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国,肺癌是发病率高的肿瘤,也是癌症死因之首。据统计,中国每年有超过60万人死于肺癌,即有60万个以上的家庭因此大受打击。
★ 台北荣民总医院胸腔肿瘤科主任蔡俊明:肺癌已进入由组织型态与基因变异来决定治疗方式、策略和选择,肺癌是不是“晚期”不再那么重要,“有效的治疗才是关键”。
★ 本书荣获优良健康读物“癌症防治类”推荐奖
★ 了解肺癌,勇敢面对,把握治疗时机,战胜肺癌!
★ 分析肺癌的新诊断法及各项检查,分期与治疗,饮食与日常生活照护。
★ 介绍靶向药物的治疗、抗药性及应对方法,详述第一代与第二代的靶向药物。
★ 提供肺癌定期追踪计划与常见检查项目,及早探测疾病复发,提高治愈率。
★ 详细介绍治疗肺癌的中医药物常用方剂
在中国,肺癌是发病率高的肿瘤,也是癌症死因之首。本书由台北荣民总医院肺癌治疗团队执笔,从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的角度出发,详细介绍肺癌的病因、症状、新诊断方法;解说肺癌的分期与治疗;特别介绍靶向药物的治疗、抗药性及应对方法,详述第一代与第二代的靶向药物;提供肺癌定期追踪计划与常见检查项目;治疗肺癌的中医药物常用方剂;如何降低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的不良反应;肺癌晚期患者的安宁缓和治疗等。本书还为读者提供肺癌患者的饮食与日常生活照护、注意事项和常见症状的处理等,可供肺癌患者及家属参考阅读。
蔡俊明,曾任台北荣民总医院胸腔部胸腔肿瘤科主任,现任台北荣民总医院胸腔部胸腔肿瘤科特约主治医师、阳明大学内科教授。面对肺癌,他绝不放弃任何一丝希望。
肺癌医师,从事肺癌诊疗30余年,“有利于患者的治疗”作为优先考虑因素,为患者量身定“治”肺癌诊治与照护计划。
总策划序 我、肺癌和我的病人
个案故事 面对癌症,你绝不孤单
个案一抗癌生死斗
个案二放手
PART1 肺癌的基本知识
Q1肺癌常见的症状是什么?
Q2肺癌一定会出现咯血症状吗?
Q3肺癌会遗传吗?
Q4戒烟就不会罹患肺癌?
Q5经常下厨又常吸二手烟者,罹患肺癌的概率会比较高吗?
Q6患癌者(乳腺癌、大肠癌、食道癌、子宫颈癌)也是肺癌的高危人群吗?
Q7肺癌与饮食有关系吗?
Q8肺癌会传染吗?
Q9肺癌患者的免疫能力较差?
Q10肺部肿瘤不能进行切片检查,否则癌细胞会加速转移?
Q11肺部出现“肺结节”时,应先做切片检查证实癌症再手术?或直接手术切除?
Q12血液肿瘤标记检测是否能诊断肺癌?
Q13不能手术的患者,可以通过哪些检查取得标本做基因检查?
Q14癌症分期及治疗规划是否有一致的准则?
Q15肺癌即便接受治疗,延长生命的效果仍然有限?
Q16肺癌治疗会很痛苦吗?
Q17肺癌患者治疗后是否会再次复发或增加罹患其他癌症的风险?
Q18何谓早期肺癌?
Q19何谓晚期肺癌?
Q20面对媒体报道治疗方式应如何看待?
Q21肺癌外科手术需住院多久?
Q22肺癌外科手术后应注意的事项?
Q23化学治疗的不良反应很难忍受?
Q24靶向药物对哪些患者有效?
Q25运用靶向药物治疗不良反应较轻?效果较佳?
Q26靶向治疗可以根治肺癌吗?
Q27需在意别人的治疗用药及存活期吗?
