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商业评论》优秀经管类书籍榜首图书!
日本商业图书大奖获奖图书!
三谷宏治经营管理力作中国大陆强势发行
作者在麦肯锡、埃森哲从事咨询工作逾二十年
《经营战略全史》带你重踏世界名企百年经营之旅
深度展现经营战略、名企成长从0到1的艰苦卓绝
Ø 《经营战略全史》为创业者、企业经营者、MBA课程学习者提供的理论讲解与实战范例!
50位世界殿堂级经营战略大师的饕餮盛宴:
泰勒、梅奥、法约尔、安索夫、钱德勒、安德鲁斯、巴纳德、德鲁克、亨德森、波特、明茨伯格、克里斯坦森……
囊括全球近100本必读商业图书之理论精华:
《创新者的窘境》《蓝海战略》《精益创业》《从优秀到卓越》《基业长青》《第五项修炼》《企业再造》《世界是平的》……
Ø 《经营战略全史》展现世界领军企业百年成长探索之路,为你呈现创业维艰之旅,引发创业者、经营者的深度领悟!
福特汽车:以一款T型福特车催生出一个全新的社会阶层
麦肯锡:在艰难的十年之后完成从“公司”到“战略公司”的转型
通用电气:以“单纯到家”的判断标准成功实现业务投资重组
谷歌:以7000次积极的冒险试错激发企业成长的原动力
佳能:一场“鲁莽的日本企业的胡闹”成就世界级企业的诞生
Facebook:直面学者“社会性崩溃”警示,揭示强大“弱关系”
ZARA:从“预判流行”到“追赶流行”,产品更新周期短至两周
……
在本书中,人们可以学到两件事情:一是“经营战略论如何解决当时社会及商业面临的问题”,二是“现代创新理论的构造”。前者对一直学习经营学的人来说是极好的温习材料,而后者则是对有志于商业经营的人极好的指南。
这本书并不是学术书籍,也不是经营咨询类商业书籍。它是一本以泰勒和梅奥为开端的、描绘100年经营战略理论变迁的、前后300多页的“故事书”,因此本书并没有偏重学术、咨询或者企业中的任何一方面。
如果你学习经营战略,无论是入门还是结业,敬请阅读本书。
——三谷宏治
他们以理论与实践的严谨结合开拓世界企业成长之路——
1917年,亨利·法约尔首次揭示了企业经营管理的流程
1924年,埃尔顿·梅奥发现大幅降低离职率的秘密
1938年,切斯特·巴纳德激励了那些为世界危机而苦恼的企业领袖
1965年,伊戈尔·安索夫揭示了优秀经理人的任务
1979年,弗雷德里克·格鲁克的“战略”改变了麦肯锡的困境
1984年,理查德·帕斯卡尔从本田成功的背后得出惊人的结论
1993年,迈克尔·哈默等著《企业再造》引发世界500强再造热潮
…………
它们以敢于冒险的勇气和信念,成就企业的辉煌与传奇——
福特汽车:以一款T型福特车催生出一个全新的社会阶层
麦肯锡:在艰难的十年之后完成从“公司”到“战略公司”的转型
通用电气:以“单纯到家”的判断标准成功实现业务投资重组
谷歌:以7000次积极的冒险试错激发企业成长的原动力
佳能:一场“鲁莽的日本企业的胡闹”成就世界级企业的诞生
Facebook:直面学者“社会性崩溃”警示,揭示强大“弱关系”
ZARA:从“预判流行”到“追赶流行”,产品更新周期短至两周
…………
三谷宏治
金泽工业大学虎之门研究生院教授,早稻田大学商务学院客座教授。
1964年出生于大阪,毕业于东京大学物理系,后攻读英士国际商学院(INSEAD)MBA课程。先后就职于波士顿咨询公司和埃森哲公司。2003年至2006年期间任埃森哲战略团队的总负责人。目前,除成人教育外,还致力于面向在校学生以及老师家长的教育活动。
