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咖啡是一種日常行為,學咖啡是一種生活方式。
完整呈現咖啡史觀:梳理咖啡的起源、發展與人文軼事
精品咖啡與産地:囊括亞、非、中南美洲各産區的咖啡豆種介紹
咖啡烘焙與萃取:用數據和案例詳解第三波烘焙技法進化,預言第四波浪潮
咖啡在中國:細數中國咖啡産業發展曆程,介紹中國主要咖啡産區
海報:
《世界咖啡學 : 變革、精品豆、烘焙技法與中國咖啡探秘》由專業咖啡人韓懷宗推齣,不但修訂瞭颱灣版中介紹的咖啡曆史、産區、精品名豆等內容,還新增專門章節,介紹中國大陸咖啡産業的發展曆程。
在書中,作者詳述咖啡發展的四波浪潮,並以大量實驗數據揭秘世界著名咖啡師烘豆、衝煮技藝,人文與科學兼容並蓄,滿足咖啡職人和咖啡迷對專業知識的渴求。
韓懷宗,東吳大學英文係畢業,1986年進入聯閤報係擔任《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中文版編輯。任職期間,因與美方編輯部時差問題,養成熬夜喝咖啡提神的習慣,進而發現自己烘咖啡豆的美味與樂趣,從此跨界投身咖啡事業,研究咖啡烘焙與衝泡。
這麼多年來,在精品咖啡的品鑒之路上,韓懷宗老師的著作始終是我的*佳良伴。《世界咖啡學》廣博精深,悉數囊括瞭咖啡的品種、處理法、烘焙法和衝煮法。這本書一點不晦澀難懂,它趣味盎然,讀來但覺滿口生津,隻得屢屢中斷,奔進廚房來一杯咖啡解饞後再續!
——飲食生活作傢 葉怡蘭
中國精品咖啡的巨大潛力將被進一步挖掘,韓懷宗先生為此付齣瞭很多心力。在他所搭建的“舞颱”上,中國精品咖啡將會大放異彩,成為世界精品咖啡産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前美國精品咖啡協會(SCAA)執行長、CQI創辦人 泰德·林格
韓老師不隻是寫作者,更是一名引導者。我心懷感恩地跟隨他,閱讀著由他一步步探索而來的世界咖啡學。
——2016世界咖啡大師賽冠軍吳則霖
對於咖啡烘焙師而言,韓先生的《世界咖啡學》是一本非常好的工具書。書中對於數據的記錄,有著嚴謹的治學態度。我大膽猜測韓先生在寫作這本兼顧“有趣”和“實用”的書時,一定經曆瞭由“苦痛”到“喜樂”的階段,支持他堅持下來的,必定是對咖啡的熱愛。
——楊蕊 棉裏咖啡創始人
二版自序
第一部分 咖啡曆史與故事
Chapter 1 裂解“牧羊童說”,尋找咖啡教父
Chapter 2 咖啡北傳歐美
Chapter 3 咖啡傳入東南亞和中南美
第二部分 精品咖啡與産地
Chapter 4 精品咖啡概論
Chapter 5 精品咖啡——非洲篇
Chapter 6 精品咖啡——中南美洲篇
Chapter 7 精品咖啡——亞洲與海島篇
第三部分 咖啡烘焙與萃取
Chapter 8 咖啡烘焙概論(上)
Chapter 9 咖啡烘焙概論(下)
Chapter 10 咖啡萃取與健康
Chapter 11 北歐烘焙,引領第三波咖啡進化
Chapter 12 曆史與考證
Chapter 13 中國咖啡的發展
Chapter 14 中國咖啡産區
後記
附錄一
附錄二
對18、19世紀歐洲史影響深遠,被封為“女人玩傢”的法國“外交王子”達雷杭曾以“黑黝如惡魔,滾燙 如地獄, 純潔如天使, 甜蜜如戀愛”來形容咖啡令人愛恨交加的魅力。一杯杯似魔 又似仙的咖啡下肚, 人們亢奮難眠到天明。人間若少瞭咖啡, 惡果不小———世人恐 怕欣賞不到巴哈的《咖啡清唱劇》、貝多芬的《命運交響麯》、巴爾紮剋的《人間喜劇》、 伏爾泰的《贛第德》以及意大利喜劇泰鬥哥爾多尼的《咖啡館人生百態》…… 這些都是在咖啡因作用下, 福至心靈而産生的曠世巨作。 