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不能让孩子输往起跑点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父母对孩子的期待,但要如何教养孩子?
作者殷殷期盼所有的父母能营造温馨亲情、启发儿女持守真理原则。
《亲子教育系列:挥别教养十大迷思》是黄丽薰老师继脍炙人口的《挥别婚姻十大谎言》之后,再度推出的精彩力作。
内容简介
《亲子教育系列:挥别教养十大迷思》的独到之处不仅仅在于这是一个养育了三个女儿如今身为祖母之人的经验之谈,更重要的是,洪师母在剖析教养迷思时,一次又一次把读者带回到信仰的根基,因为“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这个世界有太多嘈杂的声音,太多自己的意思,让人莫衷一是。洪师母以她多年辅导的经验,将信仰与爱溶于文字中,给予读者温暖的扶持,引导父母在彷徨歧路时,抬头仰赖赐福也赐智慧的上天。
作者简介
黄丽薰,学历:中国台湾静宜大学文学系,中国台湾圣光神学院道学硕士,美国富勒(Filler)神学院心理谘商研究所婚姻与家庭成长研究。经历:北美多加协会协谈辅导,美国落杉机阿罕布拉(Alhambra)学区任教,与先生洪建州牧师共同牧养美国四方教会(Foursquare Church)并曾差派为亚洲宣教士,并育有三名女儿,均已成家。分享:每个人的生命和家庭都可以从绝望中,重新经历上天赐给我们的恩典、怜悯和爱。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教导孩子行当行的道,使他到老也不偏离。”这个世界有太多嘈杂的声音,太多自己的意思,让人莫衷一是。作者以她多年辅导的经验,将信仰与爱融于文字中,给予彷徨于歧路的父母以温暖的扶持。
——美国佩普丹大学(Pepper Dine University) 管海玲
作者以敏锐的观察和真挚的关怀,抓住重点,直指核心,将华人文化中关于子女教养十个似是而非却遗害无穷的错误观念,摊开在真理的阳光下检视,并以扎实的研究成果、动人的小故事、自己的现身说法及睿智周全的教导来拨乱反正,提神醒脑。
——真爱家庭协会副会长 苏文安
这是作者的第二本书,是关于子女的教养问题。谈到儿女的教养,父母的工作都在其中,从小到大都要沟通,尤其上学、念书、找工作,一直到结婚。不少的心思花在其中,今天看到这些成果,还叫人满意。但事实如何,却要从本书十章之中去查询。盼望你们的家庭一样受到上天的祝福。
——方舟教育事工执行长 洪建州
目录
迷思1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点
迷思2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迷思3 富留子孙
迷思4 给孩子的爱,永远不嫌多
迷思5 哪需和孩子谈那事
迷思6 孩子一生都需要我
迷思7 孩子,别闹情绪
迷思8 教科书读好就够了
迷思9 千错万错,都是父母的错
迷思10 孩子照书养就能成功
精彩书摘
对于刚走出家门,不再与父母同住的成年子女来说,步人大学校园是个极大的挑战。这可能是他们第一次离家独自在外生活,大学课堂的要求跟中学也有所不同,人际关系有时也会令他们不知所措(住学校宿舍、公寓,与室友间的彼此配合,结交新的朋友等),这些都是锻炼成年子女独立的过程,同时也是与父母建立新界限(不再依赖父母洗衣、做饭等),发展家庭以外的人际关系的开始。
这个阶段父母的立足点应在何处呢?学习理解和尊重彼此的改变,以减少冲突。
有位母亲告诉我,她的女儿到外州上大学后,感恩节第一次回家,母亲非常兴奋,为她准备了她最喜欢的食物来迎接她,又计划带女儿一起去百货公司购物。母亲满以她为欢迎女儿回家所做的一切必会让女儿开心不已。哪知,女儿的反应完全出乎她的意料。在女儿表示“回家真好”后的第一天,晚餐时只吃了一些蔬菜和水果,然后宣布她现在是素食主义的拥护者,不再吃母亲用爱心所准备的那些高脂肪的食物。更糟的还在后面,她告诉母亲不能与母亲去逛街买衣服,因为她已约了一些朋友聚会聊天。更让母亲生气的是,女儿和朋友出去直到深夜才回来,隔天又睡到中午才起床。最后,母亲说:“先前期待着女儿回家,现在迫不及待地盼着她快回学校去,好让我自己的生活可以恢复正常。”母亲的期待与女儿的反应出现了很大的落差。其实,父母要知道,孩子经过了离家上大学这段时间之后,与从前都不再一样了。年轻人离家后,虽然有许多事情看起来还是老样子,实际上已经改变了。
