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颈椎病防治140问》是在《颈椎病防治90问》的基础上所修订而成的。该书以问答形式概述了颈椎病的基础知识,并重点介绍了各型颈椎病的治疗、预防及自我保健方法。另外,书中还增加了要点提示和不少插图,以力使读者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内容简介
     《颈椎病防治140问》以问答形式概述了颈椎病的基础知识,重点介绍了各型颈椎病的治疗、预防及自我保健方法。第二次修订新增了颈椎病防治的新理念、新方法和多幅插图。内容丰富,文字通俗,方法实用,图文并茂,是广大颈椎病患者及基层医务人员的喜读之书。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一、颈椎病的基础知识
1.颈椎基本解剖结构有哪些?
2.哪些解剖结构是颈椎特有的?
3.什么是椎间盘?主要组成部分是什么?
4.什么是椎间盘变性?
5.什么是颈椎前凸生理曲度?
6.颈椎的生理曲度改变与颈椎病有什么关系?
7,正常人的颈椎活动范围有多大?
8.什么是颈脊神经?
9.椎动脉与颈椎病之间有什么关系?
10.颈脊髓有那些解剖特点?
11.颈椎的稳定性靠哪些因素维持?
12.什么是颈椎病?
13.颈椎病会有哪些病理改变?
14.颈椎病的病理发展分哪几个阶段?
15.骨刺与临床症状有什么关系?
16.颈椎病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17.颈椎损伤后为什么易得颈椎病?
18.颈椎病发生、加重的重要因素是什么?
19.哪些人易患颈椎病?
20.年轻人也会得颈椎病吗?
21.如何从生物力学的角度看待颈椎病?
22.关于颈椎病的发生有哪些新观点?
23.医生根据什么诊断颈椎病?
24.颈椎病患者病史有哪些特点?
25.颈椎病主要的物理检查方法有哪些?
26.为什么颈椎病患者易出现项韧带钙化?
27.颈椎病的X线片具有什么意义?
28.颈椎病的其他影像学检查有哪些?
29.颈椎骨质增生就一定是颈椎病吗?
30.颈椎病X线片上的变化有时与临床表现不相符合是怎么回事?
31.各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32.慢性颈肩背部疼痛如何与颈椎病相鉴别?
33.颈椎病患者手指麻木是怎么回事?
34.有些颈椎病患者会出现下肢症状的原因是什么?
35.何谓颈性眩晕?
36.什么样的颈椎病患者易出现眩晕症状?
37.食管压迫型颈椎病为什么会出现吞咽困难?
38.交感型颈椎病有哪些临床表现?
39.颈椎病患者的疼痛有什么特点?
40.颈椎病患者容易伴发头痛症状的原因是什么?
41.颈椎病患者还会出现一些什么特别的症状?
42.诊断颈椎病需要注意什么?
43.什么是颈椎间盘突出症?
44.如何诊断颈椎间盘突出症?
45.什么是颈椎不稳症?有何临床表现?
46.如何诊断颈椎不稳症?
47.什么是颈椎椎管狭窄症?有何典型症状?
48.什么是颈腰综合征?有何表现?
二、颈椎病的治疗
49.哪些颈椎病患者可以进行自我治疗?
50.颈椎病康复治疗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51.各型颈椎病宜选用哪些治疗方法?
52.颈椎病自我治疗中应注意什么?
53.颈椎病自我治疗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54.颈椎病的牵引治疗起什么作用?
55.颈椎病牵引疗法的适应证与禁忌证是什么?
56.为什么有些患者牵引效果不理想?
57.常用的颈椎牵引方法有哪些?
58.颈椎持续牵引与间歇牵引有何区别?
59.做机械牵引时患者应注意什么?
60.颈椎牵引的不良反应有哪些?如何预防?
61.颈椎徒手牵引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62.如何进行颈椎的位置牵引?
63.开展家庭颈椎自我牵引的可行性和具体方法是什么?
64.颈椎自我牵引时应注意什么?
65.颈椎病的物理疗法有哪些作用和具体疗法?
66.在进行直流电离子导人疗法时患者应注意什么?
67.直流电醋离子导人治疗颈椎病有效吗?
68.应用直流电水浴疗法治疗颈椎病的方法和作用是什么?
69.应用低频调制中频电疗法治疗颈椎病的方法和作用是什么?
70.如何应用超短波疗法治疗颈椎病?
71.如何应用高压交变电场疗法治疗颈椎病?有何注意事项?
72.如何应用中药电熨疗法治疗颈椎病?
73.如何应用温热低频电疗法治疗颈椎病?
74.如何应用超声波疗法治疗颈椎病?
75.颈椎病患者可做哪些家庭理疗?
76.运动疗法对颈椎病康复起什么作用?
77.颈椎病康复中运动疗法有什么优点?
