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高效栽培与储运加工一本通

番茄高效栽培与储运加工一本通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田再民 编
图书标签:
  • 番茄
  • 栽培
  • 高效
  • 储运
  • 加工
  • 农业技术
  • 园艺
  • 蔬菜种植
  • 设施农业
  • 丰产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03298
版次:1
商品编码:11492743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农业专家大讲堂系列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4-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0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番茄高效栽培与储运加工一本通》是一本全面解读番茄种植、储运、加工关键技术的实践指导书,包含了我国近年来的研究新成果。文字通俗易懂,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即可掌握。适合农业基层技术人员及从事番茄研究、生产、加工人员参考使用。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番茄高效栽培技术和加工技术,内容包括:概述、番茄的栽培生理基础、番茄品种的选用原则、番茄新品种、番茄新品种授权认定、番茄育苗技术、番茄的栽培方式和栽培技术、主要病虫害与防治、番茄加工、番茄储藏保鲜技术。本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可操作性强,包含我国近年来的研究新成果,文字通俗易懂,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即可掌握。本书可供农业科研、基层生产技术人员、农业产业化经营者及其他对番茄栽培加工有兴趣者阅读参考。

目录

第一讲概述1
一、番茄品生产与研究现状1
二、番茄的营养价值与用途4
三、番茄的分类5
第二讲番茄的栽培生理基础7
一、番茄的植物学特征7
二、番茄的生长发育过程及其特性9
三、番茄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12
第三讲番茄品种的选用原则18
一、按栽培方式选择番茄品种18
二、按茬口选择番茄品种19
三、抗病品种的选用21
第四讲番茄新品种22
一、中晚熟品种22
二、早熟品种42
三、其他品种57
第五讲番茄新品种授权认定61
一、番茄新品种授权认定和新品种审定的区别61
二、番茄新品种授权认定62
第六讲番茄育苗技术67
一、番茄育苗技术要点67
二、初秋日光温室番茄育苗技术69
三、冬春茬番茄育苗技术73
四、无公害番茄育苗技术75
五、移栽番茄育苗技术79
六、番茄工厂化育苗程序82
七、其他育苗技术82
第七讲番茄的栽培方式和栽培技术88
一、茬口与育苗方式88
二、日光温室番茄栽培技术92
三、地膜覆盖栽培技术97
四、塑料大棚番茄栽培技术100
五、大型加温温室番茄栽培技术105
六、露地栽培技术108
七、保护地秋番茄高产栽培技术129
八、无土高产栽培技术131
九、微型番茄栽培技术138
十、棚室番茄嫁接栽培技术141
十一、施肥技术与禁用肥料144
第八讲主要病虫害与防治150
一、生理性病害识别与防治150
二、病理性病害识别与防治156
三、番茄主要虫害177
第九讲番茄加工182
一、国内外番茄加工生产概况182
二、番茄酱生产工艺184
三、番茄汁生产工艺188
四、整形番茄生产工艺191
五、番茄蜜饯生产工艺193
第十讲番茄储藏保鲜技术199
一、番茄成熟期199
二、番茄储藏条件200
三、番茄储藏的技术措施200
四、番茄的储藏方式204
参考文献206

前言/序言


