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慈善法研究

英国慈善法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德健 著
图书标签:
  • 慈善法
  • 英国
  • 非营利组织
  • 法律研究
  • 慈善事业
  • 公司法
  • 信托法
  • 监管
  • 合规
  • 社会影响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ISBN:9787519708092
版次:1
商品编码:12098471
包装:平装
开本:大32开
出版时间:2017-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47
字数:234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在英国及其他普通法系国家与地区,慈善组织有别于政府与营利部门,是旨在实现慈善目的与公共利益的独立组织。相应地,慈善组织作为私法组织,应当独立于政府,贯彻私法自治原则;与此同时,有别于营利企业,慈善组织又受到慈善目的、公共利益等原则与规则的制约。在此背景下,本书认为,作为规制慈善组织的基本法律机制,慈善法就应当在私法自治与公共利益维护之间维持平衡关系,既保障慈善组织的独立性,同时确保慈善组织所追求的慈善目的与公共利益的实现。这一主张构成了本书论述英国慈善法制的基本逻辑。在此认识的基础上,本书对英国慈善法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制度架构以及相应的实践经验和教训进行系统性的探讨,从而为国内慈善法基础理论的完善与慈善法制的进步提供理论准备。

作者简介

李德健,男,1987年生,山东潍坊人。山东大学法学院民商法学专业博士(硕博连读);2013年获得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与英国利物浦大学联合奖学金,赴利物浦大学法学院慈善法与政策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现为其博士候选人。主要研究方向为民商法基础理论、慈善法与政策、公司与非营利组织治理、信托法,并对政经社文等领域具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偏重从事跨学科的法学研究。在《法学论坛》《民商法论丛》《人权研究》《山东大学法律评论》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译文20余篇。多次参与国家ji、省部级与校级课题研究项目,所撰写论文曾获山东大学“海右”全国博士生论坛(法学)二等奖、民政部2014年“中国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理论研究部级课题一等奖学术奖励。

目录

导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与研究课题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课题
第二节研究方法与研究结构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结构
第三节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第一章慈善法概说
第一节慈善
一、慈善的概念界定
二、慈善活动
三、慈善组织
第二节慈善法
一、慈善法的含义与性质
二、慈善法的基础与法源
三、慈善法的原则与制度
第三节小结
第二章慈善目的
第一节慈善目的概述
一、慈善目的的地位
二、慈善目的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慈善目的的认定机制
一、慈善目的分类
二、公共利益要求
第三节小结
第三章慈善组织治理
第一节慈善组织治理概述
一、慈善组织治理的经济学基础
二、慈善组织治理的主要特性
三、慈善组织治理的法律架构
第二节慈善组织托管人
一、慈善组织托管人的含义
二、慈善组织托管人资格的获得与取消
三、慈善组织托管人的权利、义务与责任
四、相关执行机制
第三节慈善组织报告、账目、审计与公开
一、现行法律架构概说
二、年度报告
三、账目及审计、检查与公开制度
第四节小结
第四章慈善资金筹集
第一节慈善资金筹集概述
一、慈善资金筹集的概念与意义
二、慈善资金筹集的法律框架
第二节公共慈善募捐制度
一、历史沿革
二、现行法律架构
第三节职业筹款人与商业参与人
一、历史沿革
二、现行法律架构
第四节财政援助、贸易与投资
一、财政援助
二、贸易
三、投资
第五节小结
第五章慈善监管
第一节慈善监管概述
一、慈善监管的意义与根据
二、慈善监管的原则与模式
第二节慈善委员会
一、慈善委员会的历史沿革
二、慈善委员会的目标、职能及职权
三、慈善委员会的内部治理架构
四、慈善委员会的基本监管制度
第三节其他监管主体
一、法院与慈善特别法庭
二、首席检察官
三、税务局
四、地方政府
五、主要监管者
六、慈善组织官方保管人
第四节小结
第六章英国慈善法的指导意义
第一节慈善法基本原则的贯彻
一、与慈善目的、公共利益相关的原则贯彻
二、与私法自治相关的原则贯彻
第二节慈善法基本制度的构建
一、设计合理的慈善目的认定机制
二、建立以慈善组织托管人为核心的治理与问责机制
三、完善与慈善资金筹集方式多元化相适应的配套机制
四、再造现代化的慈善监管体制
附录英国慈善法的世界影响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美国慈善法制
第三节加拿大慈善法制
第四节澳大利亚慈善法制
第五节新西兰慈善法制
第六节新加坡慈善法制
第七节爱尔兰慈善法制
第八节中国香港慈善法制
第九节小结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精彩书摘

