國以西施為代錶的一群美女送給吳王夫差,供他尋歡作樂,不僅使越王勾踐獲得釋放,而且讓吳王夫差迷戀於,失去瞭治國的意誌,緻使勾踐打敗瞭夫差,迫使夫差終自殺。這也許是流傳於社會的添油加醋故事,但是曆代的國王中因貪迷而失去政權的事卻屢見不鮮。
近現代的間諜戰中常常使用“美人計”並屢屢得手,也映證瞭中國的一句古話“英雄難過美人關”。例如,腐敗官員也常栽在或“”的裙下。我國曾有多名省部級官員因收受巨額錢財(超過500萬元人民幣)而被判處死刑緩期執行或無期徒刑,其中多數都有“”或嫖娼的劣跡。這些都是“性”對政治的負麵作用,為要從政者當應引以為戒。
愛情無價,婚姻有值
在中學時代讀過魯迅的文章《為瞭忘卻的紀念》,文章中寫到革命者柔石錶達情懷的小詩“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意思是愛情比生命還珍貴,是無價的,然而為瞭“自由”,也就是革命者的信
仰,生命和愛情都可以拋棄而不顧。所以,對於革命者來說,革命信仰是寶貴的。
從中可以體會到,人類高的追求是精神層麵的東西。愛情是高的情感,是屬於精神層麵的,所以不能按照物質的東西來估算它的價值,它是無價的。
但是,作為體現愛情的婚姻卻是有價的,而且每個人錶現齣的價值有巨大的差彆。例如,當今男人的婚姻會根據自己和傢庭的經濟力量來安排,如根據自己的經濟條件來選擇配偶,來選購結婚的住房,甚至包括婚紗照、婚慶的各項開支,經濟實力一般的,上述各項開支都會精打細算;不幸的是那些自己沒有一份好工作,收入不豐,又沒有豐厚的傢庭後盾的帥哥。研究錶明,帥哥應該能吸引女人的,但是很多帥哥因為沒有供女人消費的經濟基礎,更買不起住房和轎車,而受到適齡女性的冷落。女人的婚姻則會根據自己的“身價”來追求。女人的“身價”大緻包括年齡、身材的高矮和麯綫,臉蛋的模樣、受教育的程度和個人的“氣質”等等。“身價”高的如女大學生超過半數都會選擇“富二代”,不論文藝或體育的明星大緻都想嫁豪門。但是“身價”沒有估價的機構和專業人員來確認,多半是自我評價的印象,所以總有自己定錯瞭價位的情況發生,以緻錯過瞭“身價”重要的因素——年齡,不得不進入“剩女”的行列。
……
序言
“誰之錯”,一個簡單卻又極其深刻的問題,在《誰之錯:一位性病科醫生的手記》這個書名中,被賦予瞭極強的指嚮性。我之所以被這本書吸引,正是因為它觸及瞭一個既私密又普遍的議題——疾病的根源,以及在疾病背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責任和選擇。性病科,這個充滿醫學專業性的領域,在我看來,更是承載瞭無數個人故事的舞颱,那裏上演著欲望與後果、信任與背叛、關愛與冷漠交織的復雜劇目。 作為一名對人性和社會議題感興趣的讀者,我一直對那些能夠深入剖析人類行為和情感的書籍抱有濃厚的興趣。醫生,尤其是像性病科醫生這樣,需要直麵病人最脆弱、最隱秘一麵的人,他們的觀察往往比常人更加敏銳和深刻。我期待在“手記”中,看到那些在醫學專業之外,醫生作為一個人,是如何看待和理解這些充滿復雜性的個體遭遇的。 “誰之錯”的提問,不僅僅是對病癥的歸因,更可能是在探討一種社會責任的邊界,一種人際關係中的睏境,甚至是一種道德判斷的模糊地帶。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個獨特的視角,讓我們去思考,在麵對疾病和痛苦時,我們是如何去評判他人,又是如何去承擔責任的。這其中,一定包含著很多我們平時難以觸及的情感角落和心理睏惑。 這本書的名字,仿佛一個信號,預示著裏麵不僅僅有醫學的專業性,更有著對人性的深刻洞察和人文關懷。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這位醫生將如何用他的文字,描繪齣那些在診療室裏發生的故事,如何去剖析那些隱藏在疾病背後的個人命運,又如何去迴答那個令人費解的“誰之錯”。這無疑是一次期待已久的閱讀旅程。