《果蔬精细化种植与采后增值技术集成》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为广大从事果蔬生产、加工、流通及相关科研的从业者提供一套系统、前沿且极具实践指导意义的技术集成方案。不同于市面上普遍的单品类或单环节技术介绍,本书从宏观的产业视角出发,将现代农业生产的精细化理念贯穿始终,聚焦于果蔬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全过程优化,着力于提升产量、品质与经济效益,并强调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友好型生产模式。 第一部分:精细化种植策略与前沿技术 本部分深入剖析现代果蔬种植的科学化与精细化要求,涵盖了从品种选择到病虫害绿色防控的各个关键环节。 第一章:优良品种选育与适宜性评估 品种资源概览与趋势分析: 详细介绍当前国内外主流果蔬优良品种的特点、市场潜力及未来发展趋势,重点关注抗病性、抗逆性、营养价值、风味口感及加工适应性等关键指标。 区域性品种适应性评估: 阐述如何根据不同地域的光照、温度、土壤、水分等自然条件,以及市场需求和种植习惯,科学地选择最适宜的品种。提供基于大数据分析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品种推荐模型。 新品种引进与快速繁育技术: 介绍植物组织培养、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现代育种技术在果蔬新品种开发中的应用,以及高效的无性繁殖和种子繁育技术,缩短新品种推广周期。 第二章:土壤健康管理与精准施肥 土壤诊断与健康评价: 讲解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及养分状况的科学检测方法,包括快速现场检测与实验室精密分析。强调土壤健康是生产优质果蔬的基础。 有机肥与生物菌肥的应用: 详细阐述有机肥的种类、特性、施用方法及其对土壤结构、肥力提升和减少化学品依赖的作用。重点介绍生物菌肥在改良土壤、固氮、解磷解钾等方面的机制与应用。 测土配方施肥与水肥一体化: 介绍基于土壤养分检测结果和作物需肥规律的精准施肥方案制定。深入讲解滴灌、喷灌等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养分的高效吸收利用,减少养分流失,节约水资源。 土壤修复与培肥技术: 针对盐碱地、重金属污染地等问题土壤,介绍物理、化学及生物修复技术,以及秸秆还田、绿肥种植等长期培肥措施。 第三章:环境调控与智能化栽培 温室与设施栽培的精细化管理: 深入研究不同类型温室(如连栋温室、日光温室)的设计与建造要点,以及内部环境(温度、湿度、光照、CO2浓度)的智能监测与自动调控技术。 无土栽培技术(水培、基质栽培、气雾培): 系统介绍各种无土栽培模式的原理、设备、营养液配方、病虫害防治及优缺点。重点突出其在节水、节地、提质增效方面的优势。 物联网与大数据在果蔬生产中的应用: 讲解如何构建集传感器网络、数据平台、智能决策系统于一体的智能化果蔬生产体系。包括环境监测、长势监测、病虫害预警、灌溉施肥决策等。 光照、温度、湿度与CO2的协同调控: 探讨不同生长阶段果蔬对光、温、湿、CO2浓度的适宜范围及调控策略,以优化光合作用,促进生长发育,提升产量与品质。 第四章:绿色病虫害防控与生物防治 病虫害发生规律与监测预警: 详细介绍常见果蔬病虫害的发生季节、传播途径、危害特征,以及运用物理诱捕、生物监测(如性诱剂、色板)等手段进行早期预警。 生物农药与天敌昆虫的应用: 重点介绍苏云金杆菌(Bt)、白僵菌、绿僵菌等微生物农药,以及捕食螨、寄生蜂等天敌昆虫在果蔬病虫害防治中的作用机理、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植物源农药与生物刺激素: 介绍利用植物提取物(如印楝素、鱼藤酮)或其衍生物开发的天然农药。推广使用生物刺激素,增强作物自身抗逆性,提高产量和品质。 抗性诱导与综合防治体系(IPM): 讲解如何通过调整栽培管理措施,利用抗病品种、物理隔离、轮作等方法,构建以预防为主、综合运用各种技术的绿色防控体系。 第二部分:采后增值技术与供应链优化 本部分将目光从田间移至采后环节,聚焦于如何最大程度地减少采后损失,延长保鲜期,提升果蔬的附加值,并构建高效、安全的供应链。 第五章:科学采收与采后预处理 适时采收标准与技术: 明确不同果蔬品种的最佳采收成熟度标准(如硬度、糖度、着色度、风味物质含量等),掌握高效、低损伤的采收方法。 采后损伤的识别与预防: 分析采收、搬运、包装过程中常见的物理损伤(撞击、挤压、摩擦)及其后果,提供相应的操作规范和防护措施。 采后清洗、分级与包装: 介绍高效、卫生的清洗技术,以及基于尺寸、颜色、形状、品质等指标的自动化分级设备与方法。探讨不同包装材料(如保鲜膜、气调包装)对果蔬保鲜效果的影响。 预冷与预处理技术: 强调快速预冷的重要性,介绍不同预冷方式(如强制通风预冷、水冷、真空预冷)的适用性。讲解采后浸泡、涂膜、保鲜剂处理等预处理技术,以抑制呼吸、减少水分蒸发、延缓衰老。 第六章:先进保鲜技术与贮藏方法 低温贮藏与智能控制: 深入研究不同果蔬的最适贮藏温度、湿度,以及如何通过现代冷库设备实现精准的温湿度控制。介绍负压贮藏、低温等离子体保鲜等新型低温应用。 气调贮藏(CA)与低氧贮藏(ULO): 详细阐述气调贮藏(改变气体成分)与低氧贮藏(降低氧气浓度)的原理,分析其对果蔬呼吸代谢、乙烯生产、衰老进程的影响,并提供气体配比建议。 热处理与冷杀菌技术: 介绍利用适宜温度的热处理(如热水浸、蒸汽处理)来控制病害、延缓衰老的技术。