Q28肺癌晚期一定会很痛苦?
Q29肺癌日后追踪与常见检查项目有哪些?
Q30肺癌手术后或接受药物治疗时,需定期接受电脑断层扫描、磁共振或核医学等影像检查吗?其辐射量是否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Q31肺癌患者能否接种肺炎与流感疫苗?
Q32刚诊断为肺癌,家属及患者需注意的事情有哪些?
Q33家属、朋友至病房探视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Q34对亲友的关心如何回应?
Q35摄取食物越营养,肿瘤长得越快?
Q36患癌后吃素有益身体健康?
Q37化疗期间不能生食,水果一定要买可以剥皮的吗?
Q38水果该怎么清洗才算洗干净?
Q39肺癌治疗若能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更能发挥效果?
Q40百合真的具有润肺保肺的功效吗?
Q41据说冬虫夏草、燕窝等可滋阴养肺是真的吗?
Q42有养肺的好食材或保健食品吗?
PART2认识呼吸系统
关爱你的呼吸系统
·人体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健康处方
PART3认识肺癌
彻底解析肺癌
·肺癌的流行病学
·肺癌的分类
·肺癌发生的原因
·肺癌的筛查
·肺癌的症状
·肺癌的转移
·肺癌的预防
认识肺癌临床分期
·认识TNM分期
·肺癌分期表
·临床分期的意义
PART4 肺癌的检查与诊断
痰液检查
胸部X光检查
支气管镜、自发荧光支气管镜检查
X光、超声波导引支气管内视镜切片检查
胸部电脑断层扫描
低剂量胸部电脑断层扫描
电脑断层引导穿刺活检
胸部、腹部、脑部磁共振造影
正电子扫描
Q1什么是正电子扫描?医师安排正电子扫描检查,对于肺癌有什么帮助?
Q2接受正电子扫描检查前,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Q3“老烟枪”是否应该定期接受正电子扫描检查肺部状况呢?
Q4X光检查发现肺部有阴影,是不是该接受正电子扫描检查呢?
Q5肺癌经手术切除已满1周年,除了在门诊接受定期复查,是否也应该定期接受正电子扫描检查呢?此外,在接受肺癌治疗疗程(化学或放射线治疗)过程中,是否也需要接受正电子扫描检查确认治疗效果呢?
骨扫描
Q1接受骨扫描需要注意的事项?
Q2骨扫描的安全性?
Q3骨扫描的优点与缺点?
血液肿瘤标记检查
·肿瘤标记与肺癌——肿瘤标记异常不代表罹患肺癌
PART5肺癌的病理与分子诊断
了解分子病理检查的重要性
·肺癌病理组织分类
·肺癌的病理学诊断
·认识肺癌分子病理诊断
·病理诊断流程
PART6 肺癌的分期与治疗
如何与医师讨论病情
·当医师告知罹患肺癌时
·当医师提供治疗选择时
·与医师讨论手术方式时
·如何告知医师个人的需求
·面对另类疗法时
了解肺癌的治疗方式
·肺癌治疗的进步
·认识个人化医疗照护
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原则
·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常见问题
Q1小细胞肺癌可以手术切除吗?
Q2小细胞肺癌目前有效的治疗方式是什么?
Q3小细胞肺癌在不同期别治疗效果如何?
Q4小细胞肺癌可以用放射线治疗吗?
Q5小细胞肺癌有何常见的“伴癌症综合征”?
Q6小细胞肺癌可以存活多久?
Q7小细胞肺癌何时会复发?会转移到哪些器官?
Q8如何治疗复发或转移的小细胞肺癌?
Q9目前有无进行新药临床试验?
Q10小细胞肺癌有靶向药物可以使用吗?
Q11小细胞肺癌若对化疗有效,能使用维持性化疗吗?
Q12预防性的脑部放射线治疗有何好处?
Q13小细胞肺癌转移或恶化时有无指标为依据?
