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焦虑症的自救(演讲访谈卷)&精神焦虑症的自救(病理分析卷)(共2册)
出版社:
I S B N:9787537155194,9787537155208
作 者:
页数:
出版时间:2014-01-01
印刷时间: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版次:1
印次:1
字数:
编辑推荐语
同其他心理治疗的书籍相比,这本书成功的地方就是它确实能够减少或终止病情的反复,直至使您彻底痊愈。有太多人的经历证明,英国医生威克斯所写的这本充满了爱心的心理自救书,一定会为中国的千千万万的人带来福音。
内容提要
人们都说,精神疾病是不治之症,其实,这种认识本身就是我们这本书要治的“病”。英国的威克斯大夫彻底改变了人们的这种观念,也彻底改变了我们的这种观念。无论您是否有精神的困扰,克莱尔·威克斯编著的《精神焦虑症的自救》一定会或多或少给您的心理健康带来好处。
目录
病理分析卷
001内在的力量
004我们的神经系统是如何工作的
008什么是神经疾病
012比较简单的神经疾病
029如何治疗简单的神经疾病
032经常性症状的治疗
050间歇性发作症状的治疗
068重新找回自己
076因问题、悲伤、内疚或羞耻感而变得复杂的神经疾病
096如何治疗变得复杂的神经疾病
100问题
120悲伤
128内疚与羞耻感
135强迫症
144失眠
155清晨恐惧感
162抑郁
172丧失信心
179与他人交往困难
185回家困难
192焦虑
197三大法宝:工作、勇气、信仰
219该做的和不该做的
222给害怕再次患病之人的寄语
227给患者家人的寄语
236什么人容易患神经疾病
演讲访谈卷
001、首先,我想说
005英国广播公司电视台的六次采访
008访谈一 模式
018访谈二 焦虑状态
028访谈三 神经性疲劳
036访谈四 恐惧症、强迫症和恐旷症
046访谈五 抑郁
050访谈六 恢复过程中的复发
058保持平和心态
068电台采访(1983年)
115在纽约白平原医院的讲话(1983年)
165在纽约白平原医院的讲话(1986年)
收起全部>>
精彩试读
英国广播公司电视台的六次采访 1983年,英国广播公司(BBC)邀请我在其电视节目《针尖对麦芒》中接受采访,这个节目每天中午从伯明翰播出,覆盖整个大不列颠群岛。我同意接受六次采访,每周播出一次。
那时我已年届80,BBC的邀请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机会,让我可以向公众讲述过去40年来我在治疗神经性疾病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尤其是近25年来我专心帮助焦虑病人所做的一些工作。
虽然我对自己80高龄的记忆力能否应对那些采访并不确定,但我无法抗拒这个机会,它能把我的全部成果向整个大不列颠群岛作全面而又简洁的展示。访谈节目制片之一、同时也是说服我接受采访的弗兰-格罗夫斯对我的记忆力倒是毫不怀疑,但我自己并不这么认为。80岁的人健忘是很平常的,我担心的并不是自己忘记过去40年里发生的事情,而是自己甚至会连半分钟前说的话都记不起来。
好在我还能采取一些预防措施,而我也这么做了。早在第次节目开播前六周,我就已经开始在伦敦街头漫步,我低着头,一边比划一边反复背诵六次采访的内容,确保不会有任何遗漏。
我把每次要谈的内容都写在一张大卡片上,后来发现只要记起卡片的样子,我的话也就随之而来了。事实证明这样的准备工作是成功的。
现在,这六次采访已被制作成录像带,BBc也把它在世界范围内的版权交给了我。
我的采访者是玛丽安·福斯特,她是乔迪人,这意味着她来自英格兰东北部的泰恩赛德,同时也意味着她的采访既一针见血又富有同情心。谢谢,玛丽安。
对于我从前的病人安妮来说,让她与我一同上电视出现在数百万同胞面前,对她来说需要过人的勇气。然而她是如此渴望帮助那些正遭受她曾经历过的痛苦的病人,所以欣然优先考虑他人的需求,而不是自己的安逸。安妮的故事听来简单、诚恳而又充满智慧,令成千上万的人受益匪浅。在此也感谢你,安妮。
我曾以为我会怀着一种轻松、平静的心情去接受那六次采访,可事实上我没能做到这一点。对我来说,这六次访谈对我的一生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P5-7
不得不说,这本书的入手,多少带着一丝病急乱投医的意味。我一直饱受精神焦虑的折磨,那种时刻提心吊胆、对未来充满不确定性的感觉,已经严重影响了我的生活质量。尝试过很多方法,但效果都甚微。这次买下这套书,主要也是被“自救”这两个字所吸引。我最希望的是,这本书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给我指点迷津。它应该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精神焦虑症的形成原因、表现症状,以及它对我们身心健康的具体影响。我希望它能帮助我更清晰地认识自己所处的困境,理解为什么我会产生这些焦虑,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我就是容易焦虑”的模糊认识上。如果它能提供一些科学的病理分析,让我知道这些感受的根源何在,或许就能从更深层次上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我期待它能给我提供一种理性的视角,让我能够客观地分析和审视自己的情绪,而不是被它们完全吞噬。