讲解利用低温等离子体、臭氧等进行杀菌保鲜的应用。 乙烯吸收剂与保鲜剂的应用: 介绍不同类型的乙烯吸收剂(如高锰酸钾、活性炭)和保鲜剂(如壳聚糖、脂肪酸衍生物)的作用机理、使用方法,以及在延长贮藏期中的效果。 包装材料的创新应用: 探讨智能包装、抗菌包装、吸氧/放气包装等新型包装技术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前景。 第七章:果蔬加工增值与产品开发 加工前品质控制与预处理: 强调加工原料的品质是决定最终产品质量的关键。介绍果蔬采后品质的检测方法,以及采后钝酶、清洗、去皮、切分等预处理技术。 主要加工技术与工艺解析: 详细介绍果蔬汁、果酱、果脯、果干、冷冻果蔬、罐头、浓缩汁、风味提取物等常见加工品的生产原理、工艺流程、设备选择及质量控制要点。 新型加工技术与产品创新: 关注超高压处理(HPP)、脉冲电场(PEF)、超声波辅助加工、膜分离技术等在果蔬加工中的应用,以获得营养保留更佳、风味独特的新型产品。 副产物资源化利用: 探讨果蔬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皮、渣、籽等副产物的营养成分、潜在价值,以及其在提取果胶、生产饲料、开发功能性食品原料等方面的应用。 产品开发与市场前景分析: 指导读者如何根据市场需求,结合果蔬自身的特性,进行差异化、特色化的产品开发,并进行初步的市场前景分析。 第八章:供应链管理与质量安全控制 冷链物流体系构建与优化: 强调冷链在果蔬产品质量保持中的核心作用,介绍冷藏运输、冷冻运输、冷藏仓储等环节的规范化操作。探讨冷链断点监测与追溯技术。 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 讲解如何利用二维码、RFID、区块链等技术,建立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可追溯体系,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和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标准与法规解读: 梳理国内外果蔬生产、加工、流通环节涉及的关键食品安全标准、法规和认证要求,指导企业合规经营。 品质管理与品牌建设: 提出建立完善的果蔬品质管理体系,从源头控制、过程管理到终端销售,全方位保障产品质量。探讨如何通过品牌建设,提升产品附加值与市场竞争力。 市场准入与贸易合规: 为果蔬产品的国内国际贸易提供指导,包括进出口检验检疫要求、关税、贸易壁垒等信息。 本书特色 系统性强: 跳出单一产品或技术瓶颈,提供从种植到加工、从生产到流通的全产业链解决方案。 前沿性高: 整合了国内外最新的科研成果与产业实践,包含智能化、绿色化、高科技化的先进技术。 实践性突出: 语言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强调操作细节与可执行性,便于读者借鉴和应用。 综合性广: 涵盖了农业技术、工程技术、食品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知识,为果蔬产业从业者提供全方位的知识支持。 可持续性导向: 关注环境友好型生产模式,推广绿色防控、资源化利用等技术,助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书适合于果蔬种植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师生以及广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家庭农场经营者等阅读参考。通过学习本书,从业者将能够掌握一套科学、高效、可持续的果蔬生产与增值技术,从而提升产业整体效益,应对市场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上,我发现一个有趣的地方,就是它把育苗和移栽的章节放在了非常靠前的位置,这明显是照顾到了刚准备播种的农户需求。对于初次尝试种植的人来说,前期的准备工作往往是最容易出错的环节,作者把这部分内容详尽地拆解,从种子消毒到穴盘的选择,每一步都交代得非常清楚,这种循序渐进的引导方式,确实能建立读者的信心。不过,当我翻到关于设施农业和自动化控制的章节时,感受就完全不同了。这部分内容似乎是为大型、资金雄厚的专业合作社准备的,对于小规模种植者来说,许多建议都显得过于“高配”和遥不可及,比如全自动气候控制系统、无人机植保的成本效益分析等。这造成了一种阅读上的割裂感:前三分之二是给家庭农场和菜农的,后三分之一像是给农业工程公司的。如果作者能将内容再做一次精准的用户画像划分,比如增加一个专门针对小规模、低投入模式的优化方案,这本书的适用范围会更加均衡和人性化。