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原则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目的
·外科手术切除原则
·术前注意事宜
·常见手术切除方式
·个人化的治疗方法
肺癌手术治疗的过去与未来
·整体存活率持续改善中
·近30年肺癌手术患者临床病理因子分布的变化
·胸腔镜手术及机器手臂辅助胸腔镜手术
·肺癌分子生物标记的进展
·肺癌手术治疗的未来展望
微创性局部灭除治疗
放射线治疗
早期肺癌的立体定位放射线治疗现况
新式放射线治疗技术
伽马刀治疗
·肺癌脑转移
·认识伽马刀放射手术治疗
·伽马刀放射手术与传统全脑放射线治疗的差异
质子与重粒子治疗
药物治疗
·肺癌治疗药物分口服型与注射剂型
·认识肺癌静脉注射用药
·认识肺癌口服用药
·毒性不良反应分级表
·靶向药物不良反应的照护
靶向治疗
·成功的靶向治疗
·认识第一代与第二代靶向药物
免疫治疗
脑部转移治疗
骨转移治疗
·麻醉性镇痛剂的使用原则
中医辅助疗法
·中医在癌症治疗中扮演的角色
·中医看肿瘤
·咨询医师,获得好的治疗方法
西医谈中草药
·抗癌药物需经过严谨的临床试验
·草药选用煎熬服食者为佳
·勿轻易放弃疗效确定的既有治疗
安宁缓和医疗
·认识缓和治疗
·安宁缓和共同照护项目
PART7 肺癌治疗期间的生活照护
患者与家属如何面对癌症
·如果你是患者家属,请试着这么做
·患者及家属的舒压小贴士
复健治疗计划
·术前复健运动计划
·住院期间复健运动计划
Q刚接受肺癌手术身上还有引流管,是否要一直卧床休息?
·出院后的复健运动计划
·治疗期间运动计划注意事宜
Q1肺癌患者正接受化疗,体力衰弱,应多卧床休养吗?
Q2肺癌患者正接受化疗及放射线治疗,可做什么运动?
Q3肺癌骨转移,正在接受放射线治疗,运动时应注意什么?
Q4肺癌脑部转移,正接受脑部放射线治疗,运动时应注意哪些事宜?
饮食原则
·注意体重的变化
·营养均衡且热量足够的饮食
·每日饮食建议
治疗期间的营养照护
·预防体重下降
·常见症状的饮食对策
营养品的选择原则
·均衡营养品(管灌饮食)
·蛋白质
·氨基酸
治疗结束时的饮食原则
日常生活照顾
·遵守医嘱—就医、追踪、用药
·规律生活—饮食、运动、睡眠、禁忌及其他
肺癌晚期患者的照顾
·不适症状的缓解照护
·肺癌晚期患者常见的误区
Q1医师放弃了我,才建议我接受安宁缓和医疗照护?
Q2住到安宁病房没有医疗,就是等待死亡?
Q3当医师建议转安宁病房时,患者仍觉得有治疗的机会,家属该如何做?
Q4面对隔壁病床患者的离世,患者及其家属该如何做?
Q5不想转安宁病房,也有机会获得安宁缓和医疗照护?
Q6肺癌晚期者出现胃口不好、吃不下等情况,一定要插鼻胃管灌食?
Q7当呼吸困难时一定要插管?
Q8发生呼吸困难或全身疼痛时,要尽量忍耐,避免使用止痛药及吗啡,以免缩短寿命或上瘾?
