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独一理智:驳阿维洛伊主义者

论独一理智:驳阿维洛伊主义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意] 托马斯.阿奎那 著
图书标签:
  • 哲学
  • 理性主义
  • 形而上学
  • 认识论
  • 批判哲学
  • 阿维洛伊主义
  • 独一论
  • 逻辑学
  • 思想史
  • 西方哲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09741
版次:1
商品编码:11678683
品牌:商务印书馆(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03-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托马斯·阿奎那与阿维洛伊的理智学说之争是中世纪神哲学史上一场极其重要的学术之争。阿维洛伊不仅将亚里士多德的可能理智称作物质理智,宣布理智是一种脱离身体而独立存在的实体,而且还宣布这种可能理智为全人类所共有的独一的理智。阿奎那则依据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物理学》和《论动物的产生》等论著,从“理智是灵魂的一种能力,而灵魂则是身体的形式和现实”这一基本原理出发,突出和强调人的可能理智及其理解活动的个体性。阿奎那毕生都在与阿维洛伊的独一理智论作斗争,他于晚年(1270年)所写的这部论著可以看做是他对阿维洛伊理智学说的一次清算。该著由五章组成。第一章主要依据亚里士多德《论灵魂》和《物理学》两部论著,着重论述了理智不是像阿维洛伊所主张的那样,是一种脱离身体而独立存在的实体,而只是作为人的身体的形式的灵魂的一种能力。第二章在第一章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阿维洛伊虽然打着亚里士多德的旗帜,但他的理智学说实际上不仅不符合亚里士多德的原著的基本精神,而且也与逍遥派德米斯提乌斯、德奥弗拉斯图和阿弗罗狄尼亚的亚历山大的思想相抵触,甚至与阿拉伯哲学家阿维森纳和阿尔加扎等人的观点相抵触。宣布阿维洛伊是“逍遥派哲学的叛徒”。第三章着重阐述了人的理解活动的具体性和现实性,这主要是因为离开了对具体感性事物的感觉,离开了基于感性认识的心像(fantasmatibus),我们就不可能有任何现实的理解活动。而阿维洛伊独一理智论的根本弊端正在于它根本无法解释“这个人在理解”(hic homo intelligat)。第四章主要依据第三章的论证具体地驳斥了阿维洛伊的“独一理智论”。第五章主要针对阿维洛伊及其信徒对阿奎那理智学说的六点攻击,即六项异议,进行了反批评。论著最后谴责阿维洛伊独一理智论的“轻率”,呼吁“热情追求真理的人们”,一起来“抵制他的错误”,“纠正他的无知”。除阿奎那外,波纳文都和西格尔都曾卷入这场争论。因此,可以说,了解阿奎那的这部著作对于具体深入理解13-14世纪的整个中世纪经院哲学都有重要意义。现在西方流行的是Ralph M. Mclnerny 英文译本(英拉对照本)。
《论独一理智:驳阿维洛伊主义者》是一部深刻的哲学著作,它以严谨的论证和精妙的思辨,对中世纪晚期一度盛行的阿维洛伊主义(Averroism)进行了系统性的批判与反驳。本书并非仅是对某个历史学派的简单介绍,而是深入探讨了关于人类理智、灵魂不朽、知识本质以及上帝与宇宙关系等一系列核心哲学问题。作者凭借其渊博的学识和深刻的洞察力,挑战了阿维洛伊主义的核心观点,力图为理解人的主体性、精神的独立性和永恒性提供一种更为稳固的哲学基础。 本书的论述结构清晰,层层递进,引人入胜。首先,作者在开篇就明确指出了阿维洛伊主义的几个关键论点,这些论点主要源于对亚里士多德哲学的某种诠释,特别是在“独一理智”(intellectus unus)这一概念上的解读。根据这种解读,人类的个体理智并非独立自主,而是归属于一个普遍的、统一的理智实体。这意味着个体的思考、认识活动实际上是这个独一理智在不同个体身上的体现,个体死亡时,其“理智”部分也随之消亡,不复存在。作者认为,这种观点不仅与常识经验相悖,更严重威胁到人类的道德责任、个体价值以及对永恒生命的可能性。 针对“独一理智”的论断,本书的核心批判部分展开了多角度的辩驳。作者首先从理智本身的性质入手,区分了“可能理智”(intellectus possibilis)与“现实理智”(intellectus activus/agens)。他论证了个体理智在认识活动中所扮演的能动角色,强调了每个个体通过自身感官经验、抽象能力和反思作用,才能形成独特的观念和知识。这种认识过程的个体化特征,使得“独一理智”的普遍性解释显得苍白无力。