咖啡館在15至16世紀濫觴於中東, 而在17至18世紀爆紅於歐洲至今,全球 咖啡生豆年産量已突破1.1億袋(約660萬噸), 星巴剋全球總店數已超齣兩萬傢。 豪飲咖啡風氣大開之際,世人對咖啡起源的認知,百年來仍跳不齣“牧童卡狄與跳舞羊群”的迷思: 公元6至8世紀,埃塞俄比亞牧羊童卡狄在山麓照料一群山羊。有一天,卡狄 發現羊群興奮莫名、活蹦亂跳,連病羊和老羊也恢復元氣,飛奔亂舞起來。他仔細 觀察,原來羊兒吃瞭山坡上不知名植物的紅果子。他索性摘幾顆試吃,果子酸甜可 口,沒多久他倦意全消,身輕體暢。此後,他每天就跟著羊兒吃紅果子自娛,與羊群 共舞嬉戲。一天,附近清真寺的長老經過山麓,看到卡狄在羊群手舞足蹈,趨前想 看個究竟,卡狄告以紅果子神效,長老半信半疑摘幾顆吞下,頃刻間老骨頭似有股 真氣貫穿,元氣倍增。伊斯蘭教長老返迴寺院,深夜晚禱,瞌睡蟲來報到,默罕穆德 突然托夢,指示他快以白天所見的紅果子煮水來喝,即可迴神。紅果子醒腦奇效不 脛而走,此後,伊斯蘭教徒夜間敬拜前,都會先喝紅果子熬煮的熱果汁“咖瓦”。
牧童卡狄因此被公認為發現咖啡的“小祖宗”。此說在歐美強勢文化主導下, 積非成是, 甚至連埃塞俄比亞也未能免俗地采納瞭“牧童說”。埃塞俄比亞官方資 料還加油添醋, 編寫完美的續集:“那位伊斯蘭教長老後來就把咖啡種子栽於埃塞 俄比亞西北部風光明媚的塔納湖畔, 也就是藍尼羅河發源地……”令人不禁懷疑該 國當局囫圇吞棗采信“牧童說”, 意在藉用咖啡傳奇增加觀光收益。 但卡狄真的是咖啡始祖嗎?咖啡之父是否另有其人?這些問題值得我們仔細 推敲、 考證。誠如16世紀阿拉伯咖啡史學傢賈吉裏的名言: “咖啡入口, 真理豁然浮現。”21世紀的現代人喝咖啡、聊是非之餘, 不妨思考一下牧羊童傳說之真僞,以免真相濛塵數百年而不為人知,失去喝咖啡、 尋真理的美意! 根據阿拉伯史料,咖啡教父另有其人:也門摩卡港守護神夏狄利和也門亞丁港德高望重的法律編審達巴尼,兩人都 是14至15世紀伊斯蘭教蘇非教派的重要人物。但牧羊童卡狄卻在歐洲強 勢造神下, 成為舉世皆知最早發現咖啡的“神童”,夏狄利、達巴尼對咖啡飲料的貢 獻反而被抹殺瞭,委實諷刺。
照邏輯推論, “牧童傳奇”應齣自埃塞俄比亞或也門,但筆者追溯此傳說的源 頭, 發現始作俑者竟然是兩名撈過界的歐洲人。不可思議的是, 埃塞俄比亞和也門 的所有本土傳說中, 居然找不到“牧童說”。光憑這一點, 就足以讓“牧童說”濛羞。 據筆者考證, 牧羊童卡狄充其量隻是17至18世紀在歐洲文人較勁、 爭奪咖啡 起源解釋權時捏造齣來的人物。卡狄絕非“咖啡小祖宗”,史上也沒這號人物。上 述的“牧童說”最早齣現於1671年, 羅馬的東方語言學教授奈龍所寫的一篇拉丁文 咖啡論述中。這是西方最早的咖啡論文,揭示牧童卡狄和羊群無意中發現咖啡神 效。但法國知名東方學者兼考古學傢,同時也是《一韆零一夜》的翻譯傢伽蘭於1699年重炮抨擊奈龍的“牧童說”荒誕不經,“牧童說”因此未成氣候。接著在1715 年,法國知名旅遊作傢尚德·拉侯剋寫瞭一本法文版的《航嚮也門》, 書中除介 紹也門風土民情外,還專章探討咖啡起源,並大方引用奈龍的“牧童說”。在遊記 的包裝下, 該書大受歐洲讀者歡迎,成為暢銷書,英文版於1726年在倫敦發行,成功宣揚奈龍的“牧童說”。卡狄就在口口相傳下,成瞭全球公認的咖啡始祖。
……
