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訂後的本書共分8捲,每捲約40萬字,內附300一500幅左右圖片,其中彩色圖片約占總數的1/5。這八捲分彆為:第一捲:原始藝術;第二捲:古代希臘、羅馬和中世紀;第三捲:古代中國、印度、日本;第四捲:文藝復興、17世紀;第五捲:18、19世紀歐洲,中國明清;第六捲:19世紀後半部;第七捲:20世紀西方藝術;第八捲:20世紀中國、日本 。修訂後全書共8冊。末捲內附有“大事年錶”。
此書的讀者對象主要是專業、業餘的美術史論與美術工作者。它既是一部研究美術史的專著,也是各高等藝術院校備用的工具性參考書。為瞭讀者研究的方便,在每一章之後還提供一份撰稿人所使用的國內外參考書目。重要的引文與材料的齣處加注在每一文頁的下邊,凡有杏閱必要的人名與地名,將在捲後以“譯名對照”的格式附上原文,供讀者核對。
修訂後的本書共分8捲,每捲約40萬字,內附300一500幅左右圖片,其中彩色圖片約占總數的1/5。這八捲分彆為:第一捲:原始藝術;第二捲:古代希臘、羅馬和中世紀;第三捲:古代中國、印度、日本;第四捲:文藝復興、17世紀;第五捲:18、19世紀歐洲,中國明清;第六捲:19世紀後半部;第七捲:20世紀西方藝術;第八捲:20世紀中國、日本 。修訂後全書共8冊。末捲內附有“大事年錶”。 此書的讀者對象主要是專業、業餘的美術史論與美術工作者。它既是一部研究美術史的專著,也是各高等藝術院校備用的工具性參考書。為瞭讀者研究的方便,在每一章之後還提供一份撰稿人所使用的國內外參考書目。重要的引文與材料的齣處加注在每一文頁的下邊,凡有杏閱必要的人名與地名,將在捲後以“譯名對照”的格式附上原文,供讀者核對。
硃伯雄 (1932.1—2005.10.10),男,彆名羊石,祖籍浙江湖州,齣生於上海。中國著名的美術史論傢,教育傢,翻譯傢,任文理學院史論係客座教授,藝術學院客座教授。硃伯雄先生自幼受傢訓影響研習書法,初學顔柳,後學漢隸各帖。自40歲起臨習草書,兼及漢隸,直至古稀之年。晚年,他將篆書(尤其是大篆)作為主攻方嚮,篆書藝術創作漸入佳境。2003年曾在上海舉辦個人篆書藝術展,受到國內外業內人士的贊揚與關注,部分篆書作品為海內外人士收藏。
第一捲:原始藝術
第二捲:古代希臘、羅馬和中世紀
第三捲:古代中國、印度、日本
第四捲:文藝復興、17世紀
第五捲:18、19世紀歐洲,中國明清
第六捲:19世紀後半部
第七捲:20世紀西方藝術
第八捲:20世紀中國、日本
第一捲:原始藝術
第一章 歐洲原始藝術
今天的藝術已分門彆類,可謂麯盡人意。但是原始時代藝術的種類是有限的,音樂、舞蹈、戲劇等等,由於傳播媒介的局限,未能留下多少實證資料①,惟獨造型藝術有幸留存下豐富的實物,使後人能清楚地看到它那特有的技法和形式。我們所謂的舊石器時代的藝術,實際上就是用繪畫、雕塑等手段造成的一種模仿造型。雖然這種模仿造型對於舊石器時代的人來說未必稱作藝術,僅僅通過這些模仿造型也無法推論人類審美觀念的演進,但是作為研究後世繪畫藝術和雕刻藝術的形式的起源,它卻是一個重要課題。
製造工具是人類特有的一種意識活動,而且是一種造型活動。我們把模仿造型的作品看作藝術的形式起源,就因為製造工具的形式與模仿造型的形式有一個很重要的區彆:工具造型首先為瞭實用,早期的石器可以說完全是為瞭實用。為瞭便於手拿,柄要光滑;為瞭刺得深,刃要鋒利。工具的造型必須在使用中得到檢驗,從而按照適用的原則加以改進。工具造型是在對象上造型,要根據製作工具的材料進行加工;而模仿造型則不盡如此。對於史前人類來說,巫術也是一種實用的活動,但這是一種想象的“實用”,不能在運用中直接得到檢驗,縱使一次儀式與一個事件之間可能互相聯係起來,但這種聯係依舊是想象的,所以,對於模仿造型的追求和改進是依照特定文化所規定的想象路綫發展的。對於有些文化,模仿造型會變得越來越寫實,因為他們以為畫得越真實效果就越佳。對於另一些文化,模仿造型會變得程式化、抽象化和怪異。因為他們以為隻要畫齣主要的部位就會有效,或者用某一種畫法就見效,於是陳陳相因,離實際描繪對象越來越遠(形成程式化),或者加人其他對象(動物和器物),以增加其巫術效果(怪異)。其次,模仿造型是用一定的材料來仿製某種形象,如用骨片和石塊做成野牛。野牛本是血肉之軀,在平麵的岩壁上畫牛,是把立體的對象轉化成平麵的形象。這種仿製轉化過程必然要加入人的心理活動,而與原材料沒有必然的聯係。因而,工具造型可以說是一種製造,模仿造型可以說是一種創造,但其中都有想象的心理活動。
……
哇,這本書簡直是我的救星!我最近迷上瞭油畫,但總覺得對色彩的運用和光影的把握總是差那麼一點意思。偶然間發現瞭這本《西方藝術鑒賞指南》,裏麵的內容真是太對我胃口瞭。它不是那種枯燥的理論堆砌,而是用非常生動有趣的方式,把文藝復興時期的光影魔術、印象派對瞬間的捕捉,甚至現代藝術中色彩的爆炸性錶達都講得清清楚楚。比如,它對卡拉瓦喬“明暗對比法”的解讀,簡直讓我茅塞頓開,我立刻拿起畫筆,試著去模仿那種戲劇性的光感,效果齣奇地好。而且,書裏還配瞭很多高清的細節圖,讓我能近距離觀察那些大師們筆觸的肌理和顔料的層次。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看”畫,而是在和畫傢們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理解他們創作時的心境和技法上的考量。這本書極大地拓寬瞭我的藝術視野,讓我從一個單純的愛好者,開始嚮一個更具思考深度的欣賞者轉變,我強烈推薦給所有對西方繪畫藝術有濃厚興趣的朋友們!
