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深入、全面剖析儿童感统失调的病理分析手册。
▲捕捉儿童敏感期,根据中国儿童身、心、智特点,量身打造符合感统失调儿童发展特点的训练手册。
▲本书从感觉、语言、智力精心设计丛书内容,适用于已出现感统失调问题需要进行矫正的孩子。
▲激发孩子的大脑潜能,提升学习能力。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详细介绍了感觉统合训练的原则、方法、技巧,以及可在家庭生活中执行的一些简单易行的感觉统合游戏,旨在帮助孩子提升感统协调能力,并适用于对孩子已出现的感统失调问题进行矫正。
李娟,中国家庭子女教育研究工作室项目负责人,多年从事家庭教育研究,尤其擅长儿童早期发展领域的研究。曾多次受电台邀请在节目中担任嘉宾,是各类亲子活动以及教师培训项目中广受欢迎的主讲人。参与与省部级项目4项。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专著5部。代表作《家庭中的感觉统合训练》、《孩子都是被骂坏的》、《孩子的错都是父母的错》等。
第一章 感觉统合与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失调
什么是感觉统合
感觉统合的发展
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
感觉统合正常与感觉统合失调的比较
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分析
第二章 了解你的孩子:最基本的三大感觉系统
前庭系统及其掌管功能
前庭系统发展失调的表现
触觉系统及其掌管功能
触觉系统运作失调的表现
本体觉及其掌管功能
本体觉整合失调的表现
听觉功能
视觉功能
嗅觉、味觉功能
第三章 发现孩子的问题:感觉统合能力测评
儿童感觉统合发展测评
前庭功能发展情况测评
触觉系统发展情况测评
本体觉系统发展情况测评
智力发展测评
推理能力发展测评
运用教具诊断感觉统合失调
第四章 感觉统合训练原则
顺应性原则
内驱力原则
快乐原则
以儿童为主角原则
培养自信心原则
针对性原则
兴趣性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
第五章 感觉统合能力训练
强化平衡感训练
强化前庭功能训练
强化触觉功能训练
强化本体感觉训练
强化语言发展训练
强化左脑理解与思考力训练
强化右脑想象力和创造力训练
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
医学上所谓的“神经运动机能不全症”(Neurobehavioral Disfuction,NB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障碍,多发生于成长过程中的婴幼儿身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感觉统合失调。如果家中幼儿有好动不安、动作笨拙、胆小害怕、讨厌被他人触摸、语言能力发展迟缓、怕生、黏人、学习障碍等表现,就属于感觉统合失调。
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在智力上大部分没有缺陷,经过相关检查,甚至智力水平还常常处于平均水准之上。但是这些儿童在学习和行动上经常会有困难,其中1/4的患儿因为学习能力的缺失而导致在学习上严重落后于同龄儿童,而被误以为是智力上的发展不足。
感觉统合失调如果症状轻微,则通过常见的智力测试、脑波检查或官能检查等很难发现儿童的异常。如果症状较为严重,这些孩子则会表现出颈部僵化、扭曲或倾斜的状态,这在医学上被称为“紧张性颈反射神经运动机能不全症”。这些孩子对于周遭的种种刺激性反应的抑制力不足,从而导致个体的平衡感发展缓慢,身体也因此不能做出适当的反应,尤其是注意力和感知能力经常不能集中。
其实,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也会在一些言行举止的细节处表现出来,家长可以通过细心观察自己的孩子来进行判断。
无法确定惯用手
生活中大部分人都是右利手,也有少部分是左利手。一般孩子在3岁左右时会发展出优势的惯用手,进而用这只手来完成诸如拿筷子和汤匙、用笔和剪刀、投球或将玩具递给别人等一系列动作。如果左右手混乱使用,则会影响孩子运动协调能力的发展。左利手的孩子通常右脑更为发达,左脑成长趋缓,但应该顺其自然,而不应该强制其改变。因为强制性的改变容易引起混乱,从而影响孩子的感觉统合能力。
吃饭时,饭粒撒得到处都是