作者认为,尽管人类共享相似的感官和理性结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理智是同一的。我们各自拥有独立的意识和认知主体,能够进行自我反思,这正是个体性的体现。 其次,本书深入探讨了灵魂不朽的问题,这是对阿维洛伊主义最直接的挑战。如果个体的理智丧失了独立性,那么灵魂作为理智的载体,其个体的永恒性又从何谈起?作者通过对灵魂的构成、功能及其与身体关系的分析,试图证明灵魂的非物质性和个体性的不朽。他强调,灵魂的价值和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其认识功能,更在于其道德选择、情感体验以及对真理的追求。这些个体性的特质,构成了灵魂不朽的内在根据。作者区分了物质与非物质的实体,并论证了作为非物质实体的灵魂,其消亡并非必然。他巧妙地运用类比和逻辑推理,指出许多非物质的存在(如形式、概念)一旦产生,其存在并非完全依赖于产生它们的物质载体。 在知识的本质与来源方面,本书也提出了与阿维洛伊主义截然不同的观点。作者强调了经验在知识形成中的重要作用,但同时并未忽视理性在组织、加工和深化经验信息方面的关键作用。他批判了将知识完全视为独一理智活动结果的倾向,认为这种观点剥夺了个体在知识追求中的主体地位。个体通过观察、实验、学习和思考,不断丰富和修正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是一个动态的、个体化的过程。这种个体化的知识获取和建构,反过来又证明了理智的个体性。 此外,本书还触及了自由意志与必然性之间的复杂关系。阿维洛伊主义的某些解释可能导向一种宿命论的倾向,即个体的行为和命运在某种程度上由这个普遍理智所决定。作者对此进行了有力的反驳,他论证了人类拥有自由选择的能力,这种能力根植于个体的理性判断和道德意识。自由意志的存在,是人类道德责任的基础,也是个体价值的体现。如果个体失去了自由选择的能力,那么奖惩、罪责等道德概念将失去意义。 本书的论证逻辑严密,语言精炼,充满了哲学深度。作者在批判阿维洛伊主义的同时,也展现了其对亚里士多德、柏拉图以及其他重要哲学传统的深刻理解。他并非简单地全盘否定,而是有选择地借鉴和重塑,力图在古希腊哲学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更为完善的哲学体系,以应对当时思想界面临的挑战。 《论独一理智:驳阿维洛伊主义者》不仅是一部对特定哲学流派的辩驳之作,更是一部关于人类主体性、精神价值与永恒存在之意义的深刻探索。它所提出的关于理智的个体性、灵魂的不朽性、知识的构建过程以及自由意志的重要性等观点,对后世的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对于理解中世纪哲学史、认识人类理智的本质以及思考个体存在的终极意义,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它鼓励读者独立思考,勇敢质疑,并在对真理的永恒追求中,发现个体精神的独特光辉与不朽可能。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对历史思潮的回应,更是对人类思想永恒主题的深刻叩问。 最后,本书的论证策略也值得称道。作者善于运用逻辑推理、概念分析以及对相关哲学文献的解读,层层剥茧,揭示出阿维洛伊主义的内在矛盾与不足。他并非诉诸情感或信仰,而是以纯粹的理性力量,展开一场思想的较量。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深刻的哲学洞察力,使得本书成为了一部极具启发性和思想深度的哲学经典。它邀请读者参与到这场关于人类最根本问题的思考之中,一同探寻理智与存在的奥秘。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极其“沉浸式”的,但这种沉浸并非来自于流畅的故事性,而是源于作者持续不断地施加的智力压力。它不是一本可以轻松翻阅的书,更像是与一位学识渊博但脾气古怪的导师进行的一场马拉松式的对话。每当我觉得自己似乎已经掌握了作者的意图时,他总能在下一页中,通过引入一个看似不相关的历史案例或者一个晦涩的术语定义,将讨论的维度陡然拔高,让你不得不重新审视之前的所有判断。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历史脉络时的那种耐心,他没有急于给出现成的答案,而是将读者一同带入到历史的迷雾中,展示了前人是如何一步步地被困住,又是如何带着镣铐起舞的。这种对思想史的尊重和细致梳理,使得这本书的论证不仅仅是空泛的形而上学思辨,更具有一种坚实的“历史落地性”。它让我们看到,那些看似抽象的哲学命题,其实是人类在特定历史境遇下,为了解决具体困境而付出的巨大努力的结晶。