78.运动疗法与颈椎病其他治疗方法有何关系?
79.颈椎病患者在进行运动疗法时应注意什么?
80.如何做颈椎病哑铃体操?
81.如何做颈椎病的徒手医疗体操?
82.颈椎病推拿按摩治疗的效果如何?
83. 颈椎病推拿按摩的手法有几种?如何操作?
84.颈椎病推拿按摩治疗中的旋转复位是怎么回事?
85.颈椎病患者如何进行自我按摩?
86.颈椎病患者如何进行家庭按摩治疗?
87.颈椎病如何开展关节松动术治疗?
88.治疗颈椎病的口服药物有哪些?
89.什么是颈椎病的局部封闭疗法?
90.什么是颈椎病硬膜外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法?
91.颈椎病患者使用颈围有什么作用?
92.如何自做和使用家庭用颈围?
93.颈椎病常用的简便治疗器材有哪些?
94.什么样的颈椎病需要手术治疗?
95.颈椎病手术治疗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96.什么是颈椎人工椎间盘和人工关节?
97.颈椎病手术治疗前的特殊准备工作有哪些?
98.颈椎病患者手术后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99.如何评价颈椎病手术后的效果?评分标准是什么?
100.颈椎病手术后的康复训练如何进行?
101.中医对颈椎病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102.中医中药治疗颈椎病的方法有哪些?
103.中医中药如何缓解颈椎骨质增生的临床症状?
104.中药对颈椎骨质增生治本及治标的方法有哪些?
105.颈型颈椎病中医如何辨证施治?
106.中医中药如何治疗颈椎病的手麻症状?
107.中医中药如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108.颈椎病患者如何进行针灸治疗?有哪些疗法?
109.如何用耳穴方法诊断颈椎病?
110.如何用耳穴方法治疗颈椎病?
111.颈椎病的其他中医疗法还有哪些?
112.如何采用中医辨证及颈椎病分型采用食疗的方法治疗颈椎病?
113.颈椎病患者如何进行氡泉浸浴治疗?
114.什么是治疗颈椎病的泥疗方法?
115.颈椎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如何自我观察病情变化?
116.各型颈椎病的预后如何?
117.如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118.颈椎不稳症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119.如何治疗颈椎椎管狭窄症?
120.治疗颈腰综合征的措施有哪些?
三、颈椎病的预防
121.为什么颈椎病容易复发?
122.如何预防颈椎病和防止颈椎病复发?
123.办公室工作人员如何预防颈椎病?
124.汽车司机为何容易得颈椎病?如何预防?
125.老年人如何应用运动疗法预防颈椎病?
126.高枕真的无忧吗?
127.怎样调节枕头的高低使之更为舒适?
128.怎样选购或自制符合生理要求的枕头?
129.颈椎病患者怎样更好地使用枕头?
130.如何应用颈椎病治疗枕?
131.颈椎病患者如何选择床铺?
132.落枕是怎么回事?
133.落枕如何治疗?
134.如何选择落枕的按摩手法?
135.如何进行颈部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早期治疗?
136.如何预防头颈部外伤?
137.颈椎外伤后如何选用颈椎矫形器?
138.颈椎良好姿势的训练如何进行?
139.如何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注意预防颈椎病?
140.如何避免颈椎病防治的误区?      
精彩书摘
     1.颈椎基本解剖结构有哪些?
  颈段脊柱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脖子”或“脖颈”。它由7个颈椎、6个椎间盘和所属韧带构成,上连颅骨,下接第一胸椎,周围由肌肉、血管、神经和皮肤等组织包绕(图1)。除了第一二颈椎之间无椎间盘且结构特殊外,其余的颈椎节段均由椎体、椎弓、突起(包括横突、上下关节突和棘突)等基本结构组成(图2)。与胸椎、腰椎脊柱的节段相似。
  (1)椎骨
  ①椎体。短圆柱形,中部略细,上下两端膨大;前面在横径上凸隆,垂直径上略凹陷;后面在横径上凹陷,垂直径上平坦。从上至下,椎体的大小和形状在特征上无明显变化。椎体的上、下面均呈马鞍状,使上下相邻的椎体连接更加稳固。
  ②椎弓。呈弓形,由一对椎弓根、一对椎板、四个关节突、二个横突和一个棘突构成。椎弓根的上下方向的尺寸为相应椎体高度的一半,因此在侧面观上,椎弓根和上、下关节突分别形成椎间上、下切迹。
  ③椎板。是椎弓后部呈板状的部分,相邻椎骨的椎板之间有黄韧带。
  (2)骨突
  ①棘突。两侧椎板在后正中线会合处形成有分叉的棘突,棘突为颈半棘肌等肌肉、韧带的附着处。
  ②横突。横突每侧各一个。颈椎的横突短而宽,较小,发自椎,体和椎弓根的侧方,向外并稍向前下。
