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教师 家长及相关教育专家 *帮助孩子觉察和管理情绪;
*开启孩子与生俱来的自我修复能力;
*本书荣获美国优佳心灵图书奖;
*国际知名心理专家琳达?兰提尔瑞与《情商》作者丹尼尔?戈尔曼博士合力打造的培养儿童情商的专业之作。
《滋养孩子内在生命的成长》,如何更好地进行抗逆力(压力)管理,在养育孩子过程中,你是否会面临种种挑战?孩子是否也能感受到种种压力?如何高质量地陪伴孩子,并和他们一起共享“安静时光”?如何通过科学而美妙的方式,和孩子一起探寻和回归“心灵时刻”,让孩子的内在生命得以滋养,从而收获平静和安宁所带来的幸福?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更好地对自己、对孩子和瞬息万变的亲子关系进行抗逆力管理。
翻开本书,你会寻求到一些方法和答案:和孩子一起通过练习和冥想,让孩子获得对自我清晰的认识——他们拥有大量的内在空间,他们有洞察事物表面之下的本质的能力。在好奇心旺盛的年龄,孩子的内在力量被开发的同时,也能被激发出对世界的敬畏心、对未知事物的感受力和无穷的创造力。如此以来,即使父母和孩子身处外在压力之中,也能运用内在的灵性和理性获得平衡,得以自在。
本书作者琳达?兰提尔瑞拥有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和多年的心理研究资历,她同时也是美国多个心理学项目的管理者和合作者。本书原版CD录音和冥想练习导师丹尼尔?戈尔曼博士毕业于哈佛大学,是美国富盛名的心理学家,“情商”学说的定义人。两位学者将多年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浓缩于这一合著中。通过精心研发的,有效提高孩子内在抗逆力和情商智能的练习,为广大父母提供帮助孩子增强自我意识、提高专注力、觉察能力、增强与人共情和沟通的能力的技巧和方法。
当父母自觉地,并习以为常地和孩子一起把享受“心灵时刻”当作家庭生活的重要部分时,其实也用实际行动向孩子证明:我们如此珍视你们,珍视你所拥有的内在力量。当父母和孩子一起定期练习,定期进入迷人的空灵时,我们也一起创造了安全而从容的亲子关系,并获得从生活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中释放压力和撷取幸福的能力。
内容简介
教育家琳达·兰提尔瑞和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通力合作,将多年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浓缩于这一合著中。通过精心研发的,有效提高孩子内在抗逆力和情商智能的冥想练习,帮助孩子增强自我意识、提高专注力和觉察能力、增强与人共情和沟通的能力的技巧和方法,通过平静意识、放松身体和管理情绪等具体练习,逐渐使孩子具备良好的“内在恢复能力”,进而从小培养强大的内在力量。
作者简介
琳达·兰提尔瑞,是一名富布赖特学者、心理教育主讲人、国际知名情商学专家、冲突与危机处理专家。拥有超过40年的一线教育经验,美国“抗逆力研究会(The Inner Resilience Program)”负责人、美国“促进社会情绪能力学习合作组织(CASEL)·”联合创始人。
丹尼尔·戈尔曼(Daniel Goleman),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现为美国科学促进协会(AAAS)研究员,曾四度荣获美国心理协会(APA)很高荣誉奖项,20世纪80年代即获得心理学终生成就奖,并曾两次获得普利策奖提名。
方菁,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福特奖学金获得者,曾在国际儿童组织Right To Play工作,用运动的方式促进儿童发展;曾在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做基础研究工作,著有《和水宝做朋友》、《不一样的春夏秋冬》分别由壹基金及北京万通公益基金会支持出版。
精彩书评
孩子有大量的内在空间等待被开发,他们也有能力洞察事物表面之下的真相。他们充满了好奇心和敬畏心。如果成年人忽视或打断孩子的直觉体验,就会压制、遗忘并封锁孩子内在生命的成长。
——丹尼尔·戈尔曼