評分《誰之錯:一位性病科醫生的手記》——僅僅是書名,便立刻勾起瞭我內心深處的求知欲和一絲隱秘的擔憂。它不像那些泛泛而談的暢銷書,而是直指一個敏感而又關乎所有人的話題。性病科,這個詞匯本身就帶著一種沉重的社會意義,它不僅僅關乎生理的健康,更觸及到倫理、道德、情感以及社會交往的方方麵麵。我很好奇,在這位醫生的“手記”裏,究竟會展現齣怎樣一幅幅關於愛、欲望、責任與遺忘的畫捲。 我一直對那些能夠將專業知識與人文關懷巧妙結閤的書籍情有獨鍾。醫生,特彆是那些長期在第一綫工作的醫務人員,他們所接觸到的人性百態,往往比我們這些普通人更加鮮活和深刻。而性病科醫生,他們更是需要以一種既專業又包容的態度,去麵對那些可能被社會誤解和排斥的個體。我期待在這本書中,能夠看到一份真誠的記錄,一份對生命、對個體、對社會責任的深切反思。 “誰之錯”這個問題的提齣,本身就極具探討價值。它不是一個簡單的指責,而可能是一種追溯、一種理解、甚至是一種對復雜因果鏈條的梳理。我想,這本書不會是簡單地羅列病例,而是會通過一個個鮮活的案例,去摺射齣更廣泛的社會問題,比如性教育的缺失、情感溝通的障礙、以及在現代社會中,人們在兩性關係中所麵臨的種種挑戰。 我猜想,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會是內斂而又富有力量的。醫生可能會用一種冷靜的敘述,包裹著深沉的情感;用專業的視角,揭示齣人性的弱點;用故事的力量,引發我們對自身行為和選擇的深思。我期待在這字裏行間,找到一種共鳴,一種對人類共同睏境的理解,以及一種在復雜世界中,如何更好地去愛、去負責的啓示。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就足夠引人入勝瞭,帶著一絲探討、一絲沉思,讓我對內容充滿瞭好奇。作為一名對醫學領域,特彆是那些涉及人際關係和心理睏境的領域頗感興趣的讀者,我一直對醫生們在診療過程中所見所聞的故事感到著迷。他們是連接科學與人性的橋梁,他們的文字往往能觸及到我們內心深處最柔軟,也最容易被忽視的部分。 《誰之錯:一位性病科醫生的手記》這個書名,隱約透露齣一種對責任、對選擇、對因果關係的追問,這本身就極具吸引力。性病科,這個相對敏感和隱秘的領域,背後往往隱藏著無數個體的故事,關於愛、關於欲望、關於信任、關於背叛,以及由此而來的種種復雜情感和後果。我非常期待能夠通過醫生的視角,去理解這些故事的起因,去感受當事人的掙紮,去思考“誰之錯”這個問題的多重維度。 我猜想,這本書不會僅僅停留在醫學知識的科普,更不會是簡單羅列病例。它更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人類在麵對某些特定睏境時的普遍性反應,以及那些不為人知的內心情感世界。醫生作為觀察者和乾預者,他們的記錄不僅是專業上的總結,更是對人性的深刻洞察。我希望能夠從中看到醫生的專業素養、醫德情懷,以及他們在麵對病患時所付齣的努力和思考。 此外,我也很好奇,這本書的敘事風格會是怎樣的。是冷靜客觀的陳述,還是帶有強烈個人情感的抒發?是嚴肅的學術探討,還是充滿故事性的敘事?無論如何,我都期待能獲得一種閱讀上的愉悅和精神上的啓發。讀一本好書,就像與一位智者對話,能夠拓展我們的視野,深化我們的理解,甚至改變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誰之錯》這個名字,已經在我心中種下瞭一顆期待的種子,我迫不及待地想看到它在我眼前綻放。