  ③关节突。关节突有四个,每侧各有一个向上的关节突和一个向下的关节突,它们位于椎弓根和椎板相连的部位。颈椎的关节突呈短柱状,位于横突之后。上关节突面朝上后方。下部颈椎的关节突与椎体呈40°~45°。
  (3)关节:与其他脊椎一样,颈椎部位的关节主要为关节突关节。由侧面观,上下相邻颈椎的下、上关节突关节面形成圆柱形骨柱,上、下关节突关节面形似圆柱形骨柱上的斜行切面,这决定了颈椎有较大范围的屈曲、伸展、侧屈和旋转运动。两侧小关节突形成的骨柱和颈椎椎体构成一个三柱支撑的柔性柱,以支持头部。上、下关节突之间,突向外侧,为肌肉和韧带的附着部。
  (4)管、孔结构
  ①椎孔与椎管。前部的椎体和后方的椎弓两者环绕共同形成椎孔。各椎孔上下相连构成椎管,其间容纳脊髓。颈段脊髓在人类的生命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前言/序言
     白驹过隙,《颈椎病防治90问》(修订版)发行至今已近8载。随着日新月异的医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对颈椎病关注程度的不断加深,有关颈椎病的基础理论和临床治疗方法也处于不断更新之中。因此,补充、修改本书就是非常必要的了。
  同时,本书从初版至今的14年间,承蒙广大读者的厚爱,曾于2000年获第二届金盾版优秀畅销书奖,先后16次印刷,发行量已达30余万册。然而,重读旧作,无论是字里行间的稚嫩,还是观点、认识上的浅薄,均使我们暗自汗颜。因此,认真地修改、补充、完善,以此回报多年来广大读者对我们的鼓励和鞭策,以及多年来源自学术界老专家和同道们对我们的关心和帮助,同样成为我们再度修订本书的一种动力。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颈椎病的发病率至今仍然居高不下,发病年龄已有降低的趋势。这一方面反映出现时存在着较前更多的导致颈椎病的不良工作方式、生活习惯;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广大群众已不再对颈椎病等常见病所谓的良性态势而漠然忽视,体现了人们对预防保健日趋重视的程度。因此,加强颈椎病的健康教育,提高颈椎病医学科普知识宣传力度,完善颈椎病自我防治的理念,更是促成我们二次修订本书的根本。    
				
 
				
				
					《脊柱健康新视野:告别酸痛与僵硬的实用指南》  概述  本书旨在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科学且易于理解的脊柱健康指南。不同于市面上许多仅关注单一疾病或症状的书籍,我们着眼于脊柱作为一个整体的运动单位,从其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出发,深入探讨影响脊柱健康的各种因素,并提供一套系统性的预防、康复与保健方案。本书的目标是帮助读者建立对脊柱健康的正确认知,掌握科学的养护方法,从而有效预防脊柱相关疾病的发生,改善已有的不适症状,重拾健康轻松的生活。  为何选择脊柱健康?  脊柱,作为人体的中轴,承载着我们身体的重量,支撑着头颅,连接着四肢,是人体活动和感觉传递的关键通道。然而,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长时间伏案工作、久坐不动、不良的坐姿和睡姿、缺乏规律的运动,以及年龄增长带来的生理性退变,使得脊柱疾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从颈部的酸痛僵硬,到背部的隐隐作痛,再到腰部的剧烈不适,这些都是脊柱发出的“求救信号”。忽视这些信号,不仅会带来长期的疼痛折磨,还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功能障碍,甚至影响神经系统。因此,重视脊柱健康,掌握有效的养护之道,已成为维护整体健康不可或缺的一环。  本书的核心内容与特色  第一部分:脊柱的奥秘——认识你的“生命之柱”     解剖学的视角: 我们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您揭示脊柱的精妙结构。从每一块椎骨的形态,到椎间盘的缓冲机制,再到韧带、肌肉群的协同支撑,让您了解脊柱是如何支撑和保护我们身体的。我们将重点介绍颈椎、胸椎、腰椎的特点及其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    生理学的功能: 脊柱不仅仅是骨骼的堆叠,它是一个高度协调的运动系统。本书将详细阐述脊柱的屈伸、侧屈、旋转等运动功能,以及这些功能如何实现。同时,我们会探讨脊柱与神经系统的密切联系,解释脊柱健康对全身神经传导的重要性。    生命周期中的脊柱变化: 脊柱并非一成不变,它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生理性变化。我们将分析不同年龄段脊柱可能面临的挑战,并强调在每个生命阶段采取适宜的养护策略。  