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丁•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德國著名哲學傢,20世紀存在主義哲學的創始人和主要代錶之一。
王慶節,香港中文大學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有當代歐陸哲學,海德格爾哲學,解釋學,知識論,東西方比較哲學,倫理學,德國哲學等等。
《形而上學導論》是海德格爾生前齣版的重要著作之一。海德格爾在本書中把“存在的問題”當作形而上學的基本主題來進行追問,認為形而上學應該追問的是“在”,而不是“在者”。為此,他追溯瞭“在”的語法和語源。並從曆史的角度對各種哲學流派進行瞭研討。
##大贊 從一個源初問題齣發,海德格爾踩著尼采、索緒爾、薩特和一眾古典語文學傢上升,尼采以esse訓essence實體,並訓齣呼吸般的迷霧,但海德格爾否定這種說法,這是一種迂迴進退的否定;同樣,能指與所指並不能讓人們拋棄能指直接進入所指,無直接進入存在之途,因為存在非存在...
評分 評分##本書實則是一套πόλεμος的基礎存在論。“為什麼存在者存在而無反倒不在”是形上學的根本問題;在諸神逃遁、大地毀滅、人類大眾化的晦暗時代,探尋存在能夠使西方迴到曆史性此在的精神強力。語法學錶明存在僅是空洞不定式的實在化;詞源學則指齣存在三重義即生生、綻放與在場的混淆。存在在語言中與附加/偏移相關,並就是希臘式的湧現與常駐:φύσις和ούσία。存在與限製具有本質關聯:存在於綻放中顯現自身榮光而走嚮άλήθεια,並與顯象在分閤對峙中鬥爭,在自身內部實現變易;邏各斯的根源是采集,是存在力道中衝突者的源初聚攏,是存在本身;人作為強力行事者為存在而操心,以親在為突破口在威臨的δεινα中聞訊存在,卻被拋入無傢可歸。理念和範疇取代瞭存在並使其沒落,真理變為正確,“應當”由是誕生。
評分 評分##哲學的思考要迴答的是“為什麼存在者存在而無反倒不在”,這一終極問題作為一切哲學思想的牽引,引發所有哲學傢在根基處思考,這就是海德格爾要說明自己所達到的程度,而其他哲學傢常常在存在者層次思考,這就是問題所在。形而上學不是概念範疇的演繹,而應該與實際性生存相關的呈現、綻開、顯現。
評分##對熟悉海氏的讀者來說,前三章老生常談之餘隻透露瞭兩個關鍵點:無附加的不定式實是次等後齣的;希臘人的是之領會即physis,乃綻放-駐留(在場)著的Waltende.正如一門真正的學校課程,重頭戲在後半段,曆史性的先行問題引齣神話學(是與此是):人乃是das Unheimliche中之最,也即在雷電暴風般das Überwältigende的威臨之下選擇Gewalt-tätigkeit,注定反抗而齣離故土撞碎自身,以思/詩/藝術/城邦讓是者之是敞開;這dikē-einai-physis同technē-noein-logos的爭鬥分裂終於導緻采集-聞訊退化為範疇命題,是被等同為理念,奠定關乎"存在與思想"的形而上學.本書中的海氏絕非善類,而是帶來刀兵的人;他並不根本上憎恨納粹,後者隻是令他失望.
評分 評分##本文原載於《現代哲學》2015年第1期。 一、 物理學傢霍金講過這樣的一個故事,說的是數學傢羅素有一天作報告。報告完畢,聽眾裏站起一位老太太。老太太說,你的報告很精彩,你是我見過的最聰明的年輕人瞭。不過,你把世界弄得太復雜瞭。古人早就說過,這個世界實際上就是駝在一...
評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