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艺术评论(第一辑)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发表于2024-11-10
北大艺术评论(第一辑)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北大艺术评论》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主办,系以艺术学科所包含的各学科领域的研究为主的纯学术性学术集刊,每年两辑,设专论、焦点话题、艺术学前沿、各体艺术评论、艺术史研究、书评等栏目。《北大艺术评论》依托北京大学深厚的艺术人文资源和悠远的艺术教育、艺术研究传统,联系国内外艺术学科的知名学者和学术新锐,立足史论,倡扬积极介入的当下批评实践,推介zui新的艺术学学术成果,激发跨学科跨文化的交流与对话,以促进艺术学学科的理论建设和批评实践,并以此探索“道”与“艺”、学与思的融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学学科体系。
王一川,1959年生,四川乐山沐川人。现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入选教育部2005年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计划。教育部第五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1982、1984、1988年先后于四川大学、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获文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84至2011年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院。曾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艺学教研室主任、文学院副院长、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兼学位办主任、教务处处长、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近年主要研究艺术理论、文艺理论、美学、影视批评等。著有《意义的瞬间生成》、《语言乌托邦》、《修辞论美学》、《张艺谋神话的终结》、《中国现代性体验的发生》、《中国现代学引论》、《文学理论》、《文艺转型论》、《第二重文本》和《革命式改革》等。
发刊词
王一川 写在《北大艺术评论》创刊之际........................................(1)
特 稿
叶 朗 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的基础性工程..................................(6)
柯蒂斯·卡特 追随卡西尔:艺术和审美符号...................................(12)
特别策划“中华美学精神的当代传承”笔谈
王一川 理解“中华美学精神”的含义..........................................(24)
彭吉象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之我见...........................................(34)
朱良志 匪夷所思的美
——谈中华美学精神的一个典型例证......................................(40)
陈旭光 中华美学精神与中国艺术精神散论......................................(60)
向 勇 当代创意设计中的中华美学精神........................................(72)
唐金楠 互联网时代中华美学精神传播的机遇与挑战..................... .......(75)
美学与艺术理论
彭 锋 电影哲学:从理论到问题................................................(80)
刘 俊 摄影的诞生与艺术的终结:传媒艺术的实践
前奏与研究前奏.............................................................(95)
艺术史
李 凇 父子宰相之心
——关于唐代韩滉《五牛图》与新出土的韩休墓壁画之关联性的初步思考......(112)
影视批评
李道新 跨国构型、国族想象与跨国民族电影史................................ (120)
厉震林、罗馨儿 2015 年国产电影表演美学述评................................(140)
陈晓云 类型模式下的个性叙事
——以《烈日灼心》和《解救吾先生》为例...............................(152)
张慧瑜 崛起时代的中国电影与新的中国故事
——以近期国产商业大片、青春片和文艺片为例.........................(161)
视觉理论
蓝 江 记忆与影像
——论阿甘本的生命—影像哲学........................................(174)
姜宇辉 肉体之眼与不可见之力
——贯穿尼采、巴塔耶与德勒兹的视觉之思...............................(190)
戏剧研究
顾春芳 论戏剧的诗性空间..................................................(204)
彭万荣 戏剧形态与戏剧编剧................................................(216)
音乐研究
刘小龙 献给三军将士的交响礼赞
——综论冼星海《民族解放交响曲》 第三乐章“保卫祖国”................ (230)
伍维曦 西学文脉与“古典”音乐诗学
——查尔斯·罗森《古典风格: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中译本读后.........(241)
艺术传播
林 一 中国文化艺术国际受众的层次论 .......................................(256)
博士后论坛
崔朝阳 人文历史情境中的艺术创作
——以“吴门画派”为例..............................................(266)
高 鹏 浅谈数字化时代的美术馆创新与实践
——以国际美术馆数字化实践及今日未来馆为例..................... .....(272)
邸含玮 “粉丝戏剧”研究.................................................... (281)
拓 璐 新世纪中国“小妞电影”............................................... (288)
百家艺谭
林祥雄 漫谈中国画的发展与演变
