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绿色蔬菜生产技术》为高职高专“工学结合”开发教材,是省级精品专业“农产品质量检测”的核心课程。本教材主要包括了绪论和10个学习单元。绪论主要介绍绿色蔬菜的概念、标准、栽培措施及发展概况。10个学习单元分别是保护地设施,蔬菜育苗技术,茄果类、瓜类、白菜类、豆类、根菜类、葱蒜类、绿叶菜类、薯芋类等绿色生产技术。其中包括了塑料大棚,塑料大棚的环境调控,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电热温床,育苗,番茄、茄子、辣椒、西瓜、黄瓜、冬瓜、甜瓜、大白菜、结球甘蓝、花椰菜、菜豆、豇豆、萝卜、胡萝卜、大蒜、芹菜、莴笋、马铃薯、芋头等绿色生产技术共25个学习性工作任务。
内页插图
目录
绪论
学习单元1 保护地设施
学习性工作任务1-1 塑料大棚
学习性工作任务1-2 塑料大棚的小气候环境及调控
学习性工作任务1-3 蔬菜的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
学习单元2 蔬菜育苗技术
学习性工作任务2-1 电热温床
学习性工作任务2-2 育苗
学习单元3 茄果类绿色生产技术
学习性工作任务3-1 番茄绿色生产技术
学习性工作任务3-2 茄子绿色生产技术
学习性工作任务3-3 辣椒绿色生产技术
学习单元4 瓜类绿色生产技术
学习性工作任务4-1 西瓜绿色生产技术
学习性工作任务4-2 黄瓜绿色生产技术
学习性工作任务4-3 冬瓜绿色生产技术
学习性工作任务4-4 甜瓜绿色生产技术
学习单元5 白菜类绿色生产技术
学习性工作任务5-1 大白菜绿色生产技术
学习性工作任务5-2 结球甘蓝绿色生产技术
学习性工作任务5-3 花椰菜绿色生产技术
学习单元6 豆类绿色生产技术
学习性工作任务6-1 菜豆绿色生产技术
学习性工作任务6-1 豇豆绿色生产技术
学习单元7 根菜类绿色生产技术
学习性工作任务7-1 萝卜绿色生产技术
学习性工作任务7-2 胡萝卜绿色生产技术
学习单元8 葱蒜类绿色生产技术
学习性工作任务8-1 大蒜绿色生产技术
学习性工作任务8-2 蕌头绿色生产技术
学习单元9 绿叶菜类绿色生产技术
学习性工作任务9-1 芹菜绿色生产技术
学习性工作任务9-2 莴苣绿色生产技术
学习单元10 薯芋类绿色生产技术
学习性工作任务10-1 马铃薯绿色生产技术
学习性工作任务10-2 芋头绿色生产技术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业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尽管人口剧增,人均农业生产指数仍达181,比世界平均值115高579,6,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农业的高速发展,除了依靠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耕地和灌溉面积扩大以外,化肥与农药等农用化学品大量使用,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同时由此而引起的农产品与农业环境污染、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农产品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其安全问题是关系到人民健康和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推进,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持续提高和改善,追求食品安全已成为时尚。中国无公害农产品研究与生产从1982年开始,经历了研究实验、组织攻关、分散管理、统一规范管理4个阶段,目前在国家有关部门统一部署下·在各地方政府大力推动下,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在一定区域内开始步入有序发展,在相关技术领’域也取得了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为中国蔬菜的无害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无公害蔬菜的概况
无公害蔬菜指有害物质含量低于人体安全使用标准的蔬菜,其本质要做到营养、优质、无污染。
(一)无公害蔬菜的发展概况
1.国外无公害蔬菜的发展概况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由于化肥、农药的大量施用,高产新品种的出现,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使传统农业进人集约化农业时代,尽管产量迅速提高,但农药增加,生态环境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农药残留开始在人体富集,人类的生命健康和居住环境受到了日益严重的挑战。为了保护人类自身和赖以生存的地球,1972年,联合国在德国召开了“斯德哥尔摩”大会,首次提出了“生态农业”,发起成立了“国际有机农业联盟”,组织监测无污染、无公害的有机食品。
1992年6月,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大会专题讨论了环境与发展的可持续性。
……
前言/序言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高技能人才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06]15号)文件指出,要大力加强高科技人才和农业人才队伍建设。高级农业应用型技术人才是科技兴农战略的重要力量,他们在推广作物新品种、农业新技术、新标准,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均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实践证明,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关键在于提高农业科技人才的素质和技术水平。