  《英国慈善法研究》:
  这里依然需要对此进行强调,即在中国探讨慈善组织治理制度的完善时,其基本的政治法律前提是国家政府对以慈善组织为代表的非营利组织结计自由的充分尊重与切实保障。目前,我国慈善组织治理所依赖的政治法律理念与制度框架正处于重大的转型期。政府简政放权,将适宜社会组织自行管理的社会事务交由慈善组织等非营利组织处理。现阶段的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这些措施都会为我国慈善组织治理提供了全新的研究素材与实践可能。在此基础上,我们认为,应当让官办慈善组织回归民间性的本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民间慈善组织,依据章程自治的原则独立地实现慈善目的与公共利益。
  同时,我们也需要清醒地认识到,消极地承认慈善组织的结社自由对于保障慈善组织慈善目的与公共利益的实现而言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慈善组织治理架构来为其保驾护航。在这方面,大陆法系的理论研究与制度实践相对滞后,因此,英国法的做法对于我国相关制度建设具有尤为重要的借鉴价值。在英国,慈善组织治理的核心就是慈善托管人的信义义务及其他义务的确立与履行。而且,基于政府、社会以及慈善组织自身对治理、问责、透明、公开、效率等问题的日益重视,慈善组织治理结构在英国慈善法的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大的地位。
  ……
英国慈善法研究:一个跨越世纪的法律演进与当代挑战 本书深入剖析了英国慈善法的历史脉络、核心原则及其在现代社会所面临的复杂挑战。它并非一部对特定书目《英国慈善法研究》的摘要,而是以一个独立研究者的视角,对英国慈善法律体系进行的一次全面、详尽的学术考察。 第一部分:历史基石与早期发展 英国慈善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其发展深受宗教改革、信托制度的演变以及社会救助思想变迁的影响。本书首先探讨了早期教会财产的捐赠与管理模式,特别关注了《大宪章》对财产自由处置权的间接影响。 1. 中世纪的信托与遗嘱: 早期慈善活动多以“永久信托”(Perpetual Trust)的形式存在,其核心在于确保捐赠的意图能够超越捐赠者本人的生命。本部分详细阐述了“死者的意愿”(Cy-près Doctrine)在早期如何被应用,以处理那些因时代变迁而无法按原意执行的捐赠。我们审视了坎特伯雷大主教和地方教区在监督这些早期慈善实体中的角色。 2. 宗教改革与世俗化进程: 16世纪的宗教改革对英国慈善事业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大量教会财产被没收或重新分配,这促使政府开始介入对慈善财富的监管。本书重点分析了伊丽莎白一世时期颁布的《济贫法》(Poor Laws)的早期版本,它们虽然主要侧重于救济贫困,但确立了国家干预慈善领域的先例。 3. 1601年《伊丽莎白慈善法》的里程碑意义: 这是英国慈善法史上的一个分水岭。本章详细解读了该法案对“慈善目的”(Charitable Purposes)的经典界定,即“济贫、教育、宗教和对身体或精神的康复”。我们分析了该法案如何确立了由皇家特许状(Charitable Trusts)和普通法(Common Law)共同构筑的法律框架,并探讨了地方治安官和治安官(Justices of the Peace)在早期监管中的实际操作情况。 第二部分:法律结构的演变与核心要素的界定 进入18世纪和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爆发,慈善需求激增,法律对慈善实体的结构和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普通法信托与法定信托的区别: 本部分清晰地区分了基于普通法信托设立的慈善机构与依据特定法令设立的法定慈善机构。我们深入研究了“公共利益测试”(Public Benefit Test)的司法发展,探讨了诸如公益性、可识别性等关键要素在不同判例中的细微差异。 2. 慈善目的的当代解释学: 尽管《伊丽莎白慈善法》奠定了基础,但现代社会对“宗教”、“教育”和“济贫”的理解已发生巨大变化。本书聚焦于关键判例,例如关于政治游说活动是否属于“公共利益”的争议,以及科学研究机构的法律地位界定。尤其关注了对“促进艺术和文化”这一相对较新的慈善目的的司法接纳过程。 3. 联合王国视角的复杂性: 英国慈善法在苏格兰和北爱尔兰地区存在显著的法律差异。