——阅读《早报》现在封面《不为水墨求出路,做自己就好》触感.. ........ (296)
学术动态
吴燕武、朱亮亮 宋代的视觉景象与历史情境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黉门对话”专家主题论坛综述..................(302)
李雨谏 电影史研究理论与方法:新材料、新思路、新方法
——第三届北京大学电影学博士生国际论坛综述.......................(308)
娄 逸 影视艺术与传媒文化的深度研讨:前沿理论与热点现场
——近期北京大学“批评家周末”文艺沙龙学术综述....................... (313)
《北大艺术评论》稿约...................................................... (321)
写在《北大艺术评论》创刊之际
王一川
《北大艺术评论》同读者见面了。这是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主办的以艺术理论、艺术史和艺术批评为主要探讨领域的学术集刊。汉语中的“集”字,金文大篆作,小篆作,其本义即“群鸟在木上也”(《说文》),指群鸟栖止于树上,有聚合、会合之意。《诗经? 周南? 葛覃》说“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本刊诚邀海内外艺术学界同人会“集”于燕园之林木间,以文会友,以论交朋,共同就中外艺术潮流的今天、昨天和明天发出自己的“喈喈”之声,以汇入当前学林的百家争鸣之中。
在迎接北京大学艺术学科100 周年和艺术学院建院(系)20 周年的时刻兴办这份集刊,自有一种意义和承当。自从蔡元培先生于1917 年1 月正式执掌北京大学并即锐意开拓中国现代高等艺术教育和艺术学科至今,艺术学科在北大已历经百年。在“五四”运动期间,北大不仅有《新青年》杂志,而且还有《每周评论》及学生自办刊物《新潮》、《国民》和《国故》等,它们共同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精神,纵论时代风云、社会变迁及思想变革,特别是在现代文艺思想、文艺创作及文艺批评等的变革方面做了重要的开拓,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今天新辟《北大艺术评论》集刊平台,正是希望能自觉传承北大的这份学术传统,面对当今中外艺术现象与问题而展开我们的理论与评论工作。特别是,当前中国艺术发展迫切需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文艺批评要的就是批评” a。真正的批评才能成为推动中国艺术及中国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当现有相关学术期刊和集刊业已为数众多之时,本刊之所以仍要办,乃是源自学科主见形成后的静心涵养和持守的自觉。自2011 年艺术学成为独立学科门类以来,学院根据全国现有艺术学科格局和北大自身的学科传统及定位,确立起以艺术学理论学科为核心并兼顾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及音乐学的学科发展方略。这一方略要求自觉以艺术史论为重心,合力精心耕耘艺术学理论学科,并使之与上述其他学科相偕而行、协调发展。鉴于艺术学理论学科作为一级学科依然筚路蓝缕(尽管源远流长),且在各个艺术门类史的相互融通上体现鲜明的中国特色,故现在集中精力于这片一级学科处女地的潜心耕耘,尤有必要。恰如伏尔泰笔下“老实人”所说,“种咱们的园地要紧”。
设想和期待中的能持续投寄我们的学科主见及自觉的这片园地,大体应有(但不限于)如下重心:
第一,艺术新思想探询。艺术新思想的诞生总来自于不同思想间的学术争鸣。假如缺乏真正的新思想,就不足以引发质疑;而不能在质疑声中站住脚,终究无力衔负新思想的使命。遥想先辈本着“思想自由,是世界大学的通例”的精神,“想稍稍开点风气,请了几个比较的有点新思想的人,提倡点新的学理,发布点新的印刷品,用世界的新思想来比较,用我的理想来批评……”b 如今在走向北大艺术学科第二个百年里程的时刻,理应张开远大的抱负和宽阔的襟怀,依托自由气氛下平等探索与质询新思想的传统,在艺术新思想的自由探询及原创上竞相啼鸣,为中国和世界艺术发展做出积极的理论建树。
第二,艺术门类互通新探。中国“艺术学”的早期开拓者宗白华曾在“中国艺术心灵”视野中描绘中国宇宙观、阴阳二气、气韵生动、生命的节奏等在中国书法、诗、绘画和音乐等艺术门类中的相互融通式呈现。c 如此,努力在各艺术门类之间、特别是在各艺术门类史之间寻求跨门类相互比较及融通的可能性,以便在单一艺术门类理论及单一艺术门类史的持续研究基础上开拓出具有普遍性品格的艺术理论和艺术史,正是本刊的选择和承当的重心之一。这可能是该学科所赖以建立和发展的具有关键性和标志性意义、但在目前又仍属亟待突破的难点之所在的基础性问题域。
第三,艺术新潮评点。当前中国文艺或艺术新潮在其活跃中尤其需要真正的艺术论。百年前的北大文艺学科前辈们不仅敢于评点文艺新潮,而且本身就是文艺新潮的潮儿。蔡元培对“美育”的倡导、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等新主张及鲁迅刊于《新年》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等,都相继拉动了全国的文艺新潮。难怪会有“北大是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的评说。a今天这份北大集刊也应以先辈的创新精神为典直面艺术创作、理论及评论之新现象、新问题,及时发出自己的独立声音,做出自主评判,并开展相互平等的对话与争鸣,以期在当前中国文艺发展中真正起到批评的作用。
第四,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的新实践。北大人历来注重艺术与生活(人生)的新型系之理论探索及其实践,特别强调以高远的精神境界去引领艺术变革和改造人们的日生活世界。朱光潜早就提出“人生的艺术化”主张b,叶朗先生勉励今日北大人坚守“高远的精神境界的追求” c。当前,如何让理想主义的精神之光,“照亮”在其中商业美或审美资本已变得日趋活跃的艺术创作、鉴赏与教育,文化产业或创意产业,艺术政与营销等艺术与文化领域,引领其保持应有的精神境界、审美品位和文化气度,恰是刊应有的关切。
当然,言不尽意,无法在此开列本刊的所有关注点,只是想约略说明我们所思所之焦点而已。欢迎各位方家和友朋聚集于《北大艺术评论》,予我们以支持和指点,发我们共同的和鸣之声,一道为中国艺术及艺术评论迈向新境界尽一份绵薄之力。
北大艺术评论(第一辑)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北大艺术评论(第一辑)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北大艺术评论(第一辑)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北大艺术评论(第一辑)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北大艺术评论(第一辑)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