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隨著新零售的提齣,零售行業依舊具有極高的市場潛力。調查顯示,在美國,零售店的一位老主顧會在10年內平均每年購買5萬元的商品,忠誠顧客會給提供商店3倍的迴報。他們會主動再來購買,從而使得在他們身上投入的營銷和銷售成本比招徠新顧客所投入的成本要低得多。
2.在零售市場競爭激烈的今天,企業要牢牢抓住消費者,同時以閤理的方式培育企業的忠誠顧客。在服務到上的現在,消費者更全麵地注重品-牌售前、售中、售後的服務品質,服務也成為産品溢價的重點之一。當産品售齣以後,其售後服務甚到會比售中服務重要,售後服務的缺失和怠慢會造成顧客流失的後果,所以在倡導國內品-牌加強顧客售後增值服務,如做一些與銷售無關的服務,進而增加顧客忠誠度。
3.售前、售中服務隻能讓消費者對購買行為滿意,真正打動顧客的還是售後服務,而且很多銷售問題也齣現在售後,這是零售企業值得思考的問題。不難看齣,越來越多的品-牌開始注重店麵陳列,品-牌的優質陳列是直觀、快速吸引消費者的途徑,服裝經過齣彩的搭配以及導購精心推薦,再加以連帶銷售激發消費者購買興趣,搭配師的齣現更是進一步推進瞭忠誠顧客的培育。其中,導購對消費者忠誠起到的作用更重要、直接。所以,正確的方法和思考問題的角度會幫助企業導購理解消費者。
4.目前,從買與賣的初級銷售,到市場需求,到定製個性化,服裝店麵臨著不斷升級,訴求的情感銷售已經不能滿足於消費者的購買需求。對消費人群來說,購物不再是一種滿足生活日常所需的行為,更多的是一種生活質量和生活品位的象徵,確切地說,是一種精神需求的滿足。目標客戶群的精準性決定瞭未來商傢之間的競爭一定會集中在服務上,誰的服務好,客戶的黏性就會更大。不是國內品-牌的店麵服務不到位,而是缺乏一整套完善服務的係統,單店模式無法嚮其他店麵復製,無法支持起龐大的服務體係。解決這個一問題與商品結構和終端銷售有直接關係。
5.提起銷售會想到銷售技巧,其實,銷售是一門學科,是一種能力而非技巧,不是什麼人都適閤做銷售,銷售需要有天賦,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銷售産生不瞭很高業績。因此,終端銷售人員接受係統化、專業性的銷售培訓是提升銷售業績的****選擇。“係統化”是指與銷售相關的各方麵知識,“專業化”是指銷售專業技能和能力培養,而這種能力需要通過訓練纔能牢牢掌握,發揮自如。
6.本書作者阿福老師深耕服裝零售行業多年,擔任過多個服裝品-牌的營銷總監和培訓總監,瞭解一綫店麵的營銷瓶頸。他通過逆嚮思維幫助讀者掌握分析顧客購買動機的判斷能力,通過望、聞、問,加上輕鬆愉悅的溝通與消費者達成共識,在不知不覺中展開顧問式推薦而非銷售,達到銷售的最高境界。
《顧客在想什麼》詳細列舉瞭服裝銷售過程中的53個關鍵問題,幫助店長、導購等服裝終端銷售人員根據自己的産品開發獨有的銷售溝通話語,提升連帶銷售率和客戶轉介紹率,培養忠實的VIP客戶,學會瞭解客戶的心理需求,引爆客戶消費行為,提升快速接近能力,提升引導顧客購買的能力,提升終端導購的賣點包裝能力、實際說服能力和銷售攔截能力,提高終端店麵的客源再造能力。《顧客在想什麼》適閤實體服裝店的店長、導購、督導以及對實體店營銷感興趣的讀者閱讀。
阿福先生
VIP CRM管理顧問
VMD(陳列)管理顧問
中國服裝網專欄專傢
《好陳列勝過好導購》作者
《好管理纔有好陳列》作者
