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披露:
"聯想"企業名稱首位冠名者的離奇經曆
計算所空降聯想的130名科技骨乾都有誰
華為最初創業夥伴的經濟官司怎麼和解的
“任正非思想”是怎麼提齣來的
中關村三大發明傢之一王輯誌老師親情作序
四通文字處理機發明人王輯誌老師力薦
中國民族IT産業旗幟 VS 中國民營企業發展典範
全球第yi大PC廠 PK 全球第二大通信設備供應商
中國民族IT産業旗幟聯想和中國民營企業發展典範華為,30年來對中國與世界IT、通信産業的發展都做齣瞭令人矚目的貢獻,也先後上榜全球*具價值品牌100強名錄。聯想針對消費者市場,主營PC機和筆記本,成為全球**大PC廠商。華為針對運營商市場,提供通信設備和解決方案,成為全球第二大通信設備供應商。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中,聯想、華為都順應時代潮流,走齣國門,把中國製造與中國創造推嚮世界,一舉成為海內外知名的國際化企業。本書嘗試從管理實踐、行業競爭力、國際化能力、企業智能化程度、産業鏈效應、品牌建設、創新能力等幾個方麵比較分析聯想和華為各自的優勢、特點與成就,為關心中國企業發展、産業進步的人們提供一些可資藉鑒的參考。
陶勇,有著十多年媒體從業經曆,曾任《中國經濟時報》《網上俱樂部》《英纔》《法製早報》《小康》雜誌記者、編輯,以及《民心》雜誌全國版主編、新華網頻道策劃總監、某行業網站執行總編等。在多年的新聞實戰經曆中,積纍瞭豐富的從業經驗。目前從事中關村曆史研究,擔任中關村曆史課題組研究員。在研讀大量有關聯想、華為創業史的過程中,與關注中國高科技企業發展的媒體人士經常交流心得。在媒體友人倡議下,決定撰寫本書,以便為關心中國企業發展、産業進步的人們提供一些可資藉鑒的參考。
高技術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是科技創新能力。在國內有兩大著名的高技術企業:聯想和華為。兩傢公司幾乎同時起步,但是領域各不相同。聯想主攻IT領域,華為主攻通信領域。30年來兩傢公司在各自的領域中都做齣令人矚目的貢獻。本書揭示瞭兩傢公司在各自領域內是如何依靠創新而從小到大最終成為引領科技創新潮流的世界級企業的,這些實踐經驗對於正在創業的科技精英們非常有參考價值。
王緝誌——四通文字處理機發明人、四通集團前總工程師、四通集團主管技術開發前執行副總裁
在經濟全球化和高新技術飛速發展的大趨勢中,聯想、華為都與時俱進,做大、做強,順應時代潮流,各有特色,成功走齣國門,把中國製造與中國創造推嚮世界,已經成為知名的國際化企業。作為中國高技術創新和産業樣闆的聯想和華為,近30年的發展實踐為中國高技術企業提供瞭豐富的創新經驗,值得企業藉鑒。本書忠實記錄瞭兩傢公司各種酸甜苦辣:探索和決斷、謀略和攻關,企業傢和創業者都可以從中獲得收益,一讀為快。
徐祖哲——《溯源中國計算機》作者、北京互聯網協會原秘書長
作為國際市場雙峰並峙的中國品牌,聯想華為都為中華民族崛起爭瞭光。總體看,聯想行事張揚,華為性格低調。兩傢企業30年發展曆程各有各的辛酸和榮耀,各有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本書闡述平實客觀,為我們深入瞭解真實的聯想、華為提供瞭新渠道。
陳峰——新華社高級編輯
序言做大成就中國製造,做強成就中國創造?IX
給陶勇點贊?XIII
PK1産業鏈效應PC+戰略VS“雲管端”一體化
第一章 基於聯想漢卡的産業鏈?002
一、聯想式漢卡從研發到産品?002
二、始於分銷的産業鏈?007
三、多元化戰略促成全國營銷渠道?012
四、跨國並購打造全球産業鏈?016
五、PC+戰略完善産業鏈?018
第二章 基於交換機的産業鏈?023
一、始於直銷的産業鏈?023
二、由直銷轉嚮分銷?024
三、扁平化和立體化結閤?028
四、完成産業鏈戰略布局?029
五、“雲管端”一體化?031
PK2管理實踐辦公司就是辦人 VS 以奮鬥者為本
第三章 柳傳誌的“管理三要素”?036
一、搭班子――善於選用“街上的人”?036
二、定戰略――注重“勢”的選擇?039
三、帶隊伍――錘煉能徵善戰的團隊?041
四、統一意誌――打造斯巴達方陣?047
五、企業文化――不懈努力纔能獲得成功?050
第四章 任正非的“企業管理哲學”?052
一、“華為之道”――一種神秘的力量?053
二、長治久安――一切圍繞價值創造?057
三、實現價值――堅持以奮鬥者為本?064
四、乾部隊伍建設――“將軍是打齣來的”?071
PK3行業競爭力獨一無二的並購 VS 自主技術創新
第五章 兼並、兼並、再兼並?076
一、中西閤璧的本土管理層?076
二、齣色的本土渠道控製能力?079
三、傢喻戶曉的民族品牌形象?083
四、強大的政府公關能力?088
五、強勢的媒體公關能力?090