当笔者为此篇经验分享文奋笔疾书时,与胞弟一起在台北荣民总医院抗癌的300多个日子历历在目,虽然已事过境迁1年多,我们也如愿以偿地回到原本的生活轨道,往事仍然如放电影般在脑海中翻腾着,对我们而言这是一场生命中难以磨灭的生死之斗。
在胞弟被确诊患癌之初,承蒙许多亲朋好友热心地提供各式抗癌偏方,如中药药方、牛樟芝、玉露(笔者至今仍不清楚此为何物),或者是告知抗癌新观念与另类疗法,像是坚持不吃药而纯粹依赖食疗把肿瘤排出体外、避免摄取糖类以此饿死癌细胞之种种。但是回过头来理性思考癌症的千变万化,即使是同一种癌细胞在不同的宿主身上也会呈现不同的样貌,既然我们面对的敌人是如此的狡猾难缠,这让向来崇尚科学的姐弟俩不可能听信甚至采用不理性的招术来面对这场硬仗。所以我们在治疗的最初阶段就索性捂起耳朵,将西医疗法以外的任何建议与疗方扔在一边。
在精神层面,笔者之所以把这场抗癌的战斗层级提升到生死决斗,实属考虑到笔者胞弟刚过而立之年,身强体健风华正茂,这样的年龄优势虽然有利于他承受高剂量化疗暨日后手术,却也让他失去了与癌症和平共存的机会。癌症这个从天上掉下来的噩耗整个扰乱了一家四口人平静的生活,笔者胞弟拥有令人欣羡的三高 (高学历、高收入、高职位),人生最美好的乐章正开始演奏,却突然被迫喊停走入医院长期与针剂毒药为伍;眼见年届70岁的父母亲惊恐失措而泪涟涟,这一切巨变让身为长姐的笔者实在很恼火,完全无法接受老天爷开的这个大玩笑,立马下定决心带领全家团结一致投入“抗癌战斗”,以重返原本的生活轨迹为目标,铆足全力要跟癌细胞拼了。这样强大的信念与无可妥协的决心一路支撑着笔者与胞弟夜夜枕戈待旦、步步惊心地走过死亡幽谷。
历时11个月的疗程之后(包括6次化疗、传统胸腔手术等),笔者胞弟很幸运地晋升成为“鲑鱼一族”,越过了重重的“暗礁”,生命的决胜点 (match point) 得以延长至每3个月赌一回,每次都是紧张地等待医师宣布例行检查结果。往事历历,晴天悠悠,终究算是过来人。在分享我们的抗癌过程与心得之余,谨以此文献给曾经或是正在因为可恶的癌细胞而徬徨无助的你。
……
说实话,这本书的图片质量非常高,那些CT、MRI的切片,以及手术过程的示意图,都做得非常精细,色彩鲜艳,比例准确。我花了相当长的时间去欣赏这些图片,试图从中找到一些关于肺癌的信息。然而,图片的下方往往跟着的是非常冗长和专业的解说,里面充斥着我完全无法理解的医学术语,比如“腺泡结构”、“间质浸润”、“免疫组化染色”等等。我感觉这些图片更多的是展示诊断和治疗的技术手段,而不是帮助我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结果”会怎么样。书中也介绍了一些常用的化疗药物,但更多的是列举它们的化学名称和作用机制,对于这些药物可能带来的副作用,以及如何在家中应对这些副作用,却没有给出足够的篇幅。我期待的是一本能给我带来安慰和希望的书,能告诉我即使面对这样的疾病,我们有哪些积极应对的方法,有哪些可以期待的康复前景,但这本书更像是一份冷冰冰的、充满技术细节的诊断报告,让我感觉离疾病的本质越来越远,而不是更近。
评分这本书就像一本厚厚的字典,里面密密麻麻地挤满了各种各样的医疗术语和复杂的图表。当我翻开第一页,就被那些密集的文字和精细的解剖图弄得有些眼花缭乱。我原本以为会看到一些通俗易懂的解释,帮助我理解肺癌是怎么回事,但事实是,它更像是一本给专业人士准备的教科书。里面的内容涉及了很多我完全不熟悉的医学概念,比如不同的肿瘤分期、治疗方案中的具体药物名称和作用机制,还有那些我看不懂的影像学报告解读。我尝试着去理解,但每次都感觉像在闯迷宫,绕来绕去,最后又回到起点。这本书的排版也比较拥挤,文字和图片挤在一起,阅读起来并不轻松,需要集中非常大的精力才能勉强跟上。对于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来说,它更像是一座需要攀登的高峰,而不是一本可以轻松漫步的风景画册。