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是当前农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它直接关系到人类健康的安全、农产品市场的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近几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加大了对农产品质量建设和安全检测的力度,各级政府和财政均安排了农产品质量建设专项资金,用于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技术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认定奖励,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等。要适应农产品质量检测行业快速发展,需要有成千上万的高素质技能型农产品质量检测专门人才。但从目前全国各地来看,还存在一定的差距。2006-2007年,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先后组织10余名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教师对省内外40多家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永州市11个农产品质量检测站进行调研。结果表明,农产品质量检测一线存在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不足、学历偏低、业务水平不高、技术缺乏等问题,根本不适应农产品质量检测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对此,需要各高等院校尤其是农业类高职院校培养一大批生产检测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专业人才,以适应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等职业岗位需要。近年来,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教师立足永州农产品质量检测行业,服务永州农产品生产与加工企业,创新和完善了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一周期+二循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在校内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进行一周期(1年)绿色农产品生产性实训,在校内农产品质量检测实训中心进行一个循环的仿真检测实训和到企业进行一个循环(轮岗实习6周)的检测实习,积极开展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课程体系建设,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绿色蔬菜生产技术》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为广大蔬菜种植者、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相关专业学生以及对绿色蔬菜生产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提供一套系统、详实、可操作性强的绿色蔬菜生产技术指南。本书紧密围绕“绿色”这一核心理念,深入剖析了从土壤改良到病虫害绿色防控,从科学施肥到水肥一体化管理,从新品种引进到采后商品化处理等绿色蔬菜生产的各个关键环节,力求以科学、环保、高效的生产模式,指导读者实现优质、安全、高产的绿色蔬菜种植目标。 第一部分:绿色蔬菜生产的基础与理念 本部分将从根本上阐述绿色蔬菜生产的内涵与重要性。首先,我们将详细介绍绿色蔬菜与传统蔬菜生产的差异,强调绿色蔬菜生产所秉持的生态友好、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原则。这包括对环境的保护、对土壤的尊重、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承诺。我们将探讨绿色蔬菜生产对人类健康、生态平衡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帮助读者树立正确的绿色生产观。 其次,本部分将深入剖析绿色蔬菜生产的理论基础。我们将介绍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循环农业等相关理论,并解释它们如何指导绿色蔬菜的生产实践。内容将涵盖土壤生态学、植物营养学、病理学、昆虫学等基础学科在绿色蔬菜生产中的应用,例如土壤微生物的作用、植物抗逆性的形成机制、生物多样性在病虫害综合防治中的角色等。 接着,我们将详细介绍绿色蔬菜生产的环境要求。这包括对土壤类型、pH值、有机质含量、肥力水平的要求,以及对水源、空气质量、气候条件等外部环境因素的考量。本书将指导读者如何根据不同蔬菜品种对环境的需求,选择最适宜的种植区域和土壤改良方案,为绿色蔬菜的健康生长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部分:绿色蔬菜生产的关键技术 本部分是本书的核心内容,将聚焦于绿色蔬菜生产的具体技术环节,并提供详细的操作指导。 一、土壤改良与培肥:绿色生产的基石 土壤健康诊断与改良: 详细介绍土壤pH值、有机质、速效养分、微生物活性等关键指标的检测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土壤(如沙质土、黏质土、酸性土、碱性土),提供个性化的改良方案,包括增施有机肥、绿肥种植、秸秆还田、石灰改良酸性土、施用硫磺粉改良碱性土等。 有机肥的种类、制作与应用: 全面介绍堆肥、厩肥、绿肥、商品有机肥等常见有机肥的特性、制作工艺(包括高温堆肥、厌氧发酵等技术)以及在蔬菜生产中的最佳施用时期、用量和方法。强调有机肥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增强土壤抗病性方面的作用。 微生物肥料的应用: 介绍解磷菌、解钾菌、固氮菌、菌根菌等有益微生物肥料的功能,以及如何根据土壤和作物需求选择合适的微生物肥料,并指导施用方法,以提高养分利用率,促进作物生长,减少化肥依赖。 