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继《窗边的小豆豆》和《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后,日本会说故事的心理咨询师中山和义告诉我们47个关于孩子的真实故事,带我们找回曾经的自己
◆ 率真、勇敢、不设限,孩子的心,很强大。
◆ 日本中小学生与教师“喜欢的图书”
◆ 要了解孩子,每一位父亲、母亲须熟读!
◆ 要懂孩子,每一位老师须熟读!
用47个真实生动的故事带我们找回曾经的自己。小时候,我们总是看着大人的背影,渴望长大;等到长大之后,尽管离梦想越来越近,却也越来越记不清楚那些小时候埋藏心底的宝藏。这时候我们回过头,蹲下身来看着这些一步步努力往前迈步的小小身影,才发现不经意的一句话或一个表情,透露出正直、体贴、坚强以及不受束缚的心,而且更让我们看到纯粹简单的自己。翻开书,因为长大而遗忘的心情,随着一页一页读下去,全都回来了。匆忙的父母、疲惫的上班族或者无端感到挫败的你……想起来了吗?原来,生命中有这么多重要的事,我们在长大后,早已忘了。
◎ 妈妈的妈妈是谁?
5岁的小女孩问妈妈:“你是我的妈妈,那妈妈的妈妈是谁呢?我想要看妈妈的妈妈。因为……她把我喜欢的妈妈生下来,所以我要跟她说谢谢。”……母亲拿起电话,拨给了久违的妈妈……
◎ 我爱你
一个6岁的小女孩因为癌症过世,女孩的父亲整理遗物时,发现书包里有一张纸上写着:我爱你,爸爸、妈妈、葛丽丝(小女孩的妹妹),还画上了全家人……后来,父母陆续在家里的角角落落、书本中找到了数百张同样内容的纸条。这是小女孩的病情恶化到无法说话的时候写下来的……
◎ 爸爸的时间
一家私营企业的老板,为了挽救业绩陷入谷底的事业,夜以继日地拼命工作,周末也不能陪孩子。有一天,老板的儿子忍不住问母亲:“为什么爸爸总是这么忙?不能陪我玩?”母亲回答:“爸爸拼命工作,是为了赚钱让我们有好的生活……” 当全家人一起吃早餐时,男孩问父亲:“爸爸,你一天赚多少钱啊?”没想到却招来一顿骂,但男孩还是哭着坚持问,父亲不得已反问他为什么要这样,男孩抽抽搭搭的说:“我要……把零用钱全部送给……爸爸。这样……爸爸就可以……陪我玩……”
◎ 持续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
有个很喜欢照镜子的男孩,不喜欢出去玩,天天对着镜子做各式各样的表情。他的父母很生气,强迫他出去玩,但他就是不去,并乐此不疲地对着镜子做好玩的表情,后来男孩的父母投降,转而夸他“好有趣哦”。男孩长大以后,成为了好莱坞代表性的戏剧演员,他就是出演《摩登大圣》的金凯瑞……
◎ 10元硬币的价值
一个小女孩由于母亲生病去世,工作忙碌的父亲把她送去了福利院。福利院的老师为了让她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进行了许多训练,包括教她分辨金钱的价值。每当老师把各种数额不同的硬币放在桌子上,问她哪一个重要时,小女孩总是笑着说“10元硬币”。无论老师如何一遍一遍的告诉她500元比10元重要,她每次都说10元重要。疑惑不解的老师问她为什么,小女孩开心的说:“因为,把10元硬币投进公用电话里,就可以听到我喜欢的爸爸的声音……”
中山和义,日本会说故事的心理咨询师,经常在企业、工商会、小学、非营利机构举办演讲活动,深受大家好评。为普及网球运动,积极在日本各地开展志愿者活动,比如开设NPO网球网站、担任三鹰青年会议所的理事长等。著作有《长大后,忘了的事》等。
前言
童·话
1 生日礼物?
2 妈妈的妈妈是谁??
3 将来想做什么……?
4 长大后想做的事?
5 儿童票?
6 爸爸的时间?
7 做坏事的小孩?
8 太好了,妈妈愿意带我去公园了?
9 存钱罐里的钱?
10 喜欢妈妈哪一点??
11 妈妈很努力?
12 宝贝的话?
13 我喜欢下雪?
14 乌干达的孩子们捎来的讯息?
15 十字路口在哪里??
16 弟弟好了不起?
17 一时的气话?
18 谢谢您愿意听她说话?
19 一次体罚?
作文簿
1 我爱你?
2 写给自己孩子的信?