本章将苏格兰的“慈善机构法”(Charity Law)与英格兰及威尔士的法律框架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了司法管辖权划分带来的实际操作难题。 第三部分:监管体系的现代化与独立机构的崛起 20世纪,特别是二战后,英国慈善部门经历了显著的专业化和机构化,监管职能从分散的司法系统转向集中的行政机构。 1. 慈善委员会(Charity Commission)的设立与职权: 1960年《慈善法》的通过标志着现代慈善监管的开始。本章详细考察了慈善委员会的组织结构、行政权力以及其在注册、调查和资产管理方面的核心职能。我们分析了委员会在平衡“促进慈善事业发展”与“确保问责制”之间的法律张力。 2. 资金筹集与财务透明度: 随着公众捐款成为慈善资金的主要来源,对资金筹集活动的规范变得至关重要。本书探讨了《慈善信托法》(Trustee Act)对受托人财务责任的规定,以及针对欺诈性筹款行为的法律制裁机制。我们特别关注了对“管理费用”的合理性标准在司法实践中的演变。 3. 受托人的责任与豁免: 慈善机构的日常运营依赖于受托人(Trustees)的无偿管理。本部分细致阐述了受托人信义义务(Fiduciary Duties)的构成要素,包括谨慎义务(Duty of Care)、忠诚义务(Duty of Loyalty)以及如何应用“合理商业判断规则”(Business Judgment Rule)来评估受托人的决策。 第四部分:当代挑战与未来趋势 进入21世纪,全球化、技术革新以及社会对透明度的更高要求,对英国慈善法体系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1. 治理与问责制的强化: 21世纪初的一系列丑闻推动了对慈善机构治理结构改革的呼声。本书分析了在2011年和2016年慈善法改革中,如何试图通过更严格的内部控制要求和加强对受托人背景审查来提升问责水平。 2. 政治中立性与社会倡导的界限: 慈善机构参与公共政策辩论的范围持续扩大。本书重点剖析了法律对“政治活动”的限制,区分了合法的“政策倡导”与禁止的“支持特定政党”之间的界限。这部分结合了英国选举委员会(Electoral Commission)与慈善委员会的联合执法实践进行讨论。 3. 跨界合作与社会企业: 混合经济模式的兴起,使得纯粹的慈善机构与社会企业(Social Enterprises)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我们审视了“慈善规章”(CIOs)的出现如何为运营更具商业化特性的组织提供了法律框架,以及如何确保其盈利活动仍服务于核心的慈善目的。 4. 国际背景下的英国慈善法: 随着国际反洗钱和反恐融资法规的收紧,英国慈善机构在接收国际捐款时面临的合规压力显著增加。本书考察了英国法律如何回应欧盟指令和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的要求,以防止慈善资金被挪用。 通过对这些历史、结构和当代议题的全面梳理,本书旨在为研究者、从业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一个深入理解英国慈善法复杂性的学术工具,揭示其在维护公共利益和促进社会福祉方面所扮演的关键法律角色。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对社会公益和法律制度都抱有一定关注度的普通读者,我购买《英国慈善法研究》这本书,更多的是源于一种探索未知的好奇心,以及对社会运作机制的好奇。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清晰的框架,让我能够理解英国慈善事业的法律根基。它或许会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比如什么是“慈善目的”在法律上的界定,以及哪些类型的组织才符合英国慈善法的要求。我猜想,书中会涉及一些关键的法律概念,例如“信托”、“公共利益”等,并解释它们在慈善法中的具体含义和作用。我特别想知道,英国的慈善监管机构是如何运作的?它们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是如何确保慈善组织的合法性和透明度的?如果慈善组织出现了违规行为,又会面临怎样的法律后果?此外,我也对慈善组织与政府、企业之间的法律关系感到好奇,书中是否会对此进行深入的探讨?也许,它会提供一些关于慈善组织治理结构、董事会责任、以及如何进行募捐和分配善款的法律指导。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位耐心的老师,循序渐进地引导我理解一个相对专业的领域,而不会让我感到晦涩难懂。