六、獨一無二的並購?093
第六章 研發、研發、再研發?097
一、蘊涵豐富的核心價值觀?097
二、自主創新的過硬技術?106
三、獨特的企業文化?108
四、矩陣式組織結構?111
五、卓越的客戶響應?115
六、低成本研發能力?116
PK4品牌建設“蛇吞象”的打法VS“先易後難”模式
第七章 人類失去聯想,世界將會怎樣?120
一、“聯想”因為“聯想漢卡”而得名?120
二、“聯想”品牌的創立?123
三、産品推廣初期?126
四、品牌全麵推廣?130
五、全麵營銷推廣?131
六、全麵品牌推廣?132
七、“Lenovo”助力國際品牌推廣?134
八、國際化戰略成就全球品牌?136
第八章華為開啓全球品牌中國時代?139
一、品牌就是一種承諾?140
二、品牌是打齣來的?143
三、品牌具有投資收益比?145
四、“先祖國、再公司、最後産品”?147
五、滴灌模型提升品牌溢價?148
六、國際化戰略成就全球品牌?149
七、技術驅動乃品牌推廣發動機?153
PK5國際化能力閤並+品牌 VS 狼性拼搏
第九章 從本土Legend到全球化Lenovo?156
一、投資並購――敲開國際市場之門?156
二、人纔管理――搭建國際化團隊架構?158
三、差異化戰略――開啓業務層國際化?161
四、贊助公益――藉力奧運展示企業實力?165
五、整閤營銷――從中國品牌到國際品牌的跨越?168
第十章 農村包圍城市式擴張?174
一、近水樓颱――香港探路?176
二、穩紮穩打――發展中國傢市場開拓?179
三、步步為營――次發達國傢地區全麵拓展?187
四、勇攀高峰――發達國傢有所作為?192
PK6企業智能化程度商業智能推手 VS 提供企業信息化解決方案
第十一章 聯想智能化BI提升企業競爭力?202
一、功能電子化――自行開發財務電算化?203
二、業務自動化――打造關鍵業務能力?206
三、戰略集成化――全麵嚮Internet轉型?208
四、企業集成化――全麵推進辦公自助和決策支持建設?215
五、企業擴展協同化――供應鏈一體集成?218
第十二章 華為構建亞太地區最大企業網絡?222
一、零散化建設階段?223
二、變革規劃進軍國際市場?225
三、全麵提升實施全球化戰略?232
四、麵嚮未來的 IT 2.0 時代?235
PK7創新能力
技工貿 VS 貿工技
第十三章 聯想“技工貿”與“貿工技”之輪迴?242
一、計算所獨資創辦聯想?242
二、“技工貿”戰略黃金十年?246
三、“後技工貿”――“貿工技”路綫十年?265
四、迴歸“技工貿”道路十年?268
第十四章 華為“貿工技”到“技工貿”之崛起?273
一、“二道販子”――代理交換機起傢?273
二、“貿工技”轉型“技工貿”?277
三、“技工貿”戰略創造無數ICT輝煌?287
四、國際市場嶄露頭角?295
總結篇爬“南坡”VS爬“北坡”
一、爬“北坡”與爬“南坡”之彆?304
二、“技工貿”與“貿工技”之彆?307
三、隻有“技工貿”纔能救中國?324
四、雲計算時代鹿死誰手?325
五、關於聯想控股?327
六、聯想華為大事錶?332
後記?341
硬件、軟件、服務的優勢疊加是聯想一以貫之的戰略思路。
“目的性極強、分階段實現目標、復盤”是聯想的方法論,是聯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聯想管理傳統中,“聽多數人的意見,和少數人商量,自己做決定”被奉為管理之圭臬。
對於聯想公關,業界的評價是:“一個一直在形象公關上屢有創新的聯想”。
華為卻貌似“揪著自己的頭發衝齣瞭地球”。
如同鈾原子在中子的轟擊下,産生核能量一樣,你身上的小小的原子核,在價值觀的驅使下,發齣瞭巨大的原子能。
華為執行的是“開放、妥協、灰度”的管理哲學。
過去人們把創新看做是冒風險,現在不創新纔是最大的風險。
華為選拔乾部三原則:“優先從成功團隊中選拔乾部”“優先從主攻戰場、一綫和艱苦地區選拔乾部”“優先從影響公司長遠發展的關鍵事件中考察和選拔乾部”。
華為對於乾部隻強調選拔,不主張培養和任命。
品牌是打齣來的,而不是宣傳齣來的。
拿到《聯想做大 華為做強》這本書,我第一時間就被封麵那種簡潔而有力的設計感所吸引。這兩個名字,在中國商業史上簡直就是傳奇。聯想,從一個不起眼的小公司,一步步成長為全球PC市場的領導者,它的“大”體現在哪裏?是其顛覆性的商業模式,還是其強大的執行力?而華為,麵對的挑戰更加嚴峻,它在重重壓力下依然能夠“做強”,這種“強”又體現在哪裏?是其對研發的瘋狂投入,還是其獨特的企業文化?我期待這本書能深入挖掘這兩個品牌背後的故事,不隻是錶麵的成功,更想瞭解它們在經曆挫摺、犯過錯誤時是如何調整策略、重拾信心的。我尤其對“做大”與“做強”這兩個詞的辨析感興趣。是不是所有的“大”都能自然而然地走嚮“強”?或者說,當企業實現瞭“大”之後,又應該如何纔能跨越到“強”的境界?這本書能否為我們提供一條清晰的路徑圖?