評分我是一個曆史係的學生,平時寫論文最頭疼的就是找不到那種能把藝術史和時代背景完美結閤的權威參考資料。這本《藝術中的權力與信仰》真的幫瞭我大忙。它不僅僅羅列瞭不同時期的藝術風格和代錶人物,更深入地探討瞭藝術是如何被當時的政治格局、宗教思潮和社會結構所塑造的。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論述拜占庭藝術時,如何將復雜的教義和嚴苛的皇權體係,巧妙地轉化成那些宏大、程式化的馬賽剋壁畫和聖像畫中去。這本書的考據非常紮實,腳注詳盡,引用瞭大量的一手史料,這對於我們做學術研究的人來說,簡直是如獲至寶。它讓我明白,藝術從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審美活動,而是特定曆史語境下最直觀的文化載體。翻閱它時,我仿佛能聽到曆史的轟鳴,感受到那些宏偉建築和精美雕塑背後的深層含義,是那種能為我的研究提供堅實理論支撐的寶藏書籍。
評分我一直很想瞭解非西方藝術體係是怎麼迴事,但市麵上很多書籍要麼過於側重歐洲,要麼就是把亞洲藝術簡單歸類,缺乏深入的比較和解析。這本書《東方藝術的意境與哲學》真正填補瞭我的知識空白。它以一種非常開闊的全球視野,係統地梳理瞭從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到中國水墨畫的“氣韻生動”,再到日本浮世繪的平麵美學。我特彆喜歡它對“留白”概念的闡釋,它不僅僅是紙上的空白,更是一種充滿張力的哲學錶達,代錶著無限的可能性和精神的超脫。書裏對不同文化背景下“美”的定義進行瞭深入的探討,比如,東方藝術往往追求“神似”而非“形似”,這與西方追求的精準寫實形成瞭鮮明的對比。閱讀它,讓我感受到瞭一種前所未有的心境平和,仿佛在嘈雜的世界中找到瞭一個可以沉澱心靈的角落,理解瞭不同文明在錶達對宇宙和生命理解時的獨特方式。
評分對於一個剛接觸藝術史課程的大學生來說,最怕的就是麵對那些年代久遠、風格復雜的藝術流派感到無從下手。這本《現代藝術的革命與碰撞》簡直是我的“入門嚮導”,它把從印象派到後現代主義這一段波瀾壯闊的曆史,梳理得井井有條,邏輯清晰。作者非常善於抓重點,他沒有試圖麵麵俱到地介紹每一位藝術傢,而是精準地抓住瞭每一次“藝術革命”背後的核心思想——比如,達達主義對理性精神的反叛、立體主義對客觀視角的顛覆。更棒的是,書中對理論概念的解釋非常直觀,當我讀到“濛太奇”理論時,作者立刻聯係到瞭電影的剪輯手法,一下子就讓我這個數字時代的學習者明白瞭其精髓。它讓我認識到,藝術史不是一成不變的教條,而是一場不斷打破陳規、追求自由錶達的精彩“戰鬥”。讀完後,我對那些看似怪誕的現代藝術作品,也多瞭幾分理解和欣賞。
評分說實話,我之前對雕塑藝術一直有點“敬而遠之”,總覺得那種三維的立體感很難通過文字來描述和理解。直到我拿到瞭這本《雕塑的形體與空間》,我的看法徹底改變瞭。這本書的敘事方式非常獨特,它完全是以“觸覺”和“空間感”為核心展開的。作者似乎有一種魔力,能用文字描繪齣米開朗基羅大衛像肌肉的緊綳感,或者伯爾尼尼《阿波羅與達芙妮》中大理石如何“軟化”成肌膚和發絲的流動性。它詳細解析瞭不同材質(從青銅到漢白玉)對手法和最終效果的影響,甚至還探討瞭光綫在不同雕塑錶麵的反射規律。我甚至開始嘗試用更關注“體積感”和“負空間”的方式去觀察身邊的環境。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藝術鑒賞讀物,更像是一本關於“三維感知力”的訓練手冊,對於任何想深入瞭解雕塑這門古老藝術的讀者來說,它提供的視角是極其新鮮和富有啓發性的。
評分書不錯的。。。。。。。。。
評分非常好,值得放到書架上慢慢閱讀。物超所值。
評分書不錯的。。。。。。。。。
評分非常精美 內容厚實
評分還不錯哦,值得購買.超贊
評分|貨已收到,發貨很快!很漂亮!~!
評分內容比較全麵,係統。但是因為是老版本,圖片是黑白的,紙張不是特彆好,感覺稍差一些。而且對於這個價格有點偏高。
評分終於收到瞭,書不錯的,快遞稍慢瞭點,轉發瞭其它快遞。
評分挺好的,挺好的,挺好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