3 为什么不相信这个孩子呢??
4 考试的答案?
5 每个人都不一样,每个人都很棒?
6 孩子画的富士山?
7 人,为什么要工作呢??
8 写给神的信?
9 给圣诞老爷爷的信?
10 我竟然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
11 孩子们对世间事的疑问?
行为篇
1 我是妈妈?
2 孩子的画?
3 先把自尊放下?
4 持续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
5 明知道结果会这样……?
6 老师,请您养这只狗吧!?
7 十元硬币的价值?
8 让人有动力的方法是……?
9 最后的笑容?
10 赚钱的方法?
11 行动比言语更能让人动起来?
12 心意的传达?
13 为什么我会变成爱打同学的人??
14 圣诞节,孩子敲响的钟?
15 人跟猫,都一样?
16 世界运动的起点?
17 真正的信任?
给有孩子的你
给有孩子的你?
后记?
◎ 妈妈的妈妈是谁?
5岁的小女孩问妈妈:“你是我的妈妈,那妈妈的妈妈是谁呢?我想要看妈妈的妈妈。因为……她把我喜欢的妈妈生下来,所以我要跟她说谢谢。”……母亲拿起电话,拨给了久违的妈妈……
◎ 我爱你
一个6岁的小女孩因为癌症过世,女孩的父亲整理遗物时,发现书包里有一张纸上写着:我爱你,爸爸、妈妈、葛丽丝(小女孩的妹妹),还画上了全家人……后来,父母陆续在家里的角角落落、书本中找到了数百张同样内容的纸条。这是小女孩的病情恶化到无法说话的时候写下来的……
◎ 爸爸的时间
一家私营企业的老板,为了挽救业绩陷入谷底的事业,夜以继日地拼命工作,周末也不能陪孩子。有一天,老板的儿子忍不住问母亲:“为什么爸爸总是这么忙?不能陪我玩?”母亲回答:“爸爸拼命工作,是为了赚钱让我们有好的生活……” 当全家人一起吃早餐时,男孩问父亲:“爸爸,你一天赚多少钱啊?”没想到却招来一顿骂,但男孩还是哭着坚持问,父亲不得已反问他为什么要这样,男孩抽抽搭搭的说:“我要……把零用钱全部送给……爸爸。这样……爸爸就可以……陪我玩……”
◎ 持续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
有个很喜欢照镜子的男孩,不喜欢出去玩,天天对着镜子做各式各样的表情。他的父母很生气,强迫他出去玩,但他就是不去,并乐此不疲地对着镜子做好玩的表情,后来男孩的父母投降,转而夸他“好有趣哦”。男孩长大以后,成为了好莱坞代表性的戏剧演员,他就是出演《摩登大圣》的金凯瑞……
◎ 10元硬币的价值
一个小女孩由于母亲生病去世,工作忙碌的父亲把她送去了福利院。福利院的老师为了让她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进行了许多训练,包括教她分辨金钱的价值。每当老师把各种数额不同的硬币放在桌子上,问她哪一个重要时,小女孩总是笑着说“10元硬币”。无论老师如何一遍一遍的告诉她500元比10元重要,她每次都说10元重要。疑惑不解的老师问她为什么,小女孩开心的说:“因为,把10元硬币投进公用电话里,就可以听到我喜欢的爸爸的声音……”
孩子在成长的路上,都是看着大人一步一步学习前进。那么,已经成为大人的我们,又该向谁学习呢?能不能反过来从孩子的角度得到收获呢?
每个人只身来到这个世界时,都是什么也不会,都是在双亲及周遭好友的耐心教导、帮助下,一项一项地学会各种事物,一点一点地成长。好比学会自己吃东西、运用词汇表达想法、加减乘除等运算,乃至赚钱等各种能力……成为独当一面、成熟的大人。
“长大成人”意味着获得了知识或经验等了不起的能力,但相对地,我们在孩提时期曾经有过的梦想、天真无邪的态度,却也随之一点一滴地消失了。
我们学到了“原来月亮上根本没有住人”等知识,从那一刻起,便不再相信“月亮上有兔子”。凡此种种,让我们离小时候的纯真越来越遥远。
当残酷的灾害降临,大人们身陷其中而意志消沉时,有时候反而是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童心与玩耍的身影,给了我们重新振作的力量。
这本书里有四十七则小故事,都是从学校老师、补习班老师、为人父母者那里收集来的,我所做的,只是将这些从孩子们身上学到的心得集结成册。
一页一页读下去的话,应该可以从孩子们率真的话语、信件、作文,以及朝气蓬勃的行为态度中,察觉出那些我们已经忘记多时的事。
大人们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再像孩子一样拥有纯真了呢?