……
前言/序言
亲子教育系列:挥别教养十大迷思 [Ten Myths about Parenting] 简介 在育儿的漫漫长路上,每一位家长都可能面临着无数的困惑与挣扎。我们怀揣着爱与期盼,试图为孩子提供最好的成长环境,却常常在信息的洪流中迷失方向。社会、媒体、长辈,甚至我们自己内心的不确定感,共同编织了一张关于“理想父母”和“完美孩子”的网。然而,在这张网中,隐藏着许多关于教养的迷思,它们误导着我们的判断,剥夺着我们的自信,甚至可能阻碍着孩子真正的发展。 《亲子教育系列:挥别教养十大迷思》正是一本旨在为你拨开迷雾,重塑教养观的指南。它并非提供一套僵化的标准答案,而是引导你深入审视那些根深蒂固的育儿观念,理性分析其背后的逻辑与谬误,最终帮助你找到最适合自己家庭和孩子的教养方式。本书的核心在于“觉察”与“赋权”,让你从被动接受信息转变为主动思考,从焦虑追逐“正确”转变为平和坚定地信任自己。 本书精选了教养领域中最普遍、最具迷惑性的十大迷思,每一个迷思都经过细致的剖析,并辅以大量的真实案例、科学研究以及心理学理论。我们将一同挑战那些看似天经地义的说法,探究其背后的历史渊源、社会文化影响,以及对当下亲子关系可能造成的负面效应。 第一大迷思:孩子必须“赢在起跑线”。 “赢在起跑线”的观念,如同一场无休止的竞赛,让无数家长心力交瘁。从胎教到早教,从兴趣班到各类竞赛,似乎一切都是为了让孩子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拔得头筹。然而,这种过度的焦虑,是否真的有利于孩子的长远发展?本书将深入探讨“起跑线”概念的虚幻性,分析早期过度开发可能带来的弊端,以及真正的“起跑线”应该是什么。我们将辩证地看待天赋、兴趣与努力的关系,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内在动机和可持续学习能力,而非短暂的学业成绩或技能掌握。 第二大迷思:父母的“完美”是孩子幸福的保障。 在社交媒体和大众文化的烘托下,我们常常看到那些“完美父母”的形象:永远耐心、永远睿智、永远支持。然而,这种“完美”的期待,不仅是对父母自身的不切实际,也可能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孩子需要的,不是一个从不犯错的“神”,而是一个真实、有血有肉、懂得面对和解决问题的“人”。本书将探讨父母的脆弱性、不完美并非洪水猛兽,反而可以成为孩子学习如何处理挫折、建立韧性、培养同理心的宝贵机会。我们将倡导一种“真实而充满爱”的教养方式,鼓励父母展现真实的自我,与孩子一同成长。 第三大迷思:孩子越“听话”越好。 “听话”常常被视为孩子乖巧懂事的表现,但这种过度的顺从,是否会扼杀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本书将深入剖析“听话”背后的权力关系,探讨孩子主动性和自主性的重要性。我们将区分“尊重”与“服从”,引导家长如何在尊重孩子个性的前提下,建立清晰的界限和规则。我们将倡导一种“沟通式”的教养,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学习如何与他人协商和合作。 第四大迷思:惩罚是纠正孩子行为的唯一有效方式。 鞭子、吼叫、禁闭……惩罚似乎是解决孩子“问题行为”的快捷方式。然而,长期的惩罚,是否真的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仅仅压抑了孩子的负面情绪,并教会他们恐惧和欺骗?本书将系统性地分析惩罚的短期效果与长期影响,探讨其对亲子关系、孩子自我认知以及道德感发展的潜在危害。