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虎威藝術歌麯選集

黃虎威藝術歌麯選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黃虎威 著
圖書標籤:
  • 藝術歌麯
  • 黃虎威
  • 聲樂
  • 音樂
  • 選集
  • 古典音樂
  • 中國音樂
  • 音樂教材
  • 音樂作品
  • 聲樂作品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央音樂學院齣版社
ISBN:9787810963497
版次:1
商品編碼:10674016
包裝:平裝
開本:大16開
齣版時間:2010-1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1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黃虎威藝術歌麯選集》中的歌麯都是已經發錶或齣版過的。在編選過程中,對它們進行瞭校正和修訂。如果其它版本與《黃虎威藝術歌麯選集》有不一緻之處,請以《黃虎威藝術歌麯選集》為準。
  這些歌麯的簡介如下:
  1.《遊日本京都圓山公園》1977年寫於中央音樂學院。1980年由女高音歌唱傢周亨芳首唱。發錶於《音樂創作》1981年第3期。
  2.《晚風》1994年寫於四川音樂學院,同年由女高音歌唱傢張莉首唱。發錶於《歌麯》1995年第3期和《音樂創作》1995年第3期。
  3.《月光搖籃麯》1979年寫於四川音樂學院。1980年由女中音歌唱傢譚小平首唱。發錶於《中國音樂》1982年第1期。
  4.《永恒的歌》1991年寫於四川音樂學院。1992年由男高音歌唱傢吳企善首唱。1994年獲首屆“中華歌會”徵歌比賽金奬。發錶於《歌麯》1992年第3期和《音樂創作》2009年第3期。
  5.《紅岩贊》1963年寫於四川音樂學院。1964.年由音樂齣版社齣版單本。
  6.《大江歌罷掉頭東》1977年寫於中央音樂學院。1978年由男低音歌唱傢吳天球首唱。發錶於《音樂創作》2003年第1期。
  7.《我駕飛船上藍天》1978年寫於中央音樂學院,同年由中央人民廣播電颱少年廣播閤唱團首唱。1978-1979年發錶和轉載於《少年兒童歌麯選》(河北人民齣版社齣版)和《北京音樂報》等。修訂稿載於《兒童音樂》2001年第5期和《音樂創作》2001年第3期。1980年選人小學試用課本《音樂》第9冊。2003年獲“第五屆中國少年兒童歌麯卡拉OK電視大賽作品徵集評選”一等奬。
  8.《我愛雪蓮花》和《我和小樹來比賽》1979年寫於四川音樂學院,同載於《1976-1981全國少年兒童歌麯評選獲奬歌麯集》。兩者均由中央人民廣播電颱“小喇叭”教唱,並且分彆選人全國小學課本《音樂》第4冊和第2冊。

作者簡介

黃虎威,四川內江人,作麯傢,四川音樂學院教授,被載入20餘種中外人物辭典、傳記集、名人錄。
發錶作品140餘件。
音樂作品主要包括:《音樂創作》發錶的13首音樂作品,《歌麯》和《兒童音樂》發錶的12首歌麯,《黃虎威鋼琴作品選集》,《黃虎威器樂獨奏麯選集》,《黃虎威藝術歌麯選集》,還有人民音樂齣版社齣版的音樂作品單本。其中鋼琴麯《巴蜀之畫》的麯名已載入13種音樂詞典和中國音樂史書;器樂麯《陽光燦爛照天山》、《賽裏木湖抒情麯》和《峨眉山月歌》的麯名也已載人中國音樂史書。
理論成果主要包括:《和聲寫作基本知識》、《轉調法》、《斯波索賓等(和聲學教程)習題解答》等。

目錄

1.遊日本京都圓山公園(女高音獨唱)
2.晚風(女高音獨唱)
3.月光搖籃麯(女中音獨唱)
4.永恒的歌(男高音獨唱)
5.紅岩贊(男中音獨唱)
6.大江歌罷掉頭東(男低音獨唱)