此外,他还担任了永平寺家乡大使、非营利组织“放学后儿童辅导协会”及3keys理事等多项社会职务。
著述有《传达力》《超能思考力》《图解思考方法》等。其中《经营战略全史》一书,2013年被《哈佛商业评论》评为经管类图书,2014年荣获商业图书大奖。
001·序 言
第 1 章 近代管理学的三个源头(1910 —1930 年代)
003·“巨匠们的午后”1 :科学管理之父泰勒与人际关系学始祖梅奥
006·泰勒如何将“科学管理法”导入充满怠工、不信任和恐惧的19 世纪的工厂
011·福特创造的大规模生产系统催生出的“大众富裕阶层”
014·梅奥发现“人的社会属性”
018·专栏 马斯洛的梦,释迦的觉悟
021·法约尔定义“企业活动”并制订整个公司的“管理流程”
第 2 章 近代经营管理的创始(1930—1960 年代)
029·“巨匠们的午后”2 :经营战略之父安索夫与最初的经营史学家钱德勒
032·巴纳德以“经理人员的职能”激励了那些为世界危机而苦恼的顶尖人物
036·德鲁克:将经营管理的实用性推广到全世界的“传道师”
040·安索夫:带来“市场竞争”理念的真正的经营战略之父
048·钱德勒:真的说过“组织跟随战略”这样的话吗?
052·鲍尔:创立麦肯锡公司,推进“结构战略”
056·“巨匠们的午后”3 :战略设计之父安德鲁斯与定位学派领头人波特
059·安德鲁斯:推广“战略设计手段”,深信战略即艺术
063·专栏 SWOT 分析法的真面目
066·科特勒:市场营销领域的德鲁克
070·专栏 产品生命周期战略的冲击导致“市场营销的死亡”
第 3 章 定位学派的大发展(1960—1980 年代)
075·“巨匠们的午后”4 :麦肯锡公司的构筑者鲍尔与波士顿咨询公司的创立者亨德森
078·亨德森主持:波士顿咨询公司的诞生及“时间”“竞争”“资源分配”的飞跃
087·专栏 “市场增长率—相对市场份额矩阵”是外部环境与竞争的结合
090·格鲁克主导的麦肯锡的逆转
094·定位学派的佼佼者波特
100·专栏 战争与经营战略:从克劳塞维茨、兰切斯特到孙武
第 4 章 能力学派的群雄割据(1980—1990 年代)
106·佳能与本田:鲁莽的日本企业的跃进
113·专栏 丰田生产系统:库存即是恶!
117·“巨匠们的午后”5 :《追求卓越》的作者彼得斯与《时基竞争战略》的作者斯托克
120·反定位学派的彼得斯等人的热门作品《追求卓越》
124·因标杆管理法而复活的施乐、西南航空和福特
128·斯托克在东京的作品《时基竞争战略》
131·哈默:危及自身的破坏性再造
134·哈默尔和普拉哈拉德:面向未来的成长战略——核心竞争力
138·专栏 味之素的核心竞争力经营
140·福斯特主持的麦肯锡的革新战略
143·革新者们从特曼创立的硅谷而来
147·圣吉与野中的“组织学习”
153·巴尼在“资源基础理论”中提到的资源优势
第 5 章 定位论与能力论的统合与匹配(1990 年代—? )
161·“巨匠们的午后”6 :归来的佼佼者波特与能力学派的领头羊巴尼
164·波特在世纪末发起的反击:什么是战略?
167·明茨伯格的“组织结构”经营战略
170·卡普兰与诺顿提出的管理方法:平衡计分卡理论
第 6 章 21 世纪的经营环境与战略诸论(2000 年代—? )?