我们将引入更具建设性的替代方案,例如积极的管教、后果引导、问题解决的合作模式,帮助家长建立一套温和而坚定的管教体系。 第五大迷思:孩子成年后,父母就“功成身退”了。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许多父母感到失落和迷茫,认为自己的育儿使命已经完成。然而,亲子关系并非简单的“养育”与“被养育”的关系,而是一个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本书将探讨父母在孩子成年后仍然扮演的重要角色,例如支持者、倾听者、榜样,以及如何在高位保持界限,尊重孩子的独立生活。我们将鼓励家长关注自身的成长和价值实现,与孩子建立一种更平等、更成熟的伙伴关系。 第六大迷思:别人家的孩子总是更优秀。 “别人家的孩子”是无数家长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它时刻提醒着我们自己孩子的“不足”。这种无休止的比较,不仅消磨了家长的自信,更可能伤害孩子的自尊。本书将深入剖析比较心理的根源,探讨攀比对亲子关系的破坏性,以及如何培养孩子欣赏自己、珍视个性的能力。我们将倡导一种“看见孩子独特性”的教养,鼓励家长发现并放大孩子的闪光点,而非放大他们的“短板”。 第七大迷思:二胎政策下,兄弟姐妹关系自然和谐。 二胎政策的开放,让许多家庭迎来了新的成员,然而,兄弟姐妹之间的天然亲密,并非总能自动实现。年龄差、性格差异、父母的关注点,都可能导致手足之间的矛盾和竞争。本书将深入探讨如何引导孩子建立健康的兄弟姐妹关系,如何处理孩子间的冲突,以及父母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我们将倡导一种“公平但不绝对平均”的关爱,鼓励孩子学会分享、合作和互相体谅。 第八大迷思:所有孩子都应该接受相同的教育和培养模式。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拥有不同的天赋、兴趣、学习风格和成长节奏。然而,社会上流行的“一套模型”的教育方式,往往忽视了这种个体差异。本书将强调“因材施教”的科学性与必要性,引导家长认识到不同孩子的优势所在,并为他们提供最适合的学习和成长路径。我们将鼓励家长拥抱孩子的多样性,并相信不同道路同样能够通向成功。 第九大迷思:快乐就是孩子的一切。 “让孩子快乐”是许多家长最朴素的愿望,但过度追求“快乐”,是否会忽略孩子在逆境中成长的机会?本书将辩证地看待“快乐”的定义,探讨真正的快乐并非仅仅是短暂的愉悦,更包含了生命的意义、成就感和内心的平静。我们将引导家长如何在困难和挑战中,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心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学会从挫折中汲取力量。 第十大迷思:育儿是一门科学,可以被完全掌握。 育儿的确需要知识和方法,但它更是一门艺术,充满了未知与变化。将育儿视为一门可以被“完全掌握”的科学,往往会让我们在面对不确定性时倍感沮丧。本书将强调育儿的动态性、个体性以及情感性。我们将鼓励家长拥抱“在实践中学习”,信任自己的直觉,并从每一次的尝试和错误中不断积累经验。我们将倡导一种“随遇而安、顺势而为”的教养态度,让我们在育儿的旅途中,既有原则,又不失灵活。 《亲子教育系列:挥别教养十大迷思》将陪伴你踏上一段自我发现和重塑教养观的旅程。在这里,你不会找到“标准答案”,但你会找到“思考的工具”;你不会获得“速成秘籍”,但你会获得“内心的力量”。让我们一同挥别那些不合时宜的迷思,拥抱一个更真实、更健康、更充满爱的亲子关系,为孩子也为自己,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成长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