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新华成语词典 第2版
定价:79.9元
售价:58.3元,便宜21.6元,折扣72
作者: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5-05-01
ISBN:978710010323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新华成语词典》是一部简明实用的中型成语词典。收词严谨规范,涵盖古今常用成语;释义准确详备,说明褒贬色彩,指出特定用法;书证精当丰富,充分体现成语的时代性和使用特点。词典自2002年出版以来,深受读者欢迎,超过500万册。荣获第五届国家辞书奖,是成语类辞书的品牌产品。
《新华成语词典》第2版,依据大型文献语料库,对收词、释义、例证等做了全面修订。收词从版的8000余条增加到10000余条,收录了“风生水起”“冰山一角”等大量新近产生的成语。
内容提要
《新华成语词典》第2版由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修订。这次修订,以大型语料库为文献依据,吸收多年研究成果,对词典的收词、释义、例证等各个环节进行了全面研究和改进。在保持版优点、特色的同时,进一步提升质量,增强词典的科学性、实用性。
◎ 审核、调整词目,收词从版的8000余条增加到10000余条,增收大量古今常用成语及新近产生的成语。
◎ 全面检查、改进释义。
◎ 核查书证;补充及更换部分更典型、更恰当的书证。
◎ 调整语源阐释方式,增加“语本”体例以表明成语定型之前的语源。
◎ 以常用常见和兼顾语源为原则,对部分主副条进行调整。
词典采用双色套印,条目释义部分用蓝色楷体表示,较版更为清晰、美观。
目录
作者介绍
《新华成语词典》第2版由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修订,赵克勤、张万起、许振生等辞书专家审订。
文摘
序言
翻阅这本词典时,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其编纂团队的严谨与一丝不苟。资料的准确性是工具书的生命线,而这本书在这一点上表现得近乎完美。我尝试性地查找了一些近年来网络上开始流行但尚未被广泛收录的“新成语”以及一些相对生僻的古典词汇,令人惊喜的是,即便是后者,其出处和解释也标注得非常到位,引文的准确性也经过了反复核对。相较于一些匆忙上架、错误百出的版本,这本第二版显然经过了更长时间的打磨和修订,体现出一种对学术规范的敬畏。这种可靠性让我可以完全放心地将它作为唯一的权威参考,省去了我反复交叉比对多个来源的繁琐步骤。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拥有一本可以完全信任的、经过时间检验的知识源头,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
评分从一个深度使用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检索系统设计得极其人性化。虽然是实体书,但它没有采用那种令人头疼的复杂分类法。无论是通过拼音索引、部首查找还是直接的笔画数检索,入口都非常明确和高效。更值得称赞的是,它对一些同音或形近的成语的区分处理,做到了条理分明,避免了读者在快速检索时的困扰。我发现,当你对某个成语的精确读音或字形不确定时,利用其独特的检索辅助功能,往往能迅速锁定目标,这种流畅的“搜索”体验,极大地提升了查阅效率。这本书真正做到了“工具”的本分,它不卖弄学问,而是默默地、高效地为使用者提供服务,让每一次的知识获取都变得清晰而顺畅。它更像是一位沉默的语言学导师,时刻准备着在你需要的时候给出最精确的指引。
评分这本词典的装帧设计实在让人眼前一亮,硬壳的质感配上经典的字体排版,拿在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值得信赖的感觉。我一直认为,工具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内容,也在于它作为知识载体的物理形态。商务印书馆这次在设计上确实下足了功夫,书脊的烫金工艺在书架上显得低调而有品味,即便是作为陈列品也毫不逊色。打开书页,纸张的白度适中,不刺眼,印刷的墨色清晰锐利,即便是篇幅较小的注释文字也能看得一清二楚,长时间翻阅下来,眼睛的疲劳感明显减轻了不少。这种对细节的执着,体现了老牌出版社的专业素养。相比于那些追求花哨、但阅读体验不佳的现代工具书,我更偏爱这种经典而务实的风格。每一次需要查阅成语时,将它从书架上取下,感受那份纸张的触感和油墨的清香,本身就是一种享受。虽然现在手机上的查询工具极其便捷,但这种实体书带来的系统性和沉浸感,是任何电子设备都无法替代的,它更像是一个安静的、可以随时依赖的知识伙伴。
评分与其他大型词典相比,这本词典在收录的平衡性上做得非常出色。它既没有为了追求“大而全”而塞入大量不常用、甚至已经消亡的死词,也没有因为追求“新”而稀释了传统成语的权重。它似乎找到了一种恰到好处的平衡点,主要聚焦于当代汉语学习者和写作人士最需要掌握的核心成语体系,同时兼顾了文史研究者可能需要的那些经典储备。排版上的设计也体现了这种平衡感——行距和字距的设置非常适宜快速定位,不会让人因为信息过载而感到焦虑。我尤其喜欢它在某些重点成语后附带的“辨析”小栏目,那是对语言细微差别的精妙提炼,往往比冗长的解释更有助于理解。这种注重实用性与学术深度并重的编纂思路,使得它在面对不同层面的读者时,都能提供恰如其分的帮助。
评分我特别欣赏这本词典在释义上的精炼与深度,它绝不是那种仅仅停留在字面意思解释的简单工具。很多我们日常自以为“懂了”的成语,在深入研读了这里的条目后,才发现其背后蕴含的历史典故、文化语境和细微的感情色彩。比如某个描述“气度”的成语,它不仅给出了现代用法,还引述了早期文献的例句,甚至还标明了该成语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侧重点有何演变。对于一个对汉语文学有深入探究兴趣的人来说,这种考据的深度是极其宝贵的。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告诉你“为什么是这样”,以及“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更恰当”。我曾试着用它来梳理一些容易混淆的近义成语群,结果发现它的区分逻辑非常清晰,通过不同的例证和语法的细微差别,将它们之间的界限勾勒得井井有条,这对我写作和口头表达的准确性帮助巨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