如果读完这本书,你能找回小时候拥有过的美好力量,那将是我开心的事。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一种强烈的共鸣,仿佛作者把我内心深处那些模糊的、难以言说的情绪都给具象化了。我常常在想,我们为什么会慢慢地变得不再像小时候那样纯粹?那些曾经让你兴奋不已的小事,现在却提不起一丝波澜;那些曾经让你耿耿于怀的烦恼,现在回想起来,却觉得是那么的微不足道。这种变化,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是在学业的压力下,还是在人际关系的复杂中,又或者只是简单的日积月累?《长大后,忘了的事》这本书,用一种非常细腻、甚至可以说有点疼痛的方式,去触碰了这些关于成长的集体记忆。它没有回避那些可能令人不适的转变,反而是一种坦然的面对,去审视那些我们在不经意间丢失的东西。这种坦诚,反而让人感到一种释放,仿佛不是自己一个人在经历这些。
评分一直觉得,有些关于“遗忘”的讨论,往往停留在对过去美好事物的怀念,但《长大后,忘了的事》这本书,却更深入地探讨了遗忘背后更复杂的原因。有时候,遗忘并不是因为不珍视,而是因为某些经历过于沉重,或者是为了更好地向前看。比如,那些曾经让我们感到受伤的人和事,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可能会选择性地遗忘,并非是麻木,而是为了不再让它们继续影响自己的生活。这本书,就以一种非常克制但又极具力量的方式,展现了这种“遗忘”的艺术。它让我们思考,成长过程中,究竟有哪些是我们主动选择放下,又有哪些是我们被动地丢弃。这种对遗忘的 nuanced (细微的、微妙的)解读,让我觉得耳目一新,也让我对自己的过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让我有一种坐上了时光机,重返童年的感觉。我能清晰地想象出,在某个夏日的午后,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而我就在院子里,做着那些现在看来微不足道,但当时却充满无限乐趣的事情。可能是追逐一只蝴蝶,可能是收集形状奇特的石头,又或者只是静静地听着风吹过树叶的声音。这些画面,在《长大后,忘了的事》这本书的字里行间,被描绘得栩栩如生,让我仿佛能够闻到泥土的芬芳,听到虫鸣鸟叫,感受到阳光的温暖。它提醒我,长大不仅仅意味着责任和成熟,也意味着我们可能会失去一些宝贵的感知力,那些对生活细微之处的敏感,对简单快乐的纯粹追求。读这本书,就像是在给那些被遗忘的童年碎片,重新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有意思,一种怀旧的色调,上面隐约有模糊的童年影像,但又不是那种特别具象的,反而留下了很多想象空间。我一直觉得,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似乎会不自觉地丢掉一些过去的东西,那些曾经让你无比珍视的东西,突然间就变得无关紧要了,或者说,我们记不清楚它们究竟是什么样的了。这本书的书名《长大后,忘了的事》,就好像直接点中了内心深处的那一根弦。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会以一种怎样的方式去描绘这些“忘了的事”?是因为时间的冲刷,还是因为我们主动选择了遗忘?是那些纯粹的美好,还是那些曾经的困扰,又或者是一些细微的、不易察觉的改变?读的时候,我可能会在脑海中回溯自己的人生轨迹,寻找那些被我遗忘的片段,然后对照书中的描绘,看看有没有共鸣。也许,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讲述别人的故事,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我们自己内心深处那些被遗忘的角落。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次心灵的对话。它没有冗长的说教,也没有空洞的鸡汤,而是通过一个个看似平凡却充满力量的故事,去引发读者的思考。我常常在想,那些小时候我们轻易相信的道理,长大后为什么就变得那么难理解了?那些曾经觉得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现在却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权衡和判断。这种落差感,正是《长大后,忘了的事》这本书所要触及的核心。它没有直接告诉你答案,而是通过描绘这些“忘了的事”,让我们自己去寻找答案。它就像一个引子,勾起了我们对过去的回忆,也让我们开始审视现在的生活。读完之后,我没有觉得轻松,反而是一种沉甸甸的思考,关于成长,关于选择,关于我们最终变成了什么样的人。
评分习惯性好评
评分忘了就忘了,看看也不错吧
评分好 不错
评分一般。
评分很好,家里人很满意。谢谢
评分一般。
评分很好,家里人很满意。谢谢
评分漫画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
评分还不错的,买来看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