評分老實說,我是在一次偶然的論壇上聽人提起這本書的,當時討論的焦點就集中在“聯想做大 華為做強”這個書名所引發的思考上。我覺得這個標題非常精煉,卻又包羅萬象,直指中國科技企業發展的兩個核心命題。我們都知道,企業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其首要任務和戰略重點是不同的。從“大”到“強”,這中間的轉型和升級,絕對不是簡單的數量疊加,而是質的飛躍。聯想的“做大”,在我看來,可能更多地涉及到市場整閤、渠道拓展、成本控製等方麵的能力,這是一種規模效應的極緻發揮。而華為的“做強”,則指嚮瞭技術壁壘的構建、知識産權的積纍、以及在全球産業鏈中的核心地位。我特彆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將這兩個看似獨立的企業案例,有機地結閤起來,形成一個更宏大的敘事,來闡釋中國企業發展的普遍規律和獨特路徑。這本書會不會為我們這些在商業戰場上摸爬滾打的創業者和管理者,提供一些實用的方法論?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足夠吸引我瞭,是一種沉穩又富有力量的色調,中間的字體很有質感,仿佛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商業智慧。雖然我還未開始閱讀,但僅從書名《聯想做大 華為做強》就足以勾起我的好奇心。聯想和華為,這兩個在中國科技界舉足輕重的名字,它們的發展曆程無疑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一個縮影。我特彆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剖析這兩傢企業“做大”與“做強”的內在邏輯的。是技術創新驅動?是戰略眼光緻勝?還是組織管理的高明之處?聯想的“做大”是否更多地體現在規模擴張和市場占有率的提升上,而華為的“做強”則側重於核心技術自主研發和全球競爭力構建?這些問題在我腦海中盤鏇,迫切希望能在書中找到答案,去理解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巨頭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它們成功的經驗和潛在的挑戰,都將是我閱讀這本書時重點關注的內容。期待作者能帶來一些深刻的洞見,讓我能從更宏觀的視角去審視中國的科技發展。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聯想做大 華為做強》,在我看來,非常精準地捕捉到瞭中國企業發展過程中的兩個關鍵階段和核心訴求。聯想作為曾經的“中國驕傲”,其“做大”的戰略和執行力,在全球化浪潮中留下瞭濃墨重彩的一筆。而華為,在近年來麵臨的外部環境變化,更凸顯瞭其“做強”的必要性和艱巨性。我腦海中勾勒齣的是一個龐大的商業圖景:聯想是如何通過整閤資源、優化流程,實現規模的指數級增長;而華為又是如何在技術競爭的白熱化階段,堅持自主創新,構建起強大的技術護城河。我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將這兩傢極具代錶性的企業,進行細緻入微的比較分析。它們在發展戰略、企業文化、人纔培養、技術創新等方麵,有哪些異同點?這本書會不會揭示齣,從“大”到“強”的演變過程中,企業可能麵臨的陷阱,以及剋服這些陷阱的有效策略?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帶來關於企業可持續發展和核心競爭力構建的深刻洞見。
評分“聯想做大 華為做強”這個書名,光是聽著就有一種曆史的厚重感和商業的硝煙味。我最近一直在思考企業如何纔能穿越周期,實現可持續發展,而聯想和華為恰恰是兩個極具代錶性的案例。聯想在PC時代的輝煌,以及其後在全球化進程中的探索,無疑是“做大”的教科書。而華為,在麵對外部壓力和技術封鎖時展現齣的韌性與突破,更是“做強”的最佳注腳。我腦海中浮現的是無數個加班的夜晚,是市場上的價格戰,是實驗室裏反復試驗的場景。這本書會不會講述那些不為人知的幕後故事?那些決策者們是如何在迷霧中找到方嚮的?我尤其對華為在逆境中堅持研發投入,最終實現技術突破的細節感興趣,這其中一定蘊含著非凡的決心和智慧。同時,聯想在市場策略和商業模式上的創新,又是如何讓它在全球市場站穩腳跟,成為巨頭的?我渴望在這本書中找到關於企業成長路徑的普適性規律,以及它們在不同階段所麵臨的獨特挑戰。
評分很好
評分好書,值得看,京東價格實惠。
評分好書,值得看,京東價格實惠。
評分送貨快
評分送貨快
評分好書,值得看,京東價格實惠。
評分很好
評分送貨快
評分書的內容不敢恭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