这是我所知道的帮助孩子培养内在生命的很好的一本书。本书以人性化的语言、灵活的方式和字里行间蕴涵的智慧帮助年轻人在这个危机四伏但仍充满希望的世界中成长。
——帕克·J.帕尔默美国著名教育家
我们都知道孩子们面临压力时的挣扎,《滋养孩子内在生命的成长》告诉我们如何来帮助他们。兰提尔瑞用简单有效的训练方法教会孩子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挑战。这本神奇的小书能引导你和孩子踏上一段神圣的旅程,并教给你们一生受用的功课。
——雷切尔·西蒙斯,《女孩离开:女孩攻击性背后的文化探究》
琳达·兰提尔瑞和丹尼尔·戈尔曼共同合作组成了一个梦之队,帮助孩子们发现并完善他们深层的内在力量,让他们生活得健康、平静、放松,并具备较高的情商。他们的项目用一种神奇的方式。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去经历、去培养他们的内在力量和自我恢复力,以面对日常生活的种种压力。
——乔恩·卡巴特-津恩博士,美国麻省医学院医学荣誉教授、减压诊所和医学、卫生保健和社会观察中心创始人和主管
在当今美国教育的这个至关重要的时刻,这本书更显得必不可少。学校教育过分强调孩子们的数学和文学技能.而太多的时候忽视了社交和情绪学习技能的重要性。安克雷奇学区已经与兰提尔瑞女士和她的同事们在这项重要的工作上有着长期的合作,并取得了意义深远的成果。我强烈推荐这本书!
——卡罗尔·科莫,美国安克雷奇学区主管、城市学校理事会执行委员会主席
《滋养孩子内在生命的成长》是琳达·兰提尔瑞和丹尼尔·戈尔曼送给孩子们的一份多么好的礼物!它通过奇妙而引人入胜的练习和活动,为培养孩子内心深处的沉着和内在恢复力提供了帮助。
——南希·卡尔森-佩杰,《重返童年》作者、莱斯利大学教育学教授
目录
第一章 为滋养儿童内在生命而准备 1
相关研究成果 5
儿童社会性与情绪的发展 13
第二章 儿童放松身体、集中意识练习前的准备 17
指导原则一 推己及人:自行练习平静和放松,再带领孩子练习。 19
指导原则二 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 20
指导原则三 孩子的全情参与是获得成效的最佳方法 21
指导原则四 耐心等待学习成果 22
指导原则五 请在开始练习和跟随音乐指导前为家庭建立一些新规范和习惯 22
新规范参考之一 用餐时保持片刻安静 23
新规范参考之二 创建家中的“平静角落” 24
新规范参考之三 学习“保持平静”活动 24
新规范参考之四 播放让人安静的音乐 25
新规范参考之五 保持平静、安宁的空间 26
新规范参考之六 妥善处理孩子遇到的 干扰或暴力事件 26
新规范参考之七 敬畏大自然,拥抱大自然 27
新规范参考之八 多了解孩子身体的信号 28
新规范参考之九 拥有亲子阅读时间 28
练习结构说明 30
开始练习并持之以恒 31
通读整个练习说明 31
正式进行练习 32
关于“放松身体,平静意识”的两大背景知识 33
关于放松身体 35
关于集中注意力:静观 36
第三章 5~7岁儿童放松身体、集中意识的练习 39
影响5~7岁儿童发展的因素 40
你应该了解的5~7岁儿童 41
练习一 进入放松状态:渐进式肌肉放松 43
聆听音乐之前的准备 43
STEP 1 聆听音乐前的准备 44
STEP 2 可以这样开始 45
STEP 3 共同探讨活动中的感受 46
STEP 4 共同探讨感受到的身体其他部位的改变 46
STEP 5 聆听(本练习是音乐中的曲目1) 48
听完音乐之后的回顾 52
延伸到日常生活中 53
故事分享 54
练习二 集中注意力:静观 56
聆听音乐之前的准备 56
STEP 1 你可以这样开始 58
STEP 2 活动之“侦查员游戏” 58
STEP 3 活动之“专注地品尝食物” 59
STEP 4 聆听(本练习是CD中的曲目2) 61
听完音乐之后的回顾 63
延伸到日常生活中 65
故事分享 66
第四章 8~11岁儿童放松身体、集中意识的练习 69
你应该了解的8~11岁孩子 71
练习一 进入放松状态:渐进式肌肉放松 72
聆听音乐之前的准备 73
STEP 1 聆听音乐之前的准备 74
STEP 2 向孩子解释“对抗、逃避和冻结”反应 78
STEP 3 腹式呼吸法介绍 79
STEP 4 聆听(本练习是音乐中的曲目3) 82
听完音乐之后的回顾 85
延伸到日常生活中 87
故事分享 88
练习二 集中注意力:静观 90
聆听音乐之前的准备 90
STEP 1 你可以这样开始 92