接地氣——阿福先生自2001年進入服裝行業,從ESPRIT陳列員開始,經曆過店員、副店長、督導、區域經理、陳列師、陳列主管、陳列經理、零售總監等崗位打磨
經驗足——曾就職品-牌包括ESPRIT、EP雅瑩與JZ玖姿等,在“商品陳列” 方麵深耕16年之久,研究“VIP管理”8年,見解獨到
口碑好——曾齣版書籍《好陳列勝過好導購》,銷量領先,所講的兩門課程《商品陳列》和《大V定製》也頗受好評
齣版書籍
陳列實戰書籍《好陳列勝過好導購》2012年齣版,再版7次
《好陳列勝過好導購》(升級版),2015年1月發行
陳列管理類書籍《好管理纔有好陳列》2015年3月齣版
阿福先生的新書《顧客在想什麼》從顧客的角度齣發,演繹瞭一係列顧客在購物過程中的各種心理活動以及顧客的真實需求,是我們目前遇到並亟須解決的,尤其是對VIP顧客的一些分析,非常到位。
——朗姿股份有限公司品牌銷售運營管理中心總經理 王國祥
阿福先生的《顧客在想什麼》是一本將終端零售管理、消費心理學的理論和知識,以簡單實際的生活舉例、輕鬆詼諧的調侃方式,淋灕盡緻地展現在讀者眼前的實用工具書。阿福先生有著多年的零售服裝行業的實踐及管理經驗,為讀者們總結瞭新時代下零售服裝業態變化導緻的顧客行為變化,為讀者提供瞭如何深入瞭解顧客所思所想所為的途徑。更重要的是,讀者可以通過閱讀本書,瞭解消費者行為背後的原因,將有效可行的方法用於實際零售之中。
——上海卓卡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 周文健
阿福先生這本新著從一位專業零售從業者的角度剖析如何服務顧客,又從顧客角度告訴從業者顧客的真實需求何在。解睏答疑都在書中,但願這樣的點撥幫我們一同開啓新零售的旅程!
——上海意芙服飾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董 俊
這次有幸提前拜讀《顧客在想什麼》,這是阿福先生多年零售終端實戰經驗的總結,阿福先生的書以實戰為目的,結閤零售店鋪一個個鮮活的實際案例,有問題及睏惑、有分析、有解決問題的詳細方案,這是一本值得服裝企業、零售企業、終端店鋪的管理者、培訓師以至服裝企業的零售總監好好拜讀的好書。
——馬天奴時尚集團有限公司零售總監 李書誠
阿福先生的力作對目前店鋪VlP服務經常碰到的問題進行瞭深入的分析並給齣瞭清晰的解決方案,可以快速提升店鋪在VlP管理和服務方麵的技巧。
——斯得雅(中國)有限公司總經理 許文煜
新零售時代要懂顧客,要洞悉顧客的想法纔能更好地迎接零售新時代。本書讓你更懂顧客,走進顧客的心。
——《數據化管理》作者 黃成明
Chapter 1
顧客在互動時想什麼 001
1. 電話邀約時,顧客說“有空我會過來的” 002
2. 發微信給顧客,顧客卻不理我 008
3. 送顧客禮物時,她生氣地說“買瞭那麼多,你們就送我這麼便宜的東西” 014
4. 老顧客辦完卡之後就再也約不過來瞭 020
5. 邀約顧客來店鋪取禮品,結果顧客拿上禮品就走人 026
6. 很多顧客把我拉進黑名單瞭 032
7. 電話迴訪時,顧客接瞭電話卻說自己很忙 038
8. 按照電話模闆邀約顧客參加VIP專場,來的人卻很少 044
9. 很多顧客買過兩次後就再也不來瞭 050
10. “休眠”的大V顧客快一年沒來買衣服瞭,喚醒不瞭 056
11. 員工離職後,大客戶被帶走瞭 062
12. 和顧客一起吃飯時冷場很尷尬 068
13. 顧客自己不小心弄破衣服,無法證明是質量問題,但卻要求換貨 074
14. 拒收顧客送的禮物,她去我們的分店買 080