绿肥种植与管理: 详细介绍适宜绿肥的种类(如豆科、十字花科绿肥),种植密度、播种时间、翻压时期等关键管理技术。阐述绿肥种植在改良土壤、固氮、抑制杂草、净化土壤等方面的多重效益。 二、科学施肥与水肥一体化管理:精准营养供给 植物营养需求分析: 深入剖析蔬菜生长发育不同阶段对氮、磷、钾、钙、镁、硫以及中微量元素的需求规律。提供常见蔬菜品种的营养需求图谱,帮助读者精准掌握作物营养需求。 绿色肥料的选择与应用: 详细介绍各类绿色肥料的特点,包括缓释肥料、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生物菌肥等。强调避免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化学合成肥料,提倡使用符合绿色生产标准的肥料。 水肥一体化技术: 详细阐述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与水溶性肥料的结合应用。指导读者如何根据土壤湿度、作物长势、天气情况等因素,制定科学的水肥管理方案,实现精准施肥、节约用水,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减少养分淋失。 叶面施肥的应用: 介绍叶面肥的选择原则、适宜的喷施时期、浓度和方法,以及其在补充作物养分、缓解生理性病害、提高品质方面的作用。 三、病虫害绿色防控:生态平衡的维护者 病虫害发生规律与预测: 详细介绍常见蔬菜病虫害的发生特点、传播途径、为害症状以及监测预警方法。指导读者如何通过气候条件、作物长势、田间植株情况等进行初步预测。 农业防治措施: 强调农业防治在绿色病虫害防控中的基础性作用,包括轮作、间作套种、选用抗病虫品种、加强栽培管理(如合理密植、通风透光)、清除病残体、清洁田园等。 生物防治技术: 详细介绍生物防治的原理与应用。包括天敌(如瓢虫、草蛉、寄生蜂)的保护与利用,生物农药(如 Bt 菌、白僵菌、绿僵菌、病毒杀虫剂)的种类、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物理防治技术: 介绍诱捕器、防虫网、性诱剂、频振式杀虫灯、除草剂等物理防治手段,以及它们在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方面的作用。 植物源农药的应用: 介绍辣椒碱、除虫菊、苦参碱、鱼藤酮等植物提取物农药的成分、作用机理、适用范围及使用方法,以及如何安全有效地利用这些天然杀虫剂。 综合病虫害管理(IPM): 整合以上各项技术,强调“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指导读者如何根据病虫害的实际发生情况,制定经济有效的绿色防控方案,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四、新品种引进与选育:绿色生产的活力源泉 绿色蔬菜品种特性分析: 介绍适合绿色生产的蔬菜品种应具备的特性,如抗病虫性强、耐逆性好、品质优良、适应性广等。 新品种引进与区域化试验: 指导读者如何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以及市场需求的蔬菜新品种。介绍新品种引进的流程、区域化试验的设计与实施方法,以评估新品种的适应性与产量潜力。 种子质量管理: 强调选用经过严格检验、具有良好萌发率和纯度的种子。介绍种子消毒、处理等技术,以减少种子携带的病原菌和虫卵。 五、水资源管理与节约: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 蔬菜水分需求规律: 详细介绍不同蔬菜品种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水分需求特点。 科学灌溉技术: 深入探讨滴灌、微喷灌、渗灌等节水灌溉技术的原理、设备选择、安装与维护。指导读者如何根据作物需求、土壤特性和气候条件,精确控制灌溉水量和频率,避免浪费和土壤板结。 雨水收集与利用: 介绍雨水收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以及如何将收集的雨水用于蔬菜灌溉,进一步节约水资源。 六、采后商品化处理与贮藏:保障绿色品质 采收适期与方法: 指导读者如何根据蔬菜的成熟度、品质要求以及市场需求,确定最佳采收时间和采收方式,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采后损伤。 采后预冷与清洁: 介绍采后预冷技术(如冷水预冷、强制通风预冷)的重要性,以及蔬菜清洗、消毒的方法,以清除表面的污垢和病原微生物。 商品化分级与包装: 介绍蔬菜的感官分级标准,以及适合不同蔬菜品种的包装材料和包装方式,以提高商品外观,延长货架期。 绿色贮藏技术: 详细介绍冷藏、气调贮藏等技术,以及如何根据不同蔬菜的特性,选择合适的贮藏温度、湿度和气体组成,最大限度地保持蔬菜的新鲜度和营养成分。 第三部分:绿色蔬菜生产的质量控制与可持续发展 本部分将着眼于绿色蔬菜生产的长远发展,强调质量安全与可持续性。 绿色蔬菜生产质量安全标准: 详细介绍国家及行业相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生产标准与认证要求。指导读者如何对照标准进行生产管理,为产品获得绿色认证奠定基础。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介绍建立和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 绿色蔬菜市场营销策略: 探讨绿色蔬菜的市场定位、品牌建设、营销渠道选择以及消费者沟通策略,帮助读者将绿色生产的优质产品成功推向市场。 可持续绿色蔬菜生产模式: 展望绿色蔬菜生产的未来发展趋势,包括生物技术在绿色生产中的应用、智能农业技术的发展、循环农业模式的深化等。鼓励读者积极采纳先进技术,不断提升绿色蔬菜生产的综合效益,为保障食品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本书力求语言通俗易懂,图文并茂,案例丰富,操作性强。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能够全面掌握绿色蔬菜生产的核心技术,理解绿色生产的深层理念,并能将其有效地应用于实践,从而生产出更加安全、优质、健康的绿色蔬菜,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为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