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沒有良好的溝通,就沒有好的親子關係 / 1
你讓我多沒麵子啊——溝通質量決定親子關係質量/2
不是要懲罰你——“說”齣孩子的優秀,“說”沒孩子的問題/6
為什麼這麼想呢——做個“大耳朵,小嘴巴”的媽媽/10
趕緊做作業去——教育孩子最忌嘮叨/14
你肯定也很難過吧——會聽與會說是需要訓練的說話藝術/17
第2章
傾聽,聽齣孩子的心聲,聽齣好的關係 / 21
你到底在想什麼——媽媽不瞭解孩子,十有八九是傾聽齣瞭問題/22
去湖邊談談吧——有什麼樣的傾聽氛圍,就有什麼樣的傾聽效果/26
我也覺得是這樣——傾聽前告訴自己:一定要尊重孩子/30
說說看,我幫你想辦法——媽媽不是被動的垃圾桶,要成為積極的傾聽者/34
我認為這樣更好——不是光傾聽就可以的,反饋是很重要的/38
第3章
開始賞識和贊美,開始親密的親子關係 / 43
你很善良——張開口,贊賞孩子身上的閃光點/44
挺好的,真厲害——孩子很敏銳,贊美要真心實意/48
跟小蜜蜂一樣努力——賞識孩子的努力,會讓他更高興/52
把廚房打掃得真乾淨——錶揚寬泛又不及時,是不會有效的/56
畫得真是太棒瞭——不用溢美之詞,贊美適度纔是真的好/60
又進步瞭10分——抓住機會,賞識孩子的每個進步/63
第4章
掌握批評孩子的方法,不因差異損害親子關係 / 67
下次就不會做錯瞭——不要在彆人麵前批評孩子/68
考這麼差,你對得起誰啊——批評時不能傷害孩子的人格/72
你這個笨蛋——隻批評不發火,火力太猛易傷人傷己/76
你寫的字像喝醉瞭一樣——給批評裹上糖衣,讓苦也變甜/80
這麼做會更好——與其批評,不如用建議讓孩子改正/84
第5章 掌握親子說服術,用說服改變孩子 / 89
事情不是那樣的——先彆急著開口,弄清怎麼迴事再說話/90
學會換位思考——親子一條心,站在孩子的立場考慮問題/94
你這是怎麼瞭——由小見大,從細節上弄懂孩子的真實意圖/98
你為什麼這麼粗暴——隻分析、討論,不下結論,讓孩子自己做選擇/102
不信我讓你看看——不說教也不強迫,試著用事實說服孩子/106
第6章 給孩子話語權,讓他主動、高興地說齣來 / 109
等你想說瞭再說——不做專製媽媽,給孩子敞開心扉的機會/110
今天在單位犯錯瞭——主動透露小糗事,拉近與孩子的距離/114
上課聽瞭也不會——重復孩子的話,誘導他吐露心聲/118
真不愧是媽媽的孩子——錶現齣共情和體諒,讓孩子主動傾訴/122
耐心傾聽孩子的話——不要中途打斷孩子的話/126
你喜歡哪個——孩子不開口,用提問引齣他的話/130
第7章 如何讀懂孩子,走進孩子的內心 / 135
媽媽,我想跟你說說話——要學會“聽”懂孩子心/136
我瞭解你的感受——一定要讓孩子知道你認同他的感受/140
沒有可以信任的人——捕捉孩子的弦外之音,弄懂孩子的意圖/144
你是不是犯錯瞭——練就一雙銳眼,讀懂孩子的眼神/148
你說說為什麼要這樣——如何正確處理和孩子之間的矛盾/152
想聽聽你的想法——有效的親子溝通是個雙嚮的過程/156
第8章 如何拒絕孩子:對孩子說“不”的藝術 / 161
你為什麼提這個要求呢——不簡單粗暴地拒絕/162
這一次真的不能滿足你——拒絕時不要輕易嚮孩子妥協/166
先說好,去超市不能買東西——猜心思,在孩子提齣要求前拒絕孩子/170
我是愛你的——拒絕後,韆萬彆忘瞭安慰孩子/174
通過對比找答案——對比見利弊,利用對比讓孩子做決定/178
第9章 不是孩子不願溝通,而是你阻斷瞭溝通渠道 / 183
“你一定要這麼做”——把孩子當玩偶,要求孩子絕對服從/184
“我不知道”——迴避問題,讓孩子不再願意開口問/188
“你這個笨孩子”——不分時間和場閤,大聲訓斥孩子/192
“我們傢孩子還尿床”——總揭孩子“傷疤”,孩子就會更沉默/196
“一邊去,彆煩我”——溝通的最大問題:媽媽對孩子缺乏耐心/200
這本書最讓我醍醐灌頂的地方,在於它對“傾聽”的深度挖掘。我們都知道要聽孩子說話,但很多時候,我們隻是耳朵在聽,大腦卻在飛速思考“我該怎麼反駁?”,“下次再說他”。《媽媽如何說,孩子纔肯聽·媽媽如何聽,孩子纔肯說》這本書,則教會瞭我什麼是真正的“同理心傾聽”。它詳細剖析瞭孩子語言背後的情緒和需求,讓我意識到,孩子一句“我不想去幼兒園”,背後可能藏著對陌生環境的恐懼,對separating from parents的焦慮,或者是和小夥伴之間的小摩擦。過去,我可能隻會簡單地迴應“有什麼好怕的?”,或者直接強行拉過去。但現在,我學會瞭先停下來,用眼神和肢體語言告訴孩子“我在認真聽”,然後嘗試去理解他話語中的“弦外之音”,用“你是不是覺得今天幼兒園裏會不開心?”這樣開放式的問題來引導孩子錶達,再根據他的情緒給予安撫和支持。這種傾聽,不僅讓孩子感到被理解和尊重,更重要的是,它構建瞭一種信任的橋梁,讓孩子願意在我麵前袒露心聲,而不是選擇沉默或者對抗。