15. 上門服務怎麼做大單 086
16. 上門送VIP活動請帖,顧客卻不買賬 092
17. 顧客手機落在店鋪 098
Chapter 2
顧客在收銀颱時想什麼 103
18. 顧客填瞭假生日 104
19. 顧客不願意留電話 110
20. 顧客要完摺扣還不停地要贈品 116
21. 老顧客買單時另選飾品不付錢 122
22. 買單時猶豫,聲稱要請朋友來給意見 128
23. 顧客不願意填寫“VIP資料登記錶” 134
24. 顧客說不要贈品和積分,讓直接摺現抵扣 140
25. 顧客詢問是否會褪色、縮水或起球 146
26. 顧客說打摺就買3件,不打摺一件都不買 152
27. 試穿時很喜歡,看瞭吊牌後又說衣服很醜 158
28. 顧客說“認識你們老闆,可以給他打個電話”,卻並不撥號 164
29. 顧客感覺兩款衣服都不錯、不好選擇 170
30. 顧客問“你們傢這種麵料為什麼不可以機洗” 176
31. 顧客說“一年買你們幾韆塊(或幾萬塊)的衣服,怎麼和新顧客一樣一點優惠都沒有” 182
32. 顧客見我們堅持不打摺,非得要個飾品 188
33. 顧客說“對麵店和你們款式一樣,卻比你們便宜很多” 194
34. 顧客說我們買單前後判若兩人 200
35. 老顧客為什麼把彆的品-牌衣服拿到我們這裏修 204
Chapter 3
顧客在店鋪內想什麼 209
36. 好不容易約到店的顧客,為何轉一圈就走 210
37. 老顧客每次非得經理親自接待 216
38. 顧客反映産品相似度高 222
39. 導購熱情接待顧客,可顧客冷冷地說“我隨便看看” 228
40. 顧客看中瞭想試的衣服,陪客說“一般” 234
41. 顧客穿瞭不適閤自己的衣服進店,我們推薦適閤的給她,她卻不想試穿 240
42. 顧客擔心特價産品質量,還總覺得我們在濛騙她 246
43. 顧客問“這種麵料有無其他款” 252
44. 顧客說不想和辦公室的同事撞衫 258
45. 老顧客說“你們的産品越來越年輕瞭,不適閤我穿” 264
46. 顧客問我們的衣服與隔壁店相比誰傢更好 270
47. 顧客說不用買太貴、太好的衣服 276
48. 顧客問我們衣服什麼時候打摺 282
49. 顧客說“這個款式滿大街都是” 288
50. 顧客說我們新款上得太慢瞭 294
51. 顧客還沒試穿就問打幾摺 300
52. 很多顧客反映羽絨服等大件商品太貴 306
53. 特殊體型的顧客進店問“有我穿的衣服嗎”,我們剛說“去找找”,她就轉身走瞭 312
《顧客在想什麼》:
店長小C聽導購小二說,自己有個重量級老顧客再也不來瞭,原因是另一位導購跳槽去瞭一個新品牌的店,那個顧客現在去那兒買瞭。店長小C有點緊張,同時也覺得這是個“嚮公司要贈品”的好機會,於是嚮各級領導匯報瞭。
領導們非常重視,於是嚮10多傢直營店鋪的店長逐個瞭解情況,發現均存在此類現象,加上近期離職的老員工(導購)較多,因此領導們決定采購大量贈品,贈送給10多傢店鋪的超級大V顧客。
采購的贈品是充電寶。按照年消費5萬元以上的顧客人數,將禮品分發到各個店鋪,由總部VIP部門給幾百名超級大V顧客發送短信,提醒他們到店鋪領取“精美禮品一份”。
然而一周過去瞭,到店鋪領取充電寶的顧客卻寥寥無幾,店長們隻好發動員工給顧客打電話,讓顧客抽時間過來領取禮品,這纔讓到店的超級大V顧客數量多瞭起來。
然而,拿到禮品後很開心的顧客極少,有不少顧客當場發飆,說齣來的話也驚人地相似:
“我一年花20多萬元買你們的産品,纔送我這麼便宜的東西?”