我希望能够找到一本更贴近我需求的读物,能够用更简单明了的方式,解答我心中关于肺癌的疑问,而不是让我望而却步。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相当“硬核”,它就像是把一本厚厚的医学杂志的精华浓缩在一起,然后装订成书。里面充斥着各种复杂的病理组织学图片,以及它们对应的文字描述,这些描述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简直是天书。我尝试去理解那些关于细胞形态、染色特点的详细介绍,但感觉自己就像在看一本外星人的图册,完全无法找到切入点。书中还包含了大量关于基因检测和靶向治疗的理论知识,虽然我明白这代表着医学的进步,但对于如何将这些前沿技术与具体的患者病情相结合,以及这些检测结果对个体治疗方案的实际意义,并没有给出清晰的说明。我希望这本书能更侧重于“照护”这个部分,比如,针对不同期的肺癌患者,有哪些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项?如何帮助患者缓解疼痛和不适?如何提供心理支持?这些与病人生活质量息息相关的内容,在书中出现的篇幅相对较少,或者说,其专业性让我难以吸收和应用。
评分我本来是想找一本关于肺癌的全面指南,希望能帮助我了解疾病的最新进展和各种治疗手段。拿到这本书,它的厚度确实给了我信心,觉得里面的内容一定非常详实。但是,当我深入阅读后,却发现它的侧重点似乎与我的期望有些偏差。书中有大量的篇幅在讨论各种临床试验的设计、统计学分析以及对结果的深入解读,这些内容对于我这样非医学背景的读者来说,理解起来相当困难。虽然我理解这些是研究的前沿,但对于如何具体应用到日常的诊治和照护上,我并没有得到太多明确的指导。很多地方都在引用非常专业的文献,并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储备,这让我感到有些吃力。我觉得,如果这本书能有更多的案例分析,或者更具象化的图解来解释复杂的概念,也许对普通读者来说会更加友好。我渴望的是能有更实操性的建议,比如如何在家进行康复锻炼,如何调整饮食,如何应对治疗过程中的副作用,以及如何与医护人员进行更有效的沟通,但这些方面的内容在书中出现的频率并不高,或者说,并没有达到我所期待的深度和广度。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与其说是一本“照护全书”,不如说是一本“技术手册”。它详细地介绍了各种诊断设备的工作原理,例如CT、PET-CT等等,以及它们如何捕捉到肺部微小的病变。对于手术技术,它也进行了非常细致的描述,包括不同的手术入路、器械的使用,甚至是一些精细的缝合技巧。我承认,这些信息对于医学专业人员来说,无疑是非常宝贵的。但是,作为一名患者家属,我更关心的是这些技术最终如何转化为对病人的实际帮助。比如,某种影像学检查能发现多大的肿瘤,对预后有什么影响?某种手术方式的恢复期大概是多久,需要注意哪些护理细节?这些更贴近临床应用、更具指导意义的内容,在这本书中并没有占据主要的篇幅。它的语言风格也比较偏向学术论文,充斥着各种缩略语和专业术语,阅读时需要频繁查阅资料,这大大降低了阅读的效率。我希望它能够更多地站在患者和家属的角度,用更通俗的语言,解释疾病的严重性,治疗的必要性,以及如何科学地应对。
评分好
评分还可以
评分比较全面,但是不够详细。全是问答的形式,像医院的宣传资料。
评分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快快乐乐
评分还没看,随意翻了一下,应该不错
评分三分治七分养,希望对老人有帮助。。
评分书籍、大家好!
评分介绍得比较全面,实用性较大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