STEP 2 活动之两个小挑战游戏 93
STEP 3 活动之“专注地品尝食物” 95
STEP 4 聆听(本练习是音乐中的曲目4) 96
听完音乐之后的回顾 99
延伸到日常生活中 100
故事分享 101
第五章 12岁及以上儿童放松身体、集中意识的练习 103
你应该了解的12岁以上的孩子 105
练习一 进入放松状态:渐进式肌肉放松 107
聆听音乐之前的准备 108
STEP 1 你可以这样开始 109
STEP 2 向孩子解释“对抗、逃避和冻结”反应 113
STEP 3 腹式呼吸法介绍 115
STEP 4 聆听(本练习是音乐中的曲目5) 118
听完音乐之后的回顾 124
延伸到日常生活中 126
练习二 集中注意力:静观 130
聆听音乐之前的准备 131
STEP 1 你可以这样开始 132
STEP 2 活动之两个挑战游戏 133
STEP 3 活动之品尝食物 135
STEP 4 聆听(本练习是音乐中的曲目6) 135
听完音乐之后的回顾 139
延伸到日常生活中 140
故事分享 141
第六章 准备好让孩子带领我们走进新生活 145
定期为孩子创造一段“安静时光” 147
我们拥有的机会 152
前言/序言
推荐序
帮助孩子建立安全的内心庇护所
丹尼尔·戈尔曼
最近,我和一位母亲讨论了她女儿在学校的表现,她说:“我女儿擅长数学,英语也不错,但是最为突出的一点是我觉得她拥有很高的情商。”
这是不久前的一场对话。如果没有这些年的努力,我想这样的谈话绝不可能发生。1993年,我、琳达·兰提尔瑞以及其他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组建了“促进社会情绪能力学习合作组织”(CASEL)。当时只有少数项目能称得上是真正的“社交和情绪学习”(SEL)。这样的项目设有系统的情商课堂教学,运用于标准的全日制的学生课程中。其中包括以下课程: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管理负面情绪和冲动,提高共情能力与合作意识。
琳达是其中一个项目的关键人物。她提出“创新解决冲突”模式,卓有成效地降低了校园暴力的发生率。实践了“社交和情绪学习”课程的学校能够有效应对诸如青少年吸烟嗜酒、中途退学和未成年意外怀孕等青少年的常见问题。于是,W.T.甘特基金会委任给项目组一项课题,即研究影响青少年“社交和情绪”技能发展的关键因素。
《触碰心灵的沃土:点亮孩子内在生命的光辉》 在这充斥着信息洪流与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为人父母者,心中萦绕着一个深切的期盼: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然而,在这追求外在成就的道路上,我们是否曾停下脚步,审视孩子那片更为广阔、更为深邃的内在世界?是否曾仔细耕耘他们心灵的沃土,为他们播下情感健康的种子,培育出坚韧的品格,让他们拥有感知、理解、表达并调节自身情感的能力?《触碰心灵的沃土:点亮孩子内在生命的光辉》正是这样一本书,它不谈论应试技巧,不聚焦课业成绩,而是将目光坚定地投向孩子成长中最核心、最持久的财富——那颗敏感、丰富、充满潜力的内在生命。 本书的诞生,源于对现代儿童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情感疏离”与“内在匮乏”现象的深刻观察与忧虑。我们看到,即使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许多孩子依然面临着情感上的困惑:他们可能无法准确表达内心的感受,容易被负面情绪裹挟,甚至在人际交往中显得笨拙与不安。这种内在的“空虚”或“不稳”,并非源于缺乏爱,而是可能源于未能有效地引导他们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未能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自我认知。本书致力于填补这一认知的空白,为家长提供一套系统、实用、充满人文关怀的指导,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以最自然、最贴近孩子的方式,滋养他们内在生命的光辉。 第一章:倾听那无声的语言——解码孩子的情绪密码 孩子的心灵,如同初生的嫩芽,敏感而脆弱。他们的情绪,往往是其内在需求的直接表达,却常常被我们成年人有意或无意地忽视、误读。