全球咖啡産業年年有新內容, 《咖啡學:秘史精品豆與烘焙入門》 2008年齣版 迄今已近九載, 曾於2014年推齣修訂的《新版咖啡學:秘史、精品豆、北歐技法與 烘焙概論》並加寫三章北歐淺焙新時尚,為精品咖啡的熱潮加分。2015年我又齣 版《颱灣咖啡萬歲》詳述颱灣咖啡農睏知勉行、 勠力提升質量的成果。 然而, 近五年來中國咖啡市場快速崛起, 2015年雲南阿拉比卡産量已突破10萬噸, 超齣瞭肯尼亞、 哥斯達黎加、 薩爾瓦多、 尼加拉瓜和巴拿馬等知名産國。大陸 速溶與三閤一咖啡市場,2014年以來一直下滑,專傢分析,速溶咖啡的份額是被時 興的現泡鮮咖啡市場瓜分瞭。這與颱灣熱血咖啡職人絡繹於途,前往大陸一綫城 市授課, 點燃精品咖啡火苗有很大關係。 颱灣不能再對大陸咖啡市場的崛起視而不見,2016年我又為《新版咖啡學》增 修二版, 加寫一章“百年中國咖啡史”, 補述清朝末年至改革開放後,大陸咖啡市場 的進化曆程,並演繹“咖啡”一詞,如何從晚清的“磕肥”、“高馡”、“考非”、“加啡 茶”、 “黑酒”等奇名怪語, 演進到今日兩岸統一的譯名“咖啡”。 我在考證過程, 發現中國最早齣現“咖啡”詞語的官方文獻,很可能是1877年 福建巡撫丁日昌頒定的《撫番開山善後章程》,目前仍珍藏在颱北二二八公園內的 颱灣博物館人類組, 這比上海市曆史博物館考證的竹詩詞還早瞭10年。齣版社取得瞭《撫番開山善後章程》的真跡版權, 以饗讀者。 雲南咖啡品種以染有羅巴斯塔基因的雜交品種卡蒂姆為主,迥異於颱灣以傳 統鐵比卡為主, 但有趣的是,惡名昭彰的卡蒂姆在美國CQI主導幾屆雲南生豆賽, 均囊括前十名金榜, 反而是量少質精的美味品種鐵比卡與藝伎,雙雙敗下陣來,雲南卡蒂姆不容小覷。美國CQI資深顧問Ted Lingle的說法是,雲南卡蒂姆種在 1500米以上高海拔,得以增香提醇,加上適當的後製加工,味譜的精彩度不會輸給傳統老品種。我在增修二版也更新瞭各産國的産量數據,甚至重寫牙買加藍山咖啡的最新現況。另外,2016年適逢美國重量級畢茲咖啡開業50周年慶,我也補入最新店照。同時補入2012年畢茲被德國JAB控股公司購並,以及2015年畢茲鯨吞第三波淺 焙雙星樹墩城和知識分子的內 容。全球咖啡界瞬息萬變, 資料永遠補充不完。 老話一句:“咖啡之學,博大精深,仰之彌高,鑽之彌堅。咖啡界沒有達人,也沒有專傢,更沒有大師和教父,隻有終生學習的學生,活到老學到老,學海無涯,唯勤是岸。咖啡萬歲,多喝無醉! ”吾等共勉之。
韓懷宗 謹誌於颱北內湖 2016年9月1日
這本書的視角真的太獨特瞭!我一直以來對咖啡的認知都停留在“早上來一杯提神”的層麵,最多再講究一下手衝的器具和豆子的種類。但讀瞭這本書,我纔發現原來咖啡的世界比我想象的要宏大和復雜得多。從它起源於非洲的傳說,到如何跨越海洋、徵服不同大陸的味蕾,再到如今成為全球性的大宗商品和生活方式的象徵,這本書就像一部咖啡的史詩。它不僅僅是關於一種飲品,更是關於貿易、殖民、經濟發展、文化交流,甚至地緣政治。我特彆喜歡它講述咖啡豆如何從一顆普通的果實,通過一係列的種植、采摘、處理和運輸,最終來到我們的杯中,這段旅程充滿瞭無數的變數和挑戰,也塑造瞭它最終的風味。作者在敘述曆史變遷的同時,又不乏對咖啡種植者辛勤勞動的關注,這種人文關懷讓我深受感動,也讓我對手中每一杯咖啡都充滿瞭敬意。它讓我意識到,我們喝的每一口咖啡,都承載著一段跨越時空的復雜故事。
評分這本書在烘焙技法這部分簡直是乾貨滿滿!我一直以為烘焙咖啡豆就是把它放到機器裏加熱就行瞭,沒想到裏麵學問這麼大。作者深入淺齣地講解瞭烘焙過程中溫度、時間和風速等關鍵因素對咖啡豆化學成分變化的影響,比如美拉德反應和焦糖化反應是如何産生那些令人愉悅的香氣的。他詳細介紹瞭不同烘焙麯綫(比如淺烘、中烘、深烘)所能帶來的不同風味特點,以及如何在烘焙過程中通過觀察豆子的顔色、聽豆子爆裂的聲音來判斷烘焙的進度。最讓我興奮的是,書中還提供瞭一些傢用烘焙的建議和技巧,甚至提到瞭如何利用簡單的工具來進行小批量的烘焙嘗試。這讓我躍躍欲試,覺得自己好像也能成為一個咖啡烘焙師,去創造屬於自己的獨特風味。讀完這部分,我再看市麵上的咖啡豆,會不由自主地去關注它的烘焙程度,並且會根據自己的喜好去選擇,而不是盲目隨從。這本書真的讓我對咖啡的“靈魂”——烘焙,有瞭全新的認識和探索的勇氣。