因为感觉统合失调,这些孩子唇部及其周围的肌肉张力不强,不能很好地完成咀嚼动作,所以在吃饭时经常把饭粒撒得到处都是。同时,这些孩子在吹泡泡糖时也会感到很吃力。另外,将食物送入口中还需要儿童手和嘴互相配合完成一系列的动作,所以手拿筷子或汤匙动作不协调也会导致撒饭粒的现象。此外,这些孩子舌头的协调性也不好,所以在发音时比较僵硬,时常遇到困难。
作为父母,可以从孩子生活中的细微处进行观察,如经常观察一下孩子用舌头去舔唇边或上下唇的动作是否协调。如果孩子不能很好地完成这些动作,可以在他的唇边涂上一些果酱或是蜂蜜等甘甜可口的食物,以帮助孩子练习使用舌头,加强舌头的灵活度。
无法掌握倒水的技巧
感觉统合不良的孩子在进行倒水的动作时也经常会遇到困难。例如,将水壶中的水倒入杯子中时,儿童需要判断两个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做这个动作时,不仅要用眼睛观察水壶壶口和杯子口之间的相对位置,还要掌握好水壶在倒水过程中重量的改变。所以不仅手眼要协调,还要控制好肌肉的收缩。虽然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但对于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来说难度却相当大。
剪指甲时容易紧张
很多孩子小时候都讨厌甚至是害怕剪指甲,但是大多数人都会学着去忍耐、去适应。然而仍会有一些孩子一直害怕甚至发生异常状况,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触觉防御过当的现象。同时这些孩子还可能特别讨厌剪头发、洗头发、洗脸、洗澡等,这些都是触觉学习不足所引起的。
正常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也会特别讨厌做某些事情。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或多次重复性学习,这种抵触情绪会逐渐改善直至完全消失。可对于防御性过强的孩子而言,这些习得的经验并不能帮助他们加强适应。如果勉强他们进行练习,则常常适得其反。
无法对东西进行正常排序
因为视觉空间判断能力有所缺失,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在排列东西,如整理桌椅时常常会遇到困难,将方向弄错。鞋子穿错左右脚,玩具无法回归原位,扣扣子有困难等都是常见现象。
听写测试有困难
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在进行听写练习时经常遇到困难,漏字、漏段或是不能像同龄孩子一样跟上速度,这都是因为他们对于听到的声音信息无法进行实时了解,故而反应较为迟钝和异常。
做数字排列游戏时,也经常会弄错数字的顺序,例如可能将数字7后面的8漏掉,而直接跳到9。
走路不协调
因为固有平衡能力或前庭平衡发展不全,感觉统合不佳的孩子在走路时也不协调,具体表现为平常总是爱一蹦一跳的,害怕站在高台上,上下楼梯也时常遇到困难。这些孩子一般只能在平坦的路面上行走,而不敢走田间小路,泥泞不平的地面会让他们不知所措。如果路上遇到障碍物,他们也不能顺利跳过或跨越。走在倾斜的路面或较陡的坡面上时,感觉统合不佳的孩子也显得笨手笨脚。这些都是因为运动协调能力不足所导致的。
此外,感觉统合不佳的孩子在走路时不像同龄的孩子一样喜欢和人手牵着手走,这些都反映了他们在触觉方面的防御过强。
这本书简直是育儿路上的及时雨!我一直苦于孩子在幼儿园里总是显得有些“慢半拍”,对一些触觉刺激反应过度,比如剪头发、穿毛衣时总是大吵大闹。买了这本《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原因。书中对不同感觉系统的讲解细致入微,从前庭觉的稳定性到本体觉的自我空间认知,每一个概念都配有非常生动的生活实例,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迅速理解。特别是关于如何在家中设置一个“感觉友好型”环境的建议,简直是实操性极强,我按照书里的指导,稍微调整了孩子的玩具收纳方式和日常活动节奏,效果立竿见影。孩子现在愿意尝试新的触感食物了,梳头时也能保持相对的平静。这不仅仅是一本训练手册,更像是一本解读孩子行为密码的说明书,让我从指责转为理解,家庭氛围都因此和谐了许多。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个体差异性”的强调,没有用一刀切的标准来衡量孩子,而是鼓励家长根据自家宝贝的独特需求去定制方案,这种科学而充满人文关怀的态度,让我对这本书的专业性深信不疑。