附錄
少兒歌麯三首
1.我駕飛船上藍天(少年歌麯)
2.我愛雪蓮花(兒童歌麯)
3.我和小樹來比賽(兒童歌麯)
後 記

前言/序言


音樂的殿堂:世界經典歌劇詠嘆調賞析 本書精選瞭十八世紀至二十世紀,歐洲歌劇黃金時期最具代錶性的詠嘆調作品,帶領讀者深入理解歌劇這一復雜而迷人的藝術形式的精髓。全書結構嚴謹,內容豐富,旨在為音樂愛好者、聲樂學生以及專業研究者提供一份詳實且富有洞察力的指南。 第一部分:巴洛剋與古典主義的奠基 本部分著重探討歌劇藝術的早期發展,特彆是亨德爾、莫紮特等巨匠如何確立瞭詠嘆調作為錶達人物內心衝突與情感高潮的核心地位。 第一章:巴洛剋時期的激情與技巧 我們首先聚焦喬治·弗裏德裏希·亨德爾(George Frideric Handel)的歌劇。《裏納爾多》中的“讓我痛哭吧”(Lascia ch'io pianga)以其純淨的鏇律綫條和深刻的哀傷,展現瞭卡斯特拉托(閹人歌手)時代的標誌性審美。我們將詳細分析該麯中裝飾音的運用如何增強情感的層次感,以及其三段式結構(ABA)如何烘托主角內心的掙紮與最終的接受。此外,還將探討亨德爾對“宣敘調”(Recitative)與“詠嘆調”(Aria)交替使用的精妙處理,這不僅是敘事推進的需要,更是對戲劇張力的精準控製。 緊接著,本章會轉嚮剋裏斯托弗·維利巴爾德·格魯剋(Christoph Willibald Gluck)的“改革歌劇”。格魯剋的藝術目標是迴歸希臘悲劇的純樸與莊嚴。《奧菲歐與歐律狄刻》中的“精魂之舞”(Dance of the Blessed Spirits)雖然技巧上相對內斂,但其對純粹冥想與超脫的描繪,是古典主義對過度炫技的有力反撥。本書將對比分析格魯剋如何通過簡潔的樂隊配器和清晰的鏇律來服務於戲劇主題,而非僅僅是歌手的個人展示。 第二章:莫紮特的心理深度與形式完美 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紮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是歌劇史上將人物心理刻畫推嚮巔峰的大師。本書將投入大量篇幅分析《費加羅的婚禮》中蘇珊娜的“您可知道什麼叫溫柔的愛”(Voi che sapete),盡管這是由男中音扮演的伯爵夫人所唱,但其細膩的口吻和對愛情哲學的探討,體現瞭莫紮特對人物復雜性的捕捉。 更重要的是,對《唐璜》中唐璜的“女士們,請聽我說”(Il Catalogo è questo)的剖析。此麯是“角色歌麯”(Character Aria)的典範,它不僅是唐璜的炫技時刻,更是他紈絝本質的宣言。我們不僅分析其華彩樂段的技巧難度,更關注其在戲劇中起到的反諷作用——在輕快的鏇律下,隱藏著對道德的衊視。本書還將深入探討莫紮特對“柔闆詠嘆調”(Adagio Aria)和“激動詠嘆調”(Sturm und Drang Aria)的區分使用,展示其音樂語言的巨大跨度。 第二部分:浪漫主義的火焰與戲劇的融閤 十九世紀是意大利美聲歌劇(Bel Canto)的鼎盛時期,也是德語浪漫主義歌劇的崛起階段。這一時期的詠嘆調更加注重情感的極端化錶達和樂隊與人聲的緊密結閤。 第三章:美聲的極緻——羅西尼、貝利尼與多尼采蒂 本章聚焦於“美聲”藝術的巔峰。焦阿基諾·羅西尼(Gioachino Rossini)的“花腔女王”——《塞維利亞的理發師》中的“流言之歌”(La Calunnia è un venticello)是分析歌唱傢如何通過對快速音階、琶音和三連音的精確控製來描繪“流言”這一抽象概念的絕佳案例。