評分從書名《誰之錯:一位性病科醫生的手記》上,我立刻感受到瞭一種深刻的追問和一種不容迴避的現實感。性病科,這個領域本身就充滿瞭醫學的嚴謹,也蘊含著復雜的人性故事,而“誰之錯”的提問,則將故事的核心引嚮瞭責任、選擇和後果的探討。我一直認為,醫生的職業,是將科學的理性與人性的關懷相結閤的典範,尤其是在性病科這樣需要高度敏感和同情的領域。 我非常期待能夠通過這本書,以一種全新的視角去理解那些與性健康相關的議題。我猜想,這本書不會止步於醫學知識的普及,而更可能是一種對人類情感、欲望以及社會互動模式的深刻剖析。醫生作為觀察者和記錄者,他們的“手記”往往蘊含著第一手的經驗和獨到的見解,能夠讓我們窺見那些在日常生活中被忽視的,或者被刻意迴避的角落。 “誰之錯”,這個問題不僅僅指嚮個體,也可能引申齣更廣泛的社會責任和教育反思。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揭示齣,在某些疾病的發生和傳播過程中,是否存在著普遍性的社會因素,比如信息不對稱、溝通障礙、以及社會觀念的滯後等。通過醫生的視角,我們或許能更清晰地看到,在復雜的社會網絡中,個體的行為是如何相互影響,又如何共同承擔後果的。 我非常好奇,這本書的敘述方式會是怎樣的。是冷靜客觀的臨床記錄,還是充滿情感溫度的故事講述?是嚴肅的社會學評論,還是帶有個人色彩的人生感悟?無論如何,我都期待它能帶來一種閱讀上的衝擊,一種思想上的啓迪,讓我們在理解他人故事的同時,也能反思自身的行為和觀念。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可能是一次關於人性、責任與理解的深度對話。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剛映入眼簾就有一種壓迫感,又帶著一絲解謎的衝動。“誰之錯”,這句話本身就充滿著懸念和爭議,仿佛一個永恒的哲學命題被置於一個具體的醫學場景中。性病科,這個詞匯本身就自帶瞭社會學、倫理學甚至心理學的多重解讀空間。我一直認為,醫生不僅僅是治療身體疾病的專傢,他們更是洞察人性的觀察者,是社會風俗和道德觀念的見證者。 我非常好奇,在性病科的診室裏,究竟會發生怎樣錯綜復雜的故事?那些看似簡單的醫學診斷背後,又隱藏著多少人性的弱點、欲望的糾葛、以及情感的破裂?“手記”這個詞,也暗示著這本書的文字會帶有作者的個人印記,或許會有一種親切感,讓我們得以窺見一位醫生在日復一日的診療過程中,內心深處的觸動和反思。 我期待的,不僅僅是瞭解某些醫學知識,而是通過醫生的筆觸,去觸碰那些被遮蔽的,或者被迴避的社會現實。性病,往往與社會的禁忌、個體的隱私緊密相連,而“誰之錯”的追問,則可能觸及到更深層的社會責任、教育缺失、以及人與人之間信任的危機。我想,這本書一定能帶來一些關於如何在復雜的人性世界中,尋找真相、理解睏境、甚至療愈創傷的深刻思考。 讀一本真正觸及人心的書,總是能帶給我們意想不到的收獲。我希望《誰之錯》能夠成為這樣一本令人難以忘懷的書,它用醫學的視角,審視人性的幽暗,用醫生的經曆,叩問道德的邊界。這不僅僅是一次閱讀,更可能是一次靈魂的洗禮,一次對自身行為和選擇的審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