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锦中华成语大词典(精装全四册)9787546148540任德山 李伯钦

正版锦中华成语大词典(精装全四册)9787546148540任德山 李伯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任德山 李伯钦 著
图书标签:
  • 成语词典
  • 中华文化
  • 语言学习
  • 词汇
  • 任德山
  • 李伯钦
  • 精装
  • 工具书
  • 教育
  • 国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玄岩璞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黄山书社
ISBN:9787546148540
商品编码:29978388079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5-03-01

具体描述

【拍前必读】:

本店销售的书籍包含(二手旧书、新书)均为正版,品相可能因为存放时间长短关系会有成色不等,请放心选购。

付款后,不缺货的情况下,48小时内发货,如有缺货的情况下,我们会及时在聊天窗口给您留言告知。

发货地为北京,一般情况下发货后同城次日可以到达,省外具体以快递公司运输为准。

二手书籍,8成新左右,不缺页,不影响阅读和使用,发货前会再次检查。

二手书籍,没有光盘、学习卡等附带产品。

二手书籍,或多或少都有笔记和重点勾画,比较挑剔和习惯用新书的买家请谨慎购买。

望每位读者在收货的时候要验货,有什么意外可以拒签,这是对您们权益的保护。

注意:节假日全体放假,请自助下单;如需帮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祝您购物愉快!商家热线:010-57272736

基本信息

书名:中华成语大词典(精装全四册)

定价:480.00元

作者:任德山 李伯钦

出版社:黄山书社

出版日期:2015-03-01

ISBN:978754614854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全面

“本书收录成语两万三千条,每一条都有注音,有出处,有辨析,有例句,有同义词和近义词,甚至还有典故故事和插图,大凡您能想到的,它都提供了”!

主编任德山老师,曾任商务印书馆《新华大字典》、《成语大辞典》等多部常销经典辞书的总编辑。主审骈宇骞老师,曾为中华书局编审。众多学界泰斗组成顾问团队。

简洁

成语释义明白;成语出处翔实可靠;例句经典贴切;疑难点辨析提醒。掌握成语,一目了然!

有趣

近幅具有诠释成语内涵作用的专为本书创作的精美插画;成语典故使读者全面掌握成语的来历,帮助读者更深刻理解成语含义。

内容提要


2015年*版、双色插图版《中华成语大词典》,收录成语近两万三千余条,本词典在体例的丰富性和实用性方面远超诸多成语词典。是掌握成语的工具。

这部成语词典在继承了传统的成语研究和辞书编纂成果的基础上,从语用学的思路出发,全面诠释成语的文化内含和用法,改进了编纂方法和体例,使内容更加谨严、科学和实用。总起来说本词典有六大特点:

一、释义准确、明晰,使读者如实地掌握成语的含义。二、对于成语的出处,有简要的介绍,使读者了解成语生成的具体情况和本义。三、有妥帖、鲜活的例句,使读者直观掌握成语用法。四、对于一些容易被误读误用的成语,必须特别说明,规范成语使用。五、词条收录要全面实用,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六、检索方式简单、便捷。

目录


前言

凡例

分册要目

首字音序索引

词典正文

笔画索引

作者介绍


辞书专家任德山主编

语言学家骈宇骞主审

专家团队打造的实用的成语工具书

主编:为知名辞书专家任德山

任德山先生在创新字典、词典体例,丰富工具书的功能性方面成绩卓然。曾任商务印书馆《新华大字典》、《成语大辞典》等多部常销经典辞书的总编辑。

主审:特约编审骈宇骞

骈宇骞先生曾任中华书局编辑部编审、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中心专家审稿组成员、特约编审,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文物出版社特约编审。长期以来从事古籍整理、秦汉史、古文字、出土简帛的研究工作。曾参加过由国家文物局组织的银雀山汉简、马王堆帛书的整理工作。曾策划、组织过不少大型图书的选题和编辑工作。