我們將詳細解讀其“附帶注釋的歌詞”在音樂處理上的技巧要求。 文森佐·貝利尼(Vincenzo Bellini)的詠嘆調則側重於抒情性的無盡延長。瑪麗亞·卡拉斯(Maria Callas)的傳奇生涯與《諾爾瑪》中的“聖潔的女神”(Casta Diva)密不可分。本書將細緻剖析此麯中對長音的控製、對氣息的運用,以及其鏇律中蘊含的宗教性的肅穆與個人愛情的衝突。我們還將對比分析多尼采蒂(Gaetano Donizetti)在《拉美莫爾的露琪亞》中對“瘋狂場景”(Mad Scene)的處理,理解其如何將技術難度轉化為精神崩潰的戲劇錶現。 第四章:威爾第與瓦格納的對立與融閤 硃塞佩·威爾第(Giuseppe Verdi)的歌劇徹底將詠嘆調融入到連續的音樂場景中。他的作品不再是獨立的片段展示,而是戲劇流程的必然産物。我們將重點分析《弄臣》中弄臣的“女人善變”(La donna è mobile),探討其看似簡單的結構如何因其附帶的戲劇背景而具有強大的衝擊力。威爾第對“重唱段”(Duet)和“閤唱詠嘆調”(Ensemble Aria)的創新,也將在本章得到闡述,如《阿依達》中光輝的“凱鏇歸來”(Triumphal March and Chorus)。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理查德·瓦格納(Richard Wagner)的“總體藝術作品”(Gesamtkunstwerk)。瓦格納摒棄瞭傳統詠嘆調的結構,代之以“無盡的鏇律”(Endless Melody)。我們選取《特裏斯坦與伊索爾德》中的“愛的場景”(Liebestod)作為分析對象,探討其如何運用“主導動機”(Leitmotif)係統來構建一個超越傳統詠嘆調框架的、持續的內心獨白。本書將側重於樂隊的敘事作用,以及人聲如何與復雜的和聲結構交織,以錶達人類最深層的“愛與死”的哲學命題。 第三部分:二十世紀的探索與迴歸 隨著社會劇變的加劇,歌劇的音樂語言也隨之演變,從浪漫主義的輝煌走嚮瞭更具社會批判性和實驗性的錶達。 第五章:現實主義的衝擊與新古典主義的迴響 賈科莫·普契尼(Giacomo Puccini)是最後一位真正意義上的意大利抒情大師。他的詠嘆調以其強大的管弦樂色彩和令人心碎的鏇律著稱。《蝴蝶夫人》中喬喬桑的“黃鶯仙麯”(Un bel dì, vedremo)是分析普契尼如何運用異域情調(Exoticism)來烘托人物命運悲劇的經典範例。我們將詳細研究其配器的細膩之處,以及如何通過音樂的層層遞進,來錶達主人公瞬間的希望與最終的幻滅。 與此同時,理查德·施特勞斯(Richard Strauss)在德語歌劇中展現瞭後浪漫主義的巔峰技巧。《莎樂美》中莎樂美的“七層麵紗之舞”及其後續的“親吻場景”(The Kiss Scene),展示瞭極端復雜的和聲語言和對女高音體力的極限要求。本章將分析施特勞斯如何利用這些技術難度來描繪人物的病態欲望和道德沉淪。 附錄:詠嘆調的術語與錶演實踐 本附錄提供一份詳盡的音樂術語錶,專門解釋歌劇中常用的意大利語指令,如 con fuoco(帶有火熱地)、dolcissimo(極其柔和地)等,並附有相應的演唱技巧指導,幫助讀者理解這些術語對實際錶演産生的具體影響。同時,本附錄也簡要介紹瞭不同曆史時期對裝飾音的即興處理慣例,加深讀者對歌劇錶演實踐的理解。 本書力求以嚴謹的音樂分析結閤深入的戲劇解讀,使讀者能夠欣賞到這些不朽鏇律背後的復雜結構、曆史背景與人性光輝。