评分我购买这套书,纯粹是出于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容易感到不安和烦躁,很多时候,这种情绪会莫名其妙地冒出来,让我无法专注于工作,也无法真正享受生活。我听说精神焦虑症是一种非常普遍但容易被忽视的心理问题,而“自救”这个词,恰恰戳中了我的需求。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实用且易于实践的“自救”方法,而不是空泛的道理。比如,书中是否会介绍一些快速缓解焦虑的技巧?如何在家中营造一个有利于心理健康的氛围?或者,如何通过调整生活习惯来改善情绪?我希望它能像一位贴心的生活顾问,给出具体的建议,让我能够把这些方法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一点一点地改善我的精神状态,重新找回内心的平静和力量。
评分终于下决心买下了这套书,之前一直在犹豫,一方面是自己确实饱受精神焦虑的困扰,另一方面又害怕这本书的内容太过专业,难以理解,或是过于鸡汤,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但看着自己日益消沉的状态,知道不能再拖下去了,索性就一次性入手了两本。拿到书的那一刻,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第一本,书的封面设计很朴素,没有过多的华丽装饰,反而透着一种沉静的力量。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一些切实的、可操作的方法来缓解我日常的焦虑情绪,比如一些放松技巧、冥想练习,或者是一些调整思维模式的建议。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具体的指导,让我知道在感到焦虑时,可以立刻做些什么来让自己平静下来,而不是陷入胡思乱想的漩涡。同时,我也期待书中能有一些真实的案例分享,让我知道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看到别人是如何克服困难的,或许能给我带来更多信心和希望。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我随身的“心灵急救包”,在需要的时候,伸出援手,帮助我度过那些艰难的时刻。
评分我是一名心理学爱好者,平时也会阅读一些相关的书籍,但对于精神焦虑症这个领域,我一直觉得需要更深入的了解。这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这套书,觉得它涵盖了“演讲访谈”和“病理分析”两个方面,这让我觉得非常有吸引力。我希望“演讲访谈卷”能给我带来一些来自真实声音的启迪,或许是患者的亲身经历,或许是专家的解读,这些第一手的信息往往比理论知识更能触动人心,也更容易引发共鸣。我希望它能打破一些关于精神焦虑症的误解和偏见,让我看到这个疾病背后的人性挣扎与希望。而“病理分析卷”,我则期待它能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用清晰的语言解释精神焦虑症的生理和心理机制,可能还会涉及一些相关的神经科学、认知行为疗法等内容。如果这本书能在这两个方面都做得出色,那它无疑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书,可以帮助我系统地构建对精神焦虑症的认识。
评分说实话,我对这本书抱有的期望是相当高的,因为我一直认为,精神焦虑症并非只是单纯的“想太多”,它背后可能有着复杂的心理和生理根源。我希望《精神焦虑症的自救(病理分析卷)》能够深入剖析这一问题的本质,用严谨的科学态度去解读它,或许会涉及到一些关于大脑神经递质、应激反应机制,甚至是遗传因素的讨论。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更深层次的、基于科学研究的解释,让我明白这些焦虑情绪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会如此难以摆脱。同时,我也希望《精神焦虑症的自救(演讲访谈卷)》能够成为这种理论分析的补充,通过真实的个体故事,让这些冰冷的科学理论变得有血有肉,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如果这两本书能够相辅相成,既有科学的深度,又有情感的温度,那我相信它一定能为我带来切实的帮助,让我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并应对精神焦虑症。
评分?
评分规划局读后感
评分焦虑症患者必看的书,让你不再恐惧未知!
评分好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谁得焦虑症谁知道是什么感觉 多了解了解 对自身有好处
评分很好!有用!
评分推荐
评分不错 推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