文摘












序言



华夏典藏:一部跨越时空的文化瑰宝 《华夏典藏》是一套旨在全面梳理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宏大著作。它并非仅仅汇编既有资料,而是通过深入挖掘、系统梳理与创新阐释,为当代读者构建起一座通往古代智慧的坚实桥梁。全书以恢宏的叙事结构和严谨的考据态度,力求展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独特魅力。 本典藏系列共分为四卷,每一卷都聚焦于中华文化体系中一个至关重要且相互关联的维度,共同描摹出一幅气势磅礴的文化全景图。 第一卷:礼乐文明与制度基石 卷名: 《周秦之制与礼乐纲常》 本卷深入探讨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和精神内核的形成过程,重点剖析了以“礼”为核心的社会治理体系。 核心内容概述: 1. 礼的源流与演变: 从远古的祭祀仪式到周代的宗法制度,追溯“礼”如何从宗教行为演化为社会规范和政治伦理。详细解析了“礼”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内涵变化,包括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五大类在国家运行中的实际作用。 2. 典章制度的构建: 重点研究了夏商周三代的政治体制,包括分封制、井田制的确立及其瓦解过程。对秦汉大一统国家的制度创新(如郡县制的确立、三公九卿制的运作)进行了细致的图解和论述,揭示其对后世两千多年王朝更迭的影响。 3. 乐律与教化: “礼”与“乐”密不可分。本卷专门辟出章节,探讨古代音律体系的构建(如五音十二律),分析雅乐在维护社会秩序、陶冶士人情操方面的独特功能。通过对《诗经》中乐歌的选例分析,展现音乐如何承载历史记忆和情感表达。 4. 家族伦理的构建: 阐述了宗法制度下“孝悌忠信”的伦理基础。探讨了古代婚姻制度、丧葬礼仪中蕴含的血缘观念和等级秩序,以及这些观念如何固化了古代的社会阶层。 特色: 本卷附有大量古代典籍中的图示和表格,力求将抽象的制度概念具象化,并辅以考古学发现佐证,增强历史的现场感。 --- 第二卷:思想脉络与哲学思辨 卷名: 《诸子百家与心性探源》 本卷是思想史的深度巡礼,聚焦于春秋战国至魏晋时期中国思想的黄金时代,以及随后思想体系的整合与发展。 核心内容概述: 1. 先秦思想的群星闪耀: 详细梳理了儒家(孔孟荀的差异与传承)、道家(老庄的自然观与逍遥精神)、墨家(兼爱非攻的社会理想)、法家(重刑治国的实践路径)等主要学派的核心义理。不仅阐述其主张,更着重分析了其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适用性与局限性。 2. 玄学与宗教的兴起: 探讨了汉代独尊儒术后,魏晋时期士人对生命意义的追问,玄学的产生及其对个体精神世界的解放意义。同时,系统介绍了佛教自传入中国后,如何与本土思想(特别是道家和儒家)进行深刻的融合,形成了天台、禅宗等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派。 3. 宋明理学的构建: 深入分析了宋代学者(如二程、朱熹)如何回应佛道挑战,重构以“天理”为核心的哲学体系,并论述了陆九渊、王阳明“心学”的“致良知”主张,揭示其对实践伦理的指导意义。 4. 明清思想的转型: 考察了顾炎武、黄宗羲等人在思想上的转向,强调经世致用,对传统“中学”的反思与批判,为近代思想变革埋下了伏笔。 特色: 本卷采用“比较哲学”的视角,对同一概念(如“仁”、“道”、“心”)在不同学派间的诠释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突出思辨的层次感。 --- 第三卷:文学艺术与审美范式 卷名: 《诗词歌赋与丹青意境》 本卷侧重于中国审美情趣的形成和流变,通过文学、书法、绘画、园林等艺术形式,展现古人的精神栖居地。 核心内容概述: 1. 文学的源流与高峰: 从《楚辞》的浪漫主义色彩到汉赋的铺陈夸张,再到唐诗的格律成熟与意境深远。本卷特别细致剖析了唐宋诗词的巅峰成就,探讨了律诗和词牌在形式美学上的极致追求。对宋代以后的散文发展,如“唐宋八大家”的文风差异,亦有独到见解。 2. 书法与绘画的“气韵生动”: 阐释了中国艺术的核心美学范畴——“气韵生动”的内涵。书法部分追溯了篆隶楷行草的演变脉络,重点分析了王羲之、颜真卿等大家确立的审美典范。绘画方面,则着重剖析了文人画(水墨画)的兴起,解析了山水画中“留白”技巧所蕴含的哲学意境。 3. 戏曲的生成与繁荣: 概述了宋元以来南戏、杂剧、昆曲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戏曲表演中程式化美学对观众情感的调动方式,以及它如何成为民间普及的“活的文学”。 4. 园林与居所的哲学化: 探讨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如苏州园林的“移步换景”如何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宅”在古代社会中承载的伦理意义。 特色: 选取了大量经典作品的高清艺术摹本(非原图),配以详尽的艺术评论,帮助读者理解形式如何服务于精神表达。 --- 第四卷:科技发明与社会生活 卷名: 《格物致知与庶民风貌》 本卷将视角转向古代的物质文明和日常实践,展现了中国古人在生产生活、科学技术、历法农学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普通百姓的生活面貌。 核心内容概述: 1. 古代科学技术的辉煌: 系统介绍中国在天文、历法、数学(如《九章算术》)方面的成就。重点分析“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的传播路径及其对世界文明进程的深远影响。 2. 农学与水利工程: 考察了从《齐民要术》到清代农学著作的发展脉络,分析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赖以生存的精耕细作技术。对都江堰、大运河等古代水利工程的建造智慧进行了工程学层面的解读。 3. 医学体系的建立: 梳理了中医学从巫术走向经验科学的过程,重点阐述了张仲景的辨证论治体系和李时珍的药物学贡献。分析了阴阳五行理论在古代医学中的应用逻辑。 4. 市井生活与风俗志: 描绘了古代城市的发展格局(如唐宋坊市制的变化),探讨了节庆、饮食、服饰等方面的演变。通过对古代手工业(如瓷器、丝绸)的剖析,展现了古代匠人的高超技艺和商业文化的活力。 特色: 本卷的叙述风格更贴近“社会史”,大量运用历史文献中关于日常生活、物价、人口结构的记载,力求还原一个真实、立体的古代社会场景。 结语: 《华夏典藏》不仅仅是一套工具书或简单的文化汇编,它是一份邀请函,邀请读者穿越时空,亲身感受中华文明在不同领域所达到的高度。它以扎实的学理基础,辅以宏大的叙事视角,旨在帮助读者建立起一个系统、完整、有机的中华文化认知框架。阅读此书,即是与古代的智者进行一场跨越千年的深刻对话。