185·“巨匠们的午后”7 :年轻的天才熊彼特与“颠覆性创新”的克里斯坦森
188·企业行将消失:世界环境的不安定化与不确定性
193·世界在膨胀!“新兴国家抬头”与“复杂化”
196·打破分界线!产业、企业、机能的融合与重组
200·世界聚焦的经营主题:“创新”“领导能力”“学习”“网络”“社会性”“全球化”
203·克里斯坦森主张的催生“颠覆性创新”的“领导力”
206·BOP、新中间层和戈文达拉扬的“逆向创新”
210·埃文斯所洞见的“网络”的本质
213·专栏 “测量”的力量改变经营
218·组织学习的新动向:未来中心、知识产权战略及工作转变
223·“巨匠们的午后”8 :从竞争到协调的格拉顿与不竞争的蓝海战略者莫博涅
226·“社会”吸引了当世伟才
第 7 章 最后的答案:“适应性战略”(2010 年代—? )
232·沃茨的打击:不从历史中学习,而是从集体智慧和对照实验中学习
240·施密特和佩奇领导的谷歌超级试错型经营
244·哈福德在《适应性创新》中指出的理想组织的陷阱
253·专栏 日本军队失败的本质与美国军队失败的本质
255·IDEO 布朗的设计思维:快速、轻松、实际体验
261·专栏 从不预判流行的时装品牌 ZARA
266·总结:攀登经营战略这座大山
272·布兰克与莱斯从实践中总结出的“精益创业”
277·波士顿咨询公司的里维斯提倡适应性战略
补 章 俯瞰全体的 B3C 框架(1996 年—? )
285·“巨匠们的午后”(番外篇):德鲁克与我
287·为撼动“巨象”而生的 B3C 框架
291·用 B3C 框架定义战场
296·用战场战略大步前进
298·结束语
泰勒如何将“科学管理法”导入充满怠工、不信任和恐惧的 19 世纪的工厂
年轻的泰勒的挫折与忧郁
这个叫作经营战略全史的故事,就从一个名叫弗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
Taylor,1856—1915)的人说起。为什么要以他为开端?因为他正是一切的起源。
这位考入哈佛大学法学系的天才入学不久就因眼疾而退学,成为了水泵工厂的一名见习工人。那个时候他 19 岁(年龄会有前后 1 年的误差,下同)。22 岁的时候他转入米德维尔钢铁公司工作,很快就从机械工提升为工厂的组长,并致力于提高生产率的研究。
从那时候往前倒推 100 年,英国工业革命的中心从织布机和纺纱机的改良转移到了冶铁技术的改良。动力装置(蒸汽机)的开发催生出了铁路和蒸汽船。
商业发展的中心地域扩大到了德国和美国,托马斯·爱迪生(1847—1931)的发明实现商业化使得电能被广泛地应用,街道和工厂在夜里也能亮如白昼。
但那时的工厂中到处充斥着怠工、不信任和恐惧。那时的工资体系是单纯的多劳多得制,本来应该是干的越多得到的也越多,但是,一旦工资过高时,管理人员会擅自调整工资水平,这样一来到手的工资就没有什么变化。“只会工作没有用”,于是怠工行为开始蔓延,以至于努力工作的人反而成了罪人。而管理者方面只会用“上进者有奖”(以斥责与解雇的形式)来应对这种情况。
年轻的泰勒将这一切看在眼里,他决心改变这种两败俱伤的现状。
“科学管理法”带来生产率的急剧上升
为提高生产率,泰勒做了许多实验与研究。他用秒表计算时间,用尺子计算移动距离,彻底改变了当时“经验测量”的方式,用精确的测量代替了目测。
在伯利恒钢铁公司研究铁锹作业期间,他认识到了计划与管理业务的重要性。
当时的伯利恒钢铁公司每天有 400—600 名工人。这些工人的工作是用铁锹铲起并搬运矿石或粉末。每天要搬运的矿石大小和形状不同,工人们就根据各自的喜好选择不同大小的铁锹。想要轻松的人会搬运小块的矿石,而自觉力气大的人会选择大块矿石搬运,直到累得精疲力竭。由于各人的工作方式不同,每个人的工作量也没法统一计量。
泰勒选了两个人开始了实验。他首先分析最适合的重量,最终明白了最适合的重量应该是每锹 21 磅(9.5 千克)。结合各种搬运对象的形状以及每锹 21 磅的标准,他准备了 8 种不同型号的铁锹。
他的优化研究甚至具体到铁锹下铲的速度与高度、上扬的时间,并且优化了工资体系,提出了为超额工作量支付超额工资的阶梯型工资制度。
但是这样一来,除了现场监督人员之外,还需要增加计划管理人员,以便根据当天的工作内容来分配人员,并发放不同型号的铁锹。这当然会产生新的成本。
那么,这样的改革结果如何呢?