评分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接触过各种各样、性格迥异的孩子,其中有几位同学的注意力持续性极差,上课时总是坐不住,小动作特别多,甚至影响到其他同学的学习。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阅读了《儿童感觉统合训练》这本书,原本以为它会是针对特定障碍儿童的专业书籍,没想到它对“普通”孩子的日常行为管理也有着深刻的启发。书中关于“交叉运动”和“双侧协调”的训练方法,我尝试着融入到了早自习的活动中,比如一起做一些简单的八字绕圈、拍球游戏。令我惊喜的是,那些原本最爱捣乱的孩子,在参与这些活动后,上课时眼神明显变得更专注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基于科学的“底层逻辑”来理解儿童的动作发展和学习准备状态,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行为矫正上。它让我明白了,很多我们认为是“不听话”的行为,其实是孩子大脑在努力处理感官信息时发出的求助信号。这本书的排版清晰,理论与实践的穿插非常自然,是我今年来读到的最具教育变革意义的一本书。
评分我是一个对细节非常敏感的妈妈,我发现我的女儿在处理细小任务时,比如扣纽扣、拉拉链,显得异常笨拙和沮丧。翻阅了市面上很多关于精细动作的书籍,大多只是给出了一堆练习卡片,枯燥乏味。《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却从本体感觉和触觉输入对肌肉张力的影响这一宏观角度切入,解释了为什么孩子在做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时会感到吃力。书中设计的“挤压游戏”和“重物搬运”等活动,表面上看起来像是体力劳动,实则是在为她的大脑提供稳定而清晰的本体感觉输入,从而增强她对手部肌肉的控制力。我们坚持了书中的一套居家游戏方案大概一个月,女儿自己系鞋带的成功率显著提高了,她那种“我能行”的自信心也随之增强了。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它把“感觉统合”这个听起来高冷的学术概念,转化成了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充满乐趣的亲子游戏。它不是填鸭式的教学,而是引导式的探索,让学习变成一场充满惊喜的冒险。
评分坦白说,我一开始对这类“训练”书籍持保留态度,总觉得很多都是玄学或者过度包装的“智商税”。然而,《儿童感觉统合训练》这本书的严谨性彻底打消了我的疑虑。它的理论框架建立在扎实的神经科学基础之上,引用了大量权威研究成果,但语言组织又非常贴近家长的认知水平,成功地做到了学术深度与可读性的完美平衡。我最欣赏它对“警觉性”和“调节能力”的区分和阐述。我家宝宝三岁,正是精力旺盛的阶段,我总觉得他“精力过剩”,但读完书后,我意识到他可能存在感觉输入不足(Under-responsive)的情况,需要更多的刺激来达到最佳唤醒水平。基于此,我调整了周末的户外活动强度,增加了攀爬和跳跃类运动,而不是简单地限制他待在室内。这种从“限制”到“满足需求”的思维转变,是这本书带给我最宝贵的财富。它不仅仅是教我“做什么”,更重要的是教我“为什么这么做”,让我能够真正地成为一个有判断力的执行者。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配图风格,透露出一种沉稳而可靠的气质,不像有些育儿书那样花里胡哨,让人感觉更像是一本专业的工具书。我是一名对亲子关系质量非常看重的家长,我关注的重点是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减少亲子冲突。《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在处理“过度反应”(Over-responsive)行为方面提供了非常细腻的指导。比如,我的孩子对水流声非常敏感,洗澡时常常陷入焦虑。书中详细分析了这种听觉过敏的可能机制,并推荐了逐步脱敏的方法,包括使用白噪音辅助、在安全距离观察水流等。这种循序渐进、尊重孩子情绪界限的处理方式,让我感到无比的踏实。它教会我,面对孩子的感官敏感,最好的方式不是强迫他们适应环境,而是先调整环境,并给予他们足够的心理安全感去逐步接纳新的刺激。这本书对我来说,是提升亲子沟通质量的一份重要指南,它让我更懂得如何用“感觉的语言”去和我的孩子对话。
评分东西很好,还会继续来买。
评分买了很多,还没有看,便宜
评分还没看
评分物流很快
评分有买电子书 但是还是觉得实体书好
评分看书名就买啦,不知道内容如何,相信不要让我失望。
评分挺好的,可以看一看,能了解一些
评分希望有用
评分不错,启发一下。不错,启发一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