评分

我购买《英国慈善法研究》这本书,更多的是一种“知其然,更想知其所以然”的求知欲。我一直认为,法律的制定往往反映着一个社会的深层需求和价值取向。英国在慈善领域拥有如此深厚的历史和广泛的影响力,其背后的法律体系一定有着值得深入探究的意义。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到英国慈善法的具体条文和司法判例中,去理解其内在逻辑。比如,它是否会详细解读关于慈善组织的注册、管理、财务披露等方面的具体法律要求?对于复杂的慈善信托,法律又是如何规定的?在处理跨境慈善活动时,英国的法律又有哪些特别的考量?我很好奇,在现代社会,面对层出不穷的新型慈善模式,例如社会影响力债券、众筹募捐等,英国的慈善法是否能够保持足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这本书是否会探讨这些新兴模式在法律上的地位和潜在的监管挑战?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慈善法的比较研究,比如与美国、加拿大等国的慈善法进行对比,那将会更加有价值,因为这有助于我理解不同法律体系的优劣,以及它们是如何在各自的社会环境中发挥作用的。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英国慈善法研究”让我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毕竟慈善是一个充满人道关怀的领域,而法律则是规范社会秩序的基石。我一直对慈善组织的运作方式、它们如何获得资金、以及法律上对它们的约束和保障有着浓厚的兴趣。这本书的出现,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这个复杂而迷人世界的窗口。我期待它能够深入浅出地剖析英国慈善法的核心要义,阐述其历史演变、基本原则、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比如,它是否会详细介绍英国慈善法的立法背景?是出于怎样的社会需求催生了这些法律条文?在组织设立、运营、财务透明度以及问责机制等方面,法律又有哪些具体的规定?我尤其关心,法律在鼓励和支持慈善事业发展的同时,又如何防止滥用和不当行为?这本书能否提供一些真实的案例分析,来佐证法律条文的实际应用效果?当然,我也希望它能探讨一下英国慈善法与其他国家或地区在慈善领域的法律框架上的异同,从而提供一个更广阔的视野。毕竟,了解不同体系的运作,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并可能借鉴其优秀之处。

评分

我之所以会选择《英国慈善法研究》这本书,完全是源于一种纯粹的理论探索的兴趣,我希望能够借此了解一套相对成型的法律体系是如何构建和运作的。我对英国慈善法的内容没有预设的任何具体想法,而是希望能够通过这本书,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我猜想,这本书会从一个基础性的层面出发,为我讲解英国慈善法的基本原则和法律渊源,例如,它是否会追溯到一些重要的历史文献或者判例?我非常希望它能够清晰地界定“慈善”在法律上的含义,以及构成慈善组织的关键要素。在接下来的篇幅中,我想象它会详细介绍英国慈善组织的类型、设立程序、管理结构以及运营规范。我更关注的是,书中是否会深入探讨法律在保障慈善组织正常运作的同时,如何进行有效的监管,以防止腐败和滥用?例如,关于慈善组织的财务透明度、捐赠者的权利保护、以及监管机构的权力边界等问题,书中是否会给出详细的解答?我更期待的是,这本书能够以一种严谨而不失逻辑的方式,系统地梳理出英国慈善法的体系,让我能够从中获得对这一法律领域的整体认知,而不是零散的碎片化信息。

评分

我的选择《英国慈善法研究》这本书,纯粹是出于一种对英国社会治理模式的旁观者视角的好奇。我并非法律专业人士,也非慈善领域的从业者,我只是一个喜欢阅读,并希望通过阅读来拓展认知边界的读者。我了解到英国在慈善事业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相对成熟的体系,因此,我对英国是如何通过法律来规范和支持这样一个庞大的社会领域的运作感到好奇。这本书是否会像一部社会史的缩影,通过法律条文的演变来折射英国社会价值观和政治理念的变迁?它是否会描绘出英国慈善法在不同历史时期所面临的挑战和变革,例如,在福利国家兴起、经济发展波动、以及社会需求变化等背景下,法律是如何调整以适应新形势的?我设想,书中可能会包含一些历史性的案例,比如那些历史上著名的慈善组织是如何在法律框架下建立和发展的,或者又有哪些法律争议是如何被解决的。我更关注的是,法律如何在鼓励个人和组织进行慈善活动的同时,又能够有效地防范风险,维护公共利益。这本书是否能够提供一个宏观的视角,让我理解英国慈善法的整体脉络和发展趋势?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