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整体评价是:它是一部在传统种植技术上有深厚功底的参考书,其价值主要体现在对基础且关键的栽培环节的深入解析上。那些关于水分管理、合理密植以及果实着色调控的章节,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存在,我甚至在某些段落发现了自己过去操作中的误区,并立刻进行了修正。然而,这本书在“加工”和“储运”的覆盖面上,深度明显不足,更像是一个附带的章节而非核心卖点,这对于希望打通从田间到餐桌全产业链的读者来说,是一个明显的遗憾。此外,这本书的索引系统设计得不够完善,虽然有目录,但如果我想快速查找关于“番茄脐腐病”的所有相关信息,我不得不依靠零散的记忆在不同章节中翻找,一本好的工具书,应该有一个详尽的术语索引,方便读者进行跨章节的关联学习和问题定位。尽管如此,仅凭其在栽培技术上的广度和深度,它仍然值得被摆在我的书架上,只是希望未来的增补版能更全面地覆盖整个产业链条,真正实现“一本通”的承诺。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质量只能算中规中矩,纸张略显单薄,如果经常翻阅,恐怕用不了多久封面就会出现磨损和卷边的情况,这对于一本需要长期放在田间或者温室里参考的实用书籍来说,是个小小的遗憾。我最欣赏的是它对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条件下种植策略的探讨,这一点体现了作者的广博经验。比如,在描述光照管理时,它不仅仅停留在“需要多少光照”的层面,而是深入分析了不同天气状况下如何通过遮阳网或补光灯进行实时干预和调整,这种细节处理让我受益匪浅。然而,关于储运加工的部分,我觉得相对单薄了一些,似乎有些虎头蛇尾的意思。虽然提到了冷链运输的基本要求和几种常见的保鲜技术,但对于如何处理不同成熟度的番茄进行分级包装,以及如何利用现代技术延长货架期的具体案例分析就显得不够深入了。我本以为能看到一些市场化的解决方案或者成本效益分析,结果内容更偏向于实验室阶段的技术介绍,这对于希望将产品直接推向市场的读者来说,吸引力就大打折扣了。如果能增加一些关于农产品分级标准和市场准入要求的介绍,这本书的实用价值会更上一层楼。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我深刻感受到了一种务实的学风,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直接,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直奔主题,这点我很赞赏。它更侧重于“怎么做”而不是“为什么”,这对于追求快速见效的现代农业从业者来说,无疑是非常高效的学习路径。比如,它详细罗列了不同营养元素缺乏时番茄植株会表现出的具体症状,并配以简短的文字描述,让我在田间巡查时,可以对照着迅速做出初步判断。但是,书中有一些关于最新型生物刺激素和新型有机肥料的介绍部分,感觉内容更新得不够及时。我猜想,这本书的定稿可能在信息搜集上花费了较长时间,导致在介绍前沿科技时,略微落后于行业最新的发展速度。我期待下一版能够补充进来近两年内获得专利或被广泛应用的新型投入品信息,这样才能真正对得起“一本通”这个称谓。总的来说,它提供了一个非常坚实的理论与实践框架,但前沿动态的更新速度有待加强,这使得它在面对快速迭代的农业科技时,略显保守。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朴实,那种带着泥土气息的色调,让人一眼就能感觉到这是一本扎扎实实的工具书。我当时买它主要是冲着那个“高效栽培”的噱头去的,毕竟现在种地也讲究个效率。书里的文字排版倒是很规整,章节划分得清晰明了,让人在查阅特定内容时能迅速找到目标。不过,我得说,对于初学者来说,某些术语的解释还是有点过于专业化了,我得时不时地停下来,在网上搜索一下那些深奥的农业技术词汇才能完全理解。特别是关于土壤改良和病虫害综合防治那几章,内容密度非常高,感觉作者是把毕生所学都浓缩进去了,信息量大到让人有点消化不良。我希望作者能多用一些图文并茂的方式来解释那些复杂的流程,比如一些嫁接技巧或者滴灌系统的搭建步骤,光靠文字描述,有时候真的很难在脑海中构建出清晰的操作画面。整体来说,它更像是一本给有一定基础的种植者用来查漏补缺的参考手册,而不是一本手把手的入门教材,这一点我倒是可以理解,毕竟“一本通”这个名字本身就带有一点自我拔高的意味。我特别喜欢它在章节末尾设置的“常见问题与解答”环节,那部分内容非常接地气,解决了我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不少困惑。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