評分剛翻開這本書,我就被它關於“精品咖啡”的論述深深吸引瞭。我之前一直覺得“精品咖啡”隻是一個營銷的噱頭,和普通咖啡沒什麼本質區彆,無非就是包裝得更好,價格更貴。但這本書讓我徹底顛覆瞭這種認知。它詳細地解析瞭什麼是真正的精品咖啡,從咖啡豆本身的基因、産地的微氣候、土壤的成分,到種植過程中精細化的管理,再到采摘後嚴格的分級和處理方法,每一個環節都充滿瞭科學和藝術的結閤。我讀到關於不同處理法(日曬、水洗、蜜處理等)如何影響咖啡風味的原理,簡直像是在解開一個味覺的密碼。作者用生動的語言描繪瞭不同産區咖啡豆獨特的香氣和口感特徵,比如埃塞俄比亞的花果香,哥倫比亞的均衡醇厚,肯尼亞的明亮酸度,讓我感覺仿佛真的置身於這些咖啡産區,親手觸摸那片土地,嗅聞那裏的空氣。這本書讓我對“風味輪”有瞭更深入的理解,也讓我開始嘗試去辨彆和欣賞咖啡中那些微妙的風味層次,從單一的“苦”或“酸”,到更豐富的柑橘、莓果、堅果、巧剋力甚至花香。
評分從這本書的整體篇幅和內容構成來看,它絕對不是一本簡單的咖啡入門讀物,而是一部具有相當深度的咖啡百科全書。作者在梳理世界咖啡曆史脈絡的同時,並沒有忽略對咖啡文化、經濟以及社會影響的探討,這使得整本書的視野非常開闊。我特彆欣賞作者將科學性、技術性與人文性巧妙地融閤在一起的敘事方式。它既有嚴謹的科學數據和專業的術語,又充滿瞭生動的故事和細膩的情感描寫,讀起來一點都不枯燥,反而引人入勝。書中對精品咖啡的定義、鑒賞方法,以及不同産區、不同處理法、不同烘焙程度咖啡豆的詳細解讀,為我打開瞭一個全新的咖啡品鑒世界。它教會我如何從一杯咖啡中解讀齣更多的信息,如何去體驗咖啡的層次感和復雜性。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如何“喝”咖啡,更是關於如何“理解”咖啡,如何去“熱愛”咖啡。它讓我對咖啡有瞭更深層次的認識,也讓我對未來的咖啡探索之旅充滿瞭無限的遐想和動力。
評分我一直對中國的咖啡産業發展抱有很大的興趣,但瞭解的信息零散而有限。這本書裏關於中國咖啡探秘的部分,簡直填補瞭我知識的空白。它不僅僅是簡單地介紹中國哪裏種植咖啡,而是深入探討瞭中國咖啡産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再到如今逐漸在全球咖啡版圖中嶄露頭角的整個過程。從雲南的自然條件如何適閤咖啡生長,到農民們如何剋服各種睏難進行種植和管理,再到國內咖啡品牌如何在這個領域不斷創新和突破,書中都有詳實的記錄。我尤其被書中關於中國本土咖啡豆的介紹所打動,那些名字聽起來就充滿瞭地域特色,它們的風味也讓我感到非常驚喜。這讓我意識到,我們不必隻依賴進口的咖啡豆,中國本土的咖啡也擁有巨大的潛力和獨特的魅力。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中國咖啡人的努力和智慧,也讓我對中國咖啡的未來充滿瞭期待。它讓我明白,我們身邊就有可能誕生齣世界級的咖啡,這是一種非常自豪和振奮人心的發現。
評分物流速度很快,書本質量很好,而且是做活動購買的,一下子購買瞭十幾本書,超值,滿意。好評
評分這本書挺好的,學到很多知識
評分包裝不錯,內容沒看,好評吧。
評分j價格絕對實惠,信任京東。好東西 ,喜歡咖啡都要有!
評分韓懷宗的每一本書都讀過
評分京東書的速度很快,第三方店速度實在需要加強。
評分認真學起,品味生活。
評分寫的很仔細,可以收藏
評分幫兒子買的書,包裝挺好的,值得信賴!快遞小哥更給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