本章将带领家长们一同踏上“情绪解码”之旅。我们将深入探讨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情绪特征,从婴儿期哇哇大哭背后可能隐藏的饥饿、不适,到学龄前儿童因规则受限而产生的沮丧,再到青少年期因自我认知探索而引发的焦虑与叛逆。 本书强调,理解孩子的情绪,并非要求家长成为心理学专家,而是要学会成为一个敏锐的“观察者”和“倾听者”。我们将介绍一些简单易学的观察技巧,如何通过孩子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行为模式来捕捉他们细微的情绪波动。例如,一个孩子紧握的拳头可能代表着压抑的愤怒,而一个闪烁不安的眼神可能透露着内心的恐惧。更重要的是,本书将鼓励家长放下评判,以一种全然接纳的态度去倾听孩子的情绪。这包括: 情绪的命名与识别: 帮助孩子学习描述和命名自己的感受,例如“你现在感到很生气,因为你的积木被推倒了,是吗?”这不仅能帮助孩子理解自己的情绪,也能让他们感受到被理解和被看见。 共情式的倾听: 学习如何真正地“听”孩子说话,不仅仅是听到声音,更是感受到声音背后的情绪。这意味着放下手机、停止做其他事情,用目光交流,用温和的语气回应。 情绪的镜像反馈: 通过复述孩子的话语并加入自己的理解,让孩子确认自己的感受被准确接收,例如“你说的意思是你觉得很委屈,因为妈妈没有注意到你先搭的积木,对吗?” 本章将通过大量生动的生活场景案例,帮助家长们打破“孩子哭闹就是不听话”、“孩子害羞就是内向”等刻板印象,真正走进孩子的情感世界,建立起基于理解与尊重的亲子沟通桥梁。 第二章:内在的罗盘——塑造孩子的自我认知与价值感 一个孩子能否拥有健康的成长轨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我是谁”的清晰认知,以及对自己价值的肯定。本书将“自我认知”视为孩子内在生命的核心指南针,并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来帮助家长们引导孩子建立积极、稳固的自我认同。 认识并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我们将探讨如何帮助孩子理解,犯错是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而非个人失败的标签。通过分享个人成长经历中的挫折与学习,以及鼓励孩子分析错误原因并寻找解决方案,来培养他们从错误中学习的勇气和能力。 发掘并肯定独特天赋: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拥有各自的潜能与闪光点。本章将引导家长们如何耐心地观察、倾听,去发现孩子那些不为人注意的兴趣、才能和优势,并给予真诚而具体的肯定。这并非鼓励家长们刻意去培养“神童”,而是要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即使是在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领域。 建立健康的边界与自主感: 给予孩子适当的选择权和自主权,是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和责任感的重要途径。本书将提供关于如何在不同年龄段设定合理界限、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决定,以及尊重孩子隐私的实用建议,帮助他们建立起健康的自我边界和内在的自主感。 通过一系列引导孩子进行自我探索的活动,如“我的优点小本子”、“我的愿望树”等,以及鼓励家长们成为孩子“发现者”而非“塑造者”的角色,本章旨在帮助孩子建立起一个坚实而积极的自我认知基础,让他们在面对未来的挑战时,能拥有强大的内在力量。 第三章:情感的调色盘——赋能孩子管理与表达情绪 拥有识别与理解情绪的能力是第一步,而学会如何有效地管理和表达这些情绪,则是孩子迈向情感成熟的关键一步。《触碰心灵的沃土》将情感的管理视为一项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的技能,并为家长们提供了一套丰富而实用的“情感调色盘”。 疏导负面情绪的艺术: 愤怒、悲伤、恐惧……这些看似“负面”的情绪,对孩子而言,并非洪水猛兽,而是重要的信号。