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新周(1853—1925),字星州,别署星舟、星周,江苏吴县人吴昌硕弟子,有《耦花盦印存》、《徐新周印存》。所作印谨守师法,不逾规矩,骤视颇肖乃师,边款亦然,甚得缶翁法乳。吴昌硕晚年,限於目力,四方求印者,多委得意弟子及其子臧龠代庖,星州捉刀尤多。
袁慧敏,别署西泠石香,师承沈受觉、童衍方。现为西泠印社社员,日本篆刻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市收藏鉴定家协会会员,朵云轩特聘篆刻家。出版有《印材收藏》、《王福庵年表》、《明清名家书法大成》(翻译)等。
这本书的编辑梳理脉络很有一套自己的逻辑,不像有些印集那样杂乱无章,它似乎是按照某种内在的艺术关联性进行编排的。每几页就会有一段简短的导读文字,虽然不长,但点出了该组印章的核心特色或者历史背景,起到了很好的串联作用。这种“图文并茂”的安排,既保证了视觉上的审美愉悦,又提供了必要的知识支撑,避免了纯粹的图片堆砌带来的审美疲劳。对于我们这些非科班出身的爱好者来说,这种带有引导性的编辑方式,无疑大大降低了欣赏门槛,让我们能更自信、更有方向地去探索这些深奥的艺术世界。整体阅读体验非常流畅和愉悦。
评分这本书的印刷质量简直无可挑剔,色彩的还原度非常高,无论是印面的朱泥效果,还是刀法的力度变化,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以前收藏过一些其他版本的印谱,总觉得在细节处理上有所欠缺,但这本书的成像效果清晰锐利,即便是微小的刀痕也能被准确捕捉。这对于研究篆刻技法至关重要,因为篆刻的精妙往往就在于那些细微的笔触变化之中。通过这本书,我能直观地感受到历代名家在“冲、切、挤、运”上的不同处理方式,这比单纯看图片学习要有效得多。能够将这些精细的艺术品以如此高的水准呈现出来,真的非常难得,体现了极高的制版和印刷水准。
评分这本书的选材角度非常独特,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作品,更像是在讲述一段艺术史。作者在序言中对篆刻艺术在近现代的演变脉络梳理得非常清晰,从对传统古玺的继承到创新探索的历程,展现了那个时代印人如何在中西文化碰撞中寻求突破的艰辛与成就。阅读过程中,我能感受到那种时代背景下艺术家们对“印”这一独特媒介的深刻理解和不懈追求。特别是对几位代表性人物在不同阶段的风格变化分析,引人深思,让我对篆刻艺术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已经超越了一本单纯的印谱范畴,更像是一部具有学术价值的艺术鉴赏指南,对学习篆刻或者对近现代艺术史感兴趣的朋友来说,绝对是不可多得的宝藏。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太棒了,拿到手就爱不释手。纸张的质感非常细腻,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能感觉到制作者的用心。尤其是那种微微泛黄的纸张色调,和书名里的“近现代名家”气质非常契合,有一种穿越时空的厚重感。而且版式布局十分讲究,文字和留白的处理恰到好处,阅读起来非常舒适,即使是长时间翻阅也不会感到疲劳。对于喜欢实体书的读者来说,这绝对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我特别欣赏这种对细节的打磨,从封面设计到内页排版,每一个环节都体现出一种对传统工艺的敬畏之心。这本书的整体感觉是典雅而不失现代感,是那种可以放在书架上随时拿出来把玩的珍品。这种精致的制作工艺,本身就是对所收录作品的一种致敬。
评分我特别喜欢这本书的装帧风格,那种朴实中透着文气的气质,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安静的工作室里。书页的打开方式,还有侧边留出的空白区域,都设计得非常贴心,方便读者在上面做笔记或者写下自己的感悟。而且书本的整体重量和尺寸拿在手里刚刚好,便携性也不错,随时随地都可以拿出来欣赏一番。这种对“手感”的极致追求,让阅读变成了一种享受。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巨著,而更像是陪伴你成长的良师益友,让你在品味艺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一种亲切的互动。这种细致入微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出版方对目标读者的尊重和理解。
评分本子很小了,就显贵了。
评分很好的一套书,印刷的也很好,内容选的也很不错,快递也很高效。包装的很好。
评分很好~~
评分篆刻工具书,篆刻之必须的!
评分篆刻工具书,篆刻之必须的!
评分很好~~
评分本子很小了,就显贵了。
评分这套书对学习篆刻,开阔眼界,有着巨大的作用。
评分《袖珍印馆·近现代名家篆刻系列》为“袖珍印馆”丛书之一,丛书所选的篆刻家都堪称篆刻界的一代宗师,对近现代篆刻史有着深远的影响。本书在遴选印章时,在注重代表作的同时,也注意收集较少面世的作品,加上现代化的印刷技术,使得印谱的内容更加接近于原钤水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