作业人员每天的平均工作量从 16 吨增长到了 59 吨,是原来的 3.7 倍。与此同时,作业者的日平均工资从 1.15 美元提高到了 1.88 美元,提升了 63%,而整体的成本降低了一半还多,从每 10 吨 72 美分降低到 32 美分。劳资双方都获得了更大的收益。
能够刺激劳动者的因素是工作环境的改善和经济因素
从米德维尔钢铁公司时代开始,泰勒就取得了众多的专利权,35 岁的时候他已经独当一面了。除了伯利恒钢铁公司之外,他还改革了许多企业,使劳动者的工资得到了提高。
最终他把自己取得的所有成果汇成了一本书:《科学管理原理》(The 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 ,1911)。那时泰勒 55 岁。
他提倡的科学管理方法可以总结为以下 5 点:
1. 作业管理(Fast Management)
2. 工作研究(Work Study)
3. 标准化制度(Instruction Card)
4. 阶段性工资
5. 区分工作职能
其中工作研究的内容是研究工作的时间与工人的动作等,将熟练工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传授给没有熟练的工人。这样就可以在大致平等的条件下以“作业管理” 的方式制定“每日最佳工作量”,并以“标准化制度”将工作所使用的工具、时间以及工作内容规范化、标准化。
阶段性工资制度是为了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而设立的,当一个月的工作量超过规定额度时,工资水平就会上涨。为了计划管理上述四项的内容,需要在组织内部区分工作职能,将计划管理的职位和执行计划的职位区分开来,放在专门的职能部门里。
那个时代的大环境是:产业扩大,大量年轻的未熟练工人进入工厂。一方面,人们更迫切地希望在公正的条件下获得更高的收入。另一方面,经营者急于扩大生产规模,获得生产效率的提高。泰勒的科学管理方法正好迎合了双方的需求。
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以为又是那种泛泛而谈、学不到什么实质内容的读物。但越读越觉得,这完全颠覆了我的刻板印象!这本书的逻辑性极强,它不是把各种战略理论一股脑儿地堆砌起来,而是像一条清晰的河流,带着读者从战略的源头一路向前,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看到了各种战略思想的演变和碰撞。我特别惊喜的是,它并没有回避战略中的那些“黑历史”或者说不太成功的案例,反而通过对这些失败经验的分析,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战略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这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成功往往是无数次试错和调整的结果。书中对不同时期代表性战略思想的剖析,比如从早期的亚当·斯密经济学到后来的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再到后现代的生态位理论,都做到了深入浅出,让我能够理解这些理论的精髓,以及它们是如何在实践中被应用和发展的。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做什么”的书,更是关于“如何思考”的书。它教会我,在面对复杂的商业环境时,应该如何运用历史的智慧,去审视当下的挑战,并做出更明智的决策。这对于我理解当前的市场变化,甚至我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启发意义。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和内容都给我带来了巨大的惊喜。它不像我之前读过的许多管理类书籍,只是告诉你一些通用的原则或者模型,而是深入历史的长河,去探寻经营战略的起源、发展以及演变过程。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能够将复杂的理论和抽象的概念,通过生动的历史故事和人物塑造,变得鲜活起来。我尤其喜欢它对不同时代背景下,企业战略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的分析,这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为什么在某个特定时期,某种战略会盛行,而又在另一个时期被淘汰。书中关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对比分析,就让我对企业的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了解到,战略并非一成不变的,它需要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调整,同时也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进行优化。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战略的制定和执行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它不仅仅是关于“赢”的策略,更是关于“生存”和“发展”的智慧。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经营管理的理解上升了一个新的维度,不再是零散的知识点,而是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评分这本书真的让我大开眼界!