用户评价

评分

我给这套词典的评价是“扎实可靠,学养深厚”。我家里已经有一些零散的成语学习资料,但都无法形成系统性的认知。这套四册的精装本,从内容到载体,都体现了编纂者的极高专业素养和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它的装帧厚重,象征着知识的积累;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则体现了其作为“大词典”的担当。我尤其喜欢它在解释中对一些文化符号的补充说明,使得成语的理解更加立体化。对于任何希望在中文学习和应用上更进一步的人来说,投资这样一套工具书是绝对值得的,它提供的知识深度,是快餐式的学习资料无法比拟的。

评分

这本书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尤其是在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上。我一直对成语的起源和演变非常感兴趣,而这套大词典在这方面做得尤为出色。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给出成语的解释和用法,更深入地挖掘了每个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背景。比如,有些成语看似简单,但追溯起来却能发现与古代典籍、历史事件紧密相连的脉络。这套书的编排逻辑也非常清晰,分类细致,查找起来非常方便。我特别欣赏它在释义上的严谨性,每一个词条都经过了精心的考证,保证了知识的准确度。对于想要系统学习和深入研究汉语成语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套不可多得的宝藏。它不仅仅是工具书,更像是一部浓缩的中国文化史。

评分

我最近开始重新整理我的个人图书馆,希望能增加一些更有深度的工具书。这套词典的装帧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精装的质感非常厚重、典雅,拿在手里就能感受到沉甸甸的学术分量。内页的纸张质量也很好,印刷清晰,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作为工具书,内容自然是最重要的,这套书的收录量非常庞大,很多我以前在其他词典里找不到的生僻成语,在这里都能迎刃而解。更难得的是,它对成语的例句引用非常考究,大多是出自经典名著或者流传已久的语录,这对于理解成语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至关重要。它让我体会到,语言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其表达力,更在于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底蕴。

评分

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求能提升我文字功底的良师益友。这套词典无疑扮演了这样的角色。它的特点在于对成语的辨析非常到位,很多近义成语的区别,过去常常让我感到困惑,比如“不胜枚举”和“数不胜数”的细微差别,这本书里都有非常清晰的阐述。这种细致的区分,对于追求文字精准度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我常常在写作时,会翻阅它来斟酌用词,确保自己使用的成语既准确又得体。每一次查阅,都能从中获得新的领悟,这套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的不仅仅是“是什么”,更是“为什么是这样”。

评分

说实话,我原本以为一套四册的成语词典可能会有些枯燥乏味,但阅读这套书的过程却充满了惊喜。它似乎有一种魔力,能把看似冰冷的文字变得生动起来。我发现自己常常因为一个有趣的成语典故而停下来,去查阅相关的历史人物或事件,不知不觉就沉浸了进去。这种探索式的学习方式远比死记硬背要有效得多。另外,我注意到它在现代汉语中的一些新成语或者俗语的收录上也做得比较及时,这让它保持了与时俱进的生命力。对于学生、教师乃至文字工作者来说,这套词典的实用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它提供了一个坚实可靠的语言参考平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