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背景 1
关于这本书 2
创新挑战 4
创新准则 7
在你阅读这本书时 10
第 2 章 通过洞察力驱动创新,提升创新智商 12
什么是“好的洞察力” 13
5 种洞察力类型 15
本章小结 46
第 3 章 实施突破式创新 48
通过洞察力组合,实现突破式创新 49
域:创建一系列相关的理念 51
使战略重点与创新工作紧密结合:创新体系结构 62
本章小结 64
第 4 章 从初期创意到商业理念 65
改变关于创新流程中的思维定式 66
SEI 方法 68
应用迭代的学习过程 78
不要想当然地对机会进行阐述和限制 79
如果相信速度对于市场而言,是至关重要的,那么请快速跟进机会 80
本章小结 81
第 5 章 推动快速创新 83
通过集中的创新挑战,参与组织活动 85
创新加速器 95
开放式创新,快于内部发展 97
本章小结 104
第 6 章 实验与去风险化 105
构建并管理风险框架 107
明确学习路径 108
建立实验日程表 110
关于实验的实例 117
本章小结 122
第 7 章 在市场内创新 124
在运行中创新 125
指导后续创新的原则 126
在后续活动中应用创新前端方法:发展新洞察力以进行新的学习 127
将洞察力转化为行动 134
为后续学习和修正,继续进行实验 137
后续创新:说明性设计方法 138
后续创新的先锋:精选案例 140
后续创新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144
本章小结 145
第 8 章 创新型组织 146
创新要素的组成框架 147
构建组织的创新原则 148
创新的组成要素 152
实例:组织创新 168
本章小结 176
第 9 章 领导创新 177
从高层领导创新 178
促使领导参与创新 181
领导参与创新的例子 183
从高层领导创新:谁抓住了重点 186
不可或缺的高层领导 188
来自内部的领导:基层领导创新 188
本章小结 193
第 10 章 启动 194
从成果出发,进行设计 195
创新成果的类型 196
为经常想要实现的成果进行高水平的设计 199
启动:召集团队 210
评估问题和方案:创新评估和设计 213
开始之前,一些小贴士 217
本章小结 217
第 11 章 结尾和展望未来 219
解决创新挑战的灵活、可重构的技巧 221
对常见的误区,要提高警惕 222
致谢 225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种在日常工作中总是感觉创新乏力、思路打结的人量身定做的!我一直以来都对“创新”这个词充满向往,但总觉得它遥不可及,像是那些灵光乍现的天才们独有的能力。然而,《创新方法 来自实战的创新模式和工具》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没有卖弄那些高深的理论,而是把创新拆解成了一套套切实可行的方法和工具,让人一看就跃跃欲试。书中提到的“头脑风暴”并非仅仅是大家围坐在一起随便说说,而是有明确的引导规则和技巧,能够最大化地激发团队的集体智慧。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用户画像”的讲解,它教会我如何真正深入地理解我的用户,挖掘他们潜在的需求,而不是基于我自己的臆测去开发产品。书中提供的案例也都非常贴合实际,我能看到自己公司的影子,也能借鉴到其他行业的成功经验。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手里握着一把把开启创新的钥匙,随时可以去尝试,去突破,去创造。这不再是一本摆在书架上的摆设,而是一本可以随时翻阅、随时应用的“行动指南”。
评分我承认,我一开始对这本书的名字《创新方法 来自实战的创新模式和工具》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总觉得市面上关于创新的书太多了,很多都是泛泛而谈,甚至有些华而不实。但是,当我翻开这本书,尤其是读到其中关于“设计思维”的部分时,我被深深吸引住了。它不像我之前读过的那些书,只是简单介绍设计思维的几个阶段,而是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每一个阶段的核心理念和实践方法,并且用大量的真实案例来佐证。比如,书中对于“同理心”的描述,不仅仅是教会你如何去“听”,更是教会你如何去“感受”,如何从用户的视角去发现他们自己都未曾意识到的问题。我特别喜欢书中一个关于“原型制作”的章节,它强调了快速试错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低成本的原型来验证想法。这彻底改变了我对产品开发的固有认知,原来很多时候,我们不必等到产品完全成熟才去推向市场,而是可以先制作一个简单的模型,收集反馈,然后不断迭代。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创新”这个抽象的概念,转化为了具体可执行的步骤,让普通人也能踏上创新的道路。
评分我一直认为,创新是天赋,是少数人的专利。然而,在读完《创新方法 来自实战的创新模式和工具》这本书之后,我的想法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变。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用平实易懂的语言,为我打开了通往创新世界的大门。它并没有用那些晦涩难懂的术语来吓唬读者,而是将复杂的创新过程分解成一个个清晰的步骤,并且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和工具,让我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随时上手实践。书中关于“痛点挖掘”的讲解,让我明白了原来创新并非凭空产生,而是源于对用户真实需求的深刻洞察。我特别欣赏书中对“创意生成”方法的介绍,那些看似简单却极具启发性的技巧,让我能够轻松打破思维定势,找到新的灵感。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和一位经验丰富的创新者进行一次深入的对话,我不仅学到了方法,更重要的是获得了信心。它让我相信,创新并非遥不可及,而是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得的宝贵能力。
评分在商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创新已经不再是锦上添花,而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提升团队创新能力的系统性方法。《创新方法 来自实战的创新模式和工具》这本书,可以说是一本“及时雨”。它没有罗列那些虚无缥缈的理论,而是聚焦于“实战”,提供了一系列经过验证的创新模式和工具。我尤其对书中介绍的“精益创业”理念印象深刻,它倡导的“构建-测量-学习”的闭环,对于如何在高不确定性的环境下进行产品创新,提供了清晰的指导。书中不仅仅是理论的阐述,更重要的是给出了如何落地执行的详细步骤,例如如何有效地进行市场调研,如何设计最小可行性产品(MVP),以及如何根据用户反馈进行快速迭代。我还从书中学习到了多种激发团队创意的技巧,比如“SCAMPER”方法,它提供了一个系统的框架,帮助我们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和优化现有产品或服务。这本书对于任何想要在企业中推动创新、提升竞争力的人来说,都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宝藏。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从事产品研发工作的技术人员,我深知在产品迭代过程中,如何保持持续的创新力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创新方法 来自实战的创新模式和工具》这本书,可以说是给我带来了一场“及时雨”。它没有空谈那些虚头巴脑的理论,而是将创新归结为一系列可操作的模式和工具,并且这些都来自于“实战”。书中对于“用户体验设计”的讲解,让我深刻认识到,优秀的产品不仅仅是功能的堆砌,更是对用户需求的深度理解和对用户情感的细腻把握。我尤其受益于书中关于“敏捷开发”与“创新思维”相结合的论述,它提供了一种既能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又能保持产品前瞻性的有效路径。书中的许多工具,比如“价值主张画布”和“商业模式画布”,我都迫不及待地想在我的团队中推广使用,我相信它们能够帮助我们更清晰地梳理产品方向,并有效地验证商业模式。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的阐述,更重要的是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工具箱”,让我们能够将创新理念真正落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