第二部分:警钟长鸣——可能威胁脊柱健康的常见误区与隐患     生活方式的“隐形杀手”:        久坐与不良体态: 深入剖析长时间伏案工作、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对脊柱造成的压力和损害,例如“低头族”的颈部负担,长时间弓背对腰椎的压迫。        睡眠的“暗礁”: 分析不合适的睡姿、过高或过低的枕头,以及劣质的床垫如何悄悄地损害脊柱健康。        运动的“两极化”: 探讨缺乏运动的危害,以及不当运动方式(如举重时姿势错误、突然发力)可能带来的脊柱损伤。        情绪与压力: 阐述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情绪如何导致肌肉僵硬,进而影响脊柱的正常功能。    常见的“误解”与“迷思”:        “脊柱疼痛就是椎间盘突出”?—— 澄清常见的误诊误区,认识到脊柱疼痛的复杂性。        “只要不动就好”?—— 揭示“不动”可能带来的僵硬和退化,强调“适度活动”的重要性。        “什么保健品都能治好脊柱病”?—— 提醒读者理性看待保健品,避免被虚假宣传误导。        “推拿按摩包治百病”?—— 科学认识推拿按摩的作用与局限性,强调在专业指导下进行。  第三部分:筑牢防线——科学预防与日常保健     塑造正确的“脊柱姿态”:        站姿与走姿: 提供实用的指导,如何保持自然挺拔的站姿,以及在行走中如何运用核心肌群。        坐姿的大学问: 详细介绍如何选择合适的座椅,调整屏幕高度,以及在工作期间如何进行规律的活动和放松。        睡姿的优化: 给出适合不同人群的睡姿建议,包括选择枕头和床垫的技巧。    “脊柱友好”的运动方案:        核心肌群的强化: 介绍一系列简单易学的核心肌群锻炼方法,如平板支撑、鸟狗式等,强调核心力量对脊柱支撑的重要性。        伸展与拉伸: 提供针对颈部、胸部、腰部等不同区域的有效拉伸动作,帮助缓解肌肉紧张,增加脊柱灵活性。        温和的全身性运动: 推荐散步、游泳、瑜伽、太极等低冲击性的运动,以及它们对脊柱健康的益处。    工作与生活的“脊柱防护”:         ergonomically 工作环境的打造: 如何调整办公桌椅、电脑屏幕、键盘鼠标等,减少脊柱的负担。        搬运重物的“保护秘籍”: 教授正确的搬运姿势,避免因用力不当造成的腰部损伤。        长途旅行的“脊柱贴士”: 如何在旅途中保持脊柱的舒适,避免长时间乘坐交通工具带来的不适。  第四部分:重获新生——辅助治疗与康复指导     康复锻炼的“个性化”设计:        循序渐进的康复原则: 强调康复锻炼需要根据个体情况,逐步进行,避免操之过急。        针对不同症状的锻炼: 提供针对颈部僵硬、肩背疼痛、腰部不适等常见症状的辅助锻炼方法。        如何配合专业治疗: 讲解在接受物理治疗、手法复位等专业治疗期间,如何配合进行居家锻炼,加速康复进程。    积极心态与生活调适:        管理疼痛,重拾生活: 提供应对慢性疼痛的心理调适方法,帮助读者积极面对,重拾生活的热情。        建立健康的“生活节奏”: 强调规律作息、合理饮食、积极社交对脊柱健康的重要性。        寻求专业帮助的时机: 指导读者何时需要寻求医生、物理治疗师等专业人士的帮助,以及如何与他们有效沟通。  本书的独特价值     科学性与实用性的完美结合: 本书的内容基于最新的医学研究成果,同时又融入了大量贴近日常生活的实践性建议,读者可以轻松地将书中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全面性的视角: 我们不局限于某一特定疾病,而是从宏观层面关注脊柱的整体健康,帮助读者建立一个完整的脊柱健康管理体系。    语言通俗易懂: 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医学术语,力求用最简洁明了的语言,让每一位读者都能理解并受益。    图文并茂的演示: 大量精美的插图和清晰的示范动作,将帮助读者更直观地理解书中的内容,并准确地掌握各项锻炼方法。    强调预防为主: 在提供康复方案的同时,本书更加侧重于疾病的预防,帮助读者在疾病发生前就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  谁应该阅读本书?     长期伏案工作,感到颈部、肩部、背部或腰部不适的人群。    希望改善不良体态,提升身体协调性的人群。    关注健康生活方式,希望预防脊柱疾病的人群。    希望了解更多关于脊柱健康知识,从而更好地照顾自己和家人的读者。    曾经受过脊柱损伤,或正在进行脊柱康复的人群。  结语  脊柱是生命的基石,是支撑我们活力的核心。拥有健康的脊柱,才能更自如地感受世界,更从容地迎接生活的挑战。《脊柱健康新视野:告别酸痛与僵硬的实用指南》将成为您脊柱健康道路上不可或缺的良师益友。让我们一起,从今天开始,呵护好我们的脊柱,重获健康、活力与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