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中心(原司法考试学院)组织编写的此教材紧扣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大纲,体系完整、重点突出、表述精准,伴随着司法考试的改革,《2018年“法大法考”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通用教材:刑法(第一册)》以大纲为依托,增加实战案例,更加符合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全书渗透着编写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体现着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规律。让考生精准把握考试内容。该套教材将会对广大备考人员学习、理解和掌握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知识内容和应试方法具有积极的引导与促进作用。对考生提高考场实战能力以及未来的从业能力具有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作者简介
方鹏,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刑法所副所长。北京大学法学院刑法学博士。专著《出罪事由的体系和理论》,译著《理论犯罪学》、《死刑论辩》、《大法官奥康纳传》。曾任朝阳区人民检察院挂职副检察长。兼职律师。具有15年司法考试培训经验,撰写专业培训书籍数十部。编撰的随堂训练题.冲刺题每年押题命中率都在80%以上,被誉为押题之神。深受学员喜欢和爱戴。
内页插图
目录
上编 刑法总论
第一章 刑法概说
第一节 刑法的概念和渊源
第二节 刑法解释
第三节 刑法的基本原则
第四节 刑法的适用范围
第二章 犯罪构成理论(客观不法一主观责任)
第一节 犯罪构成理论和犯罪认定逻辑
第二节 构成要件要素及其分类
第三章 法益(犯罪客体)
第四章 客观不法要件(犯罪的客观要件)
第一节 危害行为
第二节 行为对象
第三节 危害结果
第四节 因果关系
第五节 其他客观不法要素
第五章 主观责任要件(犯罪的主观要件)
第一节 刑事责任年龄、责任能力(责任的前提)
第二节 故意、过失(罪过形式)
第三节 犯罪目的、犯罪动机
第四节 事实认识错误
第六章 犯罪阻却事由(违法阻却事由、责任阻却事由)
第一节 违法阻却事由(正当化事由)
第二节 责任阻却事由
第七章 犯罪的形态(既遂、未遂、预备、中止)
第一节 犯罪既遂(犯罪的完成形态)
第二节 犯罪预备(着手实行前被迫停顿)
第三节 犯罪未遂(着手实行后被迫停顿)
第四节 犯罪中止(自动放弃)
第八章 共同犯罪
第一节 共同犯罪的基本含义和概念
第二节 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
第三节 共同犯罪人的分工分类法:正犯与共犯[帮助犯、教唆犯](定罪之用)
第四节 共同犯罪人的作用分类法:主犯与从犯(量刑之用)
第五节 共同犯罪与身份
第六节 共同犯罪与犯罪形态(既遂、未遂、预备、中止)
第七节 共同犯罪中的认识错误
第八节 共同犯罪与不作为
第九章 单位犯罪
第十章 罪数(总论理论+分则规定)
第一节 刑法总论中的罪数规则(理论)
第二节 刑法分则及解释规定的常考罪数情况归纳(法条)
第十一章 刑罚体系
第一节 主刑
第二节 附加刑
第十二章 刑罚的裁量
第一节 量刑概述
第二节 量刑情节(累犯、自首、坦白、立功)
第三节 数罪并罚(数刑并罚)
第十三章 刑罚执行
第一节 缓刑(量刑时决定的附条件不执行的刑罚执行方式)
第二节 减刑(刑罚执行期间缩短原刑期)
第三节 假释(附条件提前释放)
第十四章 刑罚消灭
第一节 追诉时效
第二节 赦免
下编 刑法分论
刑法分论概说
第一章 危害国家安全罪
第二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一节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
第二节 走私罪
第三节 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
第四节 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
第五节 金融诈骗罪
第六节 危害税收征管罪
第七节 侵犯知识产权罪
第八节 扰乱市场秩序罪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五章 侵犯财产罪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一节 扰乱公共秩序罪
第二节 妨害司法罪
第三节 妨害国(边)境管理罪
第四节 妨害文物管理罪
第五节 危害公共卫生罪
第六节 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
第七节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
第八节 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
第九节 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罪
第七章 危害国防利益罪
第八章 贪污贿赂罪
第九章 渎职罪
第十章 军人违反职责罪
前言/序言
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修正案相继通过。其中规定,国家对初任法官、检察官和取得律师资格实行统一的司法考试制度,这标志着我国正式确立了统一的司法考试制度,这是我国司法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司法考试工作。2015年6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完善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的意见》,明确要将现行司法考试制度调整为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2018年9月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等八部法律的决定》审议通过,明确法律职业人员考试的范围,规定取得法律职业资格的条件等内容,定于2018年开始实施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这一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依法治国保障,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中国政法大学作为国家的双一流重点大学,以拥有作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的法学学科见长,其法学师资队伍汇集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法学家。他们不仅是法学教育园地的出色耕耘者,也是国家立法和司法战线的积极参与者。他们积累了法学教育和法律实践的丰富经验,取得了大量有影响的科研成果。
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实施以来,我校专家学者在参与司法考试的制度建设和题库建设中作出了许多贡献,在此期间我校不仅有一批长期参加国家司法考试题库建设和考题命制的权威专家,也涌现出众多在国家司法考试培训中经验丰富和业绩突出的名师。伴随着司法考试改革,我校对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进行更深入的分析研究,承继司法考试形成了强大的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研究阵容和师资团队。