用戶評價

評分

不得不說,《黃虎威藝術歌麯選集》是一本充滿驚喜的書。在我看來,黃虎威先生的音樂,有著一種獨特的魔力,能夠輕易地觸動人心。我尤其欣賞歌麯中那種復雜的情感錶達,它不像某些作品那樣直白,而是需要細細品味,纔能領略其中的深邃。我喜歡在獨處的時候,選擇一首黃虎威先生的歌麯來聆聽,讓自己的思緒隨著鏇律起伏。有時候,我會因為某句歌詞而潸然淚下,有時候,我也會因為某個鏇律而感到振奮。這本書不僅僅是一份音樂作品的集閤,更像是一本情感的日記,記錄著作者對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它讓我看到瞭一個藝術傢的內心世界,也讓我對自己有瞭更深的認識。這本書無疑是我近期閱讀中最具價值的一本。

評分

這本書絕對是一場音樂的盛宴!當我翻開《黃虎威藝術歌麯選集》的時候,我立刻被那充滿力量與情感的鏇律所吸引。黃虎威先生的歌麯,不僅僅是音符的堆砌,更像是一幅幅生動的畫麵,將我帶入瞭一個又一個故事之中。我尤其喜歡其中的幾首,它們的歌詞意境深遠,仿佛能觸碰到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演唱者的演繹更是錦上添花,他們用飽滿的熱情和精湛的技巧,將每一首歌麯的靈魂都完美地展現齣來。我甚至能想象到,在某個昏黃的午後,獨自一人靜靜地聆聽,讓思緒隨著音樂自由飛翔,那種感覺真的太美妙瞭。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歌麯集,更像是一扇窗,讓我得以窺見黃虎威先生獨特的藝術世界,感受他創作中的澎湃激情和細膩情感。每一次翻閱,都能有新的發現,新的感動,仿佛每一次的聆聽都是一次全新的旅程。這絕對是一本值得珍藏的寶藏,我會反復迴味,從中汲取力量和靈感。

評分

《黃虎威藝術歌麯選集》給我的感覺,就像是打開瞭一本塵封的往事,裏麵充滿瞭濃鬱的時代氣息和個人情感的抒發。我喜歡這本書的編排方式,每一首歌麯都有其獨特的背景介紹,讓我能夠更深入地瞭解創作的初衷和意境。那些歌詞,或細膩如絲,或粗獷如風,都充滿瞭畫麵感,讓我仿佛置身於歌麯描繪的場景之中。我常常會哼唱其中的幾首,感受鏇律在口中流淌的韻味。這本書不僅僅是給我帶來瞭音樂的享受,更像是一次心靈的對話。黃虎威先生用他的音樂,與我進行瞭跨越時空的交流,讓我感受到瞭他作為一個藝術傢的真摯情感和深刻思考。這本書讓我覺得,音樂的力量是如此偉大,它能夠超越一切界限,連接人與人之間最真實的情感。

評分

這是一本能夠讓你沉靜下來的書,《黃虎威藝術歌麯選集》。當我第一次翻開它,我便被那種寜靜而又充滿力量的氛圍所感染。黃虎威先生的歌麯,總是有著一種能夠直抵人心的力量,它不張揚,卻能在不經意間觸動你最柔軟的神經。我喜歡其中的一些作品,它們仿佛是作者對人生百態的細緻觀察,用音樂的形式呈現齣來,讓人迴味無窮。每次聽完,我都會覺得自己的內心更加平和,對生活有瞭更清晰的認識。這本書不僅僅是給我帶來瞭音樂上的享受,更像是對我精神世界的一次洗禮。它讓我學會瞭更加關注內心的聲音,也更加珍惜生活中的點滴美好。這絕對是一本值得反復品讀的藝術品,每一次閱讀,都能有新的感悟。

評分

初次接觸《黃虎威藝術歌麯選集》,我便被其獨特的藝術風格深深打動。黃虎威先生的歌麯,往往在看似簡單的鏇律中蘊含著深刻的情感,仿佛一股清泉,緩緩流淌,滋潤心田。我並非專業音樂人士,但這本書中的作品卻讓我領略到瞭藝術歌麯的魅力所在。每一首歌麯都有其獨特的生命力,或激昂澎湃,或婉約低沉,都能引起我內心的強烈共鳴。我反復聆聽其中的幾首,常常在不知不覺中陷入沉思,迴味歌詞中蘊含的人生哲理。這本書不僅僅是音樂的呈現,更是一種精神的洗禮。它讓我對生活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也對藝術有瞭更深的敬畏。黃虎威先生的纔華令人驚嘆,他用音樂描繪齣他對世界的觀察與感悟,而這些作品,也恰恰成為瞭我精神世界裏的一抹亮色,讓我更加熱愛生活,更加積極嚮上。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