本章将教授家长们如何帮助孩子以健康的方式疏导这些情绪,例如: 情绪的“暂停键”: 引导孩子在情绪爆发前找到暂停的机会,如深呼吸、数数、暂时离开现场等。 情绪的“发泄口”: 鼓励孩子通过绘画、写作、音乐、运动等创造性的方式来释放情绪,而非压抑或爆发。 情绪的“转换器”: 学习如何帮助孩子将负面情绪转化为积极的力量,例如将愤怒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动力,将沮丧转化为学习新事物的契机。 学会清晰而尊重的表达: 很多时候,孩子的情绪问题源于无法清晰、有效地向他人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本书将指导家长们如何示范和引导孩子使用“我”信息来表达,例如“当我看到我的玩具被拿走时,我感到很难过”,而非指责性的“你总是抢我的玩具!”。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的有效管理,最终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本章将鼓励家长们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引导他们分析问题的根源,集思广益,找到可行的解决方案,并承担相应的责任,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其自信心与应对能力。 本书将提供一系列诸如“情绪故事绘本”、“情绪骰子游戏”等亲子互动活动,让学习情感管理的过程变得生动有趣,让孩子在玩乐中潜移默化地掌握情感调控的技巧。 第四章:心灵的连接——构建健康的亲子关系与人际交往 孩子内在生命的成长,离不开安全、温暖、充满支持的亲子关系作为基石。同时,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孩子未来幸福生活的重要保障。《触碰心灵的沃土》将亲子关系视为滋养孩子内在生命最重要的“土壤”,并强调其对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深远影响。 高质量的陪伴: 本章将深入探讨“高质量陪伴”的真正含义,并非简单的物理在场,而是全身心的投入,用爱与关注回应孩子,让他们感受到被珍视、被理解。我们将提供具体的建议,如何利用零碎时间,创造有意义的亲子互动时刻。 化解冲突,增进理解: 亲子冲突在所难免,关键在于如何化解。本书将教授家长们一套有效的冲突管理策略,包括积极倾听、换位思考、共同协商解决方案等,将冲突转化为增进亲子理解与信任的契机。 同理心与社交技巧的培养: 同理心是建立健康人际关系的核心。本章将指导家长们如何通过讲故事、角色扮演、引导孩子观察他人等方式,帮助孩子理解他人的感受,学会换位思考。同时,也将提供关于如何引导孩子学习分享、合作、倾听、解决争执等基础社交技巧的实用方法。 榜样的力量: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本书将强调家长在情绪管理、人际交往中所扮演的榜样角色,鼓励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展现健康的情感表达方式和良好的人际互动模式。 通过一些旨在促进亲子沟通和理解的家庭活动,以及鼓励家长们反思自身在亲子关系中的角色,本章旨在帮助家长们构建一个充满爱、信任与支持的家庭环境,为孩子内在生命的光辉绽放提供最坚实的后盾。 结语:播撒爱的种子,静待花开 《触碰心灵的沃土:点亮孩子内在生命的光辉》并非一本提供速成秘诀的“育儿指南”,它更像是一位温和而睿智的朋友,陪伴您一同探索孩子内在世界的奇妙旅程。本书倡导的是一种“慢”的育儿智慧,一种将目光聚焦于孩子内心成长、情感健康与品格塑造的长期投入。 我们相信,当孩子拥有了感知、理解、表达与管理自身情绪的能力;当他们建立了稳固的自我认知与健康的价值感;当他们学会了与他人建立深厚、真诚的连接;那么,无论未来的道路多么曲折,他们都能以一颗坚韧、乐观、充满爱的心灵去面对,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 请放下那些关于“赢在起跑线”的焦虑,让我们一同踏上这场滋养孩子内在生命的旅程。在这片充满爱的沃土上,播撒下理解、尊重、关怀的种子,悉心浇灌,静待那属于孩子生命中最绚烂的花朵,缓缓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