2005年我校成立了中国高校首家司法考试学院。该院本着教学、科研和培训一体化的宗旨,承担着在校学生和社会考生司法考试培训任务。司法考试学院成立后,选拔了一批在司法考试方面的权威专家和名师,精心编写了中国政法大学《国家司法考试通用教材》作为校内学生司法考试课程教学及‘社会考生培训的通用教材。伴随着2018年司法考试改革,我院根据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内容及大纲对本书进行了全面修订。更名为《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通用教材》。
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中心(原司法考试学院)组织编写的此教材紧扣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大纲,体系完整、重点突出、表述精准,伴随着司法考试的改革,本书以大纲为依托,增加实战案例,更加符合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全书渗透着编写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体现着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规律。让考生精准把握考试内容。该套教材将会对广大备考人员学习、理解和掌握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知识内容和应试方法具有积极的引导与促进作用。对考生提高考场实战能力以及未来的从业能力具有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在此预祝各位考生在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中一举通过。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中心(原中国政法大学司法考试学院)
2018年“法大法考”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通用教材:刑法(第一册) 本书特色与内容概述 本书是为2018年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法考)的考生精心编写的刑法分则通用教材第一册。它紧密围绕当年司法部公布的考试大纲和最新司法解释,旨在为考生提供全面、系统、深入的刑法知识体系构建与应试技巧指导。 一、 体系构建与编排逻辑 本教材在刑法分则的编排上,严格遵循我国《刑法典》的章节顺序,确保学习的逻辑性和连贯性。全书以罪名设置为基本单元,每个罪名均设置了“罪名解析”、“构成要件”、“主体与客体”、“主观方面”、“量刑情节”等核心模块,力求将理论深度与实务操作紧密结合。 (一)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犯罪 第一部分聚焦于直接侵害公民基本权利的犯罪,这是刑法分则中最为基础且高频的考点区域。 1. 侵犯生命健康权犯罪的精研: 重点解析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包括重伤、致人死亡的认定)、过失致人死亡罪的界限与区别。尤其对“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区分,以及中止犯、未遂犯在生命犯罪中的适用进行了详尽的案例剖析。对于携带凶器或特定工具的犯罪行为,结合最新的司法解释,明确了证据的采信标准。 2. 侵犯人身自由与人格尊严: 详述非法拘禁罪、非法侵入住宅罪、侮辱罪、诽谤罪的构成要件。对拐卖妇女、儿童罪的法定刑升格情形、共同犯罪认定,以及“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的特殊规定,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强调了司法实践中对“情节严重”的判断标准。 3. 侵犯民主权利犯罪的深化理解: 详细阐述了侮辱国旗、国徽罪、煽动分裂国家罪、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的政治法学基础与认定难度。对选举权、被选举权侵犯的特殊性,结合基层选举实践进行了解析。 (二) 侵犯财产权利犯罪的深度解析 第二部分是刑法分则的重中之重,也是考试中区分考生水平的关键领域。本册将财产犯罪划分为传统的盗窃、抢夺、诈骗体系以及新型的职务侵占、挪用公款等犯罪。 1. 盗窃、抢夺与侵占犯罪的精准辨析: 详细区分了盗窃罪与抢夺罪在着手时点、犯罪未遂的认定差异。重点攻克“秘密窃取”与“当场”的概念。对于销赃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共同犯罪理论进行了阐述。 2. 诈骗类犯罪的复杂性处理: 诈骗罪是本部分篇幅最大的章节。教材系统梳理了诈骗罪的“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手段,以及“取得相对方财物”的环节。特别关注了电信诈骗、网络诈骗的司法解释更新,例如“针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的诈骗行为的认定”、“共同诈骗”中上下线之间的责任划分。此外,对集资诈骗罪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界限,特别是“非法性”和“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的侧重点差异进行了细致对比。 3. 职务侵占与挪用公款的职务属性辨别: 强调了这两类犯罪主体必须是“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或“国家工作人员”。详细对比了职务侵占罪的“非法所有权”意图与挪用公款罪的“暂时使用”的界限。对于挪用公款罪中,是否“归还”对既遂与未遂的影响,提供了明确的法律观点。 (三) 侵犯财产权利的新形态与交叉领域 本册还涵盖了侵犯财产犯罪中具有新形态的抢劫罪、敲诈勒索罪、信用卡诈骗罪等。 1. 抢劫罪的暴力要素: 强调了“当场使用暴力”作为抢劫罪的核心要素,区分了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加重情节与抢劫既遂、未遂的界限。对于携带凶器的行为认定,结合司法实践中对“足以压制反抗的工具”的解释进行了说明。 2. 新型金融犯罪的考察: 信用卡诈骗罪、保险诈骗罪的特殊目的性被重点剖析。对于金融票证诈骗、信用证诈骗等,结合《刑法修正案》的修改,明确了罪与非罪的界限。 二、 针对法考的应试技巧 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罗列,更是应试策略的指导手册。 1. 疑难问题精确打击: 针对每年法考中常出现的“行为与结果的因果关系认定”、“主观罪错的推断”、“犯罪中止的有效性判断”等理论难点,设置了“考点精析”模块,提供多角度的论证思路。 2. 法条精准记忆: 对每一条核心罪名,均配有“法条结构拆解”,帮助考生迅速掌握立法者的核心意图和罪名的关键构成要件要素。 3. 案例分析导向: 书中穿插了大量模拟案例,引导考生运用“三步分析法”(界定行为、套用法条、判断结论)进行解题,培养法律思维的严密性。 三、 适用对象 本书是为参加2018年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全体考生量身打造的专业复习资料。对于基础薄弱的考生,是建立刑法分则知识框架的理想起点;对于基础扎实的考生,是查漏补缺、深化理解、掌握高分技巧的必备工具书。 (注:本书仅包含刑法分则的第一部分内容,不涉及刑法总则、侵犯国家安全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等后续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