我一直以为“经营战略”就是制定一些目标,然后想办法去实现,就像高考前列个学习计划一样。但读了这本书,我才明白,这简直是把战略的深度和广度摊在我面前。它不像那种告诉你“照着做就能成功”的鸡汤文,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循循善诱地剖析了历史上无数企业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如何思考、如何决策、如何应变。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关于“蓝海战略”的那一部分,它不仅仅是告诉你“去创新”,而是深入挖掘了创新背后的逻辑——如何跳出现有竞争的“红海”,去开辟属于自己的新市场空间。书中列举了大量案例,从初创企业到跨国巨头,它们在遭遇困境时,是如何通过调整战略走出泥潭,甚至实现“弯道超车”的。这让我意识到,战略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一种动态的、灵活的思维方式,需要不断地学习、反思和调整。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梳理历史脉络时,那种严谨的学术态度,但同时又用非常易懂的语言进行解读,让我这个非科班出身的读者也能津津有味地读下去。这本书让我对“战略”这两个字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再是枯燥的理论,而是充满了智慧和力量的实践艺术。
评分说实话,我读这本书纯属偶然,但绝对是我近期读过最“值”的一本书。它就像一个百科全书式的指南,但又不是那种干巴巴的理论集合,而是通过大量的历史事件和企业案例,生动地展现了经营战略是如何在波诡云谲的市场环境中被创造、被应用、被迭代的。我之前对战略的理解非常片面,总觉得是少数几个高层领导的事情,但这本书让我明白,战略的根基在于对宏观环境的深刻洞察,在于对企业自身资源和能力的精准评估,更在于对未来趋势的敏锐预判。它让我理解了为什么有些企业能够基业长青,而有些企业却昙花一现。书中关于“颠覆性创新”的章节,简直是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让我看到了那些看似弱小的对手,是如何一步步瓦解行业巨头的统治地位的。这让我开始反思,在面对竞争时,是应该固守传统,还是应该主动拥抱变革?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宏大的视角,让我不再局限于眼前的短期利益,而是能够从更长远、更全局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会失败,不是因为我们不够努力,而是因为我们的战略方向错了。这本书,就像一个警钟,提醒我要时刻保持警惕,不断学习,不断进化。
评分我必须说,这本书的内容远超我的预期,甚至可以说是让我眼前一亮。它没有那种照本宣科的枯燥感,反而充满了思考的乐趣。作者以一种非常独特的视角,将经营战略的演进过程,与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关键人物巧妙地结合起来,使得原本可能显得晦涩难懂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信息不对称”在战略中的作用的讨论,它让我明白了为什么在市场竞争中,信息的掌握程度往往是决定成败的关键。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战略不仅仅是关于如何制定计划,更是关于如何理解世界,如何洞察人性,以及如何预见未来。它鼓励读者去质疑,去反思,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独特路径。我特别欣赏书中对那些“非主流”或者说被低估的战略思想的挖掘,这让我看到了战略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也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成功的秘诀就隐藏在那些被忽视的角落。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如何经营”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思考”的书,它引导我去审视那些隐藏在商业现象背后的深层逻辑,去理解那些驱动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提升了我的理论认知,更重要的是,它点燃了我对商业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评分服务客户,经常聊战略,了解一下作者的看法
评分从14世纪的美第奇家族、17世纪的三井越后屋,到21世纪的阿里巴巴……
评分很好的一本书,马上准备仔细研读~
评分京东买书活动很给力!买了好多书慢慢看!期待书中内容为我展开一个别样的世界
评分这本书不错,内容值得反复仔细研读,活动购买,划算。
评分速度绝对快啊 第二天就到了 质量也很不错 内容还没细看 看完再评 推荐购买!
评分收到书了,听朋友介绍买的,好好学习学习
评分书的质量不错,物流很快,质量很好!
评分不错不错的,不错不错哦。不错不错的,不错不错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