……
前 言
當今的服裝市場,品牌多如牛毛,顧客的選擇非常多。因此,曾有這樣的說法:服裝品牌將進入“顧客自選”時代,不再需要導購推薦,未來會有大量導購失業。果真如此嗎? 顯然不是。
我們不能因為“超市型服裝品牌”是自選模式,就斷定所有品牌都會變成自選模式,還是有很大一部分顧客需要導購的專業推薦和服務,以節省更多的時間??
也就是說,“自選模式”和“推薦模式”都會在服裝行業長期存在。
2016年,我做瞭幾十場“大V定製”課程培訓,期間有很多店長問過我一個相同的問題:“我看瞭很多服裝銷售方麵的書籍,學習瞭裏麵的銷售溝通話語和技巧,可我的推薦為何還是說服不瞭顧客呢?”
我給她們講瞭個故事。男孩GG瘋狂追求女孩CC,被CC拒絕瞭,理由是她喜歡會做飯的男人。GG花瞭一年時間學習烹飪,廚藝精湛,但仍然不能讓CC接受他,為什麼呢?
原來CC 喜歡帥氣、富有還會做飯的男人,GG廚藝再好也沒用。不懂女孩想什麼,怎麼能追到她呢? 同理,顧客嘴上說的不一定是他心中所想的;你不知道顧客在想什麼,如何說服他?
這兩年我發現,有不少店長和導購在麵對顧客時,完全被顧客牽著鼻子走:顧客說“貴”,導購就說“不貴”;顧客說“上貨慢”,導購就說“上貨不慢”;顧客說“難看”,導購就說“不難看”……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導購從沒想過顧客為什麼這樣說,顧客這樣說的時候在想什麼。
做培訓的人都知道,學會一項正確的技能很容易,而將這項技能變成本能的反應可謂難上加難,沒有長期的重復練習是不可能達到的。
現如今,很多品牌服裝店的店長和導購將“頭痛醫頭”的錯誤應對方式變成瞭本能反應,這是服裝零售業的悲哀,也是我們這一代服裝人的悲哀??
本書就是針對這個問題而編寫的,書中集閤瞭令店長與導購頭疼的53個問題,剖析瞭顧客的心理動機,以顧客心中所想、所盼為起點,反推店長與導購應該怎麼說、怎麼做,希望能帶給廣大服裝零售從業者一種看問題的新角度。
阿福先生
初拿到這本書,就被它樸實無華卻又直擊要害的書名吸引瞭。我一直認為,無論是做生意,還是經營人際關係,最重要的莫過於理解對方。而“顧客”作為一個極其重要的群體,他們的想法更是決定瞭許多事情的成敗。我從事銷售行業多年,深知其中的不易,有時候麵對客戶的拒絕,心裏總是在想:“我到底哪裏做錯瞭?他們到底想要什麼?”這種迷茫感,大概是很多銷售人員都會經曆的。這本書,我感覺就像是給瞭我一個機會,去學習如何更有效地“讀懂”我的客戶。我希望它能從心理學、行為經濟學等多個角度,為我揭示顧客在購買決策過程中所經曆的種種心理活動。比如,他們是如何被吸引的?為什麼會選擇某個品牌而不是另一個?他們又在何時會産生猶豫和退縮?這些問題的答案,對我來說簡直是無價的。我甚至可以想象,讀完這本書後,我將不再是那個被動地等待客戶上門,而是能夠主動地去瞭解並滿足他們潛在需求的人。
評分我一直對社會心理學和消費行為學領域的內容頗感興趣。在日常生活中,我經常會觀察身邊的人,特彆是當我看到一些成功的商業案例時,我總會思考,他們究竟是如何抓住人們的心理的?這本書的書名,恰好觸及瞭我最想瞭解的核心問題——顧客的內心世界。我腦海中構想齣的這本書,應該會是一本充滿智慧和洞察力的作品,它不會僅僅停留在“賣什麼”的層麵,而是會深入到“為什麼賣”和“如何賣”的深層邏輯。我期待它能夠提供一套完整的分析框架,幫助讀者理解導緻購買行為的各種心理因素,例如社會認同、稀缺性原理、情感連接等等。同時,我也希望書中能夠包含一些鮮活的例子,比如一些經典營銷案例的解析,或者是一些普通消費者在購物過程中的真實故事,這樣纔能讓理論變得更加生動和易於理解。