評分這本《媽媽如何說,孩子纔肯聽·媽媽如何聽,孩子纔肯說》真的像是給無數在育兒路上摸爬滾打的媽媽們量身定做的一劑良藥。我尤其喜歡它在“說”和“聽”之間建立的那種微妙的平衡感。翻開書,你不會看到那些高高在上的說教,而是充滿生活氣息的場景解析,仿佛作者就站在你身邊,親眼看著你傢孩子鬧彆扭,然後循循善誘地告訴你,為什麼孩子會有那樣的反應,以及你當時脫口而齣的話,在孩子耳中變成瞭什麼樣子。然後,它會給你一套套“不一樣的說法”,這些說法不是什麼魔法咒語,而是基於對孩子心理的深刻理解,教你如何用更溫和、更尊重的方式錶達自己的需求,從而引導孩子主動去配閤。比如,書中提到的“用陳述代替命令”,我試著用在早上催孩子起床上,效果驚人。以前我總是吼著“快起床!遲到瞭!”,孩子要麼賴床,要麼哭鬧,現在我改成“我看到窗外的陽光瞭,今天是個好天氣,我們一起準備好,這樣就有更多時間玩瞭”,孩子竟然就乖乖起來瞭。這種小小的改變,帶來的卻是大大的不同,讓我覺得育兒不再是消耗,而是一種充滿智慧的互動。
評分閱讀《媽媽如何說,孩子纔肯聽·媽媽如何聽,孩子纔肯說》的過程,與其說是學習育兒技巧,不如說是一次自我反思和成長的旅程。我常常會在書中找到自己的影子,看到自己過去在與孩子溝通中的一些“雷區”。比如,書中提到的“不恰當的贊美”和“過度的批評”,我曾經都深陷其中。我曾以為多給孩子貼“聰明”、“能乾”的標簽就能激勵他,但後來發現,反而讓他害怕失敗,不敢嘗試新事物。也曾經在孩子犯錯時,忍不住說齣一些傷人的話,事後又後悔不已。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並沒有指責,而是溫柔地引導我看到問題的根源,然後提供切實可行的方法。它不是一蹴而就的“速成法”,而是需要我們用心去體會,去實踐,去調整。每一次嘗試,哪怕隻是一點點的改變,都能感受到孩子積極的迴應,這種成就感是無與倫比的。它讓我明白,育兒最核心的,是成為孩子最堅實的後盾,是用愛和智慧去澆灌他們的成長。
評分《媽媽如何說,孩子纔肯聽·媽媽如何聽,孩子纔肯說》這本書,就像一本隨身的育兒指南,無論何時何地,隻要遇到親子溝通的難題,隨手翻開,總能找到啓發。它讓我意識到,育兒不僅僅是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更重要的是給予他們精神上的滋養,建立健康的親子關係。書中關於“界限感”的講解,讓我受益匪淺。我曾經因為心軟,總是在孩子的要求下妥協,導緻孩子缺乏規則意識,也讓我自己身心俱疲。現在,我學會瞭如何在堅持原則的同時,用溫和的方式錶達自己的立場,讓孩子明白“可以,但不可以”,並且知道為什麼不可以。這種“有原則的愛”,讓孩子更安全,也讓我在育兒過程中更有底氣。這本書也讓我明白瞭,好的溝通不是一味的遷就,也不是強硬的命令,而是建立在尊重和理解基礎上的互動,是一種雙嚮的賦能。它讓我看到瞭自己作為媽媽的潛力,也看到瞭孩子無限的可能性。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接地氣,沒有空洞的理論,也沒有生僻的心理學名詞,一切都圍繞著我們日常生活中最真實的親子互動場景展開。翻閱每一頁,都仿佛在讀一本關於我自己的育兒故事,然後作者再以過來人的身份,為我提供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我特彆喜歡書中那些“媽媽內心獨白”的部分,寫齣瞭我太多心聲瞭,比如“為什麼我這麼努力,孩子還是不聽話?”、“是不是我哪裏做得不對?”。這些真實的睏惑,讓我覺得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而書中提供的“溝通腳本”,更是充滿瞭智慧和力量,它不是讓我們照搬照抄,而是引導我們理解背後的溝通邏輯,然後靈活運用到自己的情境中。比如,麵對孩子拒絕洗澡,書中提供的“將洗澡變成遊戲”的說法,我就立刻聯想到我們傢的情況,然後加入瞭孩子喜歡的超級英雄元素,結果他竟然主動跑去浴室瞭。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改變,讓我覺得育兒真的可以充滿樂趣和驚喜。
評分還可以的,慢慢看,跟著孩子學習
評分很不錯,對教育孩子有意義。
評分非常不錯!!!
評分很不錯,對教育孩子有意義。
評分不錯,挺好的
評分還不錯
評分活動時購買,寶寶還小,先囤貨。
評分還可以的,慢慢看,跟著孩子學習
評分還不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