评分

我是在一个深夜,泡着浓茶,才勉强跟上了作者的思维节奏。这本书的行文风格极其凝练,几乎没有一句废话,每个词语的选择都像是经过了反复的锤炼,力求精准地表达出某个特定的哲学概念。但这种高度的抽象性,也带来了一种阅读上的挑战性,它要求读者必须保持高度的专注,稍有分神,便可能错失一环关键的论证步骤。我发现,作者在处理那些经典难题时,展现出了一种近乎“外科手术式”的精确性,他不像某些学院派那样热衷于宏大的叙事,而是专注于剖开问题的肌理,直抵病灶。特别是当他开始批判性地审视那些他所不认同的观点时,那种批判的锋芒,既带着学术的克制,又饱含着坚定的立场,绝不含糊。读到那些关于“个体性与普遍性如何协调统一”的段落时,我不得不停下来,对照着我手边其他几本相关的中世纪哲学选集,进行交叉印证,才能确保自己没有被作者那华丽的修辞所迷惑,而是真正把握住了他试图推翻或确立的那个“理智”的本质。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很朴素,但内涵却是极其丰富的,尤其是在文本的组织结构上,体现出一种高度的几何美感。作者似乎非常钟情于使用并置和对照的手法来构建他的论述。他会先详尽地描绘出他所反对的那些观点是多么的“看似合理却暗藏谬误”,笔法极其细腻,让你一度会产生同情甚至认同;紧接着,他会话锋一转,用一种近乎冷酷的逻辑,将其拆解得支离破碎。这种对比阅读带来的心理冲击感,是非常强烈的,它不是单纯的情感宣泄,而是一种智识上的“正本清源”。读完关于“知识的起源与终点”的那几个章节后,我感觉自己对许多熟悉的观念都需要进行一次彻底的“消毒和重置”。这本书迫使你站到对立面,去理解对手的逻辑,才能更有效地建立自己的阵地,这无疑是对一个思想者最大的考验。

评分

这本书初捧在手时,那份沉甸甸的纸质感和封面上那略显古朴的字体设计,就让人心头一紧,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思想交锋的年代。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才堪堪读完导言部分,那种感觉就像是置身于一场事先未知的辩论赛中,而作者如同那位沉着冷静的辩手,步步为营,构建起他那庞大而精密的逻辑堡垒。他的论证方式,绝非那种浮于表面的观点堆砌,而是扎根于对诸多古代哲学文本的深刻理解之上,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让人不得不为之侧目。尤其是在他阐述其核心观点——关于“独一理智”的界定与作用时,那种深入骨髓的思辨力量,简直令人窒息。他似乎不满足于仅仅停留在形而上的抽象探讨,而是试图将这些宏大的概念,通过严谨的推理,与人类有限的认知经验对接起来。读到此处,我不得不放下书卷,去户外走走,整理一下被他那层层递进的论证结构所“震荡”过的思绪。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哲学论著,不如说是一次对思维极限的挑战,它强迫读者走出舒适区,直面那些最根本、最令人困惑的形而上学难题。

评分

总而言之,这是一部需要被“啃食”而不是“阅读”的书。我必须承认,中间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需要反复回溯,甚至需要借助一些背景资料来理解作者所引用的那些特定的学派术语和典故。但这所有的一切付出,在最终领会到作者构建的那个严密体系时,都变得值得了。这本书的核心价值,不在于它是否能为你提供一个现成的、可供套用的真理答案,而在于它所展现出的那种纯粹的、毫不妥协的理性探求精神。它就像一座精密的钟表,展示了逻辑链条如何咬合,如何驱动着思想的齿轮向前转动,即便最终的指向可能并不完全符合我们当下的直觉。对于任何严肃的思辨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范例:如何用最纯粹的逻辑工具,去挑战那些被时间奉为圭臬的既有观念。读完后,我感到思维的肌肉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锻炼。

评分

好书值得拥有

评分

书非常好,快递也很给力,下次还到京东买书

评分

书非常好,快递也很给力,下次还到京东买书

评分

书不错 推荐买

评分

书香节省了不少钱。后悔书香节之前买太多书

评分

价格合适,品相也不错,多多搞活动啊

评分

阿威罗伊为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的主要著作和伊本·西那、法拉比的哲学著作写过详细的提要、注释和评论,在很大程度上恢复了被新柏拉图主义曲解了的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人们说:“亚里士多德解释了自然界,而阿威罗伊却解释了亚里士多德”。他的哲学思想对中世纪的犹太哲学和基督教的经院哲学有着重要影响。他哲学思想中唯物主义的观点成为基督教会及神学家攻击的目标,有的神学家把他的著作改头换面,作为大学的教科书,以西格尔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吸收了他的学说,奠定了西方唯理主义哲学的基础,12~16世纪形成了阿威罗伊主义学派。

评分

hk

评分

好书推荐好书推荐好书推荐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