如果這本書能夠讓我學會站在顧客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從而調整自己的溝通和營銷策略,那將是對我非常有價值的。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讓我非常好奇,在接觸它之前,我一直對“顧客在想什麼”這個命題抱著一種模糊卻又充滿探究欲的心理。我常在購物時,尤其是走進一傢陌生的店鋪,觀察那些匆匆而過的、駐足不前的、或者興緻勃勃試穿的顧客們,試圖揣測他們內心真正的需求和動機。有時候,看到那些店員費盡心思地嚮顧客推銷産品,但顧客卻無動於衷,或者反之,一件看起來並不起眼的東西卻被瘋搶,我總覺得背後一定隱藏著某種我尚未觸及的規律。這本書,就如同一把鑰匙,似乎能夠解開我心中長久以來的疑惑。我期待它能從更深層次,更係統地剖析顧客的心理活動,不僅僅是錶麵的行為,更包括那些潛藏在潛意識裏的渴望、顧慮、以及決策過程中的細微變化。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具體的案例分析,讓我能夠感同身受,並且從中學習到如何去更好地理解他人,無論是商業上的客戶,還是生活中的朋友。這本書的標題本身就帶有一種洞察力,仿佛它能穿透錶象,直抵人心。
評分我一直覺得,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瞭解彆人,但實際上我們隻是在解讀我們自己以為的“彆人”。尤其是在商業的世界裏,這種誤解可能會帶來巨大的損失。這本書的書名,像是一聲召喚,直擊我心中那個關於“理解”的痛點。“顧客在想什麼”,這五個字,背後蘊含著太多的未知和可能性。我腦海中描繪的這本書,應該是一本能讓我“看見”顧客內心世界的著作。它或許會帶我走進那些看似理性的購物決策背後,那些潛藏的情感、欲望、甚至是一些不自覺的偏好。我希望它能給我啓發,讓我明白,有時候,顧客自己可能都未必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麼,而這本書,恰恰能幫助我們去發掘那些連他們自己都未曾察覺的需求。我期待它能讓我從一個“銷售者”的視角,轉變為一個“理解者”和“服務者”,從而創造更深層次的價值。
評分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我看到瞭這本書的書名,便深深地被它吸引瞭。作為一名經常與人打交道的人,我深知理解他人想法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商業領域,如果不能真正理解顧客的需求和期望,那麼再好的産品和服務也很難獲得成功。我時常會思考,為什麼有些人會毫不猶豫地購買某件商品,而另一些人卻會猶豫不決?是什麼在背後驅動著這些行為?這本書,正是我一直在尋找的答案。我希望它能夠揭示顧客在購買決策過程中的那些不為人知的心理活動,幫助我洞察他們行為背後的真正動機。我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實用的方法和技巧,讓我能夠更好地與顧客溝通,更準確地把握他們的需求,從而提升我的工作效率和業務水平。這本書,或許能成為我理解“人”的一本重要指南。
評分好
評分好
評分沒啥內容
評分沒啥內容
評